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0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5篇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篇1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陈晓容

我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2008年以心理专业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毕业以来以“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我的成功”为宗旨,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我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广播,各班班干、心理委员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以及心理手抄报设计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选材,自行设计整理,贴近学生成长需要,激发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准备过程中,促使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教学,分别设计新生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管理、学习心理调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几个部分,通过集中的课堂教育让学生接触了解心理知识,让学生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学会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

  三、开展心理讲座

  利用班会课或早会等时间,针对学生共有的心理困扰,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困惑,鼓励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排解内心的困惑。

  四、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青春期的躁动以及一系列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我校心理辅导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主要形式有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和通讯心理辅导。

  从辅导的内容看,学生的心理困惑主要涉及新生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家庭关系等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惑,从心理专业角度为他们解释、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困惑期。一般情况下,学生主动预约心理辅导(每学期会分发预约流程和心理辅导宣传到每班、班主任和办公室作为宣传的一种方式),并在预约好的时间来心理辅导师室,如有必要,也会主动联系个别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五、做好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提高,对专业知识深度认识的过程。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过程。在对教学、访谈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及时做好记录,加强教学反思,保持专业成长。

总之,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路上,我会继续努力,让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篇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016至2017学年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价格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特色兴校、特色强教、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1.小学低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学生交往,建立开朗、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和专题心理讲座。要把心理辅导活动纳入日常教育计划,每班每学期安排八课时以上。

2.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

为了增加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使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学生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心理困扰。

4.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着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

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心理辅导网络,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结“问题学生”要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

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预防于未然。

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要落实危机干预的人员、措施和设备,一旦发现心理危机,要立即启动干预机制。对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将其安排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

5.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广泛开展亲子活动,动员家长主动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方法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的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为辅;
方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行动为主。

(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要列入教学计划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的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选取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学生接受辅导的面广,有利于整体提高。

(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询、知心老师信箱、家访、班主任电话、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的分析成因与问题的性质,依据诊断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结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三)团体辅导

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心理兴趣活动小组),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有较好效果。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中成长的过程中成长。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色。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应试心理、志愿选择辅导也属于这一类。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它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

(五)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通过有关的知识讲座,结合校本课、校刊,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

(六)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七)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网络、社会主要事件,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导,帮助其重视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进步生爱心捐助,一对一结对子,感恩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

2016年9月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篇3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教厅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相关精神,创新德育,提高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将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德育处等单位的领导为成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心理辅导中心,由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负责相关实际工作.教育与咨询中心在各班设立心理辅导站,由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作为心理通讯员,及时了解班上相关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三,目标和任务

1,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环境及社会生活的能力.

2,任务: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四,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影响,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及现代健康新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合理的自我认知能力.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社会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及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以提高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社会生活的能力.

4,做好升学心理准备和就业心理准备.

五,具体操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

1,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让其亲身体验,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尤其是高中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2,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立

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在高一年级,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列入课表.通过每两周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

3,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

3)预防性: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及重新定位的心理过程. 

5)测验性: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赞美心",智力开发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自主发展和调适指导为主.

设计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化倾向和适应讲授化倾向,尽可能创造和谐,轻松氛围,同时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

操作要点:

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并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学会自我评价.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自我悦纳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学会自我调控.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教学理念.

四要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心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二)心理咨询的实施

1,心理咨询室的标准化建设

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对有轻度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的特定场所,公开名称可用 "心理辅导室".具体建设,要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工作

建立咨询员的工作规则,实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进行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等.

3,个别心理咨询准备工作

探讨针对中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咨询保密,案例分析的工作制度,进行咨询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等. 

(三)延展性活动的实施

1,心语信箱 

信箱的名称:心语信箱,对于信箱中的共性问题通过板报或广播的形式答复,对个别问题,采用单独回信或面对面咨询的方式回复.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海报宣传,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心语信箱.

2,心灵港湾网站

考虑到现代高中生许多家中都配有电脑以及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采用此辅助方式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同时也方便了师生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地真诚流露. 

3,心灵之窗板报

可以利用板报分专题,分时段地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可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心理知识(常识),心里话,信息快车,教你一招,焦点谈,金点子等.在增长学生心理知识的同时,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所未涉及到的内容,达到"平行教育"的效果.

4,专题心理讲座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帮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中学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调适技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主.

5,家长心理课堂

彻底改变传统的"告状式"家长会模式,重在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6,教师心理指导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尽可以地防止师源性的伤害.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领导带领下,以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最终探讨形成科学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

六,实施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及健康心理素质的标准.通过正面教育,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课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各项活动中(课下)提高心理素质.

3,全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要坚持因材施教.尤其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要注意结合本校高一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就事论事,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重点要注重实效.

5,系统性原则

有些学校开设心理课没有教材,而是让任课教师自己确定上课的内容,这样做有许多优点,如可以增强针对性,灵活性等.但是,一节课,二节课还比较容易处理,如果长期让任课教师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心理教育课的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的心理教育课是没有生命力的.心理健康课要有教材,但不能生搬教材,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根据各地区各城乡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上课形式.所以作为教师,选材时必须十分注重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以及系统性.否则学生得到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内容.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不全面性.

6,协同性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单靠心理素质教师是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各科教师,全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篇4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学会沟通,让友谊长存》教学反思

五月份一《学会沟通,让友谊长存》为题参加河源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下面是参加比赛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它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是我每一节课都在思考的问题。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以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情境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但我在活动的选取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音乐导入 引心情:

引入新课时,我用《朋友》这首经典、朗朗上口而又和主题相关的歌曲(之前首先在本校调查发现虽然是老歌,但是在现在的学生全体中依然被他们所熟悉),在学生熟悉的旋律中引发他们对友谊的回味,对朋友的回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二、游戏中发现沟通技巧

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亲自体验沟通不善对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通过一些简单、相关的心理游戏,不需要老师去说服,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会,更愿意接受这些理论,对于方法、技巧这些更懂得其实操性。在本课中通过游戏,总结出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双向沟通;
培养大家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人口语交际的能力(直接沟通)。使学生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很大的冲突,只有由于沟通(表达或倾听的)不良产生了误会,甚至最后和朋友变成了陌生人。

三、课堂拓展,加深体会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理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并及时将体会运用于实际中。

在比赛结束后我主动听取评委的意见,他们认为我的活动设计符合主题,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全陌生的学生),但是,可能与主体范围过大的问题时间把我不是很好(其中有一个评委说了,学会沟通还不足以让友谊长存,所以应该缩小主题的范围)。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个崭新的、又极受同学们欢迎的学科,因此觉得肩头的责任,所以每一次课后,我都会努力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永远做一个优秀的、进步的、努力的心理健康课教师。

陈晓容

2012年7月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篇5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认真开展了心理教育的实验,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努力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小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所面临的素质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起始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
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对小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心。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要注重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患,为学生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推荐访问:学年度 实施方案 第二学期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上一篇:2022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够
下一篇:幼儿园营养健康管理制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