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更新市长表态,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城市更新市长表态3篇

【篇一】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起源

虽然更新改造几乎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但是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urban renevva)则是始于1 960年代1 97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更新是面对高速城市化后由于种族宗教收^等差异而造成的居住分化与社会冲突问题.以清除贫民窟为目标。由联邦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对贫民窟土地予以征收.然后以较低价格转售给

开发商进行“城市更新’。虽然城市更新综合了改善居住、整治环境振兴经济等目标.较以往单纯以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基础设施为主的“旧城改造”涵盖了更多更广的内容但是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却相当多.特别是对于有色人种和贫穷社区的拆迂显然有失公平.团而受到社会严厉批评而不得不终止。1980年代后.美国的大规模

城市更新已经停止,总体上进人了谨慎的.渐进的脱社区邻里更新为主要形式的小规模再开发阶段。所谓的城市土地再利用(land reuse)则是对于小块土地或建筑物重新调整用途(例如将工业区、码头区转变为商业区等),往往并不牵涉到大规模的街区(特别是居住用地)调整,例如波士顿的昆西市场(。LJ ncy m甘ket)改造。在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城市更新的任务更加突出也更倾向于使用城市再生(urban regene,atm)这个字眼,其表征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有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复兴意义。[1]

2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原来的中心区开始“衰落”——税收下降,房屋和设施失修,就业岗位减少,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趋于恶化。面对这种整体性的城市问题,西方许多国家纷纷兴起了一场城市更新运动。[2]

3目标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
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在欧美各国,城市更新起源于二战后对不良住宅区的改造,随后扩展至对城市其他功能地区的改造,并将其重点落在城市中土地使用功能需要转换的地区。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这些城市问题的产生既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4调查内容

城市更新的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建筑物调查、土地使用调查、人口调查、交通调查、公共服务设施调查、环境设施调查、市政设施调查、环境卫生调查、社区关系调查和空间场所调查等十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历史、气象、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方面的内容。

5更新方式

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重建或再开发(redevelopment)、综合整治以及功能改变三种。

重建或再开发

重建或再开发,是将城市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重建是一种最为完全的更新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方面、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方面均可能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投资方面也更具有风险,因此只有在确定没有可行的其他方式时才可以采用。

综合整治

综合整治类更新项目主要包括改善消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内容,但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是对建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予以改造或更新设施,使其能够继续使用。整建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短,也可以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较少,这种方式使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并无需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整建的目的不只限于防止其继续衰败,更是为了进而改善地区的生活环境。

功能改变

功能改变类更新项目改变部分或者全部建筑物使用功能,但不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和使用期限,保留建筑物的原主体结构。 虽然可以将更新的方式分为三类,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将某几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6文遗保护

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对的都是已建成的城市地区,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无论是在需要保护的地区还是在需要更新的地区,都同时面临保护与更新两方面的问题。差别只是,在保护地区中,需要受到保护的东西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在更新地区,需要更新的东西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塑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通过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去实现适应并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7概念理解

基于西方城市更新的历史和经验,在1980年代初期,陈占祥把城市更新主要定义为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新途径涉及多方面,既有推倒重来的重建,也有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旧建筑的修复等。当中国城市经历了1980年代的飞速发展后,很多城市问题开始显现,譬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地方文化在城市改造中的快速消失。吴良镛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角度,在1990年代初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它是针对城市历史环境的更新,但这个概念比较强调城市物质环境,而对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涉及较少。进入2000年以来,学者们开始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很多文章也给出对“城市更新”新的理解,譬如:张平宇的“城市再生”、吴晨的“城市复兴”、于今的“城市更新”等(李伦亮,2004;李瑞,冰河,2006;吴良镛,2005;于今,2007;张更立,2004;张平宇,2004)。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出当前人们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这一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见解和定义。

【篇二】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宣传标语

一、投资商和业主同心同德、和谐共赢搞好城市更新!

二、业主大力支持早日旧改、改变环境,实现自己的舒适幸福生活!

三、发展商与业主共同努力,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尽快实现物业的增值致富!

2017-04-20

【篇三】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曼城的更新

曼彻斯特的现在

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是城市重建的一个典范,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英国工业的发展历史。现在,这里充满了电子气息,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种行业,不仅是英格兰西北部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和就业中心。

  

曼彻斯特已经今非昔比。狄更斯时代那种贫困的煎熬早已是尘封于历史的记忆,黑暗与灭亡已经远去。过去15年来,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出一种“早餐要饮香槟酒”的闲情逸致和注重享乐到几近轻浮的人生态度。

  

曼彻斯特曾是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如今,它早已远离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岁月,反而跨进了打扮时髦、到处聚会寻欢的青春少年时。当然,曼彻斯特也不是只有疯狂喊、嘴角起沫的足球赛和上等人聚会场所的喧闹作乐,这也有很好的博物馆,精美的食物和一流的购物环境。

  

到充满波希米亚气息的北区那些时尚酒吧和时装店当中穿梭一番,再到庄重雅致,风格泰然自若的凯瑟菲尔德区巡游片刻,然后再去见识一下同志村“大声说出来,什也不怕”的潇洒态度。在这里呆久了,你也禁不住要被这座再生的城市所散发出来的自信所感染。

  

这个靠棉花起家的城市所以活力不减,是因她争取机会,乐于尝试、鼓励人们创业和革新的精神。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毁了曼彻斯特市中心,但居民很快就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并抓住那次机会重新建设市中心,建了新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充满奇想但又非常实用的现代建筑。

曼彻斯特城的历史沿革

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 (理查德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纺纱厂吸引了大批工人到城市:曼彻斯特的 人口从1750年的17,000、1800年的70,400、增加到1835年的300,000。由於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进主义慢慢在曼彻斯特酝酿 和滋长。1819年,政府与被剥夺公民权的“暴民” 在圣彼得广场发生衝突,酿成悲剧。当时有60,000名群在广场集会,要求实行议会改革和自由贸易,反对导致物价暴涨的穀物法案。由於估计错误,政府命令骑兵衝击人群,导致11人死亡,400人受伤。事件在歷史上被称「彼得卢」(Peterloo)意指穷人的滑铁卢 (Waterloo)。

由於发生了流血事件,要求改革的呼声演变成群运动,改革主义者遂於1832年创办了曼彻斯特卫报 ,这就是今天《卫报》Guardian的 前身。彼得卢事件还导致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和宪章运动。但在1840年以前,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当时一个名叫弗雷德裡克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的23岁德国游客来到了这座城市,这样描述曼彻斯特的工人阶级:“如果有人想知道,一个人可以在多小的空间裡活动,可以在多稀薄的空气(而 且是混浊的空气)中呼吸,只需要到这裡一次就够了。”恩格斯同卡尔马克斯(Karl Marx)在共產党宣言中探讨资本主义的罪恶时便引述了他在曼彻斯特的经歷。

今天,人们依旧可以从曼彻斯特看到工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利弊;
宏伟的公共建筑对面是密密麻麻的矮房和工业时代留下的「黑暗陈腐的纺纱厂」。其中两个极端就是:1830年修建的第一条连接曼彻斯特和利物浦(Liverpool)的客运铁路,以及1894年开凿的曼彻斯特运河;
这样轮船可直接驶入曼彻斯特,不再依靠利物浦作出口港了。

在新旧世纪交接之际,因受到1890年代大萧条,以及来自美国和欧洲纺织业激烈竞争的影响,曼彻斯特的经济增长放缓。但此刻,曼彻斯特的纺纱厂主并未伺机改善,进行现代化,而是继续醉心於大英帝国看似庞大的市场,最终导致纺纱业在20世纪中期彻底凋敝。曼彻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战后的製造业大衰退进一步的打击经济。

在製造业萎缩、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曼彻斯特仍然以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保持其作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虽然很难从 当时城市的面貌上得到真实的反映)。在经歷了一个平淡的世纪后,於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策动了英国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件,炸毁了皇家交易所及阿戴尔中 心周围大部分商业建筑。但奇怪的是,没有人因爆炸死亡。

在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毁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后,曼彻斯特借此机会重新改造重建市中心,修建了新的公共场所和一些富有创意且又实用的现代建筑,这就是城市更新。城市的工业遗跡摇身一变成了最值钱的房,只需装上地板,就能住在仓库式的公寓天堂。2002年,曼彻斯特举办了一次英联邦运动会,把旧城建筑改建為户外运动场。运动会非常成功,曼彻斯特城的修复工贡献很大。

什么是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在战争的废墟上展开的大规模的城市重建与改造。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定义城市更新为城市改善行为,包括重建(RedeveloPment)、恢复(Rehabilitation)及维护(Conservation)三种,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
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更新的内容、范围、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典型代表如美国的“城市美化”、“城市更新(UrbanRenewal)”、英国的“新市镇运动”、“城市再生 (UrbanRegeneration)”、欧洲的“城市复兴”、“城市保护”等。

曼彻斯特的城市更新是通过清除和改造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衰退的邻里进行改造。将曼彻斯特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由沉重的古老城市,变为了庄重不失活泼的现代化都市。

更新的曼彻斯特、

建筑材料在改造中的运用

  从对曼城建筑史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材料具有时代标志性。传统的砖石砌块和象征现代主义的钢铁及玻璃成为两个时代的代表。在以红砖材料的旧建筑扩建中,钢铁和玻璃的组合与红砖构成新旧、虚实、轻重和明暗的对比。而木材则具有多面性与钢铁和玻璃产生软硬的对比.也可以和红砖或粉刷的墙面形成虚实的对比。建筑材料的运用也是根据建筑中不同的空间功能、构件的结构作用及人的使用需求等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体量。其中常见的是在红砖建筑内加建一个钢铁和玻璃构筑的楼梯间,或者在旧建筑的顶层上,利用木材和金属板做加建层。因此在旧建筑的改扩建中不同材料之间的对比尤为重要。其改扩建部分在尺度上应协调于原建筑但在材料上应有别于原建筑。使建筑整体在尺度和形式上都比较统一。事实上,材料相对于建筑的空间和形式来说属于微观层面。却又能直接影响人的感知,是构筑空间和形式的重要元素。


空间的再利用


  空间的再利用在建筑保护乃至改扩建中尤为重要。在欧洲,我们看到许多城市如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乃至曼彻斯特等都保留有大的老建筑以及大片的老城区 这些老城区依然充满生气和活力。其实,欧洲的老建筑并不是从初始就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它们也经过多次改造,其中旧建筑空间的再利用是曼城城市更生的重要策略。通过对旧建筑室内空间的改造和再利用,它们重新适应于时代的需要。

∙  Bass warehouse

  改造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主要是重建和加固原有结构,加挖地库 修建新的屋顶和更换窗户;
二期主要是室内空间的再利用和建筑的总体改造。


设计概念是将原有的旧建筑作为两层表皮,改造后建筑的表皮仍是原有厂房的外壳,尊重了历史地段和城市肌理。而室内却是由表皮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并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接触。


建筑的窗户和出入口是新与旧、内与外两个层面的渗透。这两层建筑的表皮也是对城市文脉的叙述和现实生活的反映。该建筑外表基本保留了原来厂房的面貌。内部却是属于21世纪 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建筑融入周围的历史文脉之中:旧的红砖建筑,石头铺成的街道和古代的运河。而其室内空间则是以简洁的白墙为主,在适当的地方露出原有结构,形成新与旧的交相呼应。玻璃、钢铁和木材在白墙的映衬下更加突出。 



Printworks

  1996年曼城市中心的步行街在爱尔兰共和军的一次恐怖袭击中被炸毁。RTKL把Printworks成功地改扩建成室内步行街。建筑师的设计依据是对地段的整合及延续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文脉而设计的概念则是讲述城市的故事。设计师DavidGester说:“我们想为人们创造一种奇妙的效果,当人行走于其中,看见的是连续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相互文叉的铁架集中布里在室内步行街上,这个创意来源于梦露的电影“THE SEVEN YEARITCH”中的场景。透过铁架子的灯光伴着阵阵的风声和地铁的声音,渲染粉室内的怀旧氛围。曼城的历史街道天际线和广告招牌在设计中被重新演绎。Printworks的立面依照原有街道的立面进行设计使人在行走中重温了曼城的建筑历史。Printworks将城市的休闲活动区浓缩起来,营造曼城一直缺乏的城市感。



  Prlntworks外部的新旧两部分却完全不同。旧建筑依然保留原有的立面,只是在白色石材贴面上设了几个现代霓虹灯招牌来表现它的时代感。 Printworks的主入口位于旧建筑部分,扩建部分有一个次入口。其他部分则尽量低调,采用一般的红砖材料有别于原来的白色墙面。步行街的入口是设计师向“行人”展示设计概念的地方。在这里,设计师仍延续低调的红砖墙却只在入口处安装七彩的霓虹灯。白天这里是简洁的墙面和门洞,夜晚它却显现霓虹灯的七彩魅力,令昏暗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是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的缩影。 



Deansgate Locks

空间的再利用并不只局限于一般的建筑物,还可以利用铁路桥梁下面的桥拱空间作为商业店铺\停车场甚至住宅等。在Deansgate Locks铁路桥梁下就利用拱的空间做酒吧餐厅。而它上面依然有火车行驶。在Deansgate Locks的一段,运河、铁路和马路彼此平行,运河在街道和铁路中间。这里本来只有三种交通要到的汇合处,并无多大价值可言,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任何空间都可以考虑被利用。Deansgate Locks的设计概念是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人可以步行的生活街区,而不是车水马龙的立交桥。设计师的想法是把都市生活区从传统的娱乐中心区延续到Deansgate Locks区,通过贯穿三个平面的改造使这个交通枢纽成为大众娱乐的场所,交通为其提供了运输便利,运河为其提供了景观。交通道路是人或交通工具所走过的轨迹,轨迹的交合处也是人们停留和转换的关节点。Deansgate Locks即是用构件——桥和楼梯链接铁路、马路和运河,桥设备是后加入的。和楼梯变成人的活动路线,在安排这些构件的同时也组织了人的活动轨迹。在活动路线的沿线——桥和轨迹的缝隙——桥拱限定的空间插入相关功能。由于设计师想通过人的行为填充轨迹的缝隙,餐厅酒吧在此地段就找到了存在的理由。它的建立与对面的建筑围合出城市的街道,运河则成为城市的景观,而铁路桥即是建筑的结构。为了保护铁路桥的原有状态,加建部分的立面用钢和玻璃把桥拱封起来,并与厚实的红砖形成对比。建筑内部依然保留拱和砖作为结构框架,只有地板、家具和

总结

  城市更生的主旨不是把城市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更不是彻底推倒重来.而是要做到古为今用为陈旧而过时的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由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是连续的人所生活的空间历史也是不可划断的。新与旧共存于一个城市之中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建筑原有空间内赋予或开发新的空间形式是至关重要。而对原有空间的再利用和改扩建则成为必然的做法。改扩建的重点即是新与旧之间的对比与协调。新与旧的设计重点应体现于材料的对比、风格的差异和概念的革新。在旧建筑的改扩建中,建筑包括内外两层表皮。建筑的外表皮主要与城市接触.其次才是人的活动。因此外立面设计应较多地考虑城市。而建筑的内表皮则不同人是主要使用者。建筑的室内设计应与使用者紧密联系其次才是对城市和历史的附和。内外两层表皮又互相渗透混为一体使更生后的旧建筑沿袭.新与旧的历史繁衍到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 

推荐访问:表态 市长 更新 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城市更新市长表态 新任市长表态
上一篇:红心向党心得体会
下一篇:2022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