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文化冲突中成长艰辛——简析《所罗门之歌》

来源:入团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展示文化冲突中的成长艰辛——简析《所罗门之歌》

 论文导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描写黑人青年在美国这一异质文化冲突激烈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向读者展示了不同黑人的成长,使读者体会到了异质文化中成长的艰辛。马科斯还根据主人公经历事件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程度,把成长小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主人公获得尝试性经验,他所经历的事件只能把他引导至成熟的门槛。从《所罗门之歌》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黑人成长的艰辛。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成长小说,艰辛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描写黑人青年在美国这一异质文化冲突激烈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成长小说。小说中莫里森描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成长过程,把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中的生存状况体现的淋漓尽致。奶娃从一个不知自己真实姓名、不知自己文化传统的浪荡儿到美国黑人文化的继承者,从一个自私只为自己着想的少年到具有完美的人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根,逐渐走向成熟。麦肯把拥有钱财看做他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受到一部分黑人的尊重,很多黑人都梦想着得到他所得到的一切,而这种梦想的实现却是以丧失人性为代价的。派拉特是奶娃成长的引路人,但她却不明白父亲的意思,不知道自己家族的历史,最终走向死亡。《所罗门之歌》向读者

 展示了不同黑人的成长,使读者体会到了异质文化中成长的艰辛。

 一、马科斯对成长小说的定义与分类 莫迪凯·马科斯(MordecaiMarcus)的论文《什么是成长小说?》最早在《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 (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l. XLX, winter,1960)上发表,他指出成长小说的定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把成长描绘成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另一类把成长解释为认知自我身份与价值,并调整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他在综合了诸多定义之后,给成长小说下了一个定义:“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在成长小说中,仪式本身可有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会产生永久的影响。”①(p32)

 马科斯还根据主人公经历事件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程度,把成长小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主人公获得尝试性经验,他所经历的事件只能把他引导至成熟的门槛。这一类故事往往强调事件对主人公的震撼效果。第二类,主人公未完全成熟,只是被引入成熟之门,但却茫然不知所措。第三类主人公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跨入了成熟之门,这一类小说通常表现了主人公对人生的顿悟和自我意识的获得。②(p6)

 二、奶娃的完全成长 奶娃的成长根据马科斯的分类应该属于决定性的成长,这一类型中,主人公确定无疑地迈进了成长的门槛,走进成熟。奶娃虽然已经三十

 二岁,生理上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却还只是个自私自利的少年,他不关心自己的姐姐,看到父亲欺侮母亲,对佃户冷酷无情,他并没有同情弱者,而只是利用父亲的钱,母亲的疼爱,姐姐的照顾,哈格尔的爱来满足自己需要的一切。他打了自己的父亲,并非出于正义保护母亲,而是显示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以替代父亲掌控全家。他绝情的离开哈格尔,却没有丝毫的自责和忏悔。得知姑姑有个绿色口袋,他认为装满了金子,毫不顾忌姑姑的关心和疼爱,和吉他一起去偷盗。只要不伤害他的利益,他从不考虑会伤害到别人,甚至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莫里森认为只有清楚自己是谁,知道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了解了自己祖先来自何方,才有可能知道自己要去何方。奶娃在姑姑派拉特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彻底反省自己,在去南方寻找金子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家族的历史,领悟到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逐渐成长起来。奶娃的南方之行分为丹维尔与沙狸玛两个阶段。论文参考。丹维尔之行虽然不长,却极其难走,为奶娃长大成熟做了必要的准备,虽然没找到金子,奶娃却得到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实现了跟祖先的靠拢,也表明了主人公思想转变过程的艰辛,奶娃跌倒在溪水里的那一刻,他其实是在接受精神上的洗礼,而衣服、表、鞋子的被损,既象征着邪恶的思想在奶娃头脑中一点点消失,也象征着奶娃白人价值观的剥落。如果说丹维尔之行使奶娃获得了精神食粮,沙狸玛之行则使奶娃彻底抛弃白人的价值观,走向真正的成熟。奶娃与当地黑人发生冲突,使他意识到作为一个黑人,就必须抛弃白人的价值观,否则就无法彻底融入黑人集体之中,找到归属感。在打猎过程

 中,看到黑人猎手之间的默契、灵敏、与大自然的交融,奶娃彻底被折服,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他与大地关系的接近:“桉树隆出的地表的根部摩挲着他,就像一个老祖父的那双粗糙但又充满着父爱的手在抚摸着他一样。”③(p325)这可以说是奶娃第一次在精神上接近了自己的祖先和黑人民族。从当地孩子唱的歌谣中,奶娃发现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得知自己是所罗门的后代,奶娃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这时奶娃彻底抛弃了白人物质主义价值观,接受了姑姑派拉特的黑人信仰,懂得了宽容、爱心与责任的含义,懂得了黑人历史和文化的份量,使他实现了认识的最后飞跃,走向真正的成熟。

 三、麦肯和派拉特的不完全成长 按照马科斯对成长小说的分类,麦肯的成长属于第一类,即获得了尝试性经验,他所经历的事件把他引导至成熟的门槛,却没有跨过这一门槛,这一类故事强调事件对主人公的震撼效果。麦肯童年时健康幸福,他曾经非常善良,充满了爱心,很多年以后,当在丹维尔跟麦肯同时代的人谈到挖水井,设陷坑,伐树木的时候,他们总是称赞第二代麦肯·戴德,说他像一只公牛那样壮,他疼爱自己的妹妹,尊重自己的父亲,但自从父亲被白人射杀后,他错误的接受了有钱便是一切的观念,因为白人为了财产结束了父亲的生命。他把拥有钱财看做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时常教育奶娃:“要掌握财产,用你的财产再去掌握别人的财产,这样你就可以掌握自己,也就可以掌握别人了。”③(p68)虽然痛恨白人,他还是被白人的价值观所同化,结果导致了他的冷酷无情:为了财产他娶了妻子,在夺得财产之后又疏远了她,

 使妻子二十岁就过着孤寂无聊的生活,只能靠给七岁的儿子哺乳和偶尔去父亲的墓地躺躺来获得些许心理安慰;嫌弃贫穷的妹妹派拉特,甚至鼓动儿子偷她的东西;讨厌自己的女儿,对她们的青春毫不关心;把交不起房租的黑人房客赶到大街上去。论文参考。他相信金钱能够带给他所需要的一切,比如说权利和地位,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拥有这些东西,他在经济上只能处于边缘地位,他对日常生活中的现状没有正确的认识,比如至死也不会知道奶娃的绰号从哪里来,也不能阻断露丝对她父亲的爱,被白人世界所抛弃,得不到她们的尊重,又不去接近黑人社区,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归属而走向虚无。

 根据马科斯对成长小说的分类,派拉特的成长属于未完成的成长,她走出了成长之门,却陷入了种种不确定之中。派拉特是很有优点的,她有一颗宽容的心,为奶娃的成长指明了道路;她朴素、自然,从她身上可以闻出森林的味道,她采摘莓果,所有的一切都是最自然的,虽然贫穷在她的眼中从来显现不出贫困的痕迹,因为她有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她还保留着唱歌的习惯,唱歌是黑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到哪里她都没有忘记民族传统,让人切实感受到黑人文化传统的魅力;她意志坚强,年轻的时候背着父亲的骸骨和一本地理书,在父亲灵魂的指引下,踏遍美国的千山万水,培养了刚毅的性格;她还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她排除万难寻找被哥误伤的白人的骸骨,保护被哥冷落的嫂子、侄子,她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但是派拉特并不是如此完美的:她在她社区的地位是边缘的,她是黑人社区走私酒的人,人们来到她的住所买东西,而不是为了友谊,她的世界既是

 巨大的也是渺小的,由于她放弃了“对餐桌礼仪和卫生习惯的一切兴趣”,“对人类相互关系具有深切的关心” ③(p175),她的视野是宽阔的。她的世界又是渺小的,是因为她的世界除了她的女儿和外甥女以及她父亲的灵魂别无他人。而且派拉特不能真正理解她父亲的意思,不了解她家族的历史。论文参考。她父亲的灵魂说,“唱。唱,”后来又弯腰进来,靠在窗台上说,“你就是不能远走高飞,而留下一具尸体不管。”③(p173)派拉特美美地唱起歌来,而且回到宾夕法尼亚,把她和麦肯杀掉的人留下的一切都收集起来,但是这些顺从的举止,她的世界观的中心,都是以巨大的误解作为基础的,她父亲实际上在寻找他的妻子“Sing Byrd”和表达他被父亲所罗门抛弃的悲痛之情,派拉特缺乏有意识的知识,任务感不明确,结果她的生活只能是一个讽刺,她逃避现代文明,模仿自然地生活方式,只能给后代造成悲剧。派拉特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传给女儿和外甥女,因为她们并不处在她工作和生长的农村生活环境之中。

 从奶娃的成长看《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成长过程中有派拉特和麦肯正反两个引路人,在南方之行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顿悟,最终迈进成长的门槛,走向成熟。从派拉特和麦肯成长的角度看,《所罗门之歌》仍然可以作为成长小说而存在,因为成长小说关注的是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不同之处是他们的成长是不健康的,各自走向了极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处在黑白两个种族、两种文化剧烈碰撞冲突之中,这样就更加增加了他们成长的难度,他们除了要继承和发展黑人传统,还要学做一个正常的人性。从《所罗门之歌》

 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黑人成长的艰辛。

 参考文献: 〔1〕MordecaiMarcus, “W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 in William Coyle (ed.), The Young Man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Initiation Theme, NY: The Odyssey Press, 1969.〔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托尼·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胡允桓.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所罗门 之歌 艰辛
上一篇: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议事规则
下一篇:社会实践个人自我鉴定例文案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