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展2012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

来源:入团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湘教电馆通〔2012〕26号

 关于开展2012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

 系列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电教馆(站)、省直属学校:

 为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省电教馆、省教育技术协会研究决定,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方法体系。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一系列的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挖掘新技术教学潜能,满足现实课堂的教学需求,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营造一种“创新、有序、高效、生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提质减负”。

 二、活动内容与要求

 (一)“三优联评”活动

 1、活动内容:本届“三优联评”活动为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的作品评比。

 2、活动对象: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参赛科目不限,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3、作品报送的要求

 (1)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要求同一课题,以同一堂课为内容开展,参评教师要求同时交纳三件作品。

 (2)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格式不限。教学设计评价量表见附件一。

 (3)教学课件要求素材选取恰当,操作简明快捷。除PPT格式外均应打包并生成可执行文件。教学课件评价量表见附件二。

 (4)教学论文应围绕活动主题撰写,论文可以是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等。论文要有摘要、主题词和注释,正文结束后要标注参考文献,字数在3000字左右。论文内容不得抄袭,一经发现不予参评。

 (5)评审费:参赛教师应同时提交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三件作品及评审费150元。

 4、作品提交与评审

 (1)作品提交。自发通知之日起,我们将启动湖南省“三优联评”作品评比系统。请各参赛教师于2012年5月31日前,点击本单位门户网站-“教育服务平台”版面-“三优联评作品评选”图标,凭个人真实身份证号和姓名进入该系统,同时提交三件作品。

 (2)初评。由市州电教馆(站)管理员于2012年6月1至10日,按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湖南省“三优联评”作品评比系统,对参赛教师上交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进行初评,将优秀作品统一报送省电教馆参加复评。

 (3)复评。2012年6月底,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技术协会组织专家统一评审,分别评出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课件、优秀教学论文单项一、二、三等奖。

 (4)结果公布和证书打印。7月10日后,省电化教育馆将在本单位门户网站的“通知通报”栏,公布比赛结果。同时,参赛教师可凭身份证号和姓名登录湖南省“三优联评”作品评比系统,查询比赛结果。并通过点击本单位门户网站-“教育服务平台”版面-“电子证书系统” 图标输入证书编号,打印获奖证书。

 (二)“教学课例观摩”活动

 为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中小学的有效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教师运用新技术变革和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三优联评”基础上,省电教馆、省教育技术协会决定在2012年下半年开展教学课例观摩活动。

 1、活动内容:在“三优联评”评选结果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评比均获一等奖的参赛教师遴选若干名教师参加课例观摩研讨比赛。

 2、活动形式:参赛教师现场上一堂公开课,充分展示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和深度融合,观摩教师共同研讨,专家指导和点评。

 3、活动学段、学科、课题等要求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4-5月,省电教馆拟发活动通知,各市州电教馆(站)组织各学校教师开展“三优联评”活动,完成作品的报送。

 2、6月,由省电化教育馆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初评后的作品统一复评,分别评出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课件、优秀教学论文单项一、二、三等奖。根据市州、县(区)报送作品数量及获奖情况,评最佳组织奖。

 3、7月,通报获奖情况,颁发证书。同时,整理优秀作品,提炼课例观摩课题。

 4、8月下旬,拟定课例观摩研讨方案和通知,公布参会课例观摩活动的教师名单、课例主题等。

 5、9月上中旬,筹备课例观摩活动。

 6、9月下旬,召开“三优联评”优秀作品展示和课例观摩研讨活动,总结表彰一批参赛教师和组织者。

 7、网上公布获奖者名单,展示获奖作品。

 四、联系方式

 1、联系地址: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715(长沙市文运街23号)

 2、联系人及电话:刘蔚 0731附件:1、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2、教学课件评价量表

  湖南省电化教育馆 湖南省教育技术协会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附件一: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主要

 指标 权

 重 评 价 内 容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5分 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5分 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教学

 目标 全面性 5分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三维目标。 层次性 5分 目标设置准确、合理,有层次。 灵活性 5分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经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可操作性 5分 教学目标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切合学生实际,可测性强。 教学策略 整合性 6分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优势。 有效性 9分 教学情境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要求;为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实践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教学

 活动 主体性 6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成性 6分 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自主性 6分 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参与性 6分 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性 6分 整合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 发展性 7分 体现三维目标的发展要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诊断性 6分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基础设计评价内容。 形成性 7分 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学生的知识内化、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 教学反思 5分 体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各环节间的逻辑联系;言简意赅,表述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明晰。 附件二:教学课件评价量表

 评价

 项目 主要

 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课件

 内容

 (20分) 课件选材 5 所选内容教学目标与学习对象明确,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科学规范 5 内容严谨,表述准确,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 内容编排 5 素材选用恰当,表现方式合理,符合学科要求和课型特点。

  资源选择 5 所选媒体适合教学内容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使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切实有效。 教学

 设计

 (30分) 学习目标 8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现课改理念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求。

  教学策略 7 教学方法恰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象直观,课件没有板书痕迹。 信息呈现 8 制作工具、选择资源恰当;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性;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较好的采用动画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明显。 练习评价 7 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提供不同水平的练习。 制作

 技术

 (30分) 整体质量 12 图片、视频清晰,音效质量高,动画准确生动,界面直观、友好,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简洁美观媒体格式符合有关规定。 操作技术 12 课件正常、可靠运行,无意外中断,可控性、交互性强,响应及时有效,没有错误链接或空链接。 运行平台 6 能顺利安装和卸载,平台兼容性、通用性强。 应用

 创新

 (20分) 实际应用 5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帮助说明 5 有清晰、扼要的指导说明;操作简便。 教学效果 10 教学效果达成度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访问:学科融合课程 信息技术 学科 融合
上一篇:供热工程管线和换热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下一篇:平面设计现代感及传统文化融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