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出自藩国使者/清朝的“下海”是怎么回事/“六十花甲”一词是如何产生的】 千里送鹅毛

来源:入团申请书 发布时间:2019-05-05 点击:

  “千里送鹅毛”出自藩国使者   文/龚雪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代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清朝的“下海”是怎么回事
  文/马佳
  
  坊间经常听到“票友”、“下海”、“票房”这几个词儿。其实,这些流行词并非现代产物,它们来自清朝。
  清乾隆年间,有许多八旗子弟喜欢唱“岔曲”,岔曲又称“得胜歌”,原是清军中流行的歌曲。到北京之后,八旗子弟纷纷学唱,因这“岔曲”曲调优美,渐渐地京城百姓也接受了。于是有人在乾隆面前参了一本,说一些军人经常出入民宅,唱一些不堪入耳的淫词滥调,有失体统。乾隆皇帝看了奏折后,叫来几个唱岔曲的人当面演唱。谁知听完之后,乾隆爷并无责怪之意,反而大加赞赏,遂下令掌仪司予以提倡。为了鼓励八旗子弟演唱,还发了一种龙票(即皇上批准的演出执照),让人悬挂在排练场所公开演唱。从此,排练、演唱岔曲的场所便被称为“票房”。
  随着岔曲的流行,当时一些高级官员也纷纷到票房演唱岔曲。于是,北京城称呼到票房里娱乐演唱的人为“票友”,票房的负责人则被称为把儿头。
  有一些票友自学成才后名气大了,逐渐由业余转为专业,戏曲界就将他们称为“下海”,如当时著名的京剧票友汪笑侬、言菊朋、张二奎、孙菊仙等等,都是由业余“下海”后成为名角的。有意思的是,“下海”这个戏剧界的行话,到了20世纪末,竟变成停薪留职、练摊经商的代名词。
  
  “六十花甲”一词是如何产生的
  文/王晓梅
  
  “花甲”一词,源于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相配的特殊计年方法。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此相配组合成60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其中,“甲子”为干支开首相配的一个单位,“癸亥”是干支相配的最后一个单位。从“甲子”到“癸亥”刚好是60年,如果是再相配下去,还是按“甲子”、“乙丑”……,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活到60岁,经历60个年头,按干支计年方法,刚好是干支依次相配一次,因为这种干支相配错综相至,仿佛有花纹似的,所以,旧时人们将60岁称为“花甲”(亦称“花甲子”)。唐代诗人赵牧有“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的诗句,这大概是关于“六十花甲”的最早记载,后人一直沿用至今。
  “六十花甲”一词由此产生。

推荐访问:藩国 千里送鹅毛 花甲 下海
上一篇:手指麻\痛的疾病信号/哪些人需要肠镜检查 手指麻痛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九窍是哪九窍_护好九窍能长寿/佛教养生“调五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