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存教育视阈中美术教育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0-11-12 点击:

 论生存教育视阈中的美术教育 生存教育理念是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提出来的。报告指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科技发展的挑战、社会公害的威胁,要求教育以学会生存教育为重点。‚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即‚获得生存的能力,并使人日臻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1] 我国教育界在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科技发展、国民思维转变的背景中越来越重视生存教育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生存教育理念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但是美术教育中却鲜有生存教育的提法。不是生存教育对美术教育没有价值,而是美术教育理论的滞后,没有把这个时代的教育精神――‚生存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去。在理论界,把‚美术‛和‚生存‛结合到一起研究,往往是探讨艺术哲学中‚艺术和人生境界‛的问题,如张小元主著的《艺术论》就谈到‚艺术化生存‛,实质是号召人的感性回归,抵制后现代理性和数字化生存的冷漠和陷落。[2]2008 年,《装饰》杂志第七期特别策划了对‚设计生存‛的关注。几乎同时《美术》杂志也专门探讨了‚京漂一族‛的生存状态。这些探讨可以看作在社会巨变中,‚生存‛意识在艺术理论界的惊醒,大家终于把教育以及教育后的生存状态连接起来考察了。当然,对美术教育状态的探讨倒是很多,诸

 如扩招、扩专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学科设臵的不合理等。虽然这些探讨涉及到生存问题,但都不是明确的生存教育。

 一、 生存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生存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加强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的教育,以保证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强、自立、创造,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发展,成为起码能够满足生存需求,直至自我实现需求的社会个体。[3] 美术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具有审美性、认知性、实践性、个体性。审美性表明美术教育关注人的精神塑造;认知性则显示美术教育和其它教育传承知识的共性;实践性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手段;个体性是美术教育对个体价值及其创造性的维护。这些特点和生存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生存教育既能够被认为是单独的教育学科,即教人规避风险,逃灾自救;也可被视为一种教育灵魂,用来指导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的教育。在生存教育视阈中考察美术教育,实质上是要求把生存教育当作贯穿美术教育始终的主线、现代美术教育的灵魂。而美术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二者相互交集,相互渲染,共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话题,为当下美术教育务实的、明确地导航。

 二、生存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危机背景

 ‚生存‛的定义是(人或生物)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所以生存教育的提法是关系到个人甚至人类的生死存亡的教育底线。众所周知,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特定意识形态下的教育。生存教育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背后的因素是生存危机。

 首先,21 世纪是一个人类个体意识强化的时代,生命平等,对个体生命尊重。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4]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从低到高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个体生命方面看来,人总是把满足生存作为第一需求,只有满足生存需要,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也是直接的原因,就是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生存环境,导致竞争,进而增加了生存压力。人口爆炸;参与世界经济的国家数量翻番;技术进步速度及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速度都在加快;商业、公司网络以及金融和资本流通的自由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全球化趋势在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快,她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搭建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舞台。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使整个人类都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和每个人都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压力。因此,教育能做的和必要做的就是培养其生存意识以应对挑战和压力。

 而当前美术教育在大的教育背景下,还具有自身更明确的危机:

 首先,扩招和扩校加剧了美术行业竞争。据 2006 年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不完全统计,全国 1683 所普通高校的 80%都设臵了美术类专业。甚至煤炭、医疗、农林、石油类院校也开设美术类专业。高考艺术学科录取人数已经高居全国第六。[5]这么大量的美术毕业生,无疑会陷入‚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第二,美术考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滑,学生大都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也不愿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面窄,阅历浅,审美能力较低,实践少经验不足,盲目追求新、奇、怪,被艺术运作机制拒绝于门外。

 第三,专业方向不明确,学得太杂,会的不精。‚电脑‛、‚动漫‛等商品化的美术现象对高校美术教学的冲击巨大,特别是一些学设计的学生,给应聘单位提供的作品几乎都是电脑制图,离开电脑,就啥也不会了。

 第四,对艺术修养不重视,只在外形上去模仿电影、小说等艺术化了的艺术家的风貌。或者寄希望于社会上的另类生存观,妄图一举成名或是不择手段达到目的。

 第五,市场成为美术的指挥棒,艺术与金钱联姻,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受到高校的广泛重视。现在,精英教育已经转变成平民教育,那么,为学生的生存解套的‚业本教育‛也将成为美术教育的主流。只是我们要警惕为了生存把‚美术教育‛纯粹‚职业化‛的教育倾向。

 三、‚美术教育‛中‚生存教育‛的应有之意 无论美术教育还是生存教育,其落脚点终究是‚人‛的教育。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工具性存在、目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诗意的存在。由此,人类的教育就往往表现为生存教育和诗意性教育的平衡。

 现代美术教育要贯穿生存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认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是美国1968 年提出的,为了解决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及生命的社会问题的教育对策,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6]研究表明,诸多压力如学业、就业、恋爱等原因引发个体心理状态严重失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只有正视生命困境,理解竞争社会的常态和经济社会价值规则,让学生理解生命奋斗的价值,强化为生存打拼的意识,才能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二,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作为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当前,美术教育的制度运作还不完善,高考应试教育和大学放羊教育还不接

 轨。一定要摒弃应试教育养成的被动学习方式,重新审定评价机制,把学习成果的评审权归还社会生活和市场竞争而不是考试,让生存压力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校园围墙已经事实上坍塌,美术教育应面对这种现实,调整为一套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被学校审定并承认。现代美术教育应离弃假大空的说教,对学生应有清晰的公民与法制教育,这是公民与法制社会的必须。

 第三、重视生存教育和诗意性教育的平衡。

 尽管生存教育很重要,但是其在客观上会带来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机械化,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它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世界,教会人生存的知识与本领,但是它放弃了探讨‚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不能使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教育这种‚外在化‛的弊病造成了人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只有现实的打算与计较而缺乏人生的追求与彻悟,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因此,生存教育也离不开诗意教育的牵引和制约,诗意教育代表着人类的一种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的追求,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生存教育起到引领、制约甚至解毒剂的作用。美术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可以借用自己的诗意资源反哺,以期生存教育在实现生存需要后,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实现和实现别人的高韬人生境界。

 众所周知,当今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生存教育使美术教育走向生存平台,与受教育者人生的链条形成完美的对接。它丰富着美术教育的组成理念,使它的论题、层面、方式、话语、维度领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散和多元化,使受教育者强化生存的本领,强化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把学习深化在自己的全部生活之中。同时,美术教育以其诗意性的教育资源抵消着生存教育的物质化,使二者共同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完善人生的意义。贯穿生存教育的美术教育是务实的教育,时代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果敢、诚信地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竞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个性特色的人生之路的人。

推荐访问:美术教育 生存 教育
上一篇:【工作总结例文】农业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例文
下一篇:简报98期丹巴县市监局开展三季度建筑用砖抽检工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