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0-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0-10-17 点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 2019-2020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0 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在埋木桩之前,将埋入地下的一段木桩表面用火烧焦 B. 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 氧气供给呼吸 D. 铜做导线 2.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读出液体体积 C. 熄灭酒精灯 D. 称量氯化钠固体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B. 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C.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5. 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烧杯 C. 坩埚 D. 蒸发皿

 6. 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B. 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C. 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D. 实验①分解的水在理论上与实验③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锰钢 B. 液氧 C. 硫酸铜溶液 D. 空气 8. 用 10mL 的量筒准确量取 10mL 水,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 8mL,则倒出水的体积(

 ) A. 小于 2mL B. 等于 2mL C. 大于 2mL D. 无法判断 9. 下列关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B. 均不易溶于水,都适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 可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三种气体 D. 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反应属于相同的反应类型 10.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水从烧杯进入容器 D. 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1.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B.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C. 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二氧化碳+水→碳酸 1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产生白色火焰 B. 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 红磷: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3.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氮气和空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B. 铜丝和铝丝通过观察颜色鉴别 C. 过氧化氢和水用二氧化锰鉴别 D. 白醋和酒精可通过闻气味鉴别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铁丝燃烧 B. 加热高锰酸钾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CO 2 验满 15. 下列为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

  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0 分)

 16. 如图表示处理汽车尾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

 17.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

 ______ .

  (2)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8. 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 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 (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E的化学式是______,产生无色气体 E 的原因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

 19. 张燕和潘虹同学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薯片产生兴趣,因为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像一个小“枕头”,她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张燕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潘虹同学猜想是氧气。

 (1)请你帮她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张燕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张燕同学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

 (2)你认为食品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______。

 (3)根据(2)中的要求,你认为______(填“张燕”或“潘虹”)同学的猜想可能正确。

 20. 氨气(NH 3 )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下图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观察图

 2,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五张图按反应过程的顺序排列)。

 (4)NH 3 可以进一步制得尿素和碳酸氢铵等化肥。下图是某商店内的两种化肥的标签。

  ①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纯净的CO(NH 2 ) 2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经检测尿素肥料中含氮量实际为42.3%,则该尿素肥料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上述 50kg 的碳酸氢铵化肥中至少含有纯净的NH 4 HCO 3 的质量为多少?(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0 分)

 2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 .

  (2)此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前的实验现象有

 ______ .打开弹簧夹后的实验现象有

 ______ .

  (3)若某同学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明显大于 15 ,则造成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有①

 ______ ;②

 ______ .

 22.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 F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填 a 或b)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其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23.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 )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 )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 )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4. 已知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1)100L空气中所含的氮气的体积是

 ______ L.(相同条件下)

  (2)100L空气中这些氮气的质量是

 ______

 g.(已知氮气的密度为1.25g/L)

 --------

 答案与解析

 --------

 1. 答案:D

 解析:

 解析:解:A.在埋木桩之前,将埋入地下的一段木桩表面用火烧焦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故不合题意;

  B.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是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合题意;

  C.氧气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合题意;

  D.铜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 答案:D

 解析: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砝码放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称量氯化钠固体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纸上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答案:A

 解析: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 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错误,不是质量分数是体积分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正确;B、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D、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 答案:B

 解析:解:试管、坩埚和蒸发皿可以直接用来加热,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故选:B。

 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6. 答案:D

 解析:

 解析:解:A、实验①中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在实验③中氢气燃烧生成了水,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 A错误; B、实验①中正极产生的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因此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故 B错误; C、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应将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除干净,所以②的目的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故 C 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氢元素守恒,水电解生成的氢气最后又被氧化成水,水中氢元素质量不变,故水质量相等,故 D正确。

 故选:D。

 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B、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分析; C、根据实验②的目的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主要考查了“电解水”和“氢气燃烧”实验,解答时应该把实验现象和性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

 7. 答案:B

 解析:解:A、锰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锰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硫酸铜溶液中含有水和硫酸铜,属于混合物;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8. 答案:C

 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开始平视读数为 10mL,实际体积应等于 10mL;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剩余水的体积为 8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剩余水的实际体积应小于 8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水的体积大于 2mL. 故选 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

 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氧气、二氧化碳均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 A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 B 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用燃烧的木条来区分三种气体,故 C 选项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氢气采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属于置换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三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故 D选项错误。

 故选 C。

 10. 答案:C

 解析:解:A、红磷有剩余,说明氧气全被消耗,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 15 ,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A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 B 不正确;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此项正确; D、装置末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标准,这样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 15 ,也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D不正确。

 故选:C。

 利用实验室测定氧气的实验正确操作中注意的问题作出选择,正确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然后据题中信息分析即可.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红磷要过量,装置气密性要良好等.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实验成功的操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特别是对分析实验数据能力的培养.

 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氯化氢+氨气→氯化铵: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水→碳酸: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2. 答案:D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不是火焰,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

  故选:D。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分析;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分析;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 答案:A

 解析:解:A、氮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易熄灭,不能鉴别,错误; B、铜丝是红色的,铝丝是银白色的,可以鉴别,正确;

 C、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会产生气泡,可以鉴别,正确; D、白醋有酸味,酒精有特殊的香味,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方法,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 答案:C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B、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 答案:C

 解析: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移开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

  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

  故选:C。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常用到的方法是空气热胀冷缩法,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有难度不大,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 答案:

 2NO + 2CO− 催化剂  N 2 + 2CO 2

 7:22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 + 2CO− 催化剂  N 2 + 2CO 2 ;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28:(44 × 2) = 7:22。

 故填:

 2NO + 2CO− 催化剂  N 2 + 2CO 2 ;7:22。

 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17. 答案: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

 解析:解:(1)为了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红磷应该过量.

  故填: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2)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选择消耗氧气的物质时,应该是该物质只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并且要足量. 18. 答案:

 答案:化合反应

 Fe

 CuO + H 2 SO 4 = CuSO 4 + H 2 O

 H 2

  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

 解析:解:(1)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浅绿色溶液,说明 D含有+2价的亚铁离子,C 是金属单质,所以 C 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 A是铜,B 就是氧化铜,B 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 X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通过推导可知,C 是 Fe;

  (3)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 + H 2 SO 4 = CuSO 4 +H 2 O;

  (4)反应②中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反应剩余的硫酸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无色气体 E 的原因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

  (1)化合反应;

 (2)Fe;(3)CuO + H 2 SO 4 = CuSO 4 + H 2 O;

  (4)H 2 ;    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 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浅绿色溶液,说明 D含有+2价的亚铁离子,C是金属单质,所以 C 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 A是铜,B 就是氧化铜,B

 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 X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然后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 答案: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毒;不与食物发生反应;廉价、易获得

  张燕

 解析:

 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抽取该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若小明的猜想正确,则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要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则所充气体不能和食品反应,且本身无毒、廉价易得;故填:无毒;不与食物发生反应;廉价、易获得;

  (3)食物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张燕的猜想可能正确;而食物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使食品变质的最主要物质是氧气,所以潘虹的猜想不正确;故填:张燕。

 (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2)利用信息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来分析;

  (3)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能与食物发生缓慢氧化,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将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生活应用相联系,体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答案:

 答案:(1)物理; (2)H 2 、N 2 ; ;化合反应;⑤④①②③; (4)①受热易分解(变质); ② 46.7%;混合物; ③解:设NH 4 HCO 3 的质量为 x, 50kg × 16.0% = x ×1479

 × 100%

 x ≈ 45.1kg

 答:NH 4 HCO 3 的质量为45.1kg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以及反应类型、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等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

 (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 2 、N 2 ; (3)合成塔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首先是需要氮气和氢气分子,然后氢气和氮气分子都分离,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按反应过程的顺序排列为⑤④①②③; (4)①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变质); ②纯净的CO(NH 2 ) 2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4×2+12+16+1×4× 100% ≈ 46.7%;经检测尿素肥料中含氮量实际为42.3%,则该尿素肥料属于混合物; ③上述 50kg 的碳酸氢铵化肥中至少含有纯净的NH 4 HCO 3 的质量为 x, 50kg × 16.0% = x ×1479

 × 100%

 x = 45.1kg

 答:NH 4 HCO 3 的质量为45.1kg。

 21. 答案: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完,气压减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入燃烧匙太慢,导致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弹簧夹未夹紧,导致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解析:解:

  (1)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

  (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打开弹簧夹后的实验现象有打开弹簧夹后,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3)红磷燃烧是个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燃烧过程中空气逸出,导致到冷却后进入水的量偏大;燃烧匙伸入过慢会使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

  (1)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完,气压减小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3)①插入燃烧匙太慢,导致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②弹簧夹未夹紧,导致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1)根据瓶内压强的变化解答;

  (2)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解答;

  (3)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利用化学反应将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除去,然后借助于能观察到的现象--水的进入--加以说明,而水的进入的动力是消耗氧气后造成的瓶内外气压差.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的现象,解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析清楚实验原

 理. 22. 答案:

 答案:水槽;B;2H 2 O 2 2H 2 O + O 2 ↑;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 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A

 解析:

 解析:解:(1)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水槽;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 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其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B;2H 2 O 22H 2 O + O 2 ↑;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 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因此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 (1)水槽是盛水的仪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用 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其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 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因此需要加热。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 答案:

 答案:(1)反应慢; 2H 2 O 2 = 2H 2 O + O 2 ↑;向盛有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2)对比(或对照等)

 (3)比较MnO 2 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 2 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

 解析:

 【分析】在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时,可设计对比实验,利用对比实验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二氧化锰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在设计实验时设计了三个对比实验,一个实验在试管中只放双氧水,双氧水也能分解产生氧气,但产生氧气的速度太慢.第二个实验,在试管中只放二氧化

 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第三个实验即放双氧水,也放二氧化锰,能很快的放出氧气.

  为了说明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反应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做了两次称量,目的是比较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并且在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时,将剩余的固体中再倒入双氧水,发现双氧水又能很快的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

 【解答】

  (1)

  (2)对比(或对照等). (3)比较MnO 2 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 2 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

  24. 答案:

 答案:78;97.5

  解析:

 解析:解:(1)由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100L空气中所含的氮气的体积是100L × 78% = 78L;故答案为:78;

  (2)根据质量与密度和体积的关系:m = ρv,所以 100L 空气中这些氮气的质量是:100L × 78% ×1.25g/L = 97.5g;故答案为:97.5. (1)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去分析;

  (2)根据质量与密度和体积的关系:m = ρv,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记住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及质量与密度和体积的关系公式.

推荐访问:长沙市 湖南省 学年
上一篇:大学生党会心得例文
下一篇:护士个人医德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