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形容词粘合式述补结构形成-资料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1-04-26 点击:

形容词粘合式述补结构的形成-精选资料 形容词粘合式述补结构的形成 能作形容词粘合式述补结构补语的成分有两种:程度副词与只有引申意义的趋向动词,分别构成程度粘合补语和状态粘合补语。

一、程度粘合补语结构 1.规定量幅区间的认定形式 据张谊生考察,只能充当粘合式补语的程度副词共有15个,其中单音节的有7个:极、死、甚、尽、煞、透、坏,双音节的有8个:非常、异常、无比、过分、万分、尽伦、尽顶、透顶。既可以充当组合式补语,又可以充当粘合式补语的,只有“远”和“多”两个。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认为,除了文言色彩的“甚、尽、煞”外,单音节程度副词作粘合式补语要带后缀“了”,双音节的则不常带。

程度副词与性质形容词的组合常表示一个规定的量幅区间。表极值的“最”也有量点和量幅区间两种表示法。如:你们都是妈最好的孩子。(量幅区间) 他登上了最高的领奖台。(量点) 程度补语都表示一个规定的量幅区间,不表示量点,如有“最好”的说法却没有“*好得最”的说法。马庆株敏锐地瞧察到,程度补语表示程度和幅度,只表示程度高,不表示同样的程度和较低的程度;
而程度状语可以表示各种程度。他列出了如下 一个程度补语和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表:
多、远――“更”类 很、厉害、慌、够呛、够劲儿、够受的、够瞧的、什么似的――“很”类 不得了、了不得、不行、可以、邪乎、邪行、凶――“太”类 极、死、坏、透、往了、透顶、要死、要命、不过――“极”类 我们把“更”类、“很”类、“太”类、“极”类与形容词的组合形式表示的量幅区间表示如下:
微量中量高量极量 “更”“很”“太”“极” “更好”也没有“*好得更”、“*好更了”的说法,大概是由于“更”属于中量区,程度补语不表同样程度的缘故。高量区的“很好”、“太好”也没有相应的“*好很了、*好太了”的说法,但有相应的组合形式,如“很好―好得很”、“太饿了―饿得不行”。二者的区别在于是以高量量点作为最高点还是最低点的量幅区间的不同,标示如下:
微量中量高量极量 很好/好得很 微量中量高量极量 太饿了/饿得不行 极量程度区间是以极量量点作为最高点的量幅区间,标示如下:
收稿日期:2021―01―23 微量中量高量极量 极好/好极了 马庆株和张谊生都揭示了同一个事实:能充当补语的程度副词里只有“多”、“远”可构成表示比较的述补结构。究其成因大致有两点:其一,比较一般是相邻程度区间的比较,假如程度差别过大,实际上也就失往了比较的必要。其二,性质形容词的原形形式既可以表示全量幅程度区间,也可以表示中量量点。在比较结构中实际是以中量量点或者是以事物某属性的默认量值“身份”出现的。“多”、“远”正是属于“更”类的中量区程度副词。“多”着眼于数量的增加,“远”着眼于距离的增加。距离的增加也是一种数量的增加,因而能用“远”的比较结构也都可换成“多”,但用“多”的比较结构除了表示距离的远近外都不能换成“远”。如:
我现在(比刚才)好多了。

我比你差远了。/我比你差多了。

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出处于高量区的“很”类、“太”类和处于极量区的“极”类副词一般不构成比较结构的结论来。张谊生把补语位置上只表程度的副词分为表顶级义的与表高级义的两类,与马先生的“程度补语表示程度和幅度,只表程度高”的结 论是一致的。“程度和幅度”等于本文所说的规定量幅区间。

2.元语增量 程度补语尽大多数只表程度高,表示同样的规定量幅区间的状中结构和述补结构还有“注重的焦点”或侧面的不同。“极好”凸显属性本身,“好极了”凸显程度,因而程度状语可以表示各种程度,而程度补语却往往只表程度高。前者就是我们界定的规定量度区间的描述,后者即规定量度区间的认定。马庆株指出程度补语常有夸张的意味,程度状语很少表示夸张。夸张是说话人的一种主瞧态度,所以程度补语的规定量值区间可以解释为命题内容结构在熟悉话语平面里的投射,是一种元语增量。我们也可视为一种指大特征(重复次数多或程度高),极量与微量、中量形式都只有程度状语的表达,即只有量度区间的描述形式。程度状语结构只是客瞧陈述程度的一般增量,因而可以自由地表示各种程度,很少揉进说话人的主瞧熟悉。

二、状态粘合补语结构 状态补语与中心语的粘合缘于补语成分的往范畴化。

1.始续结构、前续结构和后续结构 能带非典型形态形式“起来、下来、下往”以及“过来、过往、上、住”等表示状态持续意义的形容词只能是变化形容词。“形容词+起来”等的粘合形式都有相应的同义组合形式“形容词+了+起来”等。如:
小炉匠走得越加快起来,虽然他的样子瞧来是十分倦怠了, 脚也一拐一拐的。

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的速度快了起来。

张国宪把变化形容词的所指瞧成是有一个有起始点、终结点和续段的渐变过程,变化过程始于初始状态,变化过程的结束便产生一定的结果进进另一种状态。“了”表示变化过程的实现,因此“形容词+起来/下来”等的粘合形式实际是一个异质变化过程结束后转进的一种新的状态,而“形容词+下往”的粘合形式实际是一个异质变化过程结束后的状态的延续。这跟说话人的着眼点有关。用“起来/下来”时是把变化过程结束点作为状态持续的起点,用“下往”时是把状态持续过程中的某一节点作为状态延续的起点。当然“起来、下来、下往”还没完全虚化,“起来”表示由下而上,“下来”表示从上而下,“下往”表示由高到低或由现在而将来。具备相应语义条件的形容词才能进进相应的述补结构。因此我们也把“形容词+起来/下来/下往”等的形式作为结构而并非单纯的形容词变化形式来瞧。其结构语义特征大致可以表述为以变化过程的结束点为界属性值的非上即下的变化,“上”和“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对的属性值一方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另一方的消失。这种特性可表述为互斥性。没有了相应的语义限制,表现在同一意义领域中的不同属性值既相对又独立的特性,即相对的属性值一方的存在虽然也意味着另一方的消失,但并非以另一方的消失为存在的前提,如“兴奋起来”并非必须有“悲伤”消失的前提。这种特性可表述为相容 性。

“下来”的基本词义是表示由高到低的空间位移,与“下来”的区别无非是说话人的立足点不同。“下来”虚化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状态的开始持续都还有方向性的限制,一般只有互斥性的属性值变化。相对的属性中,往往只有负向义形容词与“下来”结合,这是具体的空间位移投射为抽象的空间位移的结果。

互斥性情形的变化过程不具有反复性,相容性情形的变化过程具有反复的可能,即相对的属性值一方是另一方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事物本身的相容性决定的。如:
他一会儿兴奋如登天,一会儿沮丧像堕地,荡着单相思的秋千。

戴耀晶指出,继续体“下往”与持续体“着”的不同在于“着”表达的事件可以双向延伸,“下往”反映的事件只能单向延伸即向前延伸,不强调继续点之前的情况。假如句中有“一直、总是、继续、永远”等表示时间、频度的词语出现把继续点前后的持续情况连在一起,“下往”可由“着”替代。

假如只凸显延续的状态,或者只凸显“下往”的单向性意义,这时的“下往”不能由“着”替换。

张国宪指出,在时间结构上,“下来”表示继续,属于前续结构,没有起始点但可以有终止点;
“下往”表示延续,属于后续结构,既无起始点又无终止点。戴耀晶把“着、起来、下往”分别瞧做持续非完整体、起始非完整体和继续非完整体的标记形 式。非完整体对所瞧察的事件进行分解,只选择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瞧察,或反映事件的起始,或反映事件的持续,或反映事件中途的继续。假如把“起来”瞧做是始续结构的标记形式,可以发现始续结构、前续结构和后续结构相加正好与“着”表示的持续非完整结构相当,因而只有与始续结构、前续结构连在一起的后续结构中的“下往”可以用“着”来替换,单纯后续结构中的“下往”以及始续结构中的“起来”、前续结构中的“下来”都还只是“着”的状态持续过程的一部分,自然不能用“着”来替代。

2.“过来”和“过往” “过来”的基本词汇意义是从另一个地点向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所在地来,“过往”的基本词汇意义是离开所在地或经过某地走向另一个地点。投射到状态变化上,能“过来”是认知上一般希瞧发生的,从原来的状态转向主动意义的常态;
“过往”则表示失往常态。如:
篝火已燃起,父亲把火拨旺,好把儿子冻红的脚热过来。

鸿渐翻了椅子,不见动静,胆小起来,想柔嘉不要晕过往了,忙开电灯。

“过”是“通过”或“经过”,“过来”、“过往”都是通过或经过阻碍物到达目标物所在位置。源域空间投射到目标域事件结构的某个方面如状态、变化、过程、目的、手段、原因等上,客瞧上是为了描述事件结构某要素的成因。“热过来、明白过 来”凸显希瞧瞧到的常态的成因,“晕过往、背过往”凸显不希瞧瞧到的非常态的成因。常态和非常态都是以变化点为起点的持续状态。

3.“上” “上”表示由低处到高处,抽象出达到某一目标或实现了预期目的的结果意义,投射在事件结构中可表示状态的达成。如:两个孩子以前在一块玩,现在一块上幼儿园,当然好上了。

这种事件结构可描述为非典型的始续结构,通常后面可有时段成分同现。与“起来”相较,“上”凸显作为结果意义的状态持续过程。如:
你没事就来烦上半天,我还有好日子过吗? 三、结语 “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和典型的状态形容词的程度值都标示为一个特定的量点,非典型的状态形容词的程度值标示为一个特定的量幅区间,处于虚化过程中的某些趋向动词与形容词的结合形式的程度值也标示为一个特定的量幅区间――状态持续 过程。假如把一个有起讫点的事件结构称为完整结构的话,这些状态持续过程结构都属于状态持续非完整结构,大致包括始续结构、前续结构和后续结构三种。“起来”是始续结构的标记形式,“下来”是前续结构的标记形式,“下往”是后续结构的标记形式。

形容词具有依附性,其性状从根本上依附于事物或行为本身 的存在。从物质运动原理上说,其性状的达成或变化都有着相应动作行为的致使原因,或者说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性质分为固有属性与临时属性两种,也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事物的固有属性随物质运动而运动变化,临时属性凸显物质运动的阶段性,在一定条件下固有属性与临时属性可以互相转化。状态的达成源于动作的实现,状态持续过程实际是一个量变过程,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一相对均质的静态状况会被打破,这就是状态变化过程的结束引起的新一轮相对均质的状态的实现。假如我们把引起质变的变化过程结束点称为变化点,把不引起质变的变化过程结束点称为继续点,实际上继续点也是一种变化点,是量的变化点,可以发现,“起来”标记变化点或继续点之前的状态持续过程,“下来”标记变化点之后的状态持续过程,而“下往”却是标记继续点之后的状态持续过程,相对于继续点之前的状态持续过程无非是一个量变过程。需要注重的是,后续结构相对前续结构是一个量变过程,相对于始续结构则往往是一个质变过程,因始续结构与前续结构中间有一个变化点。戴耀晶注重到了继续点的存在,指出许多句子表达的事件在继续点之前出现暂时中止,有时还插进了另一个事件。

“过来”、“过往”与“上”都标记一个质变的状态持续过程,区别在于“过来”、“过往”是前续结构的非典型标记形式,“上”是始续结构的非典型标记形式。

典型的标记形式与非典型的标记形式都有粘合和组合两种 同义形式并存,粘合形式形成的诱因是这些形式成分的往范畴化,“体”的意义实际是行为或性状的类别表达形式。

两种形容词粘合式述补结构都是规定量幅区间的认定而非描述形式。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1年8月物业公司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4课《平凡世界·做客》课堂教学设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