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涵意义上探源语言的使用与身份的认知] 语言学概念意义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也必然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各异,再加上各自的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使用语言的形式就会有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上,如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语言使用习惯等的差别。那么在翻译中,要如何实现动态对等呢?功能对等不仅注重指称意义,还重视内涵意义。在这里我们将从语音、词汇、话语形式、信息主题出发,重点讨论一些如何实现内涵对等的技巧。
  关键词:内涵意义;语言;身份
  奈达把翻译问题直接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利用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充分阐述了他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立场。他认为:“如果语言表达的形式是一种基本信息因素,那么,任何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能表达出来。”他对翻译下的定义是:翻译是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中寻找出和原语(source language)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这个定义承认没有绝对的对等关系,意义应优先于风格。他多次强调:“译著是否正确,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一般读者是否能正确理解原著。”奈达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一再强调意义上的对等,而意义的对等不仅包括所指对等(referential equivalence),还包括内涵对等(connotative equivalence)。要实现动态对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实现情感反应上的对等是尤为重要的。
  一、内涵意义
   意义是联结人与世界,主观和客观的纽带。Leech认为:内涵意义是人们对词抽象的典型特征的联想,是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它不独立于概念意义的存在,它必须通过概念意义间接的表达和反映语言者对事物的褒贬和价值取舍等情感和态度倾向。奈达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所谓内涵意义,就是指词与我们的情感反应之间的相关意义。词的内涵有很强的独立性。例如,由于有过在医院的某些经历,一个孩子也许对“医生”这个词感到厌恶。但是多数这类的单一内涵很快就会消失,而社会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涵却被每一个说话者作为本身语言学习的经验而挤受了。成年人对“医生”这个词的理解当然就深刻得多了,对这个词既有了一般性的的社会性概念,又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对这个词的褒、贬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了。我们对使用语言的人的态度不管是赞同或是反对,将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态度,由此构成了该语言的内涵意义。
  二、影响语言的使用与身份的认知主要因素
   当言语与某一特定人群相关联,该言语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或者体现人们对这一特定群体的态度。孩子与成年人、学者与一般人、男人与女人所使用的词汇都有不同。人们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各异,接受的教育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再加上各自的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使用语言的形式就会有差异。
  1. 受教育程度
   据调查,那些较少接受学校教育的群体趋向于使用非正式语言,他们常运用一些非标准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形式,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言语群体则倾向于标准语体。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的人其使用的语言越具有学究气。前者经常使用“Them boys throwed something”或“I can’t eat nothing”这样的非正规英语, 而后者由于长期接受学校教育,口头表达上会带有很深的书面语痕迹。无怪乎有的学生抱怨有些教授说话就像一本书一样,这是受书面语影响极深而导致的极端形式。同时,这些语言之所以处于不同的层次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并不是由语言本身决定的。
  2. 阶级出身
   社会阶层对语言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阶层不同,其言语群体不同。上层中产阶级,有时就是中产阶级集中的地方代表更具权威的言语社区。许多言语变化,特别是口音变化跟人们普遍的社会向上移动心理密切联系的。上层中产阶级的某些语言特色成了社会地位、成功和身份的象征,竞相被地位较低的人模仿,模仿的目的无非是想跻入上层社会。我们不妨看一看Labov在六十年代中期对纽约各社会阶层做了一个言语调查,以bad一词中的元音发音为例,他发现在随便交谈中,许多纽约人(指下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倾向于发/ε/更接近于阿的元音,上层中产阶级说话者有时发“不正确”的/ε/,有时发“正确的”/�/,但是在随便的交际语境,他们使用/�/比下层中产阶级多,而下层中产阶级又比工人阶级频繁。
  3.年龄
   语言因年龄差异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异。一个人在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时期的语言显然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的差别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尤以词汇差异最为明显。如:小孩讲话时常使用“儿语”,如bunny(=rabbit),tummy(=stomach),gee-gee(=horse),yummy(=delicious)。又如在江浙一带,上了年纪的人习惯把“火柴”叫作“洋火子”或“洋火”,把糕点叫作“糕饼老什”。这说明老年人比较因循守旧,较喜欢使用一些已经过时的词语。而年轻人好奇、追求时尚、喜欢标新立异。
  4. 性别
   一般来说男女受到不同的社会约束,社会对女子施加的压力远远多于男子。人们对男女行为的期望是不同的。男子社会活动范围较广,他们注重自己的工作、事业上表现出来的才能,因此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显示坚韧和男子气概的语言形式,而女子则有较强的“身份意识”, 更注意语言的文雅、含蓄和委婉。
  5. 不同的宗教信仰
   词的内涵意义可来源于特定的宗教组织,这尤其适用于翻译圣经文本。例如:the blood, the cross of Jesus Christ, and in the heaven lies 表明特定的基督教选区,而confrontation, dialogue and existential 表明其他选区。我们对词的使用者的不同态度将影响我们对词的态度,进而使者不同的态度影响着词的内涵意义。
  三、实现内涵对等的技巧
   奈达的功能对等,把中心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的或听众所起的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另外,翻译过程中意义最重要,奈达以大量的篇幅从语义学的角度论证翻译理论,提出了词的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的理论,使其翻译理论更系统化和整体化了。功能对等不仅注重指称意义,还重视内涵意义。也就是说,功能对等力求在指称和内涵上尽力实现对等。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一些如何实现内涵对等的技巧。
  1.语音:音译加释解
   不同的语音语调,甚至地方方言都表达不同的内涵意义。地方方言的所谓“不标准”成了这些发音的内涵意义。通过这不同的语音语调,也进一步体现了说话者的不同身份。翻译时,不但要保留原语的发音,而且需要作一些解释、补充,音译加释解能使音意互补,传神达意,这种方法常常是在拼音之前或之后加上表意的词汇。例如:中国方言词汇“给力”的音译:令人吃惊的是gelivable 刚被造出来就很快 就 被 国 外 的 网 络 俚 语 词 典 Urban Dictionary(www.省略)收录。这个词典是这样解释的:Gelivable adj. A Chinglish word, be able to excite, make someone feel cheerful. ge- in Chinese means give, li-means power, strength or energy. (中国式英语,使人兴奋振奋的意思。“ge”听上去像中文的“给”,“li”表示力量或能量。)
  2. 词汇、话语形式:直译
   人们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文体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内涵意义。有些说话者靠语言的流畅来吸引听众,有些人靠重耍信息,甚至也有些人是靠讲话的姿势夹吸引听众的。所以翻译时,要注重说话者的身份地位、说话场合以及听话对象,采取直译的方法较为恰当例如:毛主席在 1946 年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朗谈话中用的“纸老虎”, 当时译成“paper tiger”;温家宝大会发言上的讲话,口译人员不仅要模仿总理的语势、口吻不急不缓的进行翻译,还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进行现场传译。如:a. 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译文:I do my job as diligently as a farmer tends to his field. I have it on my mind day and night. I work for a thorough planning from the start and I’m determined to carry it through to a successful end. b. 行百里者半九十。译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直译:在百里的旅途中,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
   因此,翻译时采用直译方法,可尽量保持说话者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从而传达出原文的修辞风格,自然地再现说话者的意义及神韵。
  3. 信息主题: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人对任何一种信息的主题思想都会按照各自文化或社会所特有的价值方式来理解,因此,事件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语言也不再是语言本身,词语的意义也总是要根据人们的感情反应来估价。在翻译中要努力做到意义上的灵活对等,使译文读者对所传信息的感情反应和原文读者的反应保持一致,这个工作是相当艰巨的。例如:“南委内瑞拉某印第安人部落认为耶稣的死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因为他们认为任何人面对灾难、危险时不抵抗或者奋力,那么他的死是不具任何意义,并且宣称与其像个一般的犯人那样不反抗等着被处死,还不如拼死抗争到底。” 因此,我们只有加深对翻译所需的不同文化或社会所特有的价值方式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了解说话者的意图,体会说话者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根据人们的感情反应更好的把握说话者身份,进行翻译。
  四、结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也必然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语言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这些因素体现在语言上,如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语言使用习惯等的差别。奈达把翻译问题与语义学相联系,认为内涵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附加给语言的意义,是语言之外的、人体感觉以及社会行为方面的意义。我们对使用语言的人的态度不管是赞同或是反对,将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态度,由此构成了该语言的内涵意义。那么在翻译中,要实现动态对等,内涵意义上的对等是很重要的。词语的内涵意义远不只局限于单词和习语,而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要译出效果相等的译文,译者必须对含有丰富内涵词汇的原文进行重组,稍作变更,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原文的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Labov, William.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the New York City [M].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1966
  [3]Leech G. Semantic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刘川,段跃萍.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J].中国翻译,1996,(1).
  [6]孙梓健.词的内涵意义和翻译中的动态对等[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9(3)
  [7]杨阳. 网络热词“给力”及其英译研究基于对应语料库[J]. 赤峰学院学报,2011(5)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推荐访问:探源 认知 内涵 身份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下一篇:运动技能的生理学本质是什么? 生理学综合性技能实验教学探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