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农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篇一:现代农业示范园调研报告

  XX现代农业示范园调查报告

  XX镇位于XX县城西北37公里处,是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XX采油厂驻地,是XX县洛河川经济、商贸活动中心。全镇辖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有驻镇站所23个,总人口12607人,其中农业人口10447人,镇区现有人口7980人。镇域面积448.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川台地面积1.3万亩,山地面积7.2万亩(已纳入退耕还林兑现面积4.5万亩)。有蔬菜大棚524棚,有千头种猪场1个,有千只种羊场1个,有养猪小区2个,有养羊小区1个,年出栏生猪6000头,有山地果树面积3765亩,镇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已建成1.35平方公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

  XX现代农业示范园属市级示范园,由县蔬菜局布局规划,县农综办组织实施,镇政府协调搬迁,广源蔬菜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农户自主生产经营。示范园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800亩,位于XX、XX村;辐射区1200亩,包括XX、XX、XX和XX等村。

  一、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XX现代农业园区是省级农业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定下了高标准的建设基调,整个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极大的促进了园区的大踏步发展。二是种植技术明显提升。通过示范园区一期、二期工程

 建设,实现园区全部340座日光温室改建为ⅴ型棚,脊高5.3米,跨度9米,全钢架、无立柱,单棚占地达3.8亩。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双膜覆盖等新技术,达到所有日光温室全覆盖新技术,有效提升了蔬菜产量。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园区的积极发展离不开有力的管理,成立了由镇、村、合作社三方组成的示范园区管理机构,对园区的日常运行、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指导、蔬菜销售等方面积极指导,带动了全镇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三是种植收入明显增加。2013年棚均收入达到6万元,单棚最高达到10万元,较改良前棚均净增2万元以上。园区全部建成后,蔬菜产量预计可达到3.6万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四是土地流转成效明显。示范园建设用地采用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基地建设上,积极推进农村土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通过镇党委、政府几年的努力,让农民认识到,只有通过土地流转,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才有出路。

  二、 前后对比

  一是棚体结构明显改善。XX、闫家沟区域的大棚从1992年至2002年的不同年度,棚体结构参差不齐,棚内面积小,空间小,保温性能差,不便于操作耕作,产量低,建设示范园后,积极引进“五”型棚,该棚跨度大,墙体后,墙体高,

 空间大,保温性能好,产量高,由原来的棚均10000斤,提高到50000斤;二是经济效益大大提升。原来大棚破烂不堪,效益低下,大棚种植最高收入不到2万元,示范园建设后棚均收入达6万元,单棚最高达10万元;三是蔬菜园区整体环境明显改善。示范园建设前,大棚基地没有统一的规划,菜农的生产区和生活区混杂,居住房屋标准不一、坐向不一,在大棚区域,有养猪的、有养鸡的,有卖煤的,有搞修理,有房屋出租的,也有占道修房的,致使整个大棚菜区乱七八糟,脏乱不堪,严重影响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设示范园后,整个园区从棚体建设、工作房、生产道路、水电配套等进行统一设计,实行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工作房统一标准,园区统一蔬菜,无其他产业,使整个园区达到环境优美、生产规范、效益提升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我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园区管理不足。镇、村、合作社三方成立的管理机构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管理不足;对园区内的综合环境卫生力度不够,存在脏、乱、差情况;对分配到户的日光温室管护不够,发现问题大棚墙体等设施受损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到位。园区种植户对于新技术、新品种不易接受,仍然按照自己的老思路、老办法从事园区大棚蔬菜种植,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和蔬菜产量。

  (三)大棚效益得不到最大化。一是由于园区的管理机构在一些方面管理不到位,二是由于种植户不积极响应政策,加之其他因素,致使收入不高。

  (四)群众观念认识不高。园区种植户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统计,园区种植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业粗放经营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劳动者的素质不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和科技推广应用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大种植户的培训力度。镇上要为种植户制定专门的课程表,邀请农业部门专家,为种植户讲课,为他们带去新思路、新理念。

  二是着力改善种植结构,发挥效益最大化。针对园区目前以辣椒、黄瓜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镇上要积极进行调研,以市场为主,认真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导园区种植结构,多元化、经济化。

  三是规范园区管理,充分发挥大棚“摇钱树”效果。镇上要指派专门的领导、干部,同村上和合作社深入园区,认真整改不足的方面,让现代农业园区迈上高速发展的步子,充分发挥大棚“摇钱树”效果,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效益,以此带

 动全镇蔬菜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是积极稳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采取先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户棚内进行推广,让其他群众看到看到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和高收入后,大力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篇二: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 1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农业产业园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滨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1.1.3 项目拟建地点和实施范围

  ****农业产业园位于****市**区**镇,这里与镇江仅一江之隔,自古就有“京口**一水间”之说,是****城区的南大门和对外的窗口。****农业产业园南临长江,北接沿江高等级公路,东靠**路,西临**大桥北接线,规划面积约8000亩,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以**镇文化路为界分两大块,其中南侧沿江湿地保护及生态林建设面积3000亩,北侧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5000亩。

  1.1.4主要建设内容

  针对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初步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四个工程建设内容。

  1.1. 5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4327万元,

  1.1. 6资金筹措

  由**区政府自筹17327万元,向**区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1.7亿元。

  1.1.7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约2年

  1.2建设单位概况

  ****滨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出资设立的区直属国有企业。公司于2006 年7月开始筹建,办公地点位于****市**区**生态农业产业园,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现有员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包括本科以上学历5人。公司经营范围为: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销售及农业生态旅游。

  公司法人代表***, 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县、乡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熟悉经济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经营理念清晰,工作协调能力强。现任****市**区常务副区长。

  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1.2有关规定和文件

 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

  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6.(关于印发《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大中型建筑物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和下达前期工作任务的通知)苏水计(1997)181号

  7.《**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管(1997)80号

  8. 《关于我省长江远期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计(1997)210号

  9. 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等。

  1.3.1.3标准和规范

  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2.《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

  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9.《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

  1.3.1.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

  1. 《****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 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市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

  5.公司委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3.1.5项目区有关资料

  1.项目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

  3.项目区土壤资料

  4.项目区农业区划资料

  5.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

  6.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

  7.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1.3.2 研究范围

  本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2、建设条件;

  3、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

  4、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5、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环境评价;

 8、效益评价等。

  1.4 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0亩,其中优质粮生产基地5000亩、湿地保护区3000亩。针对产业园的建设,初步研究和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设内容。其中:

  1、土地集中整理,包括2.8公里江堤加固及堤顶机耕路2000米、疏浚灌溉排涝河道10条,吹沙回填面积200亩,场地平整450亩,水闸新建、改建各1座、排涝站3座、翻水站2座、配电房3座等。

  2、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主要包括:田间机主次机耕路12条,共73800平方米,主次灌溉渠23条39200米,土壤改良5000亩等;

  3、湿地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水体恢复250亩、湿地植物恢复1100亩,经济林建设750亩、苗圃建设800亩等,

  4、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1.5 主要结论

  1、项目区粮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老化不全,加上管理措施不完善,水、旱灾害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地方政府对将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改造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立项得到了**区政府、****市政府的支持。

  3、通过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项目实施后,防洪圈封闭,排水系统完善,旱涝保收,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后,便利了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质量、粮食产量,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5、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将滩涂进行改造,拆除零星的农民庄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区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经济上是可行的。同时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效益分析,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党的十五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决定》指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必然要求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并且指出今后农业发展地重点在动植物品种培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植技术、农业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今后的农村工作重点是: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产品和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

  2、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在多层次加工转化中着重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活动资金支持各地有计划、有重点的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抓紧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试验室和科技园区。并制定政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业集团。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陆效通便利,是****市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全区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2万亩。人口5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 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9.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江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从**沿江地区目前的农用地利用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用地布局不太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交叉现象,尤其是村镇建设用地零散分布,造成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彼此有一定的干扰。这种利用现状,不利于土地利用规模效益的发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2、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人口过于稠密,人均耕地不足0.8亩,人与地的矛盾尖锐。近年来全市人口基本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加上工业、城市和道路建设,**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对现有耕地进行保护(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盘活耕地存量,同时通过必要的土地综合整理来增加农用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对于保持**的社会安定团结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耕地利用程度不够。**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分散经营,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耕地地力的提高,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养用结合,以保证耕地的及时给养。土地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各级党委、政府从稳定农业、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耕地、整理土地、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

  **沿江地区由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壤肥沃,属灌溉水量充沛的自然浇灌地区,没有受到过任何工业污染,生态良好,最适宜将作为**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此,**区政府决定在**镇西南部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通过湿地保护、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需做出理性的选择。农业生产应从粗放型走集约型装边,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后期,**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农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尤其是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提高商品率和优质品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从国际上看,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今年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仅大米一项中国每年要消费500亿斤,世界大米贸易粮仅有400亿斤。从全国来看,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徘徊在9100亿斤,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当年产需缺口在500-700亿斤,2003年超过了800亿斤,粮食产量已降到14年来最低水平。其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四个减少”,即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除了我们主动、合理的调整粮、经、饲三元结构和退耕还林减少播种面积以外,还有优质粮生产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

  1、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入世后,可以适当进口粮食,但必须适度,否则会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给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同时,食品加工、粮食转化、“千万工程”推进以及人口增长都需要粮食产量增加。因此,增强粮食责任意识,立足于粮食自求平衡并略有节余,应是**优质粮生产发展的战略方针。

  2、粮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据统计数据分析,粮食产量的高低和价格的涨落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减。长期以来,劳务输出和畜牧业的增收也是建立在粮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实施粮食优质化、产业化,搞好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本身也是重要的增收门路。因此,抓粮食就是抓增收,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相互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3、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粮价涨,百价涨;粮价稳,人心稳。如果粮价大幅上升,一旦引发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冲击,对社会稳定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粮食问题解决得不好,新世纪的大发展将无从谈起,国家安全也无法谈起。为此,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努力抓好优质粮生产,才能安定人心,促进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区环绕历史文化名城****,地少人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8亩,水稻生产的在农民收入中贡献份额虽然不大,但稻米是我区城乡居民的主食,占全区口粮消费的90%左右,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大米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交通、技术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建设一定规模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也是完全必要的。

  2.2.2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的必要性

  在人口和经济的压力下,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类不断减少,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湿地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及依附其生存的各种生物,同时因为****四水厂的取水口就位于湿地风景区规划境内,因而更需加强保护,为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水源。

  2、项目的建设是****市城市规划和****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

  根据****市城市规划,****城市的性质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篇三:生态农业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6

  1.1项目名称 .....................................................6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6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 .......................................7

  1.5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7

  1.6项目建设地址 .................................................8

  1.7建设内容及规模 ...............................................8

  1.8项目建设工期 .................................................9

  1.9投资估算 ....................................................10

  1.10经济分析 ...................................................10

  1.11结论及建议 .................................................11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3

  2.1项目实施背景 ................................................13

  2.2产业政策分析 ................................................17

  2.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19

  2.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

  2.3.2项目建设的意义 ........................................20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23

  3.1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旅游市场分析 ..........................23

  3.2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25

  3.3竞争力分析 ..................................................26

  第四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33

  4.1建设地址 ....................................................33

  4.2建设条件 ....................................................33

 4.2.1自然条件 ..............................................33

  4.2.2旅游基础条件 ..........................................36

  4.2.3区位条件 ..............................................37

  4.2.4交通条件 ..............................................37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38

  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38

  5.2项目规划原则 ................................................39

  5.3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41

  5.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42

  5.5项目技术方案 ................................................45

  5.5.1技术方案原则 ..........................................46

  5.5.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46

  5.5.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46

  5.5.4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 ..................................47

  5.5.5绿化工程技术设计要求 ..................................47

  5.5.6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 ................................48

  5.5.7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50

  5.5.8、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 ................................52

  第六章 环境保护分析..............................................- 54 -

  6.1环境质量标准及控制依据 ..................................- 54 -

  6.2项目区环境现状 ..........................................- 54 -

  6.3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采取措施 ........................- 55 -

  6.3.1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 55 -

  6.3.2施工期环保措施 ....................................- 55 -

  6.3.3营运期环保措施 ....................................- 56 -

  第七章 节能节水.................................................- 57 -

  7.1节能设计规范 ............................................- 57 -

  7.2节能原则和标准 ..........................................- 57 -

  7.3节能节水措施 ............................................- 57 -

 7.3.1农业节能措施 ......................................- 57 -

  7.3.2建筑节能措施 ......................................- 58 -

  7.3.3电气节能措施 ......................................- 58 -

  7.3.4节水措施 ..........................................- 59 -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60 -

  8.1设计依据及标准 ..........................................- 60 -

  8.1.1法律法规 ..........................................- 60 -

  8.1.2标准依据 ..........................................- 60 -

  8.2安全保障 ................................................- 60 -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62 -

  9.1工程项目管理 ............................................- 62 -

  9.2组织机构 ................................................- 62 -

  9.3人力资源 ................................................- 62 -

  9.4员工培训 ................................................- 62 -

  9.5管理机构和设置 ..........................................- 62 -

  9.6劳动定员 ................................................- 63 -

  第十章 项目招标与实施进度.......................................- 64 -

  10.1项目招标 ...............................................- 64 -

  10.1.1工程招标范围 .....................................- 64 -

  10.1.2招标组织形式 .....................................- 64 -

  10.1.3招标方式 .........................................- 64 -

  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65 -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8

  11.1投资估算依据 ...............................................68

  11.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68

  11.3资金筹措 ...................................................69

  11.4资金使用和管理 .............................................69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70

  12.1评价依据 ...................................................70

 12.2基本数据 ...................................................70

  12.3利润估算及分配 .............................................72

  12.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2

  12.5财务不确定因素分析 .........................................74

  12.6结论 .......................................................74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76

  13.1“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导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76

  13.2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76

  13.3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77

  13.4生态效益 ...................................................78

  13.5社会效益 ...................................................78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79

  14.1农业发展新问题 .............................................79

  14.2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79

  14.3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是化解农业风险的关键 .......................80

  14.4防范风险措施 ...............................................81

  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83

  15.1方案总体描述 ...............................................83

  15.2结论与建议 .................................................83

 

 

 

推荐访问:农业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产业园 调研报告 农业
上一篇: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下一篇:中学生三好学生主要事迹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