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论文

来源:初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问题;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应加强大 论文关键词:就业问题;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为毕业生“自主择业”提供服务。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发布的2007年和20o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因此,进行必要及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给要求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求职与择业的活动。做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工作的指导包括帮助大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择业意识.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升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一)供大于求

  伴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扩招对毕业生的直接影响是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供需总量的矛盾加剧;扩招也导致毕业生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失衡;同时扩招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了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积极性;而且扩招也加剧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消费投入,使毕业生及家长的预期回报心理加强。就业期望值偏高。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产生矛盾。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ll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再看前几年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直至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上升,如此多的学生毕业后都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而往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也对应届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需求脱节

  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滞后性和周期性,与社会的需求不够紧密,产生需求脱节,往往是社会需求的人才没有或数量很少,而学校培养的人才社会需求不大。有些高校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所设置专业.一些老专业成为冷门专业,造成热门专业冷就业的局面。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另外,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进一步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苗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随着时代进步,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三)市场混乱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和规模化。现在的就业市场尚不能完全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下进行,有些用人单位不能完全公开用人信息.在录用人才时暗箱操作。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可混乱的市场始终不能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同时,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此外,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无法接受。

  (四)毕业生就业存在误区

  部分毕业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在择业方面过分看中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工作舒适程度等。他们往往痴迷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工作,而不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只愿到机关,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工作。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oO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用人单位也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时为了实现快速就业,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普遍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和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定位脱离实际、薪酬要求过高、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是毕业生的择业主要误区.这是在社会、个人双方合力下形成的。

  二、重视和落实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活规划

  针对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面临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岗位的严峻事实和大学生因缺少职业规划而频频跳槽的现状,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而且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过程,分环节进行。

  (一)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扬长避短,准确定位,但认识自我是个困难的问题,个体对自身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认识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借助科学的测量手段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达到对自身及适合职业的了解,为自我定位和选择合适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提供依据。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一环。因此,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必须相结合,以此为契机,更好的认识自我。通过实施全面的指导。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这两种固有的学校教育形式.给学生以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培养与指导。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和个性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就业的最基础性的指导。对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积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人的职业生涯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若不能奏效或效果不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体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穿插进行,才能真正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

 (二)认知社会,预测未来

  只有在认知自己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出最佳职业目标。应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社会将来出现的热门职业及需求状况;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状况;从事所选职业的所需能力,并及时向学生宣传就业制度改革方向,当前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学校可通过就业指导课的指导,指导毕业生掌握当年相关的就业政策和规定,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走出择业的误区。毕业生只有掌握就业政策。摸清社会规律。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使毕业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实际,在就业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去联系单位,并主动避开部分省、地的“政策壁垒”,顺利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也只有掌握社会动态,预测未来,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才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违约现象。以实现顺利就业。

  (三)确立目标,扬长避短

  一是职业目标要符合个人的价值观,职业兴趣。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及社会需要;二是目标要适度,要有弹性,便于面临挑战性环境时进行适当调整;三是现实性和挑战性,可行性与激励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成才的斗志,并把目标的实现落实导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步步为营。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就业指导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同时,要指导毕业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指导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三、根据社会需求。应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一)培养学生的定位意识

  所谓定位就是指毕业生能把自己放在最适合于自己的位置上。学生要充分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环境。并在客观的基础上评价自我。人生轨迹的起始点是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活空间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大学生只有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性格,能力,兴趣等有确定自己合适哪种职业。什么岗位也才能确定自己的择业标准。

 帮助学生创业,使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就有自我创业的意识,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科学的,客观的评价自我。树立一种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的择业意识,到祖国最需要和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培养学生的自荐意识

  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下,学生自我推销也和商业广告一样。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自我推荐,可以从同学们在大一刚入学就培养这种意识,这样有了平时的积累,在参加就业面试时,方能有信心去争取,不紧张,不卑不亢的面对用人单位更能勇敢的面对失败,使自己有良好的择业心态。第二.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认清,竞争已渗透导社会的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每一个人的活动中。第三是要引导学生准备自荐材料,自荐表是在大学期间自我成就的书面表现,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最主要途径。这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只有有了自我推荐的意识,才能把自己这块金色放到最发光的地方,使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提高自己的推荐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就是诚信。而现代的市场经济更是诚信经济,缺乏诚信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是没有市场的,为了使毕业生有诚信的意念,必须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内心素质,提高学生的诚信度。

  首先是毕业生的自荐材料造假现象。这种失信于学校的现象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最终只会贻误毕业生自己。第二在签订就业协议中不够诚信,动机不端正。这些都是某种程度上不仅反应挫伤了用人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而且给学校和毕业生本人带来很多后遗症。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必须履行诚实守信原则,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更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和过程,贯穿大学生活始终,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常抓不懈。

  (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依法律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法律意识。一是要从自身做起,依法行事,二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它就有了法律效力。就业指导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免学生失信于用人单位而影响自身的发展。总之,毕业生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就业指导是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择业意识。努力做好就业指导与学生学习一体教学。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就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把有用之才用到有用之处,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让用人单位放心,社会放心,家长放心。使学校的各方面都能快速而有效的发展。有规矩,才成方圆,就业政策和法规不仅仅是对毕业生的就业行为进行限和约束,而且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保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就业体质改革的深入及高校“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复杂的新形式下,高校就业工作是关系到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高校的责任,是大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完成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义务,更是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研究和探讨,展望时代发展前景和社会前进趋势,相信各高校都能结合自身教学模式特色和当地劳动力需求状况,实现良好的就业势头。

推荐访问:浅谈大学生就业论文 浅谈 就业指导 策略
上一篇:股票相关特征
下一篇:学位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