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来源:初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08-11 点击: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一 >

  1、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代一般用帝王的年号纪年。例如:元和十年(《琵琶行》),阳嘉元年(《张衡传》)。

 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称呼别人的父母则用“尊”“先”等。

 C.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叫“谥号”。

 D.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2、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姓是一个家族的标志,氏是姓的分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B.“金榜”是指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

 C.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D.“布衣之交”指平民间友谊,“刎颈之交”指志向相投的友谊,“忘年之交”指不论辈份、年龄差异而结成的友谊。

 3、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端午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人们以吃踪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B.及笄即年满 15 岁的女子,表示已经成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C.“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再拜”指第二次行礼,是古代一种容重的礼节;“再迁”指俩次升迁。

 4、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布衣之交”指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B.“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的“元丰”“丁丑”都是用于干支纪年、纪日。

 C.《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D.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做行政区名)、左冯翊(妒)、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二 >

  1、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古时乘车,站在车内左边侍卫的人叫参乘。

 B.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比喻人还未成年。

 C.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耐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D.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2、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古时称呼已故长辈为“先”。例如“先考”指已去世的父亲,“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先大母”指已去世的祖母。

 B.古时以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成六十组,叫作“六十花甲子”,常用来表示年、日的顺序。

 C.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季”“叔”为序。老大为“伯”,最小的为“叔”。“叔父”为父辈中最小的叔叔。

 D. 古时乘车,站在车内右边侍卫的人叫做“参乘”。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3、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社稷”指国家。社,谷神。稷,土神。“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B.“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轩辕”指黄帝,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的君王。

 C.“歌”“行”是一种文体,是乐府诗歌的常用诗体。

 D.“六艺”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术六门学问与技艺。干支可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丁卯三月之望”中的“丁卯”是用干支纪年。

 4、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B. 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女子 15 岁及笄表示成人。

 C. 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或“诗余”。

 D. 纪传体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例如二十四史。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三 >

 1、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 二十四史也称为“正史”,是清高宗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 24 部纪传体史书。

 B.“拜、迁、转、徙”都是指官员升职。“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C.“通五经,贯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经书。

 D. 阴历每月第一日称“晦”,每月的十五称“望”,也称“三五”;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朔”。

 2、下列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 A.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B.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词的标题包括词牌和题目,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C.元杂剧的体裁是一本四折,四折之外可加一两处“楔子”。有的杂剧也有突破四折一本的。

 D.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秦朝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

 3、《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4、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请问“关”和“山” 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

 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四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D.迁,转,徙,拜,都表示官职的调动。

 2、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近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栽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是(

 )

 A. 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3、“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

  )

 A.13、18

  B.15、20

  C.15、18

  D.13、20

 4、古人把一夜分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五更或五鼓,每更等于现今的两个小时。五更相当于现在的(

  )

 A. 1 点到 3 点

  B. 3 点到 5 点 C. 5 点到 7 点

  D. 7 点到 9 点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五 >

  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2、下列对朋友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金兰之交是情谊契合、亲如兄弟姐妹的朋友。

 B.刎颈之交是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C.莫逆之交是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D.忘年之交是以平民身份 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四友是指琴、棋、书、画。

  B.岁寒三友是指梅、兰、竹。

 C.宝剑三绝是指龙渊、泰阿、工布。

 D.古代的四大美女是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4、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中国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C.我国晚晴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儒林外史》 D.《四库全书》是指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型丛书。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编列。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六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直称姓名是不礼貌的,所以只在以下几种场合才称姓名: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称厌恶的人(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B.古人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一般称字(如李太白)、号(杜少陵)、斋名(如辛稼轩)、官名(如白太傅)、爵名(如王荆公)、籍贯(如柳柳州)、谥号(如左忠毅)等。

 C.古人的谦称有寡人、孤、臣、妾、仆、不才、不佞、愚;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小犬。

 D.古人的尊称有陛下、皇上、子、夫子、先生、公、君、足下、丈、丈人;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妻子为令爱;儿子为令郎。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阴阳五行中,“五行”指的是“金、木、水、土、火”。

 B.古人所说的“五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中”。

 C.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D.儒家的五部经典著作“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道德经》”。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黄河和长江只说“河”和“江”。

 B.“江表”“江东”都是指长江以南地区。

 C.古代称山的南面和水的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北面为“阴”。

 D.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分别指儒家经典,史学著作,诸子百家著作和文学作品。“四书五经”归入“经部”。

 B.“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的“元丰”“丁丑”都是用于干支纪年、纪日。

 C.“既加冠”中的“加冠”,是指古时男子到了十八岁就戴上帽子,表明已届成年。

 D.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十五叫“望”。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七 >

 1.下列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 七夕 重阳 春节

 B.春节 中秋 端阳 除夕

 C.元宵 中秋 清明 元旦

 D.元旦 七夕 重阳 元宵

 2.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 ②花甲 ③耄耋 ④总角 ⑤弱冠 ⑥古稀 ⑦知命 ⑧不惑 ⑨期颐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⑨

 B.⑦①⑧⑨②⑤③⑥④

 C.④⑦⑤②⑧⑨①⑥③

 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⑨

 3.下列书名中,对古代作家的称谓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杜工部集》

 ②《饮冰室文集》

 ③《李太白全集》 ④《东坡学士集》

 ⑤《稼轩长短句》

 ⑥《昌黎先生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③/④/②⑤/①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关于文体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旧体诗与古体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体诗并不是指近代的诗。

 B.“赋”这种文体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铺陈。现代散文以“赋”为名,是“赞美”之意。

 C.悲剧是能引起观众悲伤的戏剧,喜剧是能引起观众大笑的戏剧,正剧是能使观众严肃的戏剧。

 D.小说按语言形式可分为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八 >

  1.下列关于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或“诗余”。

 D.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新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2.下列关于文学体裁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叫“曲子词”也称“乐府”“长短句”或“诗余”,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按其形式又分为文赋、骈赋,由于兴盛于汉代,故文学史上有汉赋之说。

 C.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戏曲艺术,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加一个楔子。

 D.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现实。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家严”“舍弟”是对自己亲属的谦称,“竖子”“足下”是对对方的蔑称。

 B.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依次为孟、季、仲。如正月、二月、三月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三春)。

 C.中秋 , 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重阳,阳历九月九日,民间有登高望远的习俗。

 D.“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

 4.下列有关文体、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C、三山是指古代传说东海中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D、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颈联,五六句为颔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九 >

  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阴阳

 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B.《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编列。“经部”收儒家经典著作,“史部”收史学著作,“子部”收诸子百家及宗教著作,“集部”收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C.“蜉蝣”喻指人生的渺小,“美人”常用来象征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D.清明和中秋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有扫墓、踏青等习俗,中秋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方位中 ,东西为纵,南北为横。

 C.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D.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人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五元素。

  3. 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

 B.和氏璧,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C.古代大臣“插笏于(腰)带”,所以称一般做官的人为“缙绅”。“缙”,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

 D.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殿试

 会试同年四月,地点在皇宫,由皇帝亲自主持。应试者贡士,功名是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谥号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叫“谥号”。

 C.“寡人”是古代君主的自称,“臣”只用于古代大臣的自称,“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D.羽杯、卮

 、桮杓 、觞

 、觚

 、樽、仞是古代的盛酒器具。酹,祭奠时,洒酒于地,以慰天地。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十> >

 1. 下列文体、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用来书写。五谷,稻、黍、稷、麦、豆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

 B.坐向

 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的位置为尊。小说三要素:人物、事件和环境。

 C.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D.“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141岁老人的寿联。

 2. 下列有关文体、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文人四友”指琴、棋、书、画。

 B.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春秋战国)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D.说明文从内容上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两大类。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会试

 又称秋闱,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地点在礼部。应试者举人,功名是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B.参乘

 也做“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内左边侍卫的人叫做参乘。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C.“泰山之阳”是指泰山的南面,“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地名)是在淮河的南面。

 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间长幼顺序的称呼。古代一般用帝王的年号纪年,例如元和十年(《琵琶行》),阳嘉元年(《张衡传》)。

 4. 下列有关文体、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写成了《水经注》。

 C.古人常称农历的每月初一为“望日”,每月十五为“朔日”。

 D.古时,“左迁”指的是降低官职,“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十一 >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

  A、射

  B、御

  C、礼

 D、武 2、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 4、“豆蔻”是指女子(

  )岁,“及笄”是指女子(

 )岁,“弱冠”是指男子(

 )岁,“耳顺”和“花甲”是指(

  )岁。

 A、十三、四

  十五

 二十

  五十 B、十三

  十五

 十九

  六十 C、十三

  十六

 二十

  五十 D、十四

  十六

 二十

  六十 5.下列有关文体、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令”字,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郎(儿子)、令爱(女儿)”。加“先”字表示尊称自己逝去的尊长,如“先君子尝言”。

 B.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翰林,是指明朝时凡进士进入翰林院供职者统称“翰林”,担任编修国史、起草文件等工作,是一种名望较高的文职官员。

 C.“家严”“舍弟”是对自己亲属的谦称,“竖子”“足下”是对对方的蔑称。

 D.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姓是家族的分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6、友谊的深浅,由下列哪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7、“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不包括(

  )

 A、颛顼

 B、帝喾

 C、炎帝

 D、唐尧 8、关于“五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岳泰山

 B、西岳华山

 C、中岳嵩山

 D、北岳衡山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十二 >

  1、表示升职的词有(

 ),表示降职的词有(

  )

 A、

 迁、徙、拜

  罢、黜、辟、出 B、

 右迁、迁除、擢

  左迁、谪、黜、罢 C、左迁、迁除、拜

  右迁、辟、黜、罢

 D、右迁、迁除、擢

  罢、黜、辟、出

 2、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的(

 )时到(

 )时,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到()时,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

 A、5—7

 21—11

  丑时 B、5—7

 23—1

 子时 C、7—9

 23—1

 子时 D、7—9

 23—1

 丑时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中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B. 宋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峰,按艺术风格划分,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柳永、秦观、姜夔等都属于婉约派,而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

 C. 明、清两代的戏曲得以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高则诚的《琵琶行》,汤显祖的《牡丹亭》。

 D. 我国的白话小说始于唐代,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白话小说,则是宋代的“话本”——说书人讲述故事的底本。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文学既是“报告”又是“文学”。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必须严格地忠于事实,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更强调文学性。

 B.《五人墓碑记》选自《七录斋集》,“七录斋”是明末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C.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五岳”分别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D.“三五之夜”指每月十五的夜晚,“三月之望”的“望”指每月十五日。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十三 >

  1、选出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有《苏东坡集》,著名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B.

 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C.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D. 文房四宝是指纸墨笔砚。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 正史是指名高宗诏定的从《史记》至《明史》共 24 部纪传体史书,即二十四史。. D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音乐方面,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剧本由唱、 科、白三部分构成。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白居易——宋代 B.《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C.《桃花源记》——陶潜——东汉末年 D.《春望》——杜甫——唐代“诗仙”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体例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的体例为书、志、本纪、列传。

 B.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 家、史学家。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与韩愈、柳宗元、三苏、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是历 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而风行天下,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 十四 >

  1.选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元和中年”,是以帝王年号纪年:“戍戊变法”中的“戍戊”,则是以天干地支纪年。

 B. 鲁迅在《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说里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

 D.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2.选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

 B.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C.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人物、情节。

 D. 侧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俗称“春秋三传”。

 C、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D、《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剧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大致把 58 字以内的词划为中调,把 59-90 字的词划为长调。

 5、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称为(

  ),会试第一名称为(

  ),殿试第一名称为(

  )。

 A、解元

  会元

  状元

 B、会元

  解元

  榜眼

 C、解元

  状元

  榜眼

 D、举人

  秀才

  状元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据山东时,中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

 B.“上至轩辕,下至于兹”中的“轩辕”是指传说中我国远古的君王炎帝。

 C.“三五月明之夜”中的“三五”是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D.古代平民百姓多穿戴麻布服饰,所以,“布衣”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

 7.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中的本纪、列传、世家都属于人物传记。

 B.明清时代进士进入翰林院供职者统称“翰林”。

 C.古今词义比较,“江”的词义扩大了“肉”的词义缩小了,而“牺牲”的词义转移了。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共 305 篇。

推荐访问:常识 文化
上一篇: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调研
下一篇:税务稽查局长先进个人事迹:一颗闪光税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