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两篇—总结报告

来源:网络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两篇 — 总结报告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两篇 ?X,男,汉族,1977 年出生于 X 县铜鼓镇葛家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 X 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 X 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X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 年,小学毕业、年仅 13 岁的 X 揣着奶奶借来的 50 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20XX 年,X 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X 无限感慨地说:“咱们 X 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X 在福建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 X 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 X 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 X 兴奋不已。20XX 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X 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20XX 年 10 月 17 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X 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 500 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20XX 年 6 月,X 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 X 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福建漳州的 X 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 X 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X 动情地说,“作为从 X 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 xx 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 3 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 2 人。当年,35 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 6000 元的资助,共资助 4 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 X 中学、官渡中学等 X 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 11 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X 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 65 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 X 每年 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 4 年。去年以来,X 捐资助学金额达 240 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X 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20XX 年 3 月和 8 月,X 两次专程回到 X,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 X 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X 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 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X 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X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 5 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X 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 反哺家乡在路上。X 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 X 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 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 7 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 篇)

 ?(篇一)

 ?**村位于**县**乡的西部,距离**县城 97 公里,全村有 9 个居民小组,有 757户,2557 人,有劳动力 1302 人,其中,有 137 户贫困户,622 人。幅员面积 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330 亩,其中,田 2329 亩,土 3001 亩,林地面积 9423亩。

 ?在**村,干部群众对**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

 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领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发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同志拿着 1000 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2007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年任选**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便于产业的发展,在他的申请下,村组道路畅通,农村的道路基本上也都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贫困农户彭昌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村书记等人的鼓励下,他果敢勇为,他承头组织贫困户以”资源、劳力、政策、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了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对重阳水库示范基地中 2200 亩野生茶林开展了管护改造,范围覆盖**村 3、5、6、9 四个生产小组,建成全乡最大的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总共吸收本地农户 92 户 373 人(其中贫困户 42 户 176 人)入社,目前为止就有 35 户147 人越线脱贫,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村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离不开**同志的努力。在合作社运作初始,**同志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合作社运营资金,政府通过商议,根据其规模,即借给合作社 8 万元资金,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积极性。在“改补为借、改补为贷、借贷融合”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出现,让**同志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可得好好把握,于是很快就告知彭昌平等人,让他们不用担心贷款问题,勇敢地去干。此外,他还经常主动找其他贫困户谈心,作宣传,鼓励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甘愿加入这个队伍中,渐渐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不仅有地效缓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让扶贫资金作用最大化,更是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贫困户宋先权由于家庭条件很艰苦,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家庭情况,之前一直有想买牛养牛来支持家里的开销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也是无奈。在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开启下,**同志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跟他讲解了扶贫政策,这下可把老宋高兴坏了。第二天,**同志和帮扶人早早就开车带着老宋到**镇渤海村活牛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买了 10 头牛,花了 34700 元钱。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养牛规模发展到 56 头,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的今天也得益于金融扶贫新模式,让村民们现在借款有门,贷款有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同志的带领下,在**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鼓励下,在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以这种模式组建了由贫困群众为合作经营主体的彭荣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7 个,共改造野生油茶 5000 余亩,养殖黄牛、山羊、黑猪 10000 余头(只),青花椒栽植 1210 多亩,中药材种植 1000 余亩,全村有 378 户从事以上产业,其中贫困农户达 110 户、470 人。为顺利实现**年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必须走在前面。**同志努力向上争资立项,带领、组织全村群众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修建村通畅、通达、产业路 25 公里,已形成公路网络化,修建人畜饮水水池 5 口;垃圾池正在规划筹建中;实现搬迁安置63 户、268 人,危旧房改造 80 户、337 人,为全村经济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同志在引领群众致富、全力搞好村域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带头致富,树立起了致富的典型。一是他精通医术,因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小跟随外公学医,经过多年的勤学钻研,**同志医术精湛,名动湘鄂之地,加之医德高尚,远近求医者不计其数;二是承包土地 300 亩,种植中药材。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 20 万元以上,成为致富路上新典型。

 ?在**同志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成为了基础组织经济建设的示范村,他们有稳定的干部队伍,他们团结务实,廉政勤政,在村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为百姓谋福利,如今干净整洁的**村,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抓扶贫机遇,利用好扶贫资金,搞好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挥自身优势,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为百姓服务,这个最底层的干部,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忍让包容,虽然

 有缺点,但得之村幸。农民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所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篇二)

 ?**,男,仡佬族,1986 年 12 月 17 日出生,群众,**年 10 月参加工作,现任**县**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年 3 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7 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 2017 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 ?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 ?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 ?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 ?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 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 40 余场次,现场培训 5 次,参会群众 1100 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

 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17 年**镇县级规划道路近 65 公里,启动 25 公里;新增乡级道路 20 公里,为**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三、加强沟通交流,确实让贫困户在项目实施通得到实惠 ?2017 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 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硬化养牛村马蹄井组贫困户朱仲明户庭院、串户路时,因朱仲明户母亲、儿子均为残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无法劳动,整户 ?为**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镇脱贫攻

 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

 ?(篇三)

 ?种茶靠“**” 脱贫有“底气” ?6 月 22 日一大早,**县**镇**村的千亩茶山就热闹起来,建卡贫困户张正贵又哼着小调上山采茶了。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采茶场景,张正贵心想,只要有“**”这个“靠山”在,他家今年脱贫的“底气”更足了。

 ?“**”并不小,现年 38 岁,是**省**市人,名叫**。不过,当他还是 24 岁时,就与当时极为贫困的**村“结缘”,动员村民开荒山种茶叶、办企业创品牌,让**村快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因此,“**”成了村民对他的爱称。

 ?如今,“**”来**村 14 年了,已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小伙,思念故乡的情绪也越来越浓。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要在这个“第二故乡”大干一场。

 ?这不,他最近摸索出一种“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扶贫模式,要帮**村张正贵等 38 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还要将这个扶贫模式推广至全镇乃至全县。

 ?拗不过当地干群,“**”留在大山创业 ?**村距离**县城 20 公里,与**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邻,幅员面积 24.3 平方公里,668 户、2484 人。因为地处偏远深山、交通环境恶劣、群众观念落后等原因,**村长年都带着顶特困村的帽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又无力搞生产,撂荒土地比比皆是。**村村主任秦显忠告诉记者:“那时,山里人想致富,找不到出路。可怎样能致富,又没有思路。” ?**村的“转机”,就来自“**”。

 ?**年,在**镇政府的大力邀请下,**随朋友从**省赶来考察投资项目。当时,**被**镇的贫困面貌震惊了:全镇 11 个村有一半属特困村,人均耕地不足 6 分地,人均年纯收入仅 800 元。

 ?作为生意人,**打起了退堂鼓:到这样一个穷山恶水来投资?恐怕难以成就大事业!

 ?可最终,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邀请及殷切期盼下,他同意到几个特困村走一走、看一看。

 ?**在大山里考察发现,**茶叶远近闻名,曾有“茶化铜钱”的传说。虽然这里家家都种茶叶,但茶园不成规模、茶树品种老化、茶叶卖不出去。“山里人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他心想,既然这里有种植茶叶的历史,何不带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 ?有了目标之后,**立即率团队翻山越岭,勘查气候、土壤、水质,检测当地茶叶内在品质等经过整整四个月时间的考察认证,他惊喜地发现,**村具备发展茶叶的绝佳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也属上乘。

 ?跟着“**”种茶,贫困村摘了穷帽 ?纵使**村有种茶的绝佳环境,但要把茶叶发展成支柱产业,并非易事。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村民们的亲切呼唤下,“**”开始在**村创业。

 ?经过多方学习与取经**年,“**”投资 600 万元成立了**市**县**茶业有限公司。之后,又立马实施了“基地+农户”的“两步走”计划:一是将零散的 1100多亩低产茶园流转过来,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打造成一个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一是将有头脑、有经验的茶农培育成大户,指导统一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很快,为提高育苗基地的茶苗成活率,“**”组织科研人员发明出“茶苗黄土覆盖无性扦插法”;为指导茶农建设优质高产茶园,他专门聘请西南农大茶叶学院教授前来现场授课;为让茶农吃下发展茶叶的定心丸,他还在**镇建起了一个设备一流的加工厂,经过几年艰苦打拼,“**”改造后的千亩茶园基地,发出了新芽。

 ?“不过,发展产业易,守住产业难。要有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及品牌培育工作,先后开发出 21 个绿茶品牌、3 个红茶品种。其中,“**毛尖”茶不仅连续几年被评为市级名牌农产品,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2010 年,**村茶叶亩产值超过 4000 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跃至 4251 元,不少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跟着‘**’干,不愁不发财。”杨正友一家 4 口人,原是典型的贫困户。自从**年起,他跟着“**”种了 4 亩茶叶后,每年仅卖茶叶就有 2 万元收入。后来,他还应聘到“**”基地上班,每月工资还有 1500 元。如今,杨正友已盖起

 了砖瓦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和杨正友一样,跟随“**”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度占到全村户数的九成。其中,100 亩以上的大户有 5 户,10 亩以上的农户有 76 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摘茶工资和销售鲜茶,人均年增收达到 2800 元。后来,在“**”的影响下,**村还成立了 3 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 个茶叶大户又相继成立了茶叶公司,全村茶叶面积达到 6000 余亩。

 ?**年,**村整村脱贫,成功摘掉“穷帽”。

 ?几年来,“**”还到处充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至**年底,**的茶叶基地面积就有 8.3 万亩。**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 3500 万元,实现利税 298万元,农民户均种茶专项收入达到 2315 元。

 ?“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帮扶模式,“**”让贫困户有信心脱贫 ?“**”在**村呆久了,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当然,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环境下,**村的 34 个贫困户,也成了他将要帮扶的“亲戚”。

 ?可怎么帮呢?输血式扶贫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采取造血式扶贫,基于此,“**”又想出了一个“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他要求大户杨再应、杨昌明,要求贫困户龙友元、杨正保等进行合作,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及原料包收购等模式,让大家吃下了脱贫的“定心丸”。

 ?龙友元就是在“大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下脱贫的。他家里有 4 口人和 3 亩茶园,但自从他老公在给被人建房子是时摔死后,她一人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开支及抚养 2 个小孩上学,压力巨大。不过,当她被“**”安排与大户杨再应结对后,就免费给他提供有种子、肥料、技术。今年收入 1.1 万元脱贫有望。

 ?“我们还将继续帮扶贫困户,达到富民强村、合作共赢的目的。”“**”透露,今年,他已经确定将全村有劳动能力的 27 户贫困户,纳入“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的重点帮扶名单。

 ?贫困户张正贵家 4 口人,妻子患有严重脑部疾病,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全家就靠他一人外出务工挣钱。两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张正贵不幸成为残疾人,一家人顿时陷入贫困。“**”得知情况后,不仅上门动员张正贵发展茶叶种植,还为他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现在正是茶叶盛产期,我每天都可采 35 斤鲜叶,再卖到‘**’公司去!”

 最近,贫困户张正贵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种植的 4.5 亩茶叶长势喜人,预计可卖 1.8 万元。年底,张正贵仅凭茶叶一项,就可成功实现脱贫。

 ?“**”带领村民种茶脱贫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村,在洪安镇、海洋乡到处都有他帮扶的身影。在他基地聘请的 40 个员工中,就有 16 名是贫困户。

 ?(篇四)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支部书记庞仁斌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光明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光明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光明村脱贫攻坚蓝图,为光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 500 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 19 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 45 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 120 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 1000 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 200

 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 1 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 16 间,发放鸡苗 1450 羽,补助饲料 1450 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光明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 3 户,预计 10 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 9 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 3 次,参训人员 120 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篇五)

 ?在**县岗乌镇镇柏寨村,有一位连续任柏寨村支书彭金全同志,他一心率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孺子牛。出生于 1963 年的他,自任该村支书年来。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仍坚持不懈地带领 524 户2455 人昂首阔步地向小康迈进,他又是如何发挥光和热的呢?

 ?强基固本摸底子,找准穷根谋发展。

 ?带领 8 个村民小组,524 户 2455 人,在耕地面积 1460 亩和 12.5 平方公里的地域中顽强拼搏。在精准扶贫再次摸底排查时,仍还有因缺乏劳力、长期患病、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 153 户 597 贫困,使他铭记心间,时刻促使他多次向上级不停地跑项目、找项目、求发展。

 ?瞄准班子建设不放松,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村支书的他,根据村情组情。他首先认为要得火车快,全靠车头带的道理。重点从村“三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建设抓起,强化村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入手,不断提升为民办事能力,为推进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以“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为根本,以“两学一做”为主线,有力促进“三委”班子转变服务能力;三是努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对无职党员均设岗定责,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四是从致富带头人,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带动贫困

 户种植峰糖李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严格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加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帮扶到位。

 ?狠抓机遇求发展,努力为民谋福祉。

 ?在带领全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产业调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的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业促增收,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主导产业优势。成立了柏寨村村畜牧养殖业协会,吸收会员 40 余户,占全村贫困户数的 26.14%,峰糖李种植 1700 余亩。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柏寨村流转土地**余亩,用于村养殖合作社发展青贮饲料;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加快村组路、田院硬化、村路灯建设。以前,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桃锋村民的大问题,支书上任以来也一直在为村里水的问题尽心尽力。通过彭支书积极联系乡贤以及帮扶单位,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其中柏寨村打鼓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现该水圳建设质量安全可靠、径流量大,解决了 300 多亩农田多年来因水圳残旧、漏水而造成粮食减产的难题;柏寨村民自来水工程也即将建设完成,把水管直接铺设到贫困户家里,能解决困绕农户多户村民多年来安全饮水的难题,这些惠民项目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此外还有桃锋村道路灯、环卫等基础设施都实实在在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善。

 ?心系群众,他不辞辛劳。农村工作面广,头绪多,处理问题要合情合理合法,费劲劳神,处理不好还会得罪人。自从当选村支书以来,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上下联动谋发展,整体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组建了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分别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 1 名干部帮扶。一是涌现出了县统计局工作队多次对帮扶户进行走访,并建好走访档案。算好时间帐、经济帐,“一户一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在广泛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问题,为精准帮扶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五是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

 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引导农户自身发展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带动发展养殖业奔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一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孺子牛率领群众不断脱贫奔小康。

 ?同志在领着村民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上,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确灌输,集体学习,个别谈心,他不喜欢开会点名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扬的一面,要启发自觉,在教育问题上,“支书”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定,程序是两委提出意见,召开党员会通报,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最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又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长远性的工作,村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简易可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认识到了就不感到约束,也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感觉到,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村干部队伍几十年保持先进性,保持良好作风,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文物质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吃饱、穿好、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彭支书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担任村干部多年,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过细思想工作,为人正直、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生活严谨,能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在支书的带领下,柏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篇六)

 ?**,男,汉族,1977 年出生于**县**镇**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 年,小学毕业、年仅 13 岁的**揣着奶奶借来的 50 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年,**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无限感慨地说:“咱们**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在**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兴奋不已。**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年 10 月 17 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 500 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年 6 月,**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漳州的**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动情地说,“作为从**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 3 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 人。当年,35 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 6000 元的资助,共资助 4 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中学、官渡中学等**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 11 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 65 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每年 6000 元的资助,共资助 4 年。去年以来,**捐资助学金额达 240 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年 3 月和 8 月,**两次专程回到**,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 5 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反哺家乡在路上。**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篇七)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镇党委书记——**。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就出发来到了**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

 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又到了官家地组的**牛养殖场查看**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年底,**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镇全镇 10 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 170 户,共养牛 852 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自**年以来就任**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 **镇共有人口 2.4 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 4611 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镇积极发展**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篇八)

 ?贫困山区的致富带头人贫困家庭的脱贫主心骨 ?**,42 岁,中共党员,**市**县**族乡**村人,现任**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守大山 11 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 15000 多亩,实现年产值 5000 万元

 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乡镇的支柱产业。

 ?“我只是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 ?8 月 27 日,记者在**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蜿蜒跋涉,终于驱车来到了深藏在大山里的**公司“菜蓝子”基地。

 ?所行之处,记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里全是蔬菜,有萝卜、甘蓝(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蔬菜成熟后,都将送到**的公司里去,集中粗加工后再运向外地销售。

 ?汽车在蔬菜园子里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钟后,到达了**农业开发公司。刚下车,记者看到该公司门前的坝子里,十多个妇女背着背篓,围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讨论着什么。“那就是我们此行要见的人**。”工作人员说。

 ?“账单子拿过来我看看,你家里今年不错哦,两个月收入 4000 多。”**数着人民币,微笑着跟对面的妇女交流着。

 ?“这还不得感谢你,没得林老板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些菜早就进猪圈了。”旁边的妇女跟着附和起来,随即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我们并没打扰这和谐的一幕,十多分种后,挨个数完钱,这些妇女们满带着微笑和收获离开,**才注意到我们的到来。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听扶贫办的人说你们要来采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其实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一个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说,刚刚那些妇女,都是周边零散的村民,自家种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过来卖的,只要能变现的农副产品,**一律收下。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 ?1993 年,**高中毕业后,便远赴**砖厂打工。但他对笨重的体力活儿没有兴趣,辗转来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做经纪人,他敏锐发现其中商机无限,便将经纪人活动流程记录了下来,准备将来回乡创业。**年,**联系到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老板,一边负责生鲜配送,一边学习观察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累积了经验。

 ?**年,**回到家乡,依靠打工赚回来的经验和资本,结合本地特色,个人投资 150 万承包土地 300 多亩,利用龙桥乡 1200 至 1800 米的海拔优势,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

 ?“根据在寿光和广州学回来的经验,一开始就施行‘订单农业’的模式,跟周边农户协作发展。”**回忆说,那时候规模还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顺利,农户赚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候他便想着扩大规模发展,于**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

 ?“成立公司的这一年,由于不懂种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仅收获期的一个月就亏损了 80 万元,这一棒差点将我打趴下。”**谈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还好当年打工时结识的**老板听说后,派出 3 名技术人员驻地指导了近两个月,救我于危难之时,在下一个收获期的两个月时间里,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更坚定了**的信心,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百姓发财,公司发展”的目的。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这样说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在**的倡导下,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帮村产业带动责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族乡五个村**多户村民,对所有贫困户交售给公司的蔬菜给予 40 元/吨的额外补助。

 ?“好多贫困户逐渐富裕起来了,都走出了贫困。现在公司帮带的村民中还剩下 200 多户贫困家庭。”**说,这 200 户当中,有 21 户是深度贫困户,他把这21 户当成重点照顾对象,采取“无形股”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同时聘用到公司做帮工,加上土地分红等利好,**有信心在一年时间里让这些农户实现脱贫。

 ?为此,我们走访了深度贫困户黄思波一家,因为他也是领到提前分红的贫困户之一。从种植基地出发继续深入大山区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黄思波家中,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

 ?“旁边这两间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电视、洗衣机、农耕机等。”黄思波带着我们参观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旧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里,与新房构成了鲜明对比。“两个女儿一个上大二了,一个上高中,如果不是跟着林总种菜,这一年不知道怎么过日子。” ?据黄思波讲述,在种菜之前,靠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收入只够家用,更别谈孩子的学费了,那一年两万多的支出,让农家汉子觉得十分无力。

 ?在黄思波的蔬菜地里,**带着技术人员将近段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传授。“一定要注意管护,对病变的菜要及时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垫资你直接拉过来,把你女儿上学的钱先准备好。”**知道黄思波的难处,主动提出欠款提肥,后期出产再支付,这无疑解决了黄思波当前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林总的帮助下种了 20 多亩蔬菜,大部分是萝卜,保守估计收入在 6万元左右。”黄思波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完全不为孩子们上学的事发愁了,这得感谢**的真心实意的帮助。

 ?我们探究**真心真情帮助贫困群众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回答我们,“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 ?**将公司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后获得“**县家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优秀私营企业”“**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市种菜能手”等称号;**个人曾当选**市第三届劳动模范、**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被评为**年**市优秀共产党员、**年**市科普惠农带头人、**市首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

 ?(篇九)

 ?用心用情做脱贫路上的“宣传员” ? “脚下有多少泥土,报道就有多少力度”,这是**自治县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时刻提醒记者的话语。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无论严寒酷暑,高山峻岭她从不缺席,同记者奋战在宣传报道第一线, ?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让它们成为扶贫攻坚战场上一面面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旗帜。

 ?在**自治县农产品集配中心,**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正同记者一道对农产品产销对接这一脱贫攻坚新举措进行重点报道,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奔赴了**多个贫困村寨,实地拍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贫困户、合作社对农产品产销对接新举措的看法,只为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成功经验真实的报道出去,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信心和力量。

 ?将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成就宣传报道好,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既能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共识,也能实现信息的互通

 有无,为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减少摸索环节。正是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脱贫攻坚报道从不松懈,在《**新闻》中开设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等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蹲点报道,单是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至今,脱贫攻坚报道就已达 700 余篇。其中 300 篇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播出,为扶贫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为增强舆论引导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当前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和工作重心,**组织中层干部到桐梓县等地广播电视台考察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力量,发挥微信公众号《微**》作用,让干部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类脱贫攻坚信息。

 ? 除宣传工作以外,让**时刻记挂的还有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一有空余时间,便到帮扶对象家里忙和着,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办理申请各类补助,为贫困户发展找办法谋出路。

 ?作为媒体人,“加班、熬夜、四处奔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从 1988 年踏入媒体行业至今,一干就是 29 年,从未想过离开。参与宣传报道的各类重大事件不计其数,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称号。

 ?(篇十)

 ?**,女,群众,汉族,大专文化,现任**区**镇扶贫专干。

 ?在**区**镇,人们提起扶贫专干**的名字都会竖起拇指,都亲切地叫她陈专员。八年来,她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为山区贫困农民搭建起通往致富路的金色桥梁。

 ?一、扶贫专员,责任重入泰山 ?**年 1 月,因工作需要,**调到**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先进个人
上一篇: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产值节点
下一篇:汽车修理劳动合同范本(Word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