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考试制度对新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考试借鉴

来源:网络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

 [ [ 论文] ] 中外考试制度对新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考试借鉴

  一、中美考试选拔制度比较

  从世界范围来看,考试制度不外乎两种形式:一个是以中国等国为代表,考试在选拔、任用人才中起着很关键作用。这种考试制度优点在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和学习方法尤其是解题技巧地研究,能使学生愈加好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含有愈加好专业技能,尤其是在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情况下,能够愈加好接收新知识。而且比较紧密课堂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精神。但其不足在于:重视考试过程及考试本身,致使学生往往埋头于书本知识,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有时会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略或冲淡了一些学生内在人格培育和塑造,也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心理问题。

 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考试只是选拔人才一个手段之一,在选拔人才中,除考试手段外,录用学校面试及学生毕业学校推荐证实其至关关键作用,也就是说,过程管理是关键手段,考试是辅助手段,这种考试制度是基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机制,和学校有效诚信机制。其优点在于:能更能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愈加好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发明性,尤其是轻易激活学生创新潜能。但其不足在于:学生往往忽略基础知识学习,过分松散教学组织形式,也往往使学生缺乏一定约束,造成个性和人格失控,造成少年犯罪率过高,造成一定社会问题,这也是美国教育界面临一道难题。

 简言之,中国教育愈加重视基础知识,而扎实学习基础功对应对知识经济会起到很好作用。美国教育则更重视个性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能愈加好适应社会。有些人说: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结合就是世界上完美教育模式,这句话不无道理,依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教育模式,每种教育模式皆有其优劣,大小而已,趋利避害,兼收并蓄才是每一个考试制度改革发展方向。中国考试制度改革应在保留中国基础教育优势特色基础上,吸收西方考试制度部分优点,在继承基础上,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才是中国考试制度改革必由之路。实际上,中国基础教育令美国人羡慕得不得了,美国人课改方向是怎样吸收中国基础教育合理内核,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和思索。

 二、中国科举制历史沿革及影响

 魏晋时期,中国考试录用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考试选拔范围仅限于士族(官宦家庭子弟),劳感人民被排除在外,这种考试制度实际上贵族考试,不利于选拔社会上有识之士,有悖于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有悖于社会公平竞争标准,伴随社会发展,这种考试录用制度已经不能愈加好得适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

 从隋代开始,九品中正制被废除,一个全新考试录用制度,即科举制度开始实施,它在世界上开始了一个比较公平考试录用制度,早期科举制度提倡平等,公平,竞争,择优精神,“土人不假凭籍,可致公卿”,“学而优则仕”。伴随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科举考试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关键内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以不一样形式学习儒家思想,影响所及,成为中华文化和道德

 关键起源之一。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很好杜绝吏治中贪污腐败,利于选贤择能,尤其是能愈加好把平民中有识之士选择到国家管理之中。科举制也开了世界上文官制度先河,对世界吏治发展起到很好作用。

 唐朝,科举制经历很多改革,日臻完善,促进了魏晋时期形成士族制度衰亡、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制度形成,中国也成为当初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宋朝,虽经多年民族混战,然科举却有重大改革,两宋经济、社会、文化全部取得高度发展。从明朝开始,伴随封建制度衰落,政府大兴文字狱,科举制度开始衰落,明初开始确定考八股取仕,。科举关键考四书五经,学校关键学四书五经,造成学子知识结构片面狭窄,崇尚儒家经典,鄙薄自然科学技术和实际能力,再加上闭关锁国,造成知识分子孤陋寡闻。到清代,科举制度根本变了味道,发展成为“八股取仕”,在考试中考生要求严格根据固定格式答题,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考试范围也仅限于“四书五经”,考生不准自由发挥,形式刻板,举子们以大量精力消耗其中,不仅毫无使用价值,造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范进”式书呆子,而且严重束缚了思想,泯灭了大家独立思索和创新意识,把竞争引入歧途,从而维护了封建社会统治。八股之害如顾炎武所言: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从中国科举制度发展来看,它很重视语文和政论,每一篇考题实际上全部是考察考生治国之道“政论文”,从科举制制度形式来看,看似比较简单考试形式,实际上考察了考生多方面才能,包含:理论素养、书法、文采、思辨、治国韬略等。这就要求各位考生既要扎实读好基础知识,又要有敏锐观察力,一定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并对国家大政方针提出自己见解,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考试又有较强开放性和创新性,对选拔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科举制度在中国实施了 13,它对中国社会意义,已超越了人才选拔本身,它对中国政治建构、学术思想、学校教育、社会意识,无不发生影响。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人生理想、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全部有直接影响和作用。同时,曾作为优异文化“科举制度”为世界不少国家学习引进,历史证实近代英国、法国、美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建立,渊源于中国科举制度。

 物极必反,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科举几乎没有任何改革,逐步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也给教育事业造成了巨大消极影响“八股取仕”束缚了考生主动性和发明性,是一个愚民教育,这种不适用形势考试制度肯定被历史所淘汰。

 三、西方考试录用制度 —— 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是 19 世纪后半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历史肯定产物,是适应资产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时代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是资产阶级革新官僚吏治重大结果。自 1870 年英国起源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已经有 130 年历史了,多少年来推行该制度各国实践已证实,它是一套较科学政府官员管理制度。各国全部依据制订《公务员法》要求公务员权利和义务,并对各级事务官或部分文职人员进行考试、录用、考评、晋升、退休等制度。公务员通常采取政治中立标准。

  西方发达国家文官制度,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完善,已逐步走向成熟,即使各国政治信仰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所采取公务员制度也各有特色,但这种制度

 关键部分——公务员考试制度却基础上是相同。西方公务员考试制度在其创建过程中,广泛地吸收、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经验,中国是考试起源地。作为文官制度关键部分,考试选拔制度加速了贵族政治和宗教政治消亡,考试所特有"民主、平等、客观、竞争、择优"标准,成为强化国家意志,凝聚民众向心力,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关键手段。考试形式含有开放性、标准统一性、机遇均等性、程序严密性和入选竞争性等特点,成为西方社会政治关键组成部分。

 四、以上考试制度或形式影响及几点思索

 从以上考试制度和形式来看,中国今天考试制度改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

 中国基础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考试制度发展产物,它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考试制度本身,有些人甚至把它说成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外改变世界进程文化精华之一,我们应很好继承和发展,而不要一味强调西方考试制度优势,实际上,西方国家是比较看重中国基础教育。

 2、

  任何考试制度全部有其优劣性,任何考试制度假如是僵化、一成不变,其合理要素肯定越来越少,就像中国科举制度从其有利于人才选拔和社会发展,发展到“八股取仕”成了社会公害。但科举制度最初形式(以政论文形式畅谈国事)我们能够借鉴。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人文主义发展倾向才是世界考试制度发展趋势,趋利避害才是明知之举。

 3、

  建立科学合理考试制度和“平等、客观、公正、竞争、择优”相结合评价制度是中国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关键。

 A、 要建立科学国家教育评价体系和含有诚信、权威学校评价体系相结合评价制度。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要综合学校教学成绩、德育管理、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对学校评价等很多方面原因,尽可能弱化以教学成绩作为评价学校优劣主流指标,这么才能给学校以愈加好指导和导向。这么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以成绩为关键工作指标工作重心,从而也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B、 要建立考试成绩和学校过程管理相结合评价制度。现在,中国学校评价制度关键问题是较多重视学校教学成绩,而学校为了本校升学率(声誉)对学生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从而使其评价制度缺乏更高诚信度、可信度。建立更科学、教学成绩和过程管理相结合评价体系是中国考试制度发展方向。

 新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考试结构、改革方向

 一、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及其课程特点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品德课,从其内容设置上讲,包含到政治学、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教育心理学、文学等学科,能够说,我们讲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社科课,它涵盖了几乎全部社会科学。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从小学到大学,分别经历了基础年级“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政治经济”,到大学“哲学、政治学、

 经济学、法学、逻辑学”等学科。从其设置出发点来看,关键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辨或是逻辑分析能力,即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法);使学生学习一定新理念和新思维(知识传授),开阔自己视野,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一定基础;对学生进行一定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为未来学生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提供一定方法论指导,即我们平时所讲德育教育等等。和之相联络,中学思想政治课表现出以下特点:理论性、思想性(或云德育性)、实践性(或云时效性),思辨性(或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人文性、综合性。其中,德育时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最大特点和独立于其它学科特殊性,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特色。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基础理念

  新课程改革是在特定时代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对中国素质教育重大变革,它是在世界人文主义思潮大背景下,愈加重视人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等非理性原因培养,以培养含有健全人格、能适应世界知识经济发展含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新课改含有以下理念:

 1、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友好地、有个性发展(人文主义)。

 2、提升学生个体性和重视学生体验。

 3、坚持正确价值观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索、主动实践相统一。

 三、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和考试中多个不良倾向

 1、

 考试形式内容和新课改、新理念脱节 从全国范围来看,考试形式大多包含:判定、选择(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分析题(了解分析、分析说明、判定分析等)、开拓性题等等。从总体上讲这些考察形式更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重理论、重思辨、重结果,而轻实践、轻德育,而且,这些考试形式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大全部成了固定格式,有部分甚至多年不变,似八股之害,这些考试形式假如不改革肯定有损于这一有中国特色考试形式,弱化了思想政治德育功效,不利于学生世界观形成,不利于学生个性发挥,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课堂教学呆板、教条,忽略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考试制度、形式一向是课堂教学指挥棒,考试形式固定不变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各校为了本身升学率和声誉,很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做题方法研究,而学生在沉重升学压力之下,围着考试指挥棒转,闭锁于知识海洋中难以自拔,极难体验学习愉快,更难有机会创新、实践、探究,学生“友好地、有个性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3、一次考试成绩是决定学校教学优劣和考生命运关键原因 考试录用制度是影响新课改最大制约原因,现代社会需要是含有较高专业技能、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含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能适应知识经济复合型人才,这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歪曲和背离了“公平、公正”考试录用标准,不利于人才选拔。

 4、教育评价单一性造成学生个性“复制”,不利于学生全方面、自由发展和个性培养

 教育评价一向是一个导向,单一评价肯定造成学生个性畸形和单一,学生个性打比方说是“千篇一律”,学生“友好”发展成了一句空话。而且,现在评价过多突出对学习方面评价,而其它评价指标往往被忽略,如平日成绩、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思想品质、体能情况等等,结果呢,学生只学会了学习,而不会为人处世,不会生存,更难以求得发展。

 四、思想政治课考试模式几点构想

 1、根本改变考试评价方法,建立多视角、多层面教育评价机制 这些评价方法包含:

 A、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统一考试(一次或几次)

 B、录用学校组织考试或面试 C、原毕业学校平日成绩、德育评定、任课老师评定、社会实践评定等(即毕业学校综合评定和推荐意见)

 D、学生所在地域(或街道)社会实践评定 不过这些评价前提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多元性和学校对学生评价公开和公正性,离开这两点,一切评价还是老样子,新课改理念难以得到推行。

 2、从考试题型上看,增加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题型 降低或取消选择题、判定题和问答题等死记硬背等刻板题型数量,因为这些题型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多增加部分有创意题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很好题型能够参考:

 A、分析题:分析题实际上能够考察学生多方面能力,比如: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关注等等。

 B、开拓型题:比如说,设计组织活动,对社会问题处理思绪和措施等,这些题型既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又富有创新理念,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

 C、小政论文: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精华,几乎能够考察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学生对知识掌握,学生知识面,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文学素养,逻辑推理和观察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能够考察一篇或几篇,命题人能够选择多个题目,题型活但不死板,更利于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才华。

 五、题型举例 (一)

 时政评论(相关科学发展观)

 据新华社 3 月 4 日电,“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校长殷鸿福委员提出了自己忧虑:人类会像恐龙一样灭绝?她说“非典和禽流感相继爆发,应该引发我们对现行生产、

 生活方法反思,如不能阻止严重破坏自然平衡行为,不能和自然界友好共存,人类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因‘特化’走向灭绝”。对于人类前景,她认为,通常生物是没有理智,对于它们,环境适宜时,“繁衍-----统治----特化”环境恶化时“绝灭”,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人类有精神文明,有集体良知,可望经过实施可连续发展战略、善待自然,为自己争取一个良性演化前途。

 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反复提出要确立科学发展观: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要实施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战略,要兼顾“五个统筹”。

 考法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展开想象翅膀,谈谈你见解,写一篇 500 字左右政论文。要求:文章要有理有据,要结合学过知识。

 考法二、 1、以上材料说明了中国什么问题?请说明一下。

 2、材料中反应问题,你所在城市那些方面做得比很好?(那些方面做得令人遗憾)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假如你是市长,在这方面你该怎样改善? 3、作为新时代中学生,你该怎样配合国家这一英明决议?

 (二)看图谈体会

 考法一、

 看了下边插图,令人浮想联翩,我们人类到底怎样才能愈加好和自然相处,人类明天到底会是怎样?请发表自己见解,写一篇 300 字小政论文。

 考法二、 1、以上材料说明了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中国政府该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作为中学生,请你为中国政府 出计划策。

 (三)联想和反思(活动课举例)

 小明是某学校团支书,深知诚信关键性,想配合国家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含:

 1、

  在班级组织一次诚信调查

 2、

  请同学们搜集、编写诚信誓词,并据此出一期黑板报 3、

  要求每一位同学为自己建立一份诚信档案 假如你是团支书,请你组织这次活动:

 1、

  请你就诚信调查做一个结论性总结

 2、

  选择三条有代表性诚信誓词。

 3、

  请你就诚信档案为每位同学设计一个表格。

 4、

  设计一期黑板报。

 以上内容是依据古今中外部分考试录用制度所作部分不成熟构想,期望和同行商榷,以愈加好推进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之我见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XX-03-11

 马丽华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命题研究和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因为考试负担着区分人才、选拔人才重担,尤其是高考,在现在中国有着决定人生意义,其关键性就被绝正确强化。考试成为学校教育导向,采取什么样考试模式就会有什么样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考试指挥棒”效应。那么发展教育,建立适宜教育考试体系,到底从何着手?是从教育管理体系还是从考试体制着手?各国方法不尽相同,不过不管从何着手,不管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考试制度改革和招生体制改革全部不是孤立,全部有着相互连动作用。

 上海自 1985 年起,进行了一般高中会考和一般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目标意在处理当初毕业生严重偏科现象;意在用统一考试方法给各类高中水平以相同评价尺度,并在会考基础上降低高考科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此项改革历经四年,方得以初步成型。期间就包含到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及课程教材改革。正是这些必不可少教育改革才使会考、高考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至 1988 年,基础定为高中会考 9 门必修课,高考为语、数、外+其它六门课任何一门,组成六个科目组,惯称(3+1)。

 高中会考实施对中国基础教育部分重大改革影响较大,也改变了单一性升学考试制度,有利于对中学教学总体评价,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有利于每个学生知识、能力得到比较全方面、合理评价。会考实施使中学更重视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利于高校招生时对学生全方面衡量。不过,不可否认,现在上海会考、高考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也没有完全处理课程教材问题。原因是:上海高考、会考改革模式是以考试制度改革为先导,所以在教育结构、课程教材及教育方法改革上不免有些慌忙。加之,重普轻职传统教育结构也影响了教育体制改革全方面展开。其后果是开课九门(不包含选修课、活动课),教九门,考九门;会考这九门、高考(3+1)也是这九门,以至于无法消除应试教育负面影响。正如上海教育考试院一位教授所说:数学高考试卷中有 90 分左右试题是处于会考试题水平上,且每十二个月改变不大。于是,很多学校老师要求学生集中力量拿下这 90 分,学生就按这一水平大打题海战役,机械操演、模拟,不过一见“面孔不熟”题目,甚至连阅读、了解能力全部没有,心理反应很差。

 美国教育重视能力,重视儿童部分差异和素质培养,和任何高中教材不挂钩综合性考试试题形式,和由多家考试服务机构提供考试服务方法,有力地抑制了题海战役和应试教育。不过其负面作用是:学能测试上低分常常被错误地解释为这些学生不管多么努力,也极难成功,造成那些自认为或被认为学习能力低下学生自暴自弃。所以,在美国大家将美国近 20年来教育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归咎于这种过于个性化能力测验考试制度。其负面作用还反应在因为没有高中会考和统一高考,大学招生依据各社会考试服务机构提供考试成绩及学生高中阶段成绩进行录用,所以有些高中为提升升学率有意拔高学生成绩。这么就降低了学生大学成绩和高中阶段成绩相关率。据美国相关部门统计,其相关系数仅为 0.5 左右。

 在东欧斯诺维尼亚也有类似问题,不一样学校甚至不一样班级学生无统一测量评价标准。这给大学招生带来极大盲目性,由此引发后果是大学退学率极高,大学第十二个月退学率达成 46%。

 澳大利亚昆士兰教育系统重视学生个人爱好、爱好发展,重视学生自我设计。昆士兰QCS 考试形式和中国高考组织形式很相同,然而在考试内容上却有很大区分。QCS 考试既不像美国学能(SAT)考试,纯粹是大学学业适应性测试,和高中所学知识关联不大;又不像中国高考,完全按高中所学各科分卷,试题单一,形式较呆板。QCS 考试关键测试高中关键技能,而它四套试卷(卷 1 写作;卷 2 多项选择 1;卷 3 简答;卷 4 多项选择 2)却包含了学生在高中时期所学全部 49 项公共课程要素。昆士兰高中不举行会考,但其一整套管理严密、行之有效质量控制系统(专门复审小组)遏止了学校抬高分数可能性,也使学生学习成绩质量更具信度。学生学习成绩再经 QCS 考试成绩数次量化调整、合成处理后供大学招生使用。经处理后学生等级只能凭借学生本人学习成绩,而不受其所在学科群体组优劣或学校群体组优劣影响,所以更具科学性。然而,昆士兰系统调整机制包含了对各学校给出学生成就水平进行复审、监控追踪、随机抽样分析、确定等步骤,需建立地域级和州一级各学科专门复审小组,程序较繁多,内部评价带有较大主观原因,调整机制大多为人工操作,难免有疏漏之处。

 从上述情况中能够看出:因为国家体制、经济发展进程及传统教育格局不一样,各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也不尽相同,最关键是依据本国实情,寻求出结构合理、顺应本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教育、考试和招生制度。经过中外考试制度比较,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笔者提出考试制度改革设想意见:

 1.改革教育结构

  中国实施是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普职分流,这符合中国人口密度高、教育规模小、经济不发达国情。然而,近几年,伴随改革开放洪流,经济在腾飞,社会在跃进。尤其是上海,高新技术发展亟需高级职业人才。原先以普教为主教育结构已显示出其不适应性:一般教育从小学生到博士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层次分明;职教却不一样,初中后和高中后进入职教学生,毕业后均为中等教育学历。职教处于无干无枝、缺足短首情况,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对更高层次、更高规格职业人才需要。普职招生中强制性要求又限制了普职间流通。鉴此,改革普职教育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职教应同普教一样,同为学校教育两大主干。普教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职教则着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从小学、初中开始,有计划合适地进行简单职业技术教育。多年来,上海市在闵行、闸北等区进行了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在卢湾区进行了初中生职业指导试点,意在探索优化普职分流,寻求较佳培养职教人才路径。然而,最关键应是实施职业教育高移化,形成职教专科、本科及更高学历体系。高等职教应该是多个形式:能够在一般高校中创办职业专科;能够办成独立职业大学;也能够实施职业大学和厂企、小区联合办学模式,以利于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职业人才实用性、切合性。这类学校能够招收应届毕业生,也能够从社会上招生,学生能够攻读学历、学位,也能够作短期进修。

  2.完善高中会考制度,促进高考改革

  一谈起应试教育,有些人就会将此归咎于考试。似乎也确是那么一回事,没有考试,何来应付考试教育?不过,我们再细想一下:没有考试,真能提升学生素质?在这方面是有教训。近者,中国文革期间不经考试选拔入学方法;远者,东欧斯诺维尼亚居高不下退学率。这些全部说明了,没有考试,没有对学生学习统一评价,将会降低学生文化素质,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所以说,考试作为每个阶段教育最终一环,其关键性是其它步骤不可替换。关键在于怎么考和考什么?美国“SAT”考试形式,既能测试学生智能、学生爱好、爱好,又能很好地避免应试教育,很值得借鉴。可能,有些人会说“SAT”考试所得成绩和学生入学后大学成绩相关率只有 0 4。不错,这是事实,但症结不在于“SAT”考试,而在于美国没有反应学生学习成就积累统一考试,纯粹学能考试仅仅测出了学生智能情况,却忽略了勤奋学习对于一个聪慧学生一样关键。一个绝对聪慧人,只要她不努力,也可能一事无成。昆士兰系统既注意学生知识积累,又注意学生知识利用能力。不过,其内部评价和校外考试评价方法,对现在中国考生多而大学规模较小现况来说不尽适应,关键反应在考试难度和区分度上。笔者认为,上海现在高、会考制度还是比较符合上海实际情况,然而在考试试卷形式上还需作些探讨。会考和高考应该是互补两种考试,会考作为目标参考性考试,测试点以课程教材目标为参考单位,是测试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及了解所学知识水平成就考试;而高考则是选拔考试,它也是大学学习能力适应性考试,从这点来讲,高考所考就不仅仅是学生依据课程教材安排所学知识,而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思索、发挥、发明能力。我们高考就是要在知识积累差异不大学生中,发掘含有综合发挥、发明潜力人才。如此,会考、高考各司其职,不应该产生 90 分左右试题处于会考试题水平上现象。这就关系到会考、高考试卷编制,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已着手进行高考综合题研究和开发。伴随高中会考制度日益完善和高考改革深入发展,发掘、培养更具竞争能力人才目标,应是能实现。

 伴随职业教育发展,大学入学考试专业倾向也会更具体、清楚。在课程教材改革前提下,

 那些特殊、极具个性专业,其专业要求也应在高考中有所反应。招生院校有权决定自行加试内容,或委托考试院命题单独考试。鉴于普、职为教育两大主干,在职教中实施中职会考制度,有利于表现整体学生水平、有利于对口高等职校录用,中职会考关键考职校学生所学共性关键技能,学生经中职会考成绩合格者,可获中等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凭此证书,可参与各类高等职校招生考试,也可直接参与招聘就业。

 大学录用是否参考会考成绩,参考到什么程度,应由大学依据需要决定。有些大学录用参考会考成绩(如师范类院校),能针对学校特色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全方面了解和衡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重视会考,重视文化素质全方面发展。

  3.改革课程、教材,活跃考试命题思绪

  中国现在实施是普职分流教育结构,和职业相关课程由中职技校开课,一般高中以考大学为目标开设九门课程。我们全部知道,学校教育终点是就业,不管是大学生、硕士,最终全部要就业。其区分在于:一般高校为社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中职技校为社会输送中级职业人才。开通职教后,为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有必需提升职校学生基础课水平。一样,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稍经实践便可独立工作切合人才,普教也面临课程、教材改革。笔者曾经数次参与高校录用工作,对有些院校在招收生物或生物相关专业考生时候,不愿招收考生物学生,而愿招收考化学或考物理学生感到迷惑。经问询得悉,“高中生物教材薄薄一本,其知识范围过于贫乏,和高校所需相差甚远,进校后学生几乎还需从头学起。”应该说,和生物学相关专业,很多全部包含当今世界前沿科学,其前景十分宽广。学生物学生遭冷遇,并不在于她们所学专业本身,而在于她们所学教材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大学学习节奏。

 课程、教材改革势必带来命题内容、形式变革。伴随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可能性增加,教材多样化势必冲击一本一张卷、一门课一张卷格局。

 QCS 考试,四张卷包含了高中所学50 多门课 49 个关键技能,除写作卷以外,其它几张卷全部包含了文科、理科甚至体育学、美学关键技能。一门试题,能够同时测试学生文科关键技能和理科关键技能。多年来,上海很多学科已实施一纲多本:如语文有 S 版、H 版;化学有长宁版、黄浦版等,已经实施了以不一样版本共同能力为基础进行命题方法。伴随课程、教材改革深入,对考试命题要求也越来越高。命题既要重视测试学生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勤勉学习,更要重视测试学生思维和发明能力,开拓思绪,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索、分析、发明。QCS 写作卷(和中国作文很相同)在这方面很有特色:一张试卷上给出八、九张画面,每幅画面配有或长或短文字;考试要求,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幅或几幅画面,参考所配文字,写一篇 600 字左右、切题、连贯文章,由学生本人出标题。如学生认为画面所配文字和自己思绪不符合,也可视其不顾,按自己思绪写文章。我们试卷就比较呆板、单一。作文题目通常是命题老师给,全部考生写同一个题目,老师阅卷较轻易,但每个考生背景、经历不尽相同,没有选择,不能真正显示全部考生能力,故在公平性上有些欠缺。再者,就学生以后职业而讲,记叙文、议论文当然为文章最常见体裁,但伴随经济发展,国际间商业往来增多,产品介绍、商业广告等说明文、应用文体裁使用也日益频繁。我们高考作文命题是否也能够采取画面加文字形式,让每个学生依据个人爱好、爱好,依据个人以后职业倾向选择作文内容。当然,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命题内容、形式变革将会对阅卷、评分提出更高要求。正如昆士兰一个考试教授所说:我们用在培训阅卷老师时间远远多于阅卷老师用于阅卷时间。因为中国参与考试人数众多,工作量太大,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可能还不能适应这类阅卷方法。不过,伴

 随考试研究进展,肯定会寻求出适应中国国情、有利于人才开发考试、考务模式。

 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研究 高校招生制度是高校招生目标、方针和实施措施总称,是各个国家教育制度关键组成部分,它包含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用方法等方面。本文经过介绍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不一样国家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招生制度,对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几点思索。

 一、中国高校招生制度介绍

 (一)中国大陆高校招生制度

 中国大陆高校招生制度进行了数次改革,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稳定高校统一招生制度。

 1.高校招生机构设置。中国大陆各个省市全部设有招生、毕业生就业委员会,由其制订招生、就业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同时在各个省市设置教育考试院,在教委领导下组织统一高校招生考试、制订具体招生录用措施。各区县教育局设高招办,负责处理本区县考生报名和组织考试工作。各高校设置招生办公室,负责本校招生考试、录用工作。

 2.高校招生考试措施。中国从 1952 年起实施统一高考,同时高考改革一直全部在进行。从 20XX 年起,中国全方面实施“3+X”科目考试方案,其中,“3”指语数外并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现在,大部分省市“X”方案选择是“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也有省市选择“大综合”或“大综合+1”方案。秋季高考时间为每十二个月 6 月份,春季为每十二个月 12 月份;艺术类专业加试时间为 1 至 3 月期间。

 现在全国有两种单独考试入学方法:一是“三校生”入学考试,由省市招生部门确定考试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和录用。二是经教育部同意特殊专业招生,由招生学校确定考试科目、自主组织命题、考试、招生录用。另外有少许保送生免试入学,免试入学招生指标、审批程序十分严格。

 从 20XX 年起,在全国 22 所关键高校中实施自主招生,其中上海有 5 所,招生数为招生计划数 5%。

 3.高校录用方法。中国高校招生经历了 20 多年改革,已建立了以文化考试为主、单独考试为辅、保送生为补充招生体系。全国统一文化考试入学方法是关键招生方法。录用标准为:公平竞争、公平选拔、德智体全方面考评、综合评定、择优录用。录用时间为秋招每十二个月 7-8 月,春招每十二个月 1 月。录用分批次进行,各省市划定最低投档资格线,考试院按招生计划数 120%投档给各高校,各高校依据向社会公告《招生章程》,根据考生所填报考志愿、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用。

 新生录用工作是经过网络传输考生电子档案来完成。网上录用关键以网上远程异地录用,少许是网上现场录用。新生纸质档案转移工作,由原来高校招生录用后随即从考试院提取,到现在高校根据新生实际报到人数到考试院提取。

 (二)中国台湾地域高校招生制度

 中国台湾地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联招为大学入学关键方法。大学入学考试分四类:第一类为文、法、商、艺术科;第二类为理、工科;第三类为生物、医学科;第四类为农科。每类考六门课程。公共课为: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每十二个月 7 月初大学联招考试,7月下旬专科学校联招考试。[1]从 20XX 年起台湾地域开始实施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多元入学并不是完全不用考试,多数人还是需要经过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学科能力测试和指定科目考试。

 二、国外高校招生制度介绍

 (一)国外高校招生制度特点

 因为历史、社会传统等原因,各国高校招生制度各不相同。归纳起来,现在国外高校招生制度大致分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1.考试方法。两种不一样高校招生制度对应两种大学考试方法,即证书制对应是中等教育终了资格认定,高考制对应是大学统一考试。

 采取中等教育终了资格认定大学入学考试方法有英国、法国、西德、瑞士、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其中等教育有两个特点:实施双轨制;中学毕业考试很严格。学生只要经过高中毕业考试(或会考)、并取得毕业资格证书,就基础取得大学学籍登陆权和进入大学学习资格。

 采取大学统一考试有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其特点是含有统一尺度性和区分性。大学统一考试是由某个考试机构负责全国考试,为大学提供选拔性信息,用一个标准衡量每个学生,把考生区分为不相同级为高校选拔优异生服务。当然,这类考试全部不是一次性,

 还有补充和辅助手段。

 2.高校招生录用模式。从大学入学决定步骤上可分为大学决定型、大学和地方入学考试委员会共同决定型。各国不一样院校录用方法不一,有面试、有可直接录用,大学即使是最终录用决定者,但地方考试委员会有监督、选送等权利。

 从决定入学判定资料上关键可分为:总分录用型、中学资料录用型、总分加中学资料录用型。

 (二)英法德美日等国高校招生制度介绍

 1.英国大学招生制度。英国大学招生,通常不单独组织入学考试。除开放大学外,大学选拔新生关键依据申请者参与一般教育证书考试所取得成绩。大学负责录用新生工作,考试由全国性招生委员会协调。英国各高校全部有负责招生职能机构。具体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试机构独立设置,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各考试委员会下属机构全部很健全,通常包含四个部,即考试部、发展部、研究部和服务部。

 第二,考试层次、类别多样。大学入学考试和中学毕业考试合一,由八个考试委员会独立分区组织实施。中学毕业考试,即一般教育证书考试分为一般水平考试和高级水平考试,各大学依据考试结果,独立选拔学生。1988 年,英国把一般水平考试和职业性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合为单一一般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仍保留 GCE 高级水平考试。

 第三,考试设科广泛,学生选择余地较大。考生参与大学在录用条件中要求考试科目,考试合格发给单科合格证,在全国通用。

 第四,考试、招生、录用三职分离,招生机构是考生和高校中介服务机构。英国在上世纪 60 年代以前一直由各大学独立招生和录用,1961 年成立了大学招生委员会,管理全国大学招生具体业务工作,为大学录用和准备升入大学学生提供服务,协调各大学招生工作。

 第五,录用程序复杂,重视全方面测查。录用决定权掌握在大学手里。各院系认真查看申请材料,了解学生以前考试成绩、日常表现和老师评语,从中选出若干学生来校面试。面试后,大学提出初审意见分三类,即无条件录用、条件录用和不予考虑。名牌高校还要组织笔试。

 第六,技术设备优异。广泛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考试各个步骤和考试机构内部各部门,拥有优异印刷设备和密封机械,早已实现了网上远程录用。

 英国除正规综合性大学外,开放大学不问学历,不要证书,也不举行入学考试,招收一切想入学人;白金汉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由各校独立自主招生。学生可直接和学校联络,部分申请、部分办理。

 2.德国大学招生制度。德国高校录用新生,是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或和之有相同价值文凭为依据,持证者自由选择任何高校、任何专业权利,受到法律保障。德国高级中学毕业

 考试及其它高校入学考试,是中等教育范围内考试,大学不参与。这种考试不是由全国统一进行,而是由各州出题,审批经过后自行组织考试,考试结果得到全国认可。

 在德国,进大学标准上只限于“基础学校-完全中学-大学”这一条路径。后经改革,在职人员和有特殊能力人经过资格考试,也可取得进入大学证书,被称为“第二教育路径”。

 3.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美国大学录用新生是由民间考试机构主持一个共同标准统一考试,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是 l947 年由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和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联合创办教育测验服务处,它主持全国性考试有学能测验和各门学科学业成绩测验。另外,1959 年成立美国高等学校测验机构主持美国高等学校测验亦为部分高校所采取。

 学能测验(SAT)是被采取最为广泛高校入学考试,它关键测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并显示学生在全国大学考生中成绩排名前后。此种考试每十二个月举行 6 次,在全美国和世界各地设了数百个考试点,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宜地点和时间参与考试。

 美国高校测验(ACT)包含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 4 部分,关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此项测验和学能测验颇为相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相互替换,每十二个月亦举行 6 次左右,考生可选择时间应试。

 美国大学按录用标准大致可分成以下4类:小区学院和4年制州立大学实施开放性招生,录用全部申请入学者,并为那些不合格学生补课;大部分院校实施“最低程度筛选”招生,它们接纳那些符合最低入学标准学生,方便量才施教,而非以此来决定是否录用;近 300所院校实施有选择性招生,入学考试关键考查学生通常能力,而不重视学业成绩,通常录用中等成绩以上学生;不超出 100 所院校实施竞争性招生,除了学能测验外,还要求学业成绩测验,学能测验分数通常名列全国全部大学考生分数前 10%以内。中学老师和学生其它顾问对学生全方面详尽书面评语通常是这类院校招生档案中关键内容。

 4.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日本对国立大学实施国家统一和大学自主相结合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第一次考试由国家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持,称为“共同一次试”;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主持。考生可依据第一次考试成绩参与适合自己爱好多所大学考试,作为大学入学成绩评定依据。

 “共同一次试”是考评考生对高中阶段学习内容掌握程度。此项考试每十二个月 10 月底截止报名,第二年 1 月下旬进行考试,如因故缺考,能够补考。

 在参与完“共同一次试”考试 10 天后,考生须向其所报考学校提出第二次考试申请书,3 月上旬,考生参与各大学第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关键测定考生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学习能力、对报考学校和专业特殊要求所含有能力。考试内容由各大学依据各自专业要求自行确定,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实际操作。

 三、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 中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差异较大,各有特色。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域采取统一 考试来选拔高校新生,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取统考措施国家。中国在世界上率先走高校招生统考之路,是表现历史发展方向重大改革和创举,在世界高校招生 考试

 史上占相关键地位。[3]中国在过去20多年高招实践中,统一高考制度符合中国国情,能确保考生质量和学校发展。但伴随中国大陆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高度统一高校招生制度已暴露出部分问题,如:高考评价方法存在不足,现行招生制度仅以文化知识作为唯一评价手段,难以衡量一个 人全方面素质;高考“指挥棒”巨大牵动效应,造成基础教育向应试教育方向畸形发展;高校招生自主权小,学校独立法人地位得不到表现;考生选择权力 未受到完全尊重;招生政策和录用线标准由各省制订,以省为单元组织录用招生,不一样省份录用标准差异较大,发达和不发达地域录用标准成倒差。

 国外大学,如美国大学招生重视考生发展全过程和全方位情况。优点是:采取综合评价方法选 拔人才,录用标准即表现文化素质又表现能力和专长,使不一样层次考生进入不一样层次高校,许可学生双向选择,对高校带来压力。但国外招生制度也存在部分弊 端:招生制度多半受政治影响太大,尤其是公立大学要受州政府改变而改变;因为太讲究个性,使得一些学校降低了录用标准,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四、几点启示 不全方面考虑文化国情,全盘移植外国大学入学制度,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难认为继。因为高考改 革相当敏感且影响重大,首先,决议者应有“因时制宜”强烈改革意识,其次又必需保持循序渐进平稳心态。[4]不过从国外高校招生制度能够对中国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1.从国际趋势来看,20世纪各国各地域招生考试发展总体上是朝着统一考试方向发展。作 为世界上“考试大国”,我们自主招生也应该顺应这一世界时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只能形式单一,统一考试并非就是坚持现在政府每 年举行一次统一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应探索出统一考试和多元考试相结合考试体系。[5]所以,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坚持走统一高考为主导、多 元考试为辅考试体系。

 2.改革高招录用体制。将考试和招生机构分开,录用体制从招生部门负责制过渡到大学负责制。

 大学根据本校各专业要求自主选录新生,负责处理遗留问题;政府做裁判员,制订招生方针、政策,并进行宏观管理;作为社会中介机构考试院负责对考生文化测 试、学历检验和体格检验,向大学如实提供考生材料。

 3.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依据现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情况,可有选择地试行以下多个模 式:考生参与全国统一高考,高校采取多元“评价录用”模式。可考虑将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录用关键依据,同时兼顾考生专长。高校依据各自办学思想、专 业特点,自行制订录用标准和招生措施。可考虑在部分自律意识强、制度完善、管理严格高校中,根据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措施公开化、结果公告化要求 制订招生措施,在招生计划一定数量范围内,在高考成绩达成批次投档线上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试点。实现高考职能转变,凸显出高校和考生在高校招生考 试过程中主体地位,建立起一套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用”多元招生制度。

 在部分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较高城市,尝试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实施注册入学制度,通常已经取得 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身体合格、综合素质评价合格考生能够直接报考民办高职院校。

 4.高考次数改革。现在中国三个省市试行十二个月两次高考制度并没有改变“一考定终生”实 质,春季高考考生十二个月比十二个月少、日趋萧条。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从“一次考试”向“两次或数次考试”需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进行对应改革方法支撑。

 5.加强对高校招生管理,依法治招。高校招生录用自主权扩大后,高校录用管理工作就显 得尤其关键。依法行政、依法治招,是深化高校招生管理制度改革关键。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明确政府、高校和考生三者之间权利和责任,逐步 形成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地方招办监督服务,国家宏观管理管理体制。提议制订中国《招生考试法》,加紧修订《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条例》,制 定高校考试组织及处罚条例。高校要规范并完善招生章程,严格推行招生章程各项要求,使招生章程成为高校规范招生、社会依法监督关键依据。

推荐访问:政治课 借鉴 中外
上一篇: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准入制度
下一篇:派出所述职报告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