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客运一体化申报材料

来源:网络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8-12 点击:

 城乡客运一体化申报材料

  海运集团互助威远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加快推进

  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互助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已开通城乡公交客运班线12条,共投放城乡公交车60辆(县内城乡公交线路6条,投放公交车26辆;跨县公交线路2条,投放公交车4辆;跨州地市公交线路4条,投放公交车30辆)。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乡(镇)通客车率达100%,255个行政村通了班车,行政村通客车率达87%。根据道路客运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互助县委、县政府整体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我县作为全省的旅游业大县,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交通环境,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确保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顺利实施,我公司从2006年大胆尝试开通城乡公交车,努力探索适合我县农村客运业发展的新路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完善现有城市公交的同时,积极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整合现有客运资源,提升客运车辆档次,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经营规范、服务优质、便民快捷、安全有序的城乡客运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二) 总体目标:依据现有省、县、乡道公路网,强化与周边公交客运之间的衔接,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集约服务,新辟与改造并举,多方式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县城威远镇、五十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丹麻镇、高寨镇、五峰镇为客运中心,连接周

  边其他乡(镇)为结点,辐射全县各个行政村为通达点的运营方式多样、车型结构适当、线路布局合理、运力投放适中的互助县城乡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网。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城乡公交客运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互助县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并按照推进城镇化工作进程和公交客运所要必备的道路等基础条件分步实施。二是坚持新辟与改造并举,注重与现有客运资源有效衔接的原则。互助县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现有客运资源的分布及运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推进和发展城乡公交客运上要采取新开辟与改造现有客运资源并举,以改造为主的方式和方法,既能适应互助县现有实际又能保持现有客运市场的相对稳定。三是坚持集约化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城乡公交客运便民、利民、惠民的优势。城乡公交客运作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要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方式上切实体现出便民惠民的优越性,重点是合理布局干支线路、合理设置站点班次、合理配置车型运力、合理核定票价和服务标准,使城乡公交客运即开得起来又跑得下去,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从2006年起,我公司在省、地、县交通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开通了威远镇至台子、边滩、林川、东沟、东和,高寨至平安、西宁,红崖子沟至平安,西山至西宁、互助至西宁(东路、西路)的城乡公交线路。通过高密度、低票价的营运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客运效率,公交客运受到了沿途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并带动了当地的劳务输出,繁荣了城乡经济,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客运服务模式改革,提升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占有率。

  宁互公路是连接互助县和西宁市的交通大动脉,过去这条客运线路由我公司、青运集团、申青公司、联运公司四家企业共同经营。首先,在经营中企业内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一是运输方式落后,车型结构单一,车辆技术性能老化,安全系数不高;二是运输效率低,压班、压点、相互争抢客源,围城打转,车辆实载率不高;三是营运车辆主要是单一的挂靠经营,各个单车作为核算单位的经营个体,车辆无法实现统一调配。市场秩序混乱,罢运事件经常发生,社会反响强烈。同时企业经营成本高,线路资源浪费,发展无后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制不顺,严重束缚了客运业的发展。其次,宁互西路沿线村庄集中,人口密集,每天进西宁务工的农民工多,同时塘川工业区的企业分布在宁互路沿线,企业员工出行频率高,原有的班车运行间隔长、票价较高,无法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大量的农用车、自用车参与旅客运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广大群众急需安全、廉价、便捷的客运服务。再次,2007年10月份,宁互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为开通高速客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鉴于上述原因,开通宁互公交客运和宁互高速客运服务很有必要,也符合我县客运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

  于是2008年初我公司根据上述情况向县交通局提交了《宁互线路客运班线改革方案》,县局对该方案通过充分的调研后,向县政府做了汇报。3月份主管县长专门做了调研,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对宁互线路改革方案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并要求尽快向上级交通业务主管部门汇报。4月份我公司将宁互线路改造方案正式提交海东运管处和西宁运管处,两地运管机构通过多次沟通,认为该方案切实可行,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其他几家客运企业和现有经营者的利益,以确保线路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两地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我公司积极和另外三家参运企业协商,最后达成共识组建宁互线路公司,即青海瑞驰汽车运输公司。四家企业以“线路为依托,资产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线路公司,实行客运线路集约化经营,四家公司联合向省运管局上报《宁互客运班线改造方案》。省局对此高度重视,组织客运处有关人员对方案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就线路改造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企业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2009年11月省交通厅在互助县交通局召开了由省运管局、海东交通局、西宁市交通局、海东运管处、西宁市运管处、互助县政府、县交通局、县运管所和四家运输企业参加的宁互客运班线改革专题研讨会,会上对宁互客运班线改造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审定。根据审定的方案,四家企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组建宁互线路公司的具体事项,按时完成了《公司章程》的制定、工商注册,投资股份的认定、入股,车辆购置、司乘人员招聘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工作。为了稳步推进改造工作,对于原经营宁互班线的16台经营权未到期的客车进行了出资收购,从而确保了线路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线路公司按照投资比例入股(互助50%、青运35%、申青10%、联运5%、),统一购车营运。线路公司最初在宁互西路上投入16辆公交车实行公交化运作、班车化管理运营模式,日发班次48班次;在宁互一级公路投入8辆18座高速客运班车,日发32班,按照统一经营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成本核算、统一排班的经营方式运营,并于2009年元月6日投入试运行,2009年2月24日举行正式通车仪式。

  宁互线路公司通过统一配置原有的效率低且分散的人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有限的资源,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识、统一核算,从而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目的。这一模式与以往实行的单车挂靠经营和承包经营模式相比,实现了两个

  转变:一是由单车松散型经营向专线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二是单车挂靠经营、承包经营向公司化经营转变。三是实行“五个统一”,既统一购买车辆、产权属于企业;统一调度指挥,安排司乘人员;统一收缴营收费用;统一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统一承担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这种经营模式既体现了经营权规模化优势,又体现了经营者经营管理机制的灵活性,较好地克服了公司对驾乘人员管理失控,安全管理和服务难到位等问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随着宁互客运市场的不断拓展,车辆实载率大幅度提高,运力跟不上运量的矛盾开始显现,为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公司先后3次购置车辆增加运力。目前宁互高速客运共投入高级客车18辆,日发70班,每班间隔时间为10分钟;在宁互西路、宁互东路投入环保型公交车达24辆,日发72班,每班间隔时间为10分钟;42辆车日总发142班。公司现有员工104人,其中一线司乘人员及维修人员84人,管理层20人。公司现固定资产达900万元。线路公司的运作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而且为沿线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出行条件。

  三、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成效

  1、通过在营运模式上大力推行公交化营运、班线化管理,经营方式上实行公车公营。这种经营模式既体现了经营权规模化优势,又体现了经营者经营管理机制的灵活性,有力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进程。

  2、在营运服务上,实现了“三个保证”,司助人员全部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人员素质得到了保证。制定了一整套的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在制度上得到了保证。签订了劳动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客运企业对司乘人员管理失控,安全措施和服务标准难到位的问题,在人员管理和服务标准上得到了保证。

 篇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汇报材料

  犍为县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犍为县委 犍为县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2日)

  犍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乐山、宜宾、凉山、自贡四市州交汇地,是岷江进入长江的门户。国道213线、乐宜高速和规划的仁沐高速、成贵铁路贯穿全境,是岷江航电4级开发主轴,是川南经济区门户,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物资水路东运的重要物流聚集区,乐山市规划的南翼城市群中心,境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容量巨大、工业门类齐全。全县幅员面积137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47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整合涉农投资试点县、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

  长期以来,犍为虽然坐拥区位优势,但过境干线仅一条213国道,县内路网普遍等级偏低,行路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打造“成渝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川南工业重镇、乐宜凉自接壤地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新的文旅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抓住全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全力加快交通建

  设,连续实施交通大会战,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县域交通体系。“十一五”以来,全县高速公路实现零突破,交通建设累计投资7.8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69.8公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倍、5.4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488公里,全县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沥混路)、100%的村通公路、73%的村道硬化,实现交通路网大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安全运管全覆盖、养护管理常态化,交通劣势正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有力地助推了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文旅发展,走出了一条交通发展犍为、交通惠及犍为、交通改变犍为的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立体交通

  牢固树立“交通先导”理念,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率建设,全县路网建设呈现投入力度空前、面貌改观迅速、效益发挥明显、前景振奋人心的可喜局面。

  (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坚持交通路网建设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相一致,规划布局五大过境干线、五大射线、三大环线的立体路网。一是围绕大交通布局。结合213国道、乐宜高速、仁沐高速、成贵铁路、岷江航道五大过境干线建设,同步规划“一港两中心”(犍为港、两大客货运中心)、“五线五道”(连接高铁和高速入口的5条快速连接道和犍为至沙湾、井研、荣县、宜宾、雷波的五大快速通道),力争全部改造为二级以上道路,打造背靠攀西、面向成都的 临港物流节点。二是围绕大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围绕公路转,公路围绕产业建。在县内新农村示范片区打造农业环线,新改建农村道路147.3公里,实现环线内道路全面联网;围绕旅游开发打造66公里水陆旅游环线,新改建景区公路18.8公里,新开通旅游专线3条,将县内“一环线两景点”串为一体;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产业环线,新改建道路28.1公里,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转运水平,园区与高速路入口、货运码头实现快速连接。三是围绕大城市布局。结合犍为新城由4.5平方公里扩大为20平方公里的实际,积极推进213国道绕城线和岷江二桥建设,改变原来城市道路与国道混合的局面,并形成“四纵十横、跨江而建”的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规划将县城至4个副中心集镇的快速通道全面改造为二级以上道路,实现县内交通无缝覆盖。

  (二)多元筹资,超前投入。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重点本着自力更生、适度超前的原则,多方筹措,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一是政府主体投入。每年以8000万元以上的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搭建了交通、城建、工业集中区和财政四大政府融资平台,将闲臵国有资产和1.3万亩国有河滩地注入资产经营公司,公司资本金达到3亿元,总资产超过15亿元。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资金筹措机制,每年征收价调基金在6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安全可靠的政府融资偿债机制,极大提高

  了政府偿债能力和融资信用等级。近年来,投入交通建设资金7.87亿元,其中通过信贷融资筹集交通建设资金1.65亿元。二是社会多元投入。一方面整合涉农资金,切实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依托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7500万元。另一方面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村民自筹1.5亿元硬化村组道路。同时以“富民路、连心桥”活动为载体,引导民营企业捐资6980余万元,形成了全民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三是市场超前投资。面对县级财力有限的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交通基础建设的市场化投资模式,采取BT模式,启动了投资1.6亿元的213国道绕城线工程,有效缓减了当期财政投入压力,加快了交通建设进程。

  (三)统筹推进,全面提升。一是配合建设大交通。全力以赴配合“一航一铁两高速”(岷江航电开发、成贵铁路、乐宜高速、仁沐高速)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竭力搞好政策宣传、项目征地、安臵补偿等工作,确保重大交通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国道213线犍为段改建工程顺利完工,乐宜高速全线通车,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开展试验段工程,成贵铁路、仁沐高速(犍为段)完成前期工作。二是实施交通大会战。遵循“联网成片、统筹推进”的原则,举全县之力,持续开展农村交通建设大会战,县上每年对农村公路建管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重奖,全面提升县乡主干道路和农村村组

  道路通行条件。近年来,我县先后完成1.8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区56条市政道路沥青罩面工程和8条出境道路建设,改建县、乡道路23条244.9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沥混路),形成了内部路网的主骨架。三是连接农户终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大力加快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新改建通村公路276条724.9公里,硬化村组道路326公里,实现100%的村通公路,农村基础路网基本形成。

  二、立足城乡统筹,建设惠民交通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本着勇于担责、创新发展、疏堵结合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区内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公共交通发展,着力构建普中高相配套、大中小相结合、营运功能齐全的运力格局,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城区公交“一元通”。针对中心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我们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区公交线路达到6条,拥有车辆33辆,城区公交线路覆盖率达95%。同时为保证更好地惠及群众,在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燃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由财政给予政策性经营亏损补贴、保险补贴和天燃气价格补贴,将城区公交票价统一确定为1元,实现城区公交“一元通”。

  (二)城乡客运“公交化”。针对县城至乡镇班线客源不均、发班间隔长导致群众乘车不便、公交企业经营困难、

 篇三:城乡客运一体化先进材料

  城乡一体公交先行 转型跨越争创一流

  XXX道路运输管理所

  清徐县地处山西中部省会太原市南大门。在大太原经济圈中处于核心位臵,在太原、晋中同城化和汾河流域文化旅游带中占据中心结点位臵。发展城乡客运,创新管理体制,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对外文明形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运管机构农村客运公交化战略决策,把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目前,全县已建成县城1个二级汽车站,乡镇10个五级汽车站的客运站点,开通25条农村客运专线和5条城内公交线路,村村通客车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以农村客运为主导、城市公交客运为辅助、出租车客运为补充的农村客运网络。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奋力抢抓机遇,确立城乡公交一体化转型跨越新思路

  首先是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清徐县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4镇5乡1街办,192个行政村,人口34万,外来人员8万人,境内有过境高速公路一条,国省道4条85.6公里,县道156公里,乡村公路929公里。省城滨河西路已南延到晋源,将成为第一条

  延伸到我县的市政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网络化格局业已成型,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第二是奋力抢抓各级有利政策。省市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县确立“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定位,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等“10+1个一体化”。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城乡客运一体化列入了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文件。省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太原都市圈的城镇化率、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城镇群,要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快城乡统筹。市十次党代会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南部区域,注重构建南部区域与老城以及晋中市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现代化商务中心,推动城市重心南移。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流都市南部新区、新兴产业基地,三年再造一个新清徐,五年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太原城市重心南移,我县建设都市南部新区,势必增加新的客流、物流,为我们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鉴于上述两方面的优势,我们抢抓机遇,蓄势而发,自加压力,奋勇争先,抓转型、谋跨越,确立“城乡一体公交先行,转型跨越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二、致力惠民利民,全面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

  一是圆满实现村村通客车工程。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多,分布广,安全、便捷出行,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我

  们运管人的应尽之责,为此,我们按照“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的原则,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经省市运管机构批准,于2005年3月25日通过招标成立了县乡客运有限公司,实施公交化运营模式。购臵中型普通客车46辆,开通25条乡村客运线路,总座位690个,日发送230余班次,日运送旅客3900余人次,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枢纽,行政村为结点的农村客运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城乡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96公里,共覆盖9个乡镇192个行政村,实现了平川一公里、山区二公里通车,村村通班车率达到了100%。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满足了群众需求,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二是适时开通城内公交线路。原有的汽车站因场院狭小、功能单一,无法开通城内公交而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城规模不断扩大,我们高标准规划、新建了县城二级汽车站,新车站于2010年11月17日投入运营,占地面积5500多平方米,配备了售票厅、问询处、治安室、行包提取、超市、办公等功能区。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运输服务平台。为方便群众乘车出行,我们购买10辆大型无人售票公交车辆,开通5条城内公交线路,设54个公交站点,日发送70余班次,日运送旅客2000余人次。县城内建立了以公交线路为主体、以客运出租为补充的多条线路交叉、多个站点互通、多种车型运营的无缝隙对接、零距离换乘的全方位旅客运输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大

  旅客的出行环境。

  三是我们对4路(县城——常丰)、5路(县城——高白)、6路(县城——拨奎)等3条村通班车进行了公交化改造,对原有的18台客车全面进行更换,预计12月份起按公交化模式开始运营。同时,新开通县城到美锦钢厂的公交线路1条,新增大型公交车2台,基本满足了沿线旅客的出行需求。

  四是努力协调开通清徐至太原城市公交。随着太原都市经济圈的扩大,对清徐的辐射和吸引越来越强,广大群众期盼着县市之间开通城市公交,也是我们清徐扩大影响力,提升软实力的有效举措。但目前这条线路由个体客运经营户承包运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计划收购其经营权,交由市内公交公司运营。我们已组织专人对52户客运经营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开展了思想工作,经营户基本上同意收购经营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同市局公交处、太钢钢运物流公司就开通公交具体事宜进行探讨和协调,争取早日通车。

  三、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完善配套客运站点,多方争取和筹集资2800多万元,完成了以二级汽车站为主站、五级汽车站为节点的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客流比较集中的乡镇,建设多功能的等级汽车站;在客流较大的村庄,建设方便实用的旅客候车厅;在各行政村制作招呼站牌。目前,共建成二级客运汽车站1个,五级客运汽车站10个(徐沟、

  集义、孟封、柳杜、东于、北营、西谷、王答、北录树、马峪),安装旅客候车厅74个,埋设线路站牌433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配套、辐射合理、畅通快捷、经济方便的客运网络,为推动城乡公交化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行业监管,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首先是狠抓安全监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客运市场和城乡公交作为重要抓手,抓安全,保畅通,努力改善广大群众的出行环境,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一是加强客运站源头管理,安排专职驻站人员重点督促汽车站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管理职责,逐步规范车站经营行为;二是加强对客运车辆的动态监管。针对客运车辆出现的站外拉客行为,专门安排我所三个稽查中队实行全天候轮流值班制,累计出动稽查人员1500余人次,对汽车站周边客运班线车辆不按核定班次运行、超员、站外揽客、甩客、倒客等行为进行动态监管,有效规范了汽车站周边客运秩序;三是严格客运经营许可证、标志牌、进站证等证牌的发放,切实规范客运秩序;四是继续加大对“黑车”等非法运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辆严惩一辆。截至目前,共受理并依法处理群众举报投诉10起,查扣非法营运车辆50余辆,罚款20余万元,基本上消除了扰乱客运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保障了运输市场安全,从根本上维护了客运经营户的合法权益。

  第二是规范经营模式。县乡公交客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公交形象,实现了安全、

 1

推荐访问:城乡客运一体化方案 客运 城乡 申报材料
上一篇:父母教育孩子格言,教育子女名言警句
下一篇:【】老人大寿主持词附上祝寿流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