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目标【如何准确把握读写目标】

来源:网络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3-19 点击:

  

  如何准确把握读写目标

  **区第二实验小学 宋文香

  近日,听了一节公开课,执教老师讲的是《爬山虎的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叶子“绿、齐、美”的特点以及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然后,老师拿出一盆玻璃翠花,让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一写这盆花,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当时,我的心中隐隐产生了一种感觉,这节课的读写目标定位不准,老师没有把握住单元训练重点。也就是说,老师对教材的目标解读不到位,没有正确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读写目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小小的看法。 一、 注意教材编排的系统性 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读写目标,首先注意教材编排的系统性。系统备课就是在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再通览教材。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教授对此有过专门的论述:“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哪个年级的教师,都应该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通读教材,认真对照课程标准,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什么,哪些知识前后可以整合起来,本套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例是什么,教材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如:三年级属于中年级段,其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主题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东方之珠》,除掉古诗,后面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只不过整篇文章的构篇顺序不同,《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地点变换的方位顺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四季顺序写的,《东方之珠》是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写的。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出自己去过的地方怎么吸引人,那么在把握教材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本单元的读写目标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包括《燕子》、《古诗两首》、《钱塘江大潮》、《鸟的天堂》,单元读写目标为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运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恰当的表达。 这两个单元同为描写景物的单元,但在其单元目标是不一样的。上册所选课文的景物特点是立足于同一地点有特色的景物,意在引导学生从大的框架上抓景物特点。而下册的景物特点,则立足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多方面,意在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的多方面观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底、海滩,而《燕子》则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时等方面,前者范围广,后者的点比较小。 上册所选单元文章的顺序注意的是整篇文章的顺序,而下册的顺序在上册的基础又有所发展,如《燕子》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观潮》写潮来时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鸟的天堂》写大榕树也是从远到近的顺序,这种顺序聚焦到了课文的某一部分。同时观察更为细致,如《大潮》抓住形状、颜色、声音、气势,《鸟的天堂》中的鸟抓住鸟声、鸟影,鸟的形态,鸟的各种姿态。 这上下册两个单元,目标同为特点,此特点非彼特点;同为顺序,此顺序非彼顺序,下册的目标是上册学习基础上的深化。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文中的泡泡语中写道“我知道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下册《燕子》中的泡泡语写道“我能想象到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分析泡泡语也可以得出上册指向于构篇,下册指向于细化表达,让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这样进行年段系统备课,就可以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把年段读写目标牢牢掌握于心,就不至于课文上与不上一个样,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写到哪儿。只有扎实有效将课标落实到每一单元中,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注意一册教材单元目标的承接

 在通览年段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一册教材的目标要求和编排体系进行研究。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表达目标为“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景物。”第二单元的表达目标为“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将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联系具体的课文内容,可以看出这两个单元目标在观察方面是有序列性的,第一单元重在有顺序地观察,细致观察。第二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做到留心观察、连续观察,还要边观察边思考,这两个单元体现了观察的序列性。

  再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国际理解与友好”,其单元目标中有这样的一条:“学习上网运用“输入关键词”的方法查询有关其他国家小朋友的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借助获取的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此目标指向于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加工,要求老师在第三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搜集与整理加工信息的方法。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神奇的科技世界”,表达目标为“初步了解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方法来介绍科学知识,尝试运用作者的写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加工,讲给同学听。”此处的信息加工处理方法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又深了一层,指向尝试运用作者的写法进行处理加工,讲给同学听。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表达目标为“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方法来具体、形象地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方法。”要形象的介绍世界遗产,就要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并进行处理、加工,为习作做准备。这样就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要把搜集的资料运用文中的写法进行处理加工,写成习作。 这样,这三个单元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加工这一目标,就有了序列性,由初步的学习方法到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讲,再到真正运用学到的方法写。注意了单元目标的承接,老师就会明确训练重点,一点一点地夯实,就不会出现学生到了五年级,只会将关键词一输入,复制粘贴打印完事,根本不会搜集加工处理信息。所以说,老师在解读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单元目标的承接,把本年级段该干的活干好。 三、注意单元文章的不同作用 当教师把握单元目标之后,还要进一步深入解读一个单元的内容。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互相关系是什么,都需要解读清楚。就语文教材而言,每个单元里面精读课文,又有略读课文,精读课文有第一课、第二课,甚至有第三课,自读课文也有一至两课。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弄清楚的。 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方面的趣事。书中的单元导语明确指出,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编者的意图分析如下: 《爬山虎的脚》: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蜜蜂》:一是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语描写的方法。

  《玩出了名堂》: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心留心观察的习惯,可会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其观察事物的习惯。

  《找骆驼》: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由四篇文章的编排意图来看,它们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所承载的任务是不同的。《爬山虎的脚》着眼于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蜜蜂》则立足于边观察边思考,用准确的词语表达。《玩出了名堂》是边观察边思考,并尝试去做。《找骆驼》也是留心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样一比较,就可能知道每篇课文的着力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就有所侧重。同时,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观察中的发现,联系编者的意图,其实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四个不同的选材点,可以是对某一事物的长期的连续观察,也可以是在听说的某一结论的验证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也可以在玩中有所发现,还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进行观察思考,这样学生的选材范围就宽了。

 经过这样的分析,老师就能很好把握单元中每篇课文的作用,这样设计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就不至于跑偏,就能站在单元整体上进行教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其实老师还应注意三、四、五年级教材体系整个目标的系统性。比如,三年级第一单元“鸟的天堂”中写鸟的那部分,其实也是场面描写,作者在写鸟的总体特点的基础上,又重点写了一只画眉鸟,做到了点面结合。但此写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拔高了,场面描写并不是三年级的训练重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走近伟人毛泽东”中的《开国大典》是场面描写的典型课文,是此单元的训练重点。再如,三年级共有两个描写景物的单元,而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同为写景物,其在表达上的重点则是联想和想象。每个年级的单元即使主题是相似的,其目标的重点也绝不相同。 总之,我觉得要做到准确把握读写目标,作为老师要结合教材的编排体系,注意单元目标的承接以及每一单元文章不同作用,首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再通过与他人主动交流,吸收其教学思想的精华之处,“以人之长、克己之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形成对教材读写目标的正确认识和独到观点。

 

推荐访问:读写 把握 准确
上一篇:绽放在疫情一线的铿锵玫瑰【铿锵玫瑰,花样绽放】
下一篇: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培训方案内容及实施步骤]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