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论家教】司马光文言文

来源:网络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4-11 点击:

  家范《训子》   《原文》石�(què)谏卫庄公曰①:“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②,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子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所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③,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④,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注释]
  ①石�:春秋时卫国大夫,卫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公子州吁杀卫桓公,自立为卫君,其子石厚参与其谋。他把石厚和州吁诱到陈国,请陈处死二人。卫庄公:名扬,卫武公之子。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5年在位。
  ②义方:指行事应该遵循的规矩法度。
  ③慈:父母之爱,引申为怜爱。
  ④刑辟:刑罚。
  
  [译文]
  石�劝卫庄公说:“据臣所闻,疼爱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导他,使其不要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荡、放纵,这是走上邪路的原因,这四种恶行的产生,便是娇宠过分的缘故。”自古以来,做父母的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教育他们,结果使他们身处险境,受尽侮辱,制造暴乱以至自取灭亡,像这种情况还能数得清吗?如果疼爱孩子就应该教育他们成人。如果一味溺爱使其陷于危险、受辱以至作乱、身亡的境地,这哪能是疼爱孩子啊!一般那些疼爱孩子的人常常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到长大再教育吧,这就像爱护刚刚发芽的不成材的树木,打算等到这种树长到一抱粗的时候再修剪它,到那时候用的力气不就更大了吗?又好象打开鸟笼让它飞走,然后再去捕捉,解开缰绳把马放走,然后再去追赶,倒不如不开鸟笼,不解缰绳更容易一些。
  做父母的,不愁不爱儿女,而是担心只知爱而不知教。古人说:“溺爱孩子的母亲往往会害了孩子。”溺爱孩子而不教育,就会使他陷于不贤,无恶不作,触犯刑罚,最后自取灭亡。这不是别人败坏了他,而是他的母亲。从古到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评说]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本篇所选录的司马光两段言论,表达了他的两种教子原则。第一,主张父母要以道义来教育孩子,而且主张从小开始施教,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及时进行教育,长大以后往往会形成一种积重难返的局面。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小孩子的幼稚期可塑性很大,此时也是生活习惯、思想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应该重视和抓好早期教育。第二,司马光认为,爱而不教,不是真爱。诚然,作父母的没有不喜爱自己孩子的,但这种自然的爱一旦脱离了理智,就极易成为溺爱,而溺爱则会殃及子女的,甚至将子女推向毁灭,“慈母败子”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溺爱而使孩子走上邪路的事例也不少。希望引起各位家长的注意。
  
  家书《训俭》
  《原文》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①,可以直道②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而“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③;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为人父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④,邸肆跨坊曲⑤,粟麦盈�仓⑥,金帛充箧笥⑦,慊慊然求之犹未足⑧,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⑨。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自于十数年中,勤身苦体以聚之,而子孙以岁时之间,奢靡游荡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娱,又怨其吝啬无恩于我而厉之也。
  夫生生之资⑩,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使其子孙果贤耶,岂疏粝布褐不能自营○,死于道路乎?其不贤也,虽积金满堂室,又奚益哉?故多藏以遗子孙者,吾见其愚之甚。
  
  [注释]
  ①不役于物:不被钱财等物所支使。役:使唤、支配。物:指钱财。于:介词。表被动,译“被”。
  ②直道:正道。
  ③枉道速祸:不行正道很快招致祸患。枉道:喻不走正道。枉:曲、不直。
  ④田畴连阡陌:喻土地纵横相连。畴指田地。阡陌:指田间的小路。
  ⑤邸肆跨坊曲:喻高级住所、店铺横街跨巷。邸:高级官员的住所;肆:店铺。
  ⑥�仓:古代的一种圆形谷仓。�:(qūn)。
  ⑦箧笥:(qiè sì)古时盛钱物的箱子。
  ⑧慊慊然:不满的样子。慊(quàn):怨恨,不满。
  ⑨施施然:给予的样子。
  ⑩生生之资:指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资。第一个“生”,名词,指生命;第二个“生”,动词,指生存。
  ○疏粝布褐:粗食、粗布。
  
  [译文]
  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德行中共有的品质;奢侈,是各种恶行中的大恶。”说的是有德之人均由崇尚节俭而来。节俭则使人欲望较少,有地位的人欲望少,则不被钱财等物所支配,便可以依正道而行;普通人欲望少,便能够谨慎、节约、远祸、富家。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德行中共有的品质。”奢侈则使人欲望增加,有地位的人欲望多,则多方搜求,挥霍浪费,以致家破人亡。所以这样的人做官必然贪污受贿,做普通人必然成为强盗。所以说“奢侈是各种恶行中的大恶。”
  做长辈的,没有不想为后代谋福利的,但是真正能给后代谋福利的又太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今为后代谋福利的人,不过是广积钱财以留给后人,土地纵横相连,店铺连街跨巷,粮食满仓满囤,金银绸缎成柜成箱,可是还是感到不能满足,直到认为子子孙孙享用不尽才罢休。却不知用仁义方正的品德来教育子女,用礼义法则来治理家庭,结果是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积累起的财富,子孙往往在一年之内,就挥霍浪费完了,反过来还嘲笑祖先愚蠢,生前不知道尽情享受,又怨恨祖先过于吝啬没有留下更多的财富,供后代享用而横加责备。
  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要追求过多,过多了难免受到牵累。假如一个人的子孙果真贤能,难道他连日常粗茶淡饭都挣不来以致于饿死在道路上吗?如果他不贤能,即使满屋都是金银,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认为那些过多地积聚财物留给子孙的人是非常愚蠢的。
  
  [评说]
  司马光在家书《训俭》的三段言论中,围绕“节俭”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指出:“节俭,是各种德行中共有的品质;奢侈,是各种恶行中的大恶。”这一原则性的问题。例举了有地位的人和普通人两种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总结出:“节俭使人欲望少,奢侈使人欲望多”这一普遍规律,从而确立了“俭,德之共也”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第二,在对待金钱上,是广聚钱财留给后人还是用仁义方正的品德教育子女,对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作者旗帜鲜明地倡导后者。并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而益其过。”对到底给子孙后代应该留下些什么?至今还在困扰天下的某些父母。“遗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这句话是很有见地的。因为这“一经”,是知识、是品德、是力量、是鼓舞人永远前进的动力。蒋震在《教子经》中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您把金钱当成上帝,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您。如果您把金钱当成魔鬼,它绝不会像上帝那样关爱您。金钱可以使人高尚,使您大放异彩;金钱也可以使人鄙俗,使人黯然失色,您是金钱的主人,还是金钱的奴隶,取决于您对金钱的态度。”第三,从物资的适度需求倡导聚财有度,有力地抨击了那些“过多积累财物留给子孙”的人们。鞭策后人以“节俭”的方式去生活,以“贤能”的品德去工作,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创业。
   〖编辑:求索〗

推荐访问:家教 司马光
上一篇:【夏季话啤酒】 啤酒花
下一篇:加强饮食调养可防春季过敏_心脏病患者饮食调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