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药品的生命周期”吗|生命周期假说

来源:网络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4-06 点击:

  每种生物都有一个从孕育、幼年、成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长短主要与生物的先天基因因素和后天生长环境有关。您知道药品也有生命周期吗?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药品的生命周期呢?
  
  什么是药品的生命周期
  
  药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各国政府对药品从研发、上市、流通到使用的管理均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我们所说的“药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药品的研发开始,到注册评价、上市使用,再评价,直至由于安全性问题等原因撤市的整个过程。
  
  上市前“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新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共同协同工作,过程漫长,要花数年到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药品在上市前 ,一般要经过四大基本步骤:1)通过化学合成或提取分离动、植物,或者通过基因工程、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得到活性物质或成分,进行体内外活性筛选;2)在各类动物体内进一步开展活性物质的药效和安全性试验和评价;3)进行几个阶段的人体临床试验,获得药物在人体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数据;4)政府药品监管机构组织对有关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相关的全部数据和资料进行审核、评价,决定是否批准药品上市。
  每一个药品从研发开始即伴随着利益与风险平衡的选择,药品的安全监测与评价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是决定药品生命的关键因素。当药物的有效性明显大于副作用,则研究继续进行,反之,则终止研究,无法上市。
  
  上市后的“生死考验”
  
  一般情况下,通过上市前注册评价的产品的安全性已有较高的保证。据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审批的药品中,有97%目前仍在市场使用,并被认为是安全的。那为何个别药品上市后,还是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产品甚至要撤市呢?
  因为,在临床试验阶段,由于试用人群数量的局限性和人类个体差异的特殊性,有些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会在药品正式上市后,在各类人群中广泛使用时表现出来。这时,药品再次面临“生存”与“死亡”的考验。如果个别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过高,威胁部分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政府药品监管部门或药品企业评价认为风险大于利益时,将对这类药品采取撤出市场的措施,这类药品的“生命”将就此终止。
  当然,药品的生命周期还受其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疗效更好或副作用更低的新产品出现后,老产品将被自然淘汰;新适应证的出现可能延长药品的寿命等等。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每种药品都兼具治疗效益和不良反应风险双重性质,药品的使用本身就是一个利益与风险平衡的选择,只要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益大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该药品就有“生存”的价值。
  
  生命周期有长有短
  
  有些药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可以历久不衰。如“阿司匹林”。1899年,拜耳公司将全球第一个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作为世纪厚礼献给世人。直到如今,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其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有些药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如“万络”。1999年,默克公司推出治疗关节炎和急性疼痛的药物“万络”,其在2003年全球销售额高达25.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抗关节炎COX-2抑制剂。然而,FDA通过安全监测与评价,对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安全性产生了警觉,此后研究表明,“万络”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包括心梗和卒中)。2004年9月,“万络”被默克公司撤市,其在全球市场上仅仅生存了5年。
  
  药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因多种原因延长
  
  有些药物虽然在国外停止使用,但由于人种的差异,可能因在我国人群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同而继续使用。例如:阿斯利康公司研制的用于肺癌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药物“吉非替尼”,在欧洲人群的药物临床试验中,疗效不明显,被终止临床研究,但在亚洲人群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而被批准在日本、中国等国家上市。
  有的药品由于使用的人群和适应证不同,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取舍结果可能也不相同。 例如,众所周知的 “沙利度胺”,又称“反应停”,由于上世纪60年代在欧洲用于孕妇止吐而引起震惊世界的新生儿海豹肢畸形安全事件被撤市。但在三十年之后,由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等作用而被重新用于临床,“死而复生”。
  有些药品的生命周期是随着科技进步,通过特殊的制药技术或使用方法,使某些药物扬长避短,为人类造福。例如,阿司匹林片对胃黏膜具有较严重的刺激等不良反应,药物研究人员把该药物制成肠溶片或胶囊,降低了其对胃部的不良刺激,发挥了其在临床的疗效优势;目前临床上又经常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来预防心脑血栓,使该药品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再如众所周知的抗感染药青霉素,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用药者休克甚至死亡,目前通过采用皮试技术,排除过敏人群使用的安全风险,使大多数患者仍能够享受其带来的优良治疗效益。
  
  我国的药品安全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与国际药品监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对在我国上市的药品的国内外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对患者风险与利益的平衡选择,停止使用了一些可能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我国公众用药安全筑起了安全屏障。如“芬氟拉明”,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批准上市用于减肥,在临床应用二十多年。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内外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认为,其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多种严重不良反应,该药品用于减肥风险大于利益,因此,停止该药品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公众如何应对“药品的生命周期”
  
  我们已经知道,药品的生命周期由其本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决定,并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变化。我们选择治疗药物,需要综合考虑疗效、副作用以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药品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同时也应当注意政府部门或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经评价后正常撤市与个别药品生产企业因发生药品质量事故而紧急召回产品情况的区别。个别药品经过临床安全性评价而被淘汰是药品生命周期的自然终结,与生产质量无关,并非所有使用过有关产品的患者均会受到影响,患者应根据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当使用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为维护用药安全添砖加瓦!

推荐访问:生命周期 药品
上一篇:感音神经性聋能恢复吗_“因聋致哑”康复训练的要点
下一篇:【“血糖自我监测”贵在坚持】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