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20-09-30 点击:

 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义务教育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 30 个必修学分。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和省市区相关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和自然,关心科技进步和生存环境。

 2、培育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感恩意识、自主管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初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社会现象,发展思考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四类:

 1、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校园实践活动:

 (1)校园值日;

 (2)学生会、校文学社、小记者协会、校园广播站等学生社团活动;

 (3)科技创新小发明活动;

 (4)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

 (5)节假日艺术排练活动;

 (6)节假日体育赛前集训活动、校运会、体育节等活动;

 (7)校园环保志愿者活动和街道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

 (8)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刊校报的编辑出版活动;

 (9)校内志愿者活动:学校大型活动中或到实验室等馆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10)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其它义务劳动等。

 3、生产劳动体验活动:

 (1)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参观、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活动;

 (2)勤工俭学活动;

 (3)假期当家一周,其它家务劳动等。

 4: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

 (1)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2)外出参观、访问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农博园、科技馆等活动;

 (3)德育基地活动: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

 (4)假期各种夏令营活动;

 (5)“红色之旅”革命老区参观考察活动;

 (6)访问知名人士、奥运冠军、成功人士并撰写人物通讯;厂矿企业发展的调研等活动;

 (7)观看电影撰写影视评论、各种演出活动,听取各种专题报告会等活动。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社区服务活动包括以下三类:

 1.公益活动:

 (1)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2)青年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旅游景点、公园、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

 (3)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

 (4)社区环境建设及卫生保洁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充当小交警)等。

 (5)“废品分类回收”活动;各类“义卖”活动;

 (6)义务植树活动;

 (7)各类义演活动;

 (8)慰问军烈属等拥军爱民活动;

 (9)深入社区走访孤寡老人、为离退休教师服务;

 (10)行业辅助性活动:如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支援农忙等。

  2.帮贫助困活动:

 (1)赴福利院、敬老院的献爱心活动;

 (2)扶助特教残疾学生的爱心传递活动;

 (3)“手拉手”活动;

 (4)“送温暖”活动;

 (5)各种特别捐助行动。

 3.社区民俗活动:

 (1)原生态地区、社区、农村民俗风貌的调查、摄影活动;

 (2)家乡民俗调查。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由政教两处和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及班级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二)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 5—7 人为宜),由小组长负责。

 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5—7 人为宜),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自主安排的社区服务活动必须事先征得家长同意,并且报学校政教处批准。

 (三)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烟台二十三中学生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纪录。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初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

 四、学分认定[每学年 30 学分]

 (一)社会实践[18 学分]

 1、学分设置:每学年共 18 学分。

 2、时间要求: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 1 周(5 天)学校组织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采取集中安排与分散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第一学年度安排军训,第二、第三学年度安排生产劳动体验、参观考察或社会调查等活动。每学年不少于 20 天,每学期至少 2 次(各 2 天/次),假期 1—2次(共 7 天)。

 3.认定的基本条件:

 (1)学生每学年参加 1 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 3 学分(必修);

 (2)学生按时提供个人的社会实践记录(如日记、体验材料等)、学校和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

 4、认定方法: 以学年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学年末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上报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实践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或者提供作品或摄像,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二)社区服务[12 学分]

 1、学分设置:每学年共 12 学分。

 2、时间要求: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 4 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 4 小时)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每个工作日各获得 3 学分。

 3、认定的基本条件:

 (1)学生每学年分别完成 4 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每个工作日不少于 4 小时。

 (2)学生按时提供活动计划、记录、总结和社区或学校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等。

 4、认定方法:以学年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学年末填写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上报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区服务由接受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三)认定程序

 1、学生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以班级为单位提交规定的材料;

 2、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对学生申请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送学校学分认定工作办公室确认,报学校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四)认定的其它要求

 1、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和社区民俗活动必须附有不少于 800 字的考察报告或者调查报告及其他真实的文字记录、照片等。

  2、科技活动必须附有活动成果,如小发明创造作品或其它作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
上一篇:大学职业生活规划描绘蓝图
下一篇:长春市2019-2020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模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