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训练卷,B卷,教师版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20-08-16 点击: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Ⅰ 卷 (选择题)

 本卷共 4 24 题 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8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从 1931 年 9 月起连续将储备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到 12 月中旬共计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换走3.5 亿美元以上的黄金;比利时、瑞士和荷兰等国也紧随其后。欧洲各国的行为(

  )

 A.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了欧美国家间的矛盾 C.促进了当时国际金融业发展

 D.旨在缓和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国家抛售美元,增加黄金储备,主要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因为在危机期间,美元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故选 D 项;1931 年美国还没有取得经济霸主的地位,排除 A 项;欧洲国家以美元兑换黄金的行为实际上加剧了欧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 B 项;为一己之私,欧洲国家大量兑换黄金的举动无益于国际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排除 C 项。

 2.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 种进口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到 1931 年底,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各个资本主义国之间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C.通过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各个资本主义国之间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表明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选择了通过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故选 C 项;经济危机爆发时,西方国家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因此没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排除 A 项;经济危机爆发时,西方国家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 B 项;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D 项。

 3.1930 年,美国大百货公司希尔斯的购物目录上曾经这样写道:“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 “少即是多”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口号。这表明(

  )

 A.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B.新的生产方式在美国普遍推广 C.经济大萧条促使消费理性化

 D.凯恩斯主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0 年……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少即是多”,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开始理性消费,故选 C 项;一战导致美国实力迅速增长,排除 A 项;“普遍推广”表述绝对,排除 B 项;1933 年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国际干预,排除 D 项。

 4.有人认为,罗斯福的农业管理方案并没有创造奇迹,实际上,负担被转嫁给了消费者和低收入农业工人。还有人认为,农业法规并非针对贫困线以下的农业穷州,而是针对收人相对较高但因危机陷入萧条的农业州。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的农业“新政”(

  )

 A.并不打算调整农业结构

 B.只是救急而非扶贫政策 C.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D.不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答案】B 【解析】材料认为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只是单纯的补贴与救济,只是有利于缓解危机,并不能帮助农业穷州渡过危机,故选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罗斯福是否要调整农业结构,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罗斯福的新政加剧农村的贫富分化,排除 C 项;罗斯福对农民进行补贴,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的购买能力,排除 D 项。

 5.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美国当时的一位总统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这一“新经济时代”(

  )

 A.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结合所学,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选 D 项;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排除 A 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排除 B 项;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持续十年之久的经济增长,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排除 C 项。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 6.罗斯福新政时期,曾颁布某项法案,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到 1935 年初“它使大约 200 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该法案是(

  )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它使大约 200 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企业经营与劳资关系的内容即《全国工业复兴法》,故选 A 项;《紧急银行法》主要在金融银行领域,未涉及企业经营方面,排除 B项;《联邦紧急救济法》,主要在社会救助方面,未涉及企业经营方面,排除 C 项;《公平劳动标准法》未涉及企业经营方面,排除 D 项。

 7.面对战后西欧经济困境和社会危机的困局,德国社会民主党响亮地提出了“尽切可能开展竞争,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的口号,结果 60 年代就形成了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的应用

 B.混合经济的减少 C.国家干预经济的滥用

 D.“新经济”的出现 【答案】C 【解析】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会导致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与材料相符,故选 C 项;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运用,与材料中“60 年代”不符,排除 A 项;混合经济是 20 世纪 80 年代实行,排除 B 项;“新经济”出现是 20世纪 90 年代,排除 D 项。

 8.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这说明该经济发展模式(

  )

 A.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B.极力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强调经济完全的自由放任

  D.凸显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材料的意思是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政府不要过多的干预,故选 A 项;题干中“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以示政府有干预,排除 B 项;题干中“政府……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示政府对市场要有监督,排除 C 项;题干中“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以示政府不需要过于干预,排除 D 项。

 9.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连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了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主动失业现象”说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向深广发展 C.“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D.高福利国家劳动者道德品质低下 【答案】C 【解析】由材料“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可知当时高福利国家的发展导致人们懒惰的增加,“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体现了福利国家的弊端,故选 C 项;提高生产率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主动失业”体现了当时政府干预的弊端,排除 B 项;“道德品质底下”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

 10.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黄金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 35 美元,1971 年 12 月美、英、法等十国达成“华盛顿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 7.89%,黄金官价由每盎司 35 美元提高到 38 美元。1973 年 2 月,美国宣布美元再贬值 10%,各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协议失效。导致美元贬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与苏联长期争霸,经济实力增强

  B.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滞胀”影响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D.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答案】D 【解析】在 20 世纪 70 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这就冲击到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使得美元贬值,故选 D 项;与苏联长期进行争霸,会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排除 A 项;在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和西方其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滞胀”现象,排除 B 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是美元贬值的结果,排除 C 项。

 11.1943 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以下属于二战后期建立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贸总协定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二战后期”、“以美国为核心”、“世界经济体系”是指 1944 年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 A 项;关贸总协定成立于 1947 年,时间不符,排除 B 项;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时间不符,排除 C 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 1994 年,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2.1950—1973 年的 24 年间,国际贸易额从 607 亿美元增至 5740 亿美元,增长了 8.5 倍,年均增长 10.3%。与材料中贸易额变化有关的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D.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50—1973 年的 24 年间,国际贸易额从 607 亿美元增至 5740 亿美元”,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选 B 项;依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排除 A 项;依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 C 项;依所学,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 D 项。

 13.“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力更生的意志和他们的勇气决心”。为此,罗斯福(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以工代赈 C.推进劳资谈判

 D.调整农业生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意在维护失业者的自尊,推动其自力更生,A 选项无关对失业者的救助,故 A 项错误;以工代赈是给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以代替直接救济,可以达到材料中的意图,故 B 项正确;C 选项不能推动失业者自力更生,错误;D 选项同样达不到材料中的意图,错误。

 14.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说明政府试图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权到地方和恢复自由放任,故 B、D 两项错误;由于70 年代国家财政压力过大,政府开始缩减福利政策,故 C 项错误。

 15. 表 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

 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

  )

 A.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增强 B.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 D.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美国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就业比例逐渐下降,而服务部门即进行非物质生产就业部门就业比例逐渐上升,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再结合所学知识——第三产业的兴起,可知美国的经济结构优化,故选 A 项;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在二战后确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动摇,但没有丧失,排除 B 项;美国的知识经济即新经济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排除 C 项;资本主义不灭,经济危机就不会消失,排除 D 项。

 16.1988 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这表明美国(

  )

 A.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 B.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职能 C.积极维护公平贸易原则 D.借助 WTO 规则维护权益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88 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可知这一措施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这表明美国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故选 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滞胀出现后美国减少政府干预经济职能,排除 B 项;根据材料“1988 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可知这一措施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公平贸易原则,排除 C 项;1995 年,WTO 规则正式确立,与材料所述时间 1988 年不符,排除 D 项。

 4 17.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美国外交(

  )

 美国首倡创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美国首倡创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成立时间 名称 1920 年 国际联盟 1945 年 联合国 1945 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1949 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94 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5 年 世界贸易组织 A.始终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针 B.借助多边外交推动多领域的国际合作 C.淡化了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D.逐渐控制欧洲建立了全方位世界霸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国际联盟……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均属于国际多边组织机构,说明美国注重多边合作外交,故选 B 项。“始终”表述绝对,且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更多体现的是制度化、法制化的一面,排除 A 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是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排除 C 项;材料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单纯与美欧关系相关,排除 D 项。

 18.1993 年生效的某国际组织条约规定:“(本组织)决心实现它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答案】B 【解析】“1993 年生效”,它的宗旨是“实现它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表明是欧盟,故选 B 项;A 项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 1994 年,从时间上看不符,排除 A 项;C 项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从时间上看不符,排除 C 项;D 项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 年,从时间上看不符,排除 D 项。

 19.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影响下,有人再次提起“多速欧洲”(即欧盟成员不再按照统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的说法,同时欧盟采取措施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遭到遏制

 B.欧洲联合在曲折中前行 C.欧盟内部各国利益实现一体化

 D.美国与西欧的差距扩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多速欧洲”等信息可知欧洲一体化遭遇曲折,根据材料“欧盟及其成员国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可知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前行,故选 B 项;材料仅涉及欧盟一体化的信息,未涉及经济多极化趋势,排除 A 项;欧盟内部各国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排除 C 项;材料仅涉及欧盟一体化的信息,并未体现美国与西欧的差距,排除 D 项。

 20.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2017 年 3 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2018 年 6 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目前,英国脱欧的具体事宜仍在艰难谈判中。这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不合时宜

  B.英国女王掌握了最高立法权 C.欧洲共同体相比欧盟更具优势

  D.欧洲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2018 年 6 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表明欧洲一体化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前进中有曲折,故选 D 项;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趋势,排除 A 项;英国国王是虚位元首,排除 B 项;欧盟是欧共体的进一步发展,排除 C 项。

 21.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选 D 项;哥白尼的“日心说”与逃离太阳系并没有任何的关系,排除 A 项;材料中丝毫没有对电磁感应的相关提及,排除 B 项;材料中所提及的是人类的逃离而非进化,排除 C 项。

  22.“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答案】A 【解析】“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体现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表达诗人对工业革命的不满,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不是现实主义风格,故 B 项错误;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材料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故 C 项错误;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材料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故 D 项错误。

 23.《西方美术史》中描述:“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轮廓线大多不是连续和勾描而成的,而是通过相邻色彩的堆叠而形成……这一技法开始把色彩同表现的对象分离,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下列符合这一描述的作品是(

  )

 【答案】B 【解析】“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轮廓线大多不是连续和勾描而成的,而是通过相邻色彩的堆叠而形成”表明是印象派,《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选 B 项;《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排除 A 项;《拾穗者》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 C 项;《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排除 D 项。

 24.贝多芬曾说:“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展现了一副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该作品(

  )

 A.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

 B.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C.开创了现实主义先河

 D.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可知为浪漫主义作品,故选 D 项;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家,排除 A 项;意大利威尔逊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排除 B 项;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排除 C 项。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三 大题 ,共 2 52 分。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5 分)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共同管理煤钢生产将使作为欧洲联邦第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迅速建立起来,进而改变这些长期以来专心于制造战争武器而又一再成为武器的牺牲品的地区的命运。”

 ——舒曼计划(1950 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记者会声明)

 材料二

 1952 年 2 月 4 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

 “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从短期内看来,波恩(联邦德国的首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摘编自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年份

 重大事件

 1981 年

 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

 1986 年

 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三次扩大

 1993 年

 欧盟成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 年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 年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 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法国政府提议建立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原因,并概述该机构成立的历史意义。(12 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阿登纳提倡的“欧洲式的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简述 60~70 年代联邦德国政府在外交领域践行这一思想的努力。(5 分)

 6 (3)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 90 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格局的重要影响。(8 分) 【答案】(1)原因:煤钢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可以避免战争的爆发;作为欧洲联邦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吸收历史的教训;法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每点 2 分,任意答对 4 点给 8 分)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4 分)

 (2)内涵:加入国际组织;消除狭隘民族主义;与法国合作以对抗美英。(3 分)努力:1967 年成立欧共体;1975 年欧洲议会成立。(2 分)

 (3)变化: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合作领域扩大;一体化程度提高。(4 分)影响: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每点 2 点,任答两点得 4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进而改变这些长期以来专心于制造战争武器而又一再成为武器的牺牲品的地区的命运”得出通过共同高级机构实现煤钢联营可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这也是对历史教训的吸收;据材料一“共同管理煤钢生产将使作为欧洲联邦第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迅速建立起来”得出煤钢联营作为欧洲联邦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煤钢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煤钢联营是法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治意义:煤钢联营首先在法德之间实现,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经济意义:煤钢联营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体化方面的意义,煤钢联营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煤钢联营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2)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二“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得出阿登纳“欧洲式的思想”的内涵指的是加入国际组织,消除德国狭隘民族主义,与法国合作以对抗美英。第二小问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联邦德国“欧洲式的思想”在外交领域主要实践是 1967 年成立欧共体,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3)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三得表格,从四个方面看变化:从地域范围看,欧洲一体化逐渐从西欧扩至东南欧,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从成员国数量来看,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从一体化领域来看,从经济领域扩展至其他领域,合作领域扩大;从欧元的诞生来看,一体化程度提高。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角度分析,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欧洲一体化使得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世界经济三强;从世界政治格局来看,欧洲一体化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看,欧洲一体化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的多少是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的,而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由美国实际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 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 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摘编自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二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 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 亿美元) 年份 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 外国银行持有的未偿付的对美国的美元债券 1951 33.5 22.9 8.9 1968 38.7 10.9 38.5 ——摘编自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如何认识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9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 分)

 【答案】(1)实质问题: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认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2)现象:60 年代末美国黄金储备减少,外债增多。

 原因:西欧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的军备竞赛和扩张使财政赤字扩大,国际收支恶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由美国实际控制……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可知,美国获得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支配地位。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和美国两个角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数据,从纵向三个角度概括现象。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世界和美国两个角度作答。从世界角度而言,欧日崛起对美国造成冲击;从美国角度而言,由于军备扩张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下表 4 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

 表 4

  时间

 作者

 出版物

 出版物主要内容

 1664 年

 托马斯·孟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贸易顺差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主张从事转口贸易。

 1776 年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人的本性是利已的 ,如果人的经济活动不受干预,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公民与国家都将受益。

 1849 年

 罗伯特·欧文

 《新道德世界书》

 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了理性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867 年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936 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通论》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衰退,市场机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

 1962 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资 本 主 义 与 自由》

 国家集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弊多利少的,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调节经济。

 ——摘编自哈里·兰德雷斯等《经济思想史》

 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

 信息:西方经济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

 说明:①1500 年以来,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背景下,重商主义理论随之诞生,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贸易顺差,积累金银财富。(3 分)

 ②1765 年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大大提高,要求更广阔的市场,于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随之出现,它主张放弃国家干预,实行自由竞争。(3 分)

 ③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重创资本主义国家,原有自由主义理论失灵,凯恩斯主义出现,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就业,推动有效需求的形成,以恢复经济的生产,缓解危机。(3分)(说明部分 9 分;每个史实阐述要点 3 分,3 点及 3 点以上共 9 分);

 结论:综上,西欧各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促使经济理论的更新,由此可见经济理论的形成深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2 分)(结论部分 1 分;不完全照抄论题,而是说明、阐述部分的进一步归纳、概括、总结与升华)

 【示例二】

 信息:20 世纪 60 年代新自由主义(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提出预示着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2 分)

 说明:①二战后,西方各国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但政府开支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为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3 分)

 ②20 世纪 60 年代,弗德里曼针对国家干预过多,提出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为西方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3 分)

 ③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缓解了危机。(3 分) (说明部分 9 分;每个史实阐述要点 3 分,3点及 3 点以上共 9 分);

 结论:因此,弗德里曼意识到凯恩斯主义的缺陷,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为西方各国调整经济政策,恢复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部分 1 分;不完全照抄论题,而是说明、阐述部分的进一步归纳、概括、总结与升华) 【解析】材料中经济学书籍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的变化。1664 年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体现了 17-18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重商主义;1776 年的《国富论》,体现了工业革命后盛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849 年的《新道德世界书》和 1867年《资本论》,则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1936 年的《通论》则体现了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1962 年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表现,要求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信息,结合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8

推荐访问:世界经济 文化发展 单元
上一篇:南屏科技工业园2010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引发个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