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探究

来源:人力资源 发布时间:2020-09-18 点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探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为学习 者未來的发展打下基础,在于培养学习者的数感、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派生 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和具体化的“产品”一一数学思维成果。

 变式教学与变式训练正好满足这一过程的要求,提供综合思维训练的一个 模式,是培养和形成数学思维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变式训练;主耍类型;应对策略;注意事项

 思维是人类对现实的间接概括的认识过程(不同于感觉和知觉)。数 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为学习者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于培养学 习者的数感、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分析、综合、判 断、推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派生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和 具体化的“产品”一一数学思维成果。变式教学与变式训练正好满足这一 过程的要求,提供综合思维训练的一个模式?所以说,变式训练的教与学 是培养和形成数学思维的有效形式。

 一、变式题主要类型

 现就有理数的相反数的学习中一些重要概念作具体的变式分析。

 相反数的定义是[标准题]

 -4的相反数是[标准题]

 若有理数x与y的和等于0,试比较x2与y2的大小,[简单变 式,条件变式]

 (4) 在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简单变式, 变结论]

 (5) 判断题:a与必有一个是负数(),[变结论形式]

 (6) 一个数的2n+l次幕与它的相反数的2n次幕相等,这个数是(n 是自然数)[条件和解答过程都复杂化,结论也复杂化]

 由上我们得到:变式题是对标准题而言的,那些条件明显,推理过程

 (解答过程)明显,结论明确的题,我们把它叫做标准题。所谓变式题主 要有以下四种变式:①变条件,②变解答过程,③变结论,④复合变式: 变条件和过程,变过程和结论,变条件和结论,或者使条件、过程都复杂 化。

 二、变式题的应对策略

 从思维的角度剖析,怎么对付这些变式题(或自编变式题)呢?简单 地说,就是教会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只有教会了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 才能使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变中求活,并提出新问题。而这种变通能力 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并长期地加以训练。

 1?变条件的变式题

 思考的基本方法是向规范条件转化,例如:

 [标准题]对角线的四边形是止方形

 [变式训练]

 (1)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的菱形是止方形

 变结论的变式题

 对于几何,存在着“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的普遍现象。我认为在几何教学中运用变式训练就会使学生对几何产生浓 厚的兴趣,这种变式训练典型的作法就是把原有的题冃进行放大、缩小、 改组、添加、重叠、颠倒,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牛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的灵活性。

 [标准题]如图1, ?ABC是一个钢架,AB=AC, AD是连接A与BC中点D 的支架,求证:BD=CDo

 思路:利用“边边边”公理的证明,然后就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变式 训练。

 [变式训练1]求证:

 [变式训练2]求证:AD丄BC

 [变式训练3]已知:如图2, AB二AD, CB二CD,求证:

 [变式训练4]已知:如图(3) AB=AD, CB=CD,求证:

 破题思路:变式训练1-3属简单变式训练,变式训练4需先构造全等 三角形,添加辅助线连结AC,再由得到。

 经常进行这样的变式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的效果,从而减轻学生学习几何的畏惧心理。

 变解答过程的变式题

 思考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推理(或?算)分步向结论靠拢?往往需要迁移

 其他概念、公式、法则,坚持回归教材,全卷大多数试题源于课本,是课

 本的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其目的引导教师重视课堂的 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学握新知识,如何有效串 联己有知识点,把握问题的实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例题,但不要拘泥 于教材,例题习题功能的开发和拓展就是一个能起事半功倍作用的好方 法。引导广大教师用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将有 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女口: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1 所示的几何图形:

 (1) 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的值为;

 (2) 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的值的几何图形;

 这是一道2015年某市中考试题,本题中第(1)小题若视为标准题,

 则第(2)小题就是变解答过程的变式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

 复合式变题

 思考的基本方法是“三管齐下”,目标变形,解答过程目标化(目标 思维),结论层次化(分解结论产生或发生的主渠道)。

 [标准题]如图,在一个横截面为Rt?ABC的物体中,ZACB=90° , Z CAB二30。,BC=1米。工人师傅要把此物体搬到墙边,先将AB边放在地面 (直线1)上,再按顺时针方向绕点B翻转到△ A1BC1的位置(BC1在1上), 最后沿射线BC1的方向平移到△ A2B2C2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C 的长度(此时A2C2恰好靠在墙边)。

 (1)请直接写出AB、AC的长; (2)画出在搬动此物体的整个过程中A点所经过的路径,并求出该

 路径的长度(精确到0.1米)。 (答案:(1) AB二2米,AC二米;(2)

 画法略,路径长约为5. 9米)。

 本题为2015某市中考试题,试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 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数学 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加强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变式一些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 性,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较强的试题。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 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若将本题做如下变式:

 如图,在一个横截面为矩形ABCD的物体屮,长BC二1.2米,宽AB=0. 5 米。工人师傅要把此物体搬到墙边,先将BC边放在地面(直线1)上,再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C翻转到矩形A1B1CD1的位置(CD1在1上),最后沿射 线BD1的方向平移到矩形A2B2C2D2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C的长 度(此时A2D2恰好靠在墙边)。

 (1) 请求出AC的长;

 (2) 画出在搬动此物体的整个过程中A点所经过的路径,并求出该 路径的长度(精确到0.1米)。

 答案:(1) 1.3 米(2) ?s3. 3 米

 本变式训练由于图形的变式从而引发了思维过程和解答过程的改变, 也称迁移式变式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际问 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变式训练的注意事项

 组织变式训练能提高教学效率。但为了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在解答 新的习题时善于应用过去的经验,需要在精心选择题组的基础上,循序渐 进地开展变式训练。训练题目要逐步拓展,障碍可不断增添,但是题与题 Z间坡度耍适当,不能使多数学生望而生畏,在变式训练屮,也可让学生 自主篇拟题目,相互交换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促使学牛主动把握习题 结构,提高对不同类型习题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因为学生毕业以后,他们除了面对社会实践中己有的种种各样 的问题外,还要根据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运用变式训练进行教学时,耍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变式训练应 有目的;二是变式训练应从学牛的知识基础出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 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和串联起来;三是变式训练应突出重点,以 点带面;四是变式训练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五是教师应对变式训练屮的 题目冇比较深入的研究,能够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适时予以点拨、引导和 启发,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总之,新课标形成“依标靠本”,教好双基知识,摆脱题海战术的良 好风气,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握了 它,就能驾驶知识,形成能力?变式训练的教与学体现课改精神,培养学 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意识、合情推理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运动变 化以及函数、方程、归纳、分类等思想?教师平时教学应立足于以激励学 牛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变式教学,这有利于引导学 生掌握数学的精髓,培养和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赵大悌,赵小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 出版社,2010.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10.

 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推荐访问:初中数学变式训练 探究 初中数学 训练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读懂彼此心教案
下一篇: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认识和实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