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70页)

来源:人力资源 发布时间:2020-09-14 点击:

 广 东 省 化 纤 行 业 季 度 跟 踪 分 析 报 告. . . . . . . . . . . . . . .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提供 说明

 本报告的研究角度:通过行业的报告期整体财务水平分析与行业成长性分析;某地区该行业报告期财务水平概况分析与各种平均水平之间的对比分析;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揭示该地区行业的市场发展潜力、竞争实力、盈亏状况、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各种投资风险等。

 1、如无特别注明,报告里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本报告的结论是针对广东省化纤行业,信贷分析人员在使用本报告时,只能将本报告提供的行业的平均水平、本地区的行业平均水平、先进地区的平均水平作为尺子,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切忌生硬将本报告的某些观点强加于目标企业。

 3、本报告分析人员力求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客观公正。文中任何观点与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引致的后果概与银联信息咨询中心无关。本报告版权所有为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如无我中心书面许可,严禁以任何方式复制、发表,或提供给第三方。

 4、关于本体系的说明:本体系是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源,结合客户的需要设计的,随着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本体系将不断调整。

 5、数据截止日期:2005 年 9 月份。

 导

 读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106275 亿元,同比增长 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510 亿元,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 亿元,增长 11.1%;第三产业增加值 32325 亿元,增长 8.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9.4%、9.5%和 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今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 188034150 千元,同比增长38.77%,行业的销售收入为 182725271 千元,同比增长 39.8%,截至到 9 月份,行业利润总额为 3709489 千元,同比减少 22.17%。行业利润的同比增幅远低于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幅。今年 1-9 月份,行业的人均销售率为 602721.01 元,同比增长 32.85%。

 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排名全国第 8,而广东省的企业数比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的浙江省少 238 家,其亏损企业数为 29 家。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的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 3.09%;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85%。

 我国已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和贸易大国,年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 32%,年进口化纤原料价值达 165 亿美元。我国化纤使用量已占到纺织化纤加工量的 67%,化纤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占全纺织的 1/3。中国化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产能占全国的 86%,其中江苏、浙江两大产业集群则占其中的 72%。民营企业已成为化纤产业的主体,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的 58%。

 近年来我国化纤产业出现了向大企业、产业集群、民营企业集中的新动向,由于产能扩张速度太快,带来上游原料资源的严重短缺,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增加,加剧了全行业的经营困难。

 2010 年前中国聚酯消费量还将保持高速增长,GDP 的稳定增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人口基数庞大及人口稳定增长,将使消费增长得以保持、石油化工的发展对聚酯行业的支撑作用及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这一切都将使未来几年我国聚酯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正

 文

 目

 录

  表

 格

 目

 录

  图

 表

 目

 录

 第一部分

 行业运行状况 一、宏观经济状况

 1 1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106275 亿元,同比增长 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 0.1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510亿元,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60440 亿元,增长 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 亿元,增长 8.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2)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夏粮总产达到 1063 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5.1%;早稻总产量 318 亿公斤,比上年减产 1.3%;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全年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畜牧业、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 6.7%,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3.9%。

 (3)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0450 亿元,同比增长 16.3%(9 月份 6275 亿元,增长 1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11.3%,集体企业增长 11.9%,股份制企业增长 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 1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 16.9%,轻工业增长 14.9%。分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10.2%,发电量增长 13.4%,钢材增长 25.8%,汽车产量增长 10.0%,其中轿车增长 17.7%。前三季度,产销衔接仍然保持较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7.86%,与上年同期持平。

 (4)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7061亿元,同比增长 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1.6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8741 亿元,增长 27.7%(9 月份 7591 亿元,增长 29.4%),回落 2.2 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10378 亿元,增长 2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6.1 个百分点(9 月份 1458 亿元,增长 21.9%)。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和铁路等行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

 比增长 7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 31.3%,铁路运输业增长 41.1%。

 (5)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5081 亿元,同比增长 13.0%(9 月份 5495 亿元,增长 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 2.4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30309亿元,增长 14.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14772 亿元,增长 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 13.4%和 9.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 1.3 和 4.2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38.3%,汽车类增长 13.1%。

 (6)价格涨势趋缓。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0%(9 月份上涨0.9%),比上年同期回落 2.1 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其中,城市上涨 1.7%,农村上涨 2.5%。从构成看,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涨幅趋缓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 3.3%,同比回落 7.6 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 1.9%,回落 26.5 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 5.6%,同比提高 1.2 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2.6%。其他类商品价格大多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 0.8%(9 月份与上年同月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5.4%(9 月份上涨 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9.2%(9 月份上涨 7.1%)。

 (7)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 102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7%,比上半年加快 0.5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 13.0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5464 亿美元,增长 31.3%,进口 4781 亿美元,增长 16.0%。进出口相抵,顺差 683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13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8%;实际使用金额 432 亿美元,下降 2.1%。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9 月末,国家外汇储备 7690 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591 亿美元。

 (8)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902 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 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2450 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 11.5%。

 上述情况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较多。展望全年,只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四季度工作,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将得到较好实现。

 2 2 、第三季度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 2.1 工业生产完成增加值增长 16.3%

 1-9 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50450 亿元,同比增长 16.3%。其中,9 月份完成增加值 6275 亿元,增长 16.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 97.86%,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33724 亿元,同比增长 28.6%。

 从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速度较高,分别增长 18.7%-26.9%。

 从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10.2%;天然原油增长 4.2%,发电量增长13.4%,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 31%、27.4%和 25.8%,水泥增长 10.6%,汽车增长 10%,其中轿车增长 17.7%。

 2 2.2 全国工业实现利润增长 20.1%

  1-9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 988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71.96,比去年同期提高 10.42 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 4810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7.4%;集体企业利润 360 亿元,增长 28%;股份制企业利润 5140 亿元,增长 2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 2748 亿元,增长 2.7%;私营企业利润 1169 亿元,增长 40.7%。

 在 39 个工业大类中,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77.8%、75.1%、44.9%、124.6%、78.5%。钢铁行业增长20.5%,化工行业增长 17.9%,电力行业增长 6.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31.7%,化纤行业下降 25.2%,建材行业下降 14.2%,电子通信行业下降 6.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亏损 127 亿元。新增利润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煤炭、钢铁、化工、纺织业。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 1532 亿元,同比增长 5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 804 亿元,增长 9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税金总额 7672 亿元,同比增长 1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4594 亿元,增长 15.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1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61984 亿元,增长 21.8%。

 9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 12079 亿元,同比增长 1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667 亿元,增长 10.6%。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 25760亿元,同比增长 1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7619 亿元,增长 3.4%。

 二、广东省宏观经济动态

  1 1 、 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广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共完成生产总值13981.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2.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2.7%,第二产业增长15.3%,第三产业增长 8.9%。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6235.1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6.8%,增幅同比下降 6.5 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 0.3 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 17.1%,轻工业增长 16.7%。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10530.75 亿元,增长 24.2%。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458.5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6.7%,增幅同比回落 8.3 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高出 1.2 和 0.5 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 23.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 15.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11.0%。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市场物价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45.69 亿元,同比增长 14.7%,增幅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4%,比上年同期回落 0.6 个百分点,低于一季度、上半年 0.5 和 0.4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 1.9%,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 5.9%。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速。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 300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6%,占全国总量的 29.4%。其中,出口 1655.6 亿美元,增长 24.0%;进口1352.7 亿美元,增长 12.6%;实现贸易顺差 302.9 亿美元。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前三季度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 3249.5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321.14 亿元,增长 19.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1381.78 亿元,增长 20.1%。截止 9 月末,全省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34390.54 亿元,比年初增加 3441.11 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8318.28 亿元,增加 2124.92 亿元。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820.78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29.52 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72.9元,同比增长 8.2%,增幅分别高于一季度、上半年 1.6 和 0.4 个百分点。

 2 2 、 工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

 9 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766.19 亿元,同比增长 17.7%;1-9月累计完成增加值 6235.14 亿元,增长 16.8%。

 (1)股份合作企业增速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其他各经济类型企业有不同程度回落。1-9 月全省规模以上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0.02 亿元,增长 23.5%,增幅高于全省 6.7 个百分点,同比加快 13.2 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 1220.49 亿元,增长 8.0%,同比回落 14.8 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呈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股份制企业回落 9.7 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回落 7.4 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回落 2.6 个百分点。

 (2)山区市工业生产加快,珠三角地区增速放缓。1-9 月,全省山区市工业增加值 373.88 亿元,增长 25.5%,增速同比加快 3.6 个百分点。其中,河源、清远两市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32.35 亿元和 49.35 亿元,分别增长 43.5%和 49.8%;珠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 5507.62 亿元,增长 16.9%,增速同比回落 7.1 个百分点。其中,回落幅度较大的市有:中山回落 10.4 个百分点,广州回落 8.4 个百分点,惠州回落 5.4 个百分点,深圳回落 5.2 个百分点等。

 (3)重点、热点行业增长较快。在 38 个大类行业中,1-9 月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 26 个。其中,增加值增速达 25%以上的行业有 9 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38.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 32.6%,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 31.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5%,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长 26.9%,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长 26.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25.1%。

 增速同比提高幅度较大的行业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 32.7 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提高 31 个百分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提高 21.6 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 20.8 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提高 17 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提高 16.8 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提高 15 个百分点等。

 (4)九大产业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1-9 月,全省九大产业增加值 4569.33亿元,增长 20.0%,增速高于全省 3.2 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基本持平。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值3019.04 亿元,增长 18.3%,占全省九大产业增加值的 66.1%。其中,一些小家电、仪器仪表及电子产品增势较好,如吸排烟机增长 55.2%,电饭锅增长41.6%,家用洗碗机增长 84.8%,显示器增长 48.5%,打印机增长 34.5%,大规模集成电路增长 33.9%,电工仪器仪表增长 51.6%,环境检测仪器仪表增长136.6%,数码照相机增长 37.7%等。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 1060.70 亿元,增长 21.7%。其中,一些建筑材料类产品增势较好,如水泥压力管增长 45.0%,平

 板玻璃增长 124.2%,钢化玻璃增长 42.9%,夹层玻璃增长 34.1%,瓷质砖增长36.8%,细质砖增长 39.9%,陶质砖增长 47.6%,卫生陶瓷增长 37.1%,玻璃纤维纱增长 40.5%等。

 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制造三大潜力产业增加值 489.59 亿元,增长 26.4%。其中,一些医药及轿车产品增势较好,如化学药品原药增长 48.0%,中成药增长 40.3%,轿车增长 52.0%等。

 (5)工业品出口快速增长。1-9 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530.75 亿元,增长 24.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47.3%,拉动工业产值增长 9 个百分点。“三资”企业仍是广东省工业品出口的主力军,完成出口交货值 9143.14 亿元,增长 23.5%,占全省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的 86.8%;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品出口增长较快,完成出口交货值 16.91 亿元,增长 45.2%,增速同比提高 12.4 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广东省工业品出口的支柱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分别为1216.34 亿元和 4754.61 亿元,共占全省总量的 56.7%。

 三、行业发展动态

  1 1 、世界 A PTA 需求与增设状况

 日本 2005 年版《世界化学工业白皮书》报道了世界 PTA 需求与增设状况。

 (1)聚酯持续增长

  高纯度对苯二甲酸(PTA)的主要需求是聚酯。2004 年,世界聚酯生产量由于下游产品纤维、聚酯瓶需求看好,比上年增加 10.2%(320 吨)达到 3500 万吨。从1999 年以来 5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 7.8%,从数量上看,聚酯需求每年的增加量约200 万吨。估计 2005 年恶毒聚酯需求仍将以 7%-8%的速度扩大。

 从各用途看,构成比率为纤维 60%、聚酯瓶 30%、薄膜等 10%;从数量上看,涤纶短纤维 1000 万吨,比上年增加 10.1%、涤纶长丝 1400 万吨,比上年增加10.2%、聚酯瓶 1100 万吨,比上年增加 10.3%,主要用途分别顺利增长。

 从各地区看,聚酯的产量构成比例为亚洲 70%、北美洲 17%、欧洲 10%、中东非洲 3%。其中,中国所占的份额扩大惊人,5 年前的 1999 年为 19%,生产量不到500 万吨,但 2004 年已达到 1200 万吨,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上升到 35%。

 (2)PTA 需求与增设

  2004 年,世界 PTA 的需求反映了坚挺的聚酯需求达到近 3000 万吨,比上年增加 10.4%。其中,亚洲的 PTA 需求量为 2200 万吨,占 73.3%。特别是中国的PTA 需求量猛增,从 2003 年增加近 200 万吨(增长 23%)达到 1000 万吨。在世界 PTA 市场中,中国的影响很大。

 2004 年,亚洲的 PTA 设备开工率为 94%的高水平。另外,还从亚洲以外的地区进口了约 50 万吨。估计 2005 年的世界 PTA 需求和生产将增加 200 万吨左右,亚洲的 PTA 开工率以与 2004 年同样的高水平推移。

  2004 年,中国的 PTA 需求量达 1000 万吨,但国内 PTA 生产能力不足,从韩国、台湾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了 570 万吨。估计 2005 年中国 PTA 的需求量将增加 100~150 万吨,增幅为 10%~15%。因为国内的 PTA 生产只能增加 100万吨,估计 PTA 的进口量将与 2004 年持平或稍有增加。

 表格 1

 亚洲 PTA 增设计划 单位:千吨/年 年份 公司 技术 产能 备注 2005年 三鑫(中国)

 Eastman 600 新设 逸盛(中国)

 Invista 600 新设 萨伊阿姆三井(中国)

 三井化学 500 新设 NPC(伊朗)

 Technimonte 350 新设 FCFC(台湾省)

 FCFC 100 瓶用 2006年 三菱化学(中国)

 三菱化学 600 新设 FET(中国)

 FCFC 530 新设 FCFC(中国)

 东帝士 800 新设 翔鹭(中国)

 东帝士 300 瓶用 东帝士(泰国)

 Invista 100 瓶用 Indorama(泰国)

 Invista 600 新设 Reliance(印度)

 Invista 600 新设 IOC(印度)

 Invista 530 新设 (3)PX 不足

 PTA 增产,原料对二甲苯(PX)的准备成为问题。亚洲的 PX 供求平衡在2002 年以后,由于旺盛的 PTA 需求一直处于不足状态,其价格也因为原油的价格高涨和 PX 的供求紧俏,以现货交易也超过 1000 美元/吨,以历史高价位推移。

 亚洲 PX 的供求平衡,今后由于 PTA 的需求扩大仍将继续是极紧俏状态。PX的需求 2003 为 1340 万吨,2004 年为 1420 万吨,估计 2005 年为 1550 万吨,每年增加约 100 万吨。另一方面,PX 的生产能力 2003 年为 1390 万吨/年,2004 年为 1460 万吨/年,预计 2005 年为 1550 万吨/年。特别是 2005 年亚洲的 PX 装置大多预定进行大修,将不得不从本区以外进口近 100 万吨的 PX。

 (4)未来预测

 中国的聚酯聚合生产能力继续高速增长,2004 年末比上年增加了约 300 万吨/年达到 1700 万吨/年。仅仅三年时间生产能力增加了 1 倍。进而,2005 年还计划新增设 500 万吨/年,但是,能进展到什么程度还不透明。

 另一方面,预计由于 2005 年初配额取消,中国的纤维品份额扩大,放宽限

 制,预测涤纶的需求将以 10%~15%的速度增长。从以上看,预计 2005 年的中国聚酯聚合开工率,将是间歇式装置以 15%~20%、连续法装置以 70%的低水平推移。

 表格 2

 中国聚酯聚合的产能、产量变化及预测 单位:百万吨,%

 2

  2

  产能 5.7 8.1 10.1 13.4 16.7 22.9 产量 5.5 6.5 8.0 9.7 11.9 13.9 开工率 95 81 80 72 71 61 2 2 、中国化纤产业进入重要转折期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化纤产业出现了投资增幅过快、效益下降幅度大、开工率降至最低等一系列新问题,由于中国化纤业已与世界化纤产业融为一体,这一系列新动向也引起国际化纤业界的高度关注。

 我国已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和贸易大国,年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 32%,年进口化纤原料价值达 165 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化纤工业呈现出向大企业、向产业集群、向民营企业集中的三个趋势。

 目前中国 800 多家化纤企业中,73 家大型企业的总产能达到了 865 万吨,超过了美国全国产能的 90%;中国东部地区产能占全国的 86%,其中江苏、浙江两大产业集群则占其中的 72%;民营企业已成为化纤产业的主体,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的 58%。

 这三大变化是中国化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但目前也出现了新问题,尤其是去年底以来矛盾日益突出。全行业开工率降至 70%,为近年来最低;产值增长率降至 6 年来的最低,仅为 8.4%;效益下跌 43%,下降幅度过大。中国化纤产业出现的投资增幅快而效益下跌猛的情况,已引起业界及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化纤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转折期。当前中国化纤产业面临严峻形势,一是原油等原料价格过快上涨,一些直接原料价格上涨达 68%甚至 100%,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因此增加成本支出 124 亿元人民币,由于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原因,因此化纤原料涨价成本无法向下游产业转移;二是受到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影响,要通过调整来消化前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三是化纤产业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开发不足,物流发展滞后,产品结构调整幅度大。今年前 6 个月中国化纤原料市场需求增长 12%,而纯棉原料增长达 25%,表明市场需求热点正在转向天然纤维。这些都对中国化纤产业带来一定影响。

 第二部分

 行业主要影响要素分析

 一、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1 1 、欧盟公布化纤布反倾销终裁结果

  我国纺织企业遭遇的最大一起国外反倾销案终于尘埃落定。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商会”)获悉,欧盟委员会发布第 1487/2005 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化纤布征收 14.1%-56.2%的最终反倾销税,此公告自 2005 年 9 月 17 日起生效,所有进入欧盟的中国涉案产品即日开始征收关税。

  终裁结果比 3 月 15 日初裁的结果理想很多,该会将于近期召集涉案企业召开总结会。在本案中,49 家涉案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有 25 家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8 家企业获得分别裁决,这是迄今为止在个案中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最多的案件,与企业积极应诉有很大关系。

  应诉企业大都拿到了比初裁更为有利的税率,其中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税率由初裁时的 20%降为 14.1%;获得单独税率企业的终裁税率从 26.7%到 46.4%不等,而原先初裁时是 26.7%到 74.8%不等的单独税率;初裁时最高税率为85.3%,现在下调到 56.2%。

  从化纤布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企业参与应诉国外反倾销的意识增强,并逐步懂得通过努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近年来欧美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大案增加,企业要根据自己利益决定应诉,千万不能因为不在起诉书所列企业名单中而不参与应诉,或抱免费搭车以及政府、协会代劳的心理,这些都是误区。

 2 2 、欧盟决定对中国化纤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已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化纤纺织品征收为期 5 年的最高达 56.2%的反倾销关税。

 另外,欧盟对 45 家指定的中国公司实行税收优惠,最低税率为14.1%。欧盟委员会今年 6 月决定对该类产品征收高达 85.3%的临时反倾销税。

 调查发现,2003 年 4 月到 2004 年 3 月间,欧盟同类产品的产量、销量和市场份额均下降了两成。在此期间,欧盟化纤纺织品需求量基本稳定在 7.32 亿米,中国对欧出口却由 2000 年的 1.35 亿米飙升至调查期间的 2.88 亿米。

 经过 9 个月的调查,欧盟认为中国的化纤纺织品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冲击。近年来,欧盟曾对印度、韩国、白俄罗斯等国的化纤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

 3 3 、纺织化学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期美欧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引发的贸易摩擦牵动了相关行业的神经,中国染料及纺织化学品企业对纺织业---这个最大的下游产业所遭遇的"麻烦"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实除了眼下的欧美设限问题外,中国纺织品及与之配套的纺织化学品还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即欧盟计划在明年实施的REACH 法规。REACH 法规实施后,70%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将因染料和纺织化学品而受到影响。

 同样面对 REACH 法规,国外大型纺织化学品公司则显得颇为从容镇定。全球最大的染料和特种化学品生产商之一——汽巴精化纺织染化部北亚区域总裁廖雄彪表示,从前些年开始的禁用偶氮染料到今天的 REACH 法规,纺织专用化学品行业最近十年来一直不断地碰到"麻烦",这一切可能会对一些信息不太灵通的中国企业产生影响。但汽巴精化已前瞻性地预测到纺织品今天所要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所以早已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在纺织化学品研发过程中,执行了更高的安全、环保标准,因此对于领先一步的高品质创新产品和技术反而是一个市场机遇。

 在目前纺织品面临的种种壁垒中,环保型染料和纺织助剂是部分国家设限的重点。特别是欧盟 REACH 法规的实施,无疑将使近年来成长迅速的中国染料和纺织化学品业发展受阻。与此同时,世界领先的染料和纺织化学品生产商在技术和产品标准方面的先发优势更加突显出来。REACH 法规可以说是有始以来最严格的标准,它不仅仅是禁用某些原料,而且还对整个生产工艺、劳动保护、甚至连洗手间都有严格的标准。

 目前中国染料生产正以年均 18%的速度增长,2004 年产量达 59.83 万吨,占世界染料产量的 60%,4 年时间增长了 29 万吨。近年来世界纺织品市场格局的改变促使纺织化学品生产重心向亚洲转移,世界主要的生产商正在大举进军亚洲市场,并把中国作为其战略中心。但直到目前,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实际上尚未开始正面"过招",其原因是眼下各自不同的产品市场定位使各家尚能相安无事。汽巴精化、德士达、科莱恩以及巴斯夫等欧洲染化巨头们牢牢地掌握着高端市场,占世界染料产量 60%的中国染料销售额却只占市场总销售额的 34%。

 不过,可以预测:3 至 5 年之后,高质量且性价比高的产品将成为汽巴精化等世界著名纺织化学品生产商与中国企业争夺的市场,因为中国的纺织品消费者对高档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染料及纺织化学品企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为此,汽巴精化今年在上海投资 2000 万美元,建立了新的研发中心,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更有价格竞争力同时确保高质量的精细化工产品。此外,德士达也宣布计划投资 5000 万美元在华建第三家染料厂;科莱恩的战略则是“贴近市场”,按照瑞士标准在中国生产染料和化学品。染料及化学品市场几年后必将出现群雄竞逐的局面。

 二、关联行业影响分析

  1 1 、警惕纺织品贸易新壁垒

  美国的纺织服装业涉及几十万人的就业,而中国则涉及近 2000 万人的就业。纺织业在中国是高度敏感的行业。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培育起这样有竞争力的行业很不容易。

 从协议具体内容看,中国政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我国纺企的利益,协议大大增强了中国企业和美国进口商接单和下单的信心和决心。

 据统计,协议中的 21 大类产品在今年 1-8 月对美出口总额达 52 亿美元,占我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 39%。

 中美纺织品争端终于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收官”,业界一派欢天喜地。而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梅新育则提出预警,“协议的签署并不等于中美纺织品贸易将就此万事大吉。” 在今后三年内仍可能发生新的贸易摩擦,美欧业界仍可以反倾销、过渡期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而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虽与欧美解决了纺织品争端,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纺织品争端仍未解决。据今年 1-9 月数据,我国对欧美的出口额占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总额的 33%,若我们仅仅沉迷于保住 1/3 市场的成绩,却忽视另外 2/3 市场可能带来的威胁,就大错特错了。

 第三部分

 行业市场形势与展望

 一、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1 1 、化纤制造业整体情况分析

 1 1 、化纤制造业整体效益分析

 表格 3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整体效益 指标名称 工业总产值(千元)

 销售收入(千元)

 利润总额(千元)

 人均销售率(元)

 人均销售率最好水平 2005 年 1-9 月

 602721.01 20315111.1 2004 年 1-9 月

 453670.31 20699333.3 同比增长 38.77 39.8 -22.17 32.85 -1.8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 188034150 千元,同比增长38.77%,行业的销售收入为 182725271 千元,同比增长 39.8%,截至到 9 月份,行业利润总额为千元,同比减少 22.17%。行业利润的同比增幅远低于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幅。今年 1-9 月份,行业的人均销售率为 602721.01 元,同比增长32.85%。

 图表 1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示意图 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整体效益同比对比图050000000100000000150000000200000000工业总产值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30-20-10010203040502005年1-9月 2004年1-9月 同比增长 2 2 、化纤制造业企业情况分析

 表格 4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中的企业情况分析 指标名称 企业数量(个)

 亏损企业数量(个)

 亏损企业亏损额(千元)

 同比增长% 全国 1277 330

 111.79

 江苏省 439 82 714200 218.37 浙江省 33

  6.16 广东省 92 29 184850 199.72 江西省 10 6 146179 77.85 上海市 5

  40.13 辽宁省 25 11 126701 -33.87 河北省 23 8 115021 435.65 四川省 19 9 67831 181.37 海南省 4 3 51503 604.17 广西 2 1 45816 92.11 湖南省 16 8 44005 -22.07 山东省 86 14 30804 287.37 天津市 17 14 30145 104.97 黑龙江省 3 2 29025 -72.43 吉林省 4 1 28530 0 福建省 59 10 22782 105.21 湖北省 20 3 22682 240.52 甘肃省 2 1 10212 0 河南省 26 7 4529 -41.65 内蒙 2 2 4465 636.8 新疆 4 1 4391 110.1 北京市 14 4 2932 -40.02 重庆市 3 1 1261 0 安徽省 16 3 855 -63.04 宁夏 2 1 75 150 山西省 3 1 16 -23.81 贵州省 3 0 0 -100 陕西省 2 0 0 0 云南省 1 0 0 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 2

 2005 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前十名省市企业数量对比图 企业数量前十名省市对比图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上海市河南省辽宁省河北省湖北省 图表 3

 2005 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前十名省市亏损企业数量对比图 亏损企业数前十名地区0102030405060708090100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河北省 图表 4

 2005 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前十名省市亏损额对比图 亏损额前十名地区亏损情况同比对比图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西省上海市辽宁省河北省四川省海南省广西-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亏损企业亏损额(千元)

 同比增长% 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的企业数最多,为 439 家,其亏损企业数排名第二,其亏损额也是最多,亏损额同比增加 218.37%;浙江省的企业数低于江苏省,处于行业第二位;江苏省有 82 家企业发生了亏损,共亏损 714200 千元。

 从各省市亏损额同比增长情况来看,上海、内蒙和海南亏损额的同比增幅最高,分别达到 1240.13%、636.8%和 604.17%;辽宁、湖南、黑龙江、河南、北京、安徽、山西以及贵州等地区的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2 2 、化学纤维制造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 2.1 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表格 5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数据统计表格 指标名称 2005 年 1-9 月 2004 年 1-9 月 比去年同期增长 销售净利率% 2.03 3.65 -1.62 资金利润率% 4.97 7.09 -2.12 成本费用利润率% 2.07 3.77 -1.7 总资产报酬率% 1.62 2.56 -0.94 净资产收益率% 4.14 6.24 -2.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金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其中,资金利润率的同比增幅最高,减少 2.12%;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比增幅也较高,减少 2.1%。今年 1-9月份,行业的销售净利率为 2.03%,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

 图表 5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示意图 行业盈利能力同比对比图012345678净利率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2.5-2-1.5-1-0.502005年1-9月 2004年1-9月 比去年同期增长 2 2.2 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分析

 表格 6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数据统计表格 指标名称 2005 年 1-9 月 2004 年 1-9 月 比去年同期增长 总资产周转率 0.8 0.7 0.1 流动资产周转率 1.99 1.93 0.06 存货周转率 12.59 12.85 -0.26 应收账款周转率 14.75 15.41 -0.6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前三个季度,化纤制造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其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降低 0.66,存货周转率同比降低 0.26。整体看来,行业的营运能力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弱。

 图表 6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示意图 行业营运能力同比对比图024681012141618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0.7-0.6-0.5-0.4-0.3-0.2-0.100.10.22005年1-9月 2004年1-9月 比去年同期增长 3 2.3 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分析

 表格 7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数据统计表格 指标名称 2005 年 1-9 月 2004 年 1-9 月 比去年同期增加 资产负债率% 60.97 58.94 2.03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 156.24 143.56 12.68 利息保障倍数 1.29 2.08 -0.7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 1-9 月份,化纤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为 60.97%,稍高于去年同期的58.94%。行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为 156.24%,同比增加 12.68%。其利息保障倍数为 1.29,低于去年同期的 2.08。整体看来,行业的偿债压力有所增加,而行业的偿债能力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图表 7

 2005 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示意图 行业偿债能力同比对比图020406080100120140160180资产负债率%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2005年1-9月 2004年1-9月

 二、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数据

  1 1 、5 2005 年化学纤维 产量 合计

  表格 8

 2005 年化学纤维产量合计 月份 单位 本月止累计 本月 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

 2 月 吨 2269697.18 1070868.73 8.98 2.01 3 月 吨 3432430.93 1202127.21 3.35 2.59 4 月 吨 4691631.81 1257486.76 7.57 3.84 5 月 吨 5906259.78 1227448.31 7.27 6.49 6 月 吨 7374923.52 1462088.65 7.94 11.08 7 月 吨 8790602.28 1403339.02 9.85 22.83 8 月 吨 10187714.84 1375111.05 10.81 16.34 9 月 吨 11644363.98 1461886.69 11.78 16.6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2 、5 2005 年 粘胶 纤维 产量 合计

  表格 9

 2005 年粘胶纤维产量合计 月份 单位 本月止累计 本月 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

 2 月 吨 168185.46 83028.48 23.72 17.16 3 月 吨 262415.13 90924.13 19.43 13.63 4 月 吨 354105.15 92871.02 19.07 10.63 5 月 吨 450152.94 95645.79 20.08 19.94 6 月 吨 539117.17 92524.83 17.35 14.1 7 月 吨 625618.11 87682.34 17.61 19.14 8 月 吨 713253.59 89072.48 18.32 17.43 9 月 吨 824410.11 105593.37 18.68 28.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 3 、5 2005 年 合成 纤 维 产量 合计

  表格 10

 2005 年合成纤维产量合计 月份 单位 本月止累计 本月 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

 增长(%)

 (%)

 2 月 吨 2079826.13 975810.42 8.11 0.93 3 月 吨 3145466.01 1104340.88 2.28 1.82 4 月 吨 4303835.22 1155284.09 6.89 3.57 5 月 吨 5432645.4 1128729.52 6.52 5.77 6 月 吨 6804955.91 1361806.82 7.4 10.78 7 月 吨 8126006.08 1307529.03 9.41 23.07 8 月 吨 9427338.22 1277891.63 10.37 16.13 9 月 吨 10764243.29 1347705.77 11.35 15.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市场行情分析

  1 1 、6 2006 春夏的化纤织物发展趋势

  2006 春夏的化纤织物赋予了更多的自然感,清新亮丽的外观且有良好的舒适感,功能性化纤注重复合的概念,—新型的环保型纤维也是重要发展趋势。

 在原料使用中,组成及配比的新变、化和新原料的使用创造出新的外观和风格。超细旦纤维强化了织物的细腻感和悬垂性。锦纶与有光涤纶采用平纹交织,具有双色效果和闪光效应,质地轻薄细腻,手感滑爽。经向采用锦纶长丝,纬向采用锦纶变形丝和涤纶低弹丝,手感挺括,并利用涤纶和尼龙的上色性不同,形成周色调变化的条纹。吸湿排汗的涤纶长丝与棉交织,赋予织物抗绉防缩、吸、湿快干以及耐磨的特点,长丝的运用使织物更加挺括、滑爽。

 人造纤维素纤维应用日益丰富。竹纤维织物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具有抗菌、抗紫外线的功能,细腻的格纹使织物更加经典。竹纤维与棉氨纶包芯纱组合的细条灯芯绒),表面绒毛细腻光洁,纬向有良好的弹性,手感舒适。铜氨纤维利用纤维素纤维的原纤化进行特殊后整理,集棉的舒适性、丝的光泽、涤纶的挺括性于一体。PolynoSic 纤维面料色泽鲜亮,有真丝般的效果,手感柔软滑糯,纯纺织物印花后图案清新典雅。

 纤维组成的不同改变纱线的性能,经过整理产生新颖的外观和风格。毛、麻、涤纶多种纤维的混纺织物具丰富的色彩层次,手感清爽挺括,细腻的竹节效果把休闲气息有机地融人正装风格中。天丝与亚麻混纺纱织造,通过微纤化以及酶处理加工,织物表面具有仿桃皮绒风格,同时织物表面又具有麻织物自然质朴的外观效果。利用不同纤维对染料上染率的不同,通过匹染加工,布面产生明暗对比的条纹。竹纤维、T400 以及棉交织,织物吸湿透气,抗绉耐磨,染色后产生双色效果,布面还具有不规则的,细腻精致的竹节效果,整体风格自然质朴。

 纱线与组织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两者的结合产生更具创意的设计;条纹也具

 有很多的变化。经向采用有光粘胶丝和真丝组合,纬向采用真丝纶包芯纱,双经轴织成经二重织物,呈现正反双色效果,正面闪烁华丽—,反面细腻精致,弹力使面料紧致而舒适。涤纶强捻纱采用绉纹组织稀密度织制,面料轻盈,隐约的半透明效果与变幻的绉纹理相和谐。细腻的小颗粒感以及精致的竹节效果越来越流行。天-丝与阳离子涤纶、羊毛和粘胶混纺,产品手感滑腻,深浅条纹使织物层次丰富。

 变化的组织结构结合阳离子涤纶不同收缩性及染色性,产生层次丰富的大循环条纹。组织的变化使织物产生虚实的对比,流苏工艺平添了织物别致的风格。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产生变化的凸条效果,经整理后获得良好的悬垂性,手感柔软、吸湿透气。

 通过纱线、双层,组织等变化元素形成变化多样的提花面料。涤纶粘胶交织大提花具有良好的手感。棉与有光丝交织双层织造,提花花纹简洁大方。在细嵌条底布上进行大提花织造,细腻的花卉图案使织物更加优雅精致。别致的提花图案在织物表面形成细腻的竹节效果,同时还具有隐秘的闪烁光泽,织物细腻而别致。

 印花不再简单,变化的底布和新的工艺带来更丰富的表现力。轻薄的绉纱印上多彩圆点,结合色彩渐变和对比,亮丽又带有欢快愉悦的感觉。雪纺面料上搭配渗化效果的印花,朦胧的色彩感,带有真丝般的飘逸。LYoceⅡ纤维纯纺面料搭配古典图案印花,线条清晰的白描图案,柔软、爽滑,光洁的底布和印花工艺带来新的感觉。

 后整理使化纤织物具有良好的体贴感,涤纶和锦纶组合,经水洗起绉整理产生细腻的桃皮绒效果,手感自然,柔软,改变了滑爽的传统风格。良好的后整理工艺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垂感,表面不规则的压绉纹理使织物更具休闲感。通过微纤化以及酶力口工处理的全天丝薄斜纹织物具有柔软,细腻的仿桃皮绒风格。天丝与涤纶长丝包氨纶丝交织而成的弹力织物,通过微纤化以及酶加工处理,织物具有柔软;细腻的仿制桃皮绒风格,同时织物也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以及挺括度。涂料染色后进行水洗处理,织物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的做旧感。

 通过后整理提升织物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覆膜技术使表里层织物紧密结合,增强了织物强度厂织物具有防风、防水透气功能,面料的质感也得到增强。独特的纳米整理技术使织物具有防水,防油防污、透气的功能。

 表面的 Teflon 处理使织物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的功能。化纤织物的创新开发相当丰富,在外观表现力和内在性能两方面都有许多可以挖掘之处。摆脱单一的形式和功能,并不是强调原料的多元化,从纤维成型纱线结构、组织变化到染色整理的。各个环节的优化和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化纤可塑性的优势,并注重与天然纤维的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的产品开发。

 2 2 、5 2005 年 年 9 9 月份全国丙纶纤维产量为 6 3026 吨

  据中国纺织流通协会数据统计,2005 年 9 月份全国丙纶纤维产量为 3026吨,销量为 2733 吨,月末库存量为 1678 吨,产销率为 90.32 吨,库存水平为55.45%。

 (1)产量:

 图表 8

 2005 年 1-9 月全国丙纶纤维产量图

 2005 年 1-9 月全国丙纶纤维产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曲线。3、4 月份是一个连续下降阶段,7、8 月份是一个连续下降阶段。3、6、9 月的产量增加。

 9 月份丙纶纤维的产量比 8 月份增加 950 吨,增长幅度为 45.76%。比去年同期增加 930 吨,增长幅度为 44.37%。

 1-9 月丙纶纤维累计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 6529 吨,下降幅度为 21.69%。

 (2)销量:

 图表 9

 2005 年 1-9 月全国丙纶纤维销量图

 2005 年 1-9 月全国丙纶纤维销量变化总体上呈现出 1-3 月增加,3-9 月下降...

推荐访问:广东省 分析报告 化纤
上一篇:东营市互联网,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下一篇:《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两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