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中考道德与法制试题分析

来源:选调生 发布时间:2021-01-28 点击:

 2020 江西中考道德与法制试题分析 试题整体情况分析 2020 年江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重强化对考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注重引导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考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立足学业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考合一的现状,在命题理念、试题题型、试卷结构、语言风格、卷面格调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守正创新,降难提质,坚持“双开”(开放性设计试题、开放性设置答案),注重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

 试题特点 1.体现导向性 一是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立足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初中考生的知识构成和经验构成,以及初中考生能做之事、应做之事设置任务,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克

 服教与学、学与用“两张皮”的现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二是对考生发展的导向作用。试题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考查考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彰显时代性 试题不回避师生关注的重大时政热点。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农民工工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加强劳动教育等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在试题中均有涉及,这有助于引导考生了解中国国情,关注国计民生,反映社会实际,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突出思想性 试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彰显人文性,促进考生人格健康发展;增强实践性、体验性,注重与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体现综合性,将心理与品德、民主与法治和国情与责任等多方面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4.增强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 试题结构设置合理,探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综合性试题比例提高。试题材料选择范围广泛,材料类型丰富,选材权威准确。试题紧扣考生学习、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了情境设计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考查素养,

 关注发展。

 试题亮点评析 1.坚持立德树人 ,厚植家国情怀

 如第 4、5、7、8 题,通过爬到山顶上网课的宁欣然、酷爱打乒乓球的张一诺、江西法院为老赖”集中设置“失信彩铃”和“90 后”“00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担当考查考生对学习、激发自己潜能、诚信、奋斗、勇担责任、奉献等优秀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理解掌握;第 18 题,结合一个考生常见的家庭生活场景,引导考生感悟家中亲情,学会正确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培养良好家风;第 19 题,引导考生增强法治意识、生命意识、规则意识等。这些试题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和引导,凸显了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的正确价值导向;第 20 题和第 21 题(1)(2)两问,选取了江西坚持新发展理念,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和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制度优势两则材料,考查民主与法治、国情与责任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渗透了关注和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怀,而且体现了人文学科较高的政治站位和正确的价值引领要求。

 2.指向素养立意,发展考生素养 第 18 题,第(1)问①②着眼“是什么”,需要根据材料所呈现的相应信息来作答,③则要求考生从前面的回答中概括出①②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思维性;第(2)问则要求考生辨析两人的解决方式并说明理由,考查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第 21 题第(1)问以主题班会课堂播放的一则短片为情境材料,考查我国的基本制度,侧重考

 查考生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第(2)问以考生播放的一则新闻素材为情景材料,考查创新、网络、共享发展等知识,侧重考查考生感悟材料的能力,第(3)问结合考生在毕业阶段遇到的心理困境为情景,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第(4)问结合劳动教育课堂这一情景材料,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劳动岗位与职责,侧重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四种情景从国家到江西再到考生,问题从宏观到微观,答案从理论到实践,一气呵成,气势恢宏,是本试卷的最大亮点。

 3.密切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倡导知行合一 如第 18 题以考生常见的家庭生活情景为素材,通过情景分析和观点辨析,引导考生感悟家中亲情,构建和谐家庭。第 19 题紧扣国家正在开展的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大整顿活动,引导考生增强法治意识、生命意识、规则意识等。第 21 题第(3)(4)问引入考生居家防疫“停课不停学”和校园劳动的生活场景,要求考生写出对策和岗位职责,不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学以致用价值的需要,也让试题蕴含的认知目标和价值引领更接地气,更加符合考生的认知特征,容易让考生理解和接受。

 4.凸现地方特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 5 题,以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张一诺为背景材料设题,彰显了江西好少年自强进取向上的良好风貌;第 7 题,以江西法院为老赖”集中设置“失信彩铃的漫画为素材设题,展现了江西省司法机关的创新之举;第 15 题和第 20 题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奋力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背景材料设题,展现了江西省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第 21 题第(2)问以 8 名驻村第一书记为扶贫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材料,彰显了江西省广大党员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责任担当。

 5.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折射道德高光 例如,第 4 题中宁欣然爬到山顶上网课、第 5 题“新时代好少年”张一诺的事迹、第 8 题中“90 后”“00 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担当、第 20 题王小龙坚守护鸟岗位、第 21 题 8 名驻村第一书记为扶贫农产品“直播带货”等,这些凡人小事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体现,对考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6.回归学科本位,有效引领教学 如第 18 题第(1)问,先让考生找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再要求考生概括两者的关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遵循了考生的思维规律。第(2)问,则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析,考查了考生的判断评析能力。第 19 题第(1)问,让考生结合漫画分析骑乘摩托车为什么要佩戴安全头盔,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说理能力;第(2)问则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引导考生增强法治意识,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整套试题致力于引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回归学科功能,回归课标,回归统编教材,回归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备考策略

 1.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彰显学科育人功能 思想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性质、首要特征和灵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试题的教育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试题中,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公民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在试题中,潜移默化地引导考生,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思想性的要求。

 2.固本强基,注重主干知识考查 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渗透其中,并不意味着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再重要。在课堂复习中,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考点要求,联系实际,制定全面、适切、具体的目标,科学、精准地解读教材。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不死记硬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学习能力。

 3.关注生活,注重主题探究 帮助考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生活素材是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的源头活水,道德与法治也是人们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中逐步形成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学习回归生活,注意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善于捕捉生活话题,搜集、整合相关文字、图片素材创设主题情境,巧设问题,主动思考,围绕问题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度探究,进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与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4.有效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平时复习时离不开一定的习题训练,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精选习题,重视本地与外省、市经典中考真题,也可尝试对经典中考真题的材料或设问角度进行改编。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讲题提升解题能力,努力做到:不急于核对标准答案,留给自己一定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思维空间;结合老师的讲解明确解题思路与方法;结合部分同学的“错答”,与同学合作寻找错误原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重视解题过程规范化的要求,包括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科学审题、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使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书写工整有序等。

推荐访问:江西 中考 法制
上一篇: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各版本)
下一篇:激光电影放映机光源生产制造项目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