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计划单列市比较

来源:选调生 发布时间:2020-09-12 点击:

 五个计划单列市比较

  对比深圳和珠海的经营

  郑英志

  深圳、珠海在开放、改革中先走一步。圳经济特区是中国的经济三大增长极之一,全国GDP总量贡献量排第三。珠海经济特区为珠三角转型做较大贡献,且是中国与外国航空技术交易的重要平台。

  一、城市基本信息

  深圳:是中国大陆广东省南端的一个副省级城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深圳市的“关内”,包括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属于经济特区的范围。由于深圳和九龙在清末合称“大鹏城”,所以简称“鹏”。位于广东省沿海,南邻香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大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口。深圳的移民,特别是其他省份的移民远远超过原住民数量,所以普通话成为最通用的语言,而广州话也颇为流行;此外还有客家话、粤语围头话,在移民中使用各地方言也很普遍。1980年5月1日,深圳成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大陆第四大航空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出入境口岸。在中国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珠海:成立于1980年8月,当时特区面积只有平方千米,以后经两次调整,1989年4月5日特区面积扩大到121平方千米。珠海市下辖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横琴新区,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珠海渔女”是珠海的标志。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的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7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计有147个,其中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珠海市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XX年,被评为最宜居城市珠海排第九,特别适合老人、孩子生活。

  二、城市自然环境的对比

  深圳:环境污染。深圳灰霾天气从八十年代初的一年不足10天,到XX年一年竟达226天。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已开始困扰市民,并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地形态大部分为低山、平缓台地和阶地丘陵。深圳依山临海,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等5条。深圳现有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亿立方米。深圳经济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

  珠海:珠海市区内陆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以平原、丘陵为主,兼有低山、滩涂等。地势平缓,倚山临海,海域辽阔,百岛蹲伏,有奇峰异石和秀美的海湾、沙滩。内陆由凤凰山、将军山两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构成。最大的海岛是三灶岛,面积约78平方公里。珠江口外海滨滩涂辽阔,水下滩地向岸外缓慢坡降。海岸线、岛岸线长690公里。内陆最高的凤凰山,海拔437米,海岛多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峰是二洲岛上的凤凰山,海拔437米。自然土壤有赤红壤、石质土、滨海沙土、盐渍沼泽土等。珠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常受南亚热带季候风侵袭,多雷雨。珠海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和暴雨。

  三、城市经济结构的对比

  深圳: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深圳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航母”、其他优势产业为“护卫舰”的现代工业“航母群”。XX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提高个百分点。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高度发达。深圳努力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外向型特征突出的深圳工业,占据经济“大半壁江山”。XX年国际、国内市场双轮驱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总产值实现连续15年快速增长。圳主要有34个工业行业,上千种工业产品中有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集装箱占全球38%,硬盘驱动器占全国50%、全球10%,计算机磁头占全球近60%,激光唱头占全球超60%,程控交换机占国内40%多,基因工厂乙肝疫苗占全国51%,钟表占全球45%,黄金饰品全国市场占有量达70%。

  珠海: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为确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游地位,珠海抑制重工业发展。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的三菱,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飞利浦等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XX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珠海工业已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等六大优势产业。

  四、城市交通状况的对比

  深圳:交通拥堵。如果交通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将直接导致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全部饱和,行车缓慢,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将变得异常脆弱,一旦出现主要干线拥堵或事故,极易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全市性塞车,交通瘫痪,深圳将变成一座“堵城”。公共汽车目前深圳共有公交及轨道线路517条。罗湖区的道路,由于历史、地形和拥有旧城区的原因,道路的方向性显得不强。在其它五区,大部分道路都是正南北和正东西走向的。立交桥在市内随处可见,但架在道路上的高架桥却极少。

  珠海:交通基础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当前大珠三角经济区域架构正在抓紧实施,周边城市已将所辖交通的网络为省级、乃至国家一级的大交通网络实行对接,而我市仍然处在小交通的自闭状况。对我市内部的交通基础设施而言,也许过去是“超前”了,但与周边城市相比,放在大交通环境下来看珠海,实际上是比较严重地“滞后”了。珠海市90年代倾力建设的空港和海港两大枢纽港,尚没能发挥应有作用,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不配套。全国20个沿海主枢纽港中,唯一不通铁路的是珠海港,全国干线机场中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是珠海机场。

  五、城市规划的对比

  深圳:“安居乐业”,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深圳市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提高居住环境。为此,总体规划确定XX年全市居住水平达到同期世界中等发展达国家平均居住水准,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XX年的18平方米/人提高到XX年的20平方米/人,新增住房1500万平方米。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的关系,突出“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创造较为宽松的“生态型”的居住环境,是深圳住宅规划建设的一贯追求。留仙村住宅区、龙华二线扩展区、深圳湾填海区及东部沿海高尚住宅区将是二十一世纪深圳住宅建设的典范。总体规划构筑了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两个层次的空间构架:一是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呈“W”字型;二是保护与保护型发展用地,以山体、水系、植被和组团分隔用地为因素联成系统,呈“M”字型。这样做的优点是既结合了深圳的自然条件,又顺应了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开发模式,而且保证了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果,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珠海:在珠海市城市发展的主要优势中,环境优势十分突出,珠海市的市区绿化、滨海岸线的建设、环境质量与国内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为此,珠海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园林绿化城市之一。根据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高新技术产业区除了要有发达的科研、教育部门和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外,由于从事高新技术的人才大多是具有比较高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科技园区往往都选择在具有较高的生活环境质量和丰富的科技、文化活动的地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所选产业自身的发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珠海没有必要选择发展速度慢、污染严重的石化、钢铁工业作为等夕阳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珠海港口缺乏配套的区域基础设施,实际上也就没有腹地。如果不能把西南省区出海

 的货物吸引过来,港口就没有货运量,就不可能发展成区域大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外资的推动下,沿主要交通线两侧各级城镇普遍发展,形成了沿交通干线的城镇发展带。在珠江西岸,珠海、中山、南海、佛山、番禺、广州、江门、新会形成了一个沿广珠路、中山至新会公路沿线的T型城市带。珠海机场是珠江三角洲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今年,南方空管局进驻珠海机场,第二届国际航空博览会将于11月在珠海机场举行。珠海航空展在国内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珠海市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展览业,并适当集中一些大型项目,加速机场周围地区的发展。

  青岛、武汉在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和城市形态方面的异同分析

  一、两城市在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三方面的分述青岛

  1.城市定位

  青岛市城市性质定位的思考:青岛是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副省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区域性

  经济中心和外贸口岸。青岛最

  大的优势所在是独特的自然环

  境及其所承载的人文气息:山

  海城浑然一体、四季气候宜人、

  现代滨海文化。这样的优势必

  然赋予青岛最适宜人类居住的

  城市功能,同时青岛可以发挥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把青岛建设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在青岛市XX—2020年总体规划中将青岛市城市性质定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旅游度假城市,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功能定位: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产业定位:结合上述青岛的城市性质定位,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及青岛产业优势,适合青岛的产业选择主要是高新海洋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包括家电电子、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等领域;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人居商贸业、度假旅游、会展业、生态海岛旅游、绿色海港物流等产业群;

  近几年,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青岛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带动、科技带动、品牌带动、开放带动等五大战略,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海洋、科技、旅游的五融合,初步形成了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文化产品研发制造、出版发行印刷、动漫游戏、文化节庆会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八大滨海优势文化产业,成为青

  1

  岛市文化产业的主导性产业。

  2.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指以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截止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青岛全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万户,家庭户人口为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3.城市形态

  从“带形城市”到“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市城市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1988年以前青岛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式是胶济铁路,带形城市布局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自1910年青岛就奠定了沿胶州湾东海岸由南向北带形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解放后直到1980年代末,青岛的城市发展都没有脱离这一城市形态,它始终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动态开放的城市体系,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但带形城市必然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带来城市内部联系的不经济,因此一个城市不可能无限制的按带形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矛盾愈发显著起来,城市用地不足,南宿北工问题突出,严重限制了青岛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市委、市政府组织制订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可视为青岛城市快速发展的开端。在此规划的指导下,市区由过去单一的带状、南宿北工的结构逐步向南、中、北三个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发展,既缓解了南北交通的矛盾,也使青岛的轻纺工业、港口贸易、海洋科研和风景旅游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此次总体规划设独立的黄岛区;城市人口控制为115万人;用地115平方公里。1981年,青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6年又成为计划单列城市。这一系列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其可预期的结果之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

  1988年的青岛市比较解放前而言变化并不大,城市结构为“南、中、北三个组团式城市发展”,北组团、中组团、南组团,各有中心,以城市干道贯通,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以南组团海泊河以南地区为城市主中心。各组团内部功能分区比较明确,2

  交通联系比较便捷,中间有大片的绿地隔开,借以调节空气,但城市总体布局仍呈带形分布。

  青岛市委市政府于

  1989年对原城市总体规划

  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基本构

  架呈现环胶州湾态势的大青

  岛结构雏形,城市用地和人

  口规模容量也作了相应调

  整,城市用地规模达到了

  ,城市规划区达到

  了1526km2,初步确立了“一

  个中心、一个城市环、一个

  卫星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新

  格局,即逐步形成以老市区、

  崂山区、黄岛城区构成的中

  心城市与沿胶州湾近郊城镇形成的城市环及远郊的卫星城市群的城市布局。在新规划指导下,青岛新区开发建设飞速发展,东西两翼快速崛起,中心城区实现了由带状结构向“品”字布局的历史性转变。至此,青岛的城市建设最终结束了沿胶济线发展的态势,南北狭长的带状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这是青岛历次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199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主城和辅城规划为城市相对集中发展的区域,环胶州湾的六个发展组团规划为城市适度分散发展的区域,形成“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组织结构关系。

  虽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青岛市的城市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完善,然而作为一个在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青岛市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仍然处于城市的一侧,与其他城市相比,城市中心仍然具有较差的“可通达性”和较弱的经济辐射能力。目前东部地区基本开发完毕,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全省对外开放龙头,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聚集效应、辐射带动作用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提供更大的城市空间成为青岛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实现青

  3

  岛市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的功能和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XX年8月,市委、市政府就青岛城市大框架和黄岛在其中的地位等问题明确指出:青岛发展的大框架有两步,第一步就是要完成以青岛、黄岛、红岛这三点沿胶州湾形成“三岛一湾”的“品”字形框架构筑。而在三岛的发展过程中,唯一能承接在青岛老城区发展之后率先开发,而后与青岛老城区联手带动全市发展的就是黄岛。大框架的第二步,将是从胶南的琅琊台一带起,经过海湾大桥、通过崂山,延伸到即墨田横岛,形成一条三百多公里的青岛滨海交通大道。预期目标是,黄岛率先发展,而后与青岛共同带动红岛,形成核心区的“三岛一湾”布局,进而以此为核心,带动这三百多公里形成滨海卫星城市群。

  但是,“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很难形成有规模效益的城区。无论是胶州湾东岸还是西岸,都无大片平原可供城区展开。蜷缩于山海狭隙间的老城区已无开发潜力可言,黄岛区的开发用地也已基本告罄。“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布局增加了单向交通压力。组团布局于一线,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只能通过“串联”,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暴露出交通问题。该战略还缺乏与其他城市的呼应与协作,很难与其他城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城市带”,有被孤立的危险。

  从青岛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依托主城发展还是青岛最集约、最稳妥的发展方式。所以在依托老城区东扩西进饱和的基础上,北上发展成为青岛发展的趋势。而开发滨海新城,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土地瓶颈制约,新增的上百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经充分的分析论证,在XX年——2020年青岛市总体规划中确立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青岛中心城区为主城,崂山、黄岛、红岛为辅城,周边拱卫多个各具特色组团的“一主三辅多组团”大城市框架,和“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市域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战略。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将积极实现与半岛城市群的区域性战略合作,构筑经济协作、错位竞合、互补配套的区域统筹发展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等更广阔区域带动建立“资源共享、产业互动、错位增长、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共赢新格局,促进青岛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着力推进山东半岛区域一体化进程。“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青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对青岛独特滨海岸线资源的整合和提升,是贯彻城市内涵式发展思路的全新部署,也是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作用的重要动力。

  4

  ?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是什么意思?和一般地级市有什么区别?。

  悬赏:-0-生活服务-

  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是什么意思?和一般地级市有什么区别?。

  ?

  费耀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儿财政两分,计划单列市: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无需上缴省级财政,我国目前的计划单列市有五个,分别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它们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权限,省会城市不可能再设为计划单列市,因为过去的计划单列省会都已经相继取消,现在的计划单列市只剩下厦门、宁波、青岛、深圳、大连等5个非省会城市,虽然他们同副省级城市是一个级别,但概念上已有所区别,

  副省级城市为中国大陆地区城市的行政地位之称,源自改革开放1980年代,当时由于其特有的经济地位而被称为“计划单列市”,和省会等较大城市一样,具有宪法授予的部分立法权,按照中国大陆行政区划来划分,“副省级城市”属于省辖市之列的地级市,重庆是第一个副省级城市,

  根据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经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同意成为“副省级城市”,包括重庆共计有副省级城市16个,因重庆于1997年划分为直辖市减少为15个,其最高行政官员对应的行政级别为副省长级,

  副省级城市列表。

  XX/08/27

  其他答案(2)

  ?

  称制

  ?是让一些大城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计划单列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设立计划单列市之初,并未对行政级别做明确解释,设立计划单列市的目的是要解决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大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政治与经济适当分开来发展经济的路子,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试行计划单列,随后,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西安市、广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春市等相继实行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城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同省的行政隶属关系,仍受省的“统筹、服务、协调、监督”等方面的领导,计划单列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商品购销和分配调拨,能源及主要物资分配调拨、外贸进出口、地儿定额外汇、劳动工资、财政信贷、科学技术以及各项社会发展计划指标等,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儿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出任计划单列市市长的官员级别为副省级,

  计划单列市的设立是分批的,到1993年共先后设立计划单列市14个: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宁波、厦门、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市只剩6个,同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宣布,原先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济南两市行政级别为

  副省级,包括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而这些城市统称副省级城市,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不再是计划单列市,因此中国目前一共有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厦门。

推荐访问: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计划单列市
上一篇:中行佛山分行企业文化项目6(1)
下一篇:乡镇干部创先争优演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