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与长卿病]长卿病

来源:选调生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其实,大约在公元前1550年之前,埃及人就曾经记录了这一种病,指出这种病的病人有多尿的现象,这个记载应该说是目前发现有关糖尿病最早的记录。
  
  ● 世界上最早诊治糖尿病并记录病案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
  
  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王焘的父亲李敬直(皇帝赐姓李)是南平公主的驸马。有一次,王焘外出行医,走后不久,他的父亲病了,不仅口渴多饮,而且食量大增,身上长疖疮,久治无效,病情越来越重。家人把王焘找回来给他父亲治病,通过认真观察病情,查阅医书,发现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王焘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其父的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由于治疗及时、准确,他父亲的病终于治好了。于是,王焘便把这些经验写在了《外台秘要》(公元752年)一书中,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约于公元1011-1013)中关于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记载早了200多年。
  
  ● 西方医生最早以“多尿”来命名糖尿病
  
  大约在公元2世纪,希腊人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Diabetes来描述患者有多尿的现象。Diabetes为拉丁文,乃是多尿的意思,完全跟“甜”沾不上关系,而且以“多尿”为主征的疾病还有尿崩症。
  据西方的记载称,古印度人早就注意到糖尿病患者的尿是甜的。多年之后,有位瑞士的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小便干了之后会有结晶,他把结晶拿去分析化验,发现原来这种结晶是糖。公元1675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其味如糖似蜜”,于是他在Diabetes的后面加上 mellitus,于是糖尿病的全名为Diabetes mellitus。“mellitus”是拉丁文,译成英文乃“honey”,意思是“蜂蜜”;因此,Diabetesmellitus既含多尿,又有“甜尿”的意思。然而,直至今日Diabetes这一词汇虽然是指“多尿症”,但往往仍然指的是糖尿病。
  
  ● 糖尿病还有别名――长卿病
  
  在我国,糖尿病还有别名――长卿病。这是没有病案记载的早期病例。所谓“长卿”乃取自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司马长卿)。
  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此按下不表,单说说“相如消渴,卓文君尝尿”的轶闻。
  司马相如40岁时(约在公元前219年)曾得过一场病,这病来得蹊跷,饮食非但未减反而增多,同时还伴有多饮、多尿、身体倦怠无力,且日渐消瘦。卓文君十分着急。卓文君劝丈夫请医生诊治,但司马相如不以为然。一日,卓文君给司马相如洗内衣裤,偶然发现丈夫内裤上的尿渍处聚集了不少蚂蚁。蚂蚁喜食甜味,怎会喜欢腥尿味呢?慧心过人的卓文君觉得其中必有缘故,可能与相如多食、多饮、多尿和身体倦怠等异常现象有关。于是,她决定亲自尝一尝丈夫的尿液。一尝,果然发现丈夫的尿液竟有甜味。读过医书的卓文君,结合丈夫的症状和尿甘而不臊的特点,判定丈夫患了消渴病,随即请来当地名医诊断,果然诊断为消渴病。经过两年的治疗和她的精心照顾,多方调理,司马相如的病基本稳定。
  司马相如是古代文坛的“大腕”,他名满天下,拥有众多“粉丝”,因此,他得的病也出了名。文人墨客只要患了“消渴证”,往往就说是患了“长卿病”。此外,古代糖尿病又称为“临邛渴”,那是因为卓文君私奔到司马相如的老家四川临邛(今邛崃市),并跟司马相如在临邛开了个小酒店“当垆卖酒”,故又有人把消渴证称做“临邛渴”。例如,诗人李商隐也曾患有糖尿病,他在诗中就有“嗟子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之句。

推荐访问:消渴 长卿病
上一篇:夏季谨防“红眼病”:红眼病的症状
下一篇:帕金森病最新治疗【走出帕金森病治疗6误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