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文本

来源:国家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0-09-27 点击: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城镇化发展现状 ........................................................................................ 2 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定位与目标 ............................................................................ 4 第四章

 产业与就业发展规划 ................................................................................ 5 第五章 城乡人口分区规划 ...................................................................................... 9 第六章 县域城镇空间布局 .................................................................................... 12 第七章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 17 第八章

 县域社会设施规划 .................................................................................. 27 第九章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30 第十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32 第十一章

 城镇化发展政策 .................................................................................. 39 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 ...................................................................................... 4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

 (一)中国进入“城镇化”转型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超过 50%,一半以上的中国居民将生活在城市,中国步入真正"城市化时代"。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城乡二元分割的"非完全城镇化"道路难以持续、区域不协调的空间格局难以持续,中国城镇化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

 (二)

 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高层对城镇化的认识上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城镇化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关注的热点。

 2009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 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0 年 6 月,李克强在《求是》撰文《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强调“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拓展持续发展空间”,“推进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有序推进中西部城镇化过程,既是创造和扩大内需的过程,也是带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

 2010 年 10 月,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三)XX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部署 2009 年 10 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确定从 2010 年开展为期三年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提出了全省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与任务。

 2013 年 1 月,XX 省政府出台《XX 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提出科学构建城镇体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XX 省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全省城镇化率 2015 年达到 56%,2020 年达到 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分别达到 47%、56.5%。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 XX 省下一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和支持。

 第二条

 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从全球发展看,亚洲和非洲将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世界城市展望》报告指出,目前世界 70 亿人口中约有一半生活在城市里,到 2050 年的未来四十年里,世界人口多达 23 亿的增长量将全部被城市吸收,城市地区在 2050 年容纳的人口相当于 1950 年的全球总人口。这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非洲和亚洲显得尤为突出。世界城市化发展一浪高过一浪,给我国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XX 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XX 城市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随着国家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定位为国家战略,XX 城市发展将揭开新的一页。XX 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三)从全省部署看,全面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助推城市跨越发展。、 2007 年,XX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 XX 省进一步淡化行政区划概念,大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的思路,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增强 XX 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

 (四)从 XX 市市情看,使命重大,基础坚实。

 X 县地处 XX 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临港产业带节点上,属沂蒙革命老区,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扶持政策。近几年,X 县紧紧抓住“蓝红金”三大政策机遇,确立了打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产业推动“三大引擎”,深化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文化树县“四大战略”,为 X 县城镇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 县城镇化转型发展正迎来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期。

 第三条

 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X 县城镇化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助推 X 县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但是,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到城镇,对城镇的基础设施、就业、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X 县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XX 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

 3.《XX 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 4.《XX 省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 5.《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6.《XX 市 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7.《X 县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

 8.《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五条

 规划技术路线

 (一)围绕一条主线

 本规划紧紧围绕"引领和打造 XX 北部增长极,实现 X 县跨越式发展, 开创一条具有 X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这一条主线展开。规划在国家新一轮城镇化的背景下,不仅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加关注 X 县城镇化的个性特征和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的特殊性。

 (二)立足两个支撑点

 本规划一是立足 X 县的区位优势,争取国家政策助力,提升 XX 市和 XX 省的区域影响和竞争力;二是立足 X 县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城镇化提速转型和县域协调发展,破解县域自身城镇化发展难题。

 (三)

 强调规划的综合性

 本规划综合分析影响县域发展的六大方面问题,提出五大发展战略,内容涉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化路径、生态环境、交通体系、基础设施等多项方面,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强调了城镇化规划作为综合性规划对全县发展的指导意义和协调作用。

 第六条

 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序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完善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2、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就业支撑能力,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3、坚持优化城镇化布局,以社区(居委会)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单元,合理确定城镇和社区规模、建设标准、完善城镇化格局。

 4、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5、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性,突出政策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对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户籍、土地管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行政区划、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改革,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体制机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6、坚持与“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相结合,制定近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条

 规划期限

 X 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期限为 2013 年—2020 年 规划近期为 2013 年—2015 年; 规划远期为 2021 年—2020 年。

 第八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 X 县行政辖区范围。包括 20 个建制乡镇,总面积 1855 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九条

 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

 1、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分布南多北少

 目前,X 县现辖 19 处乡镇、1 个街道。目前全县 19 个小城镇(不含城阳街道),镇驻地面积达到 3278.6 公顷,镇区总人口达到 24.9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42.78%。总的来看,城镇化水平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发达程度影响较大,大部分城镇沿国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现状南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城镇化发展条件良好。

 2、城镇服务功能有所提升,城镇面貌大有改观

  近年来,各乡镇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镇服务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各乡镇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个别已经建成。城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水管道密度、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海右经济开发区、龙山镇、长岭镇、浮来山镇、刘官庄镇完成了 5 处产业集聚区规划。

 在城镇环境整治上,X 县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行路难”问题,沭河整治工程效果良好,在城区新建了莒州路、振兴路、225 省道、北坛路等绿化景

 观道路,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打造东部新区沭河和振兴路纵横两条中心轴线,建设作为东部新区的突破工程进行重点打造,加快了东区开发,县城特色比较明显。建成了文心广场、城阳公园等基础设施,城镇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3、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X 县完成了消防、燃气、供热、给排水、防洪、抗震、市场、环卫等 20 余项专业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沭东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等重点区域规划,基本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专业规划、城市设计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整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目前全县 13 个乡镇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海右经济开发区、龙山镇、长岭镇、浮来山镇、刘官庄镇完成了 5 处产业集聚区规划。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 93%。编制完成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 645 个、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45 处,村镇规划覆盖率达到 54%,较好地辐射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

 表 表 2 2- - 1

 各 乡 镇 现状城镇化水平 一 览表

 城镇 总 人 口(人)

 镇区人口(万人)

 用地(平方 公里)

 人均用地面积 ( ㎡/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阳街道办事处(县城区)

 18.0 18.0 21.5 119.3 100.00% 夏庄镇 6.41 1.38 1.90 137.68 29.64% 招贤镇 6.80 1.60 2.10 132.00 23.53% 洛河镇 3.98 0.38 0.49 130.00 9.55% 东莞镇 3.69 0.93 1.56 167.74 25.20% 龙山镇 4.68 0.65 0.80 123.10 13.89% 长岭镇 3.80 0.85 1.42 167.00 22.37% 店子集镇 3.96 0.80 1.05 131.20 20.20% 浮来山镇 5.31 1.70 2.00 117.90 32.02% 峤山镇 5.60 0.64 0.88 135.60 11.43% 陵阳镇 4.04 0.63 0.66 104.50 15.59% 刘官庄镇 6.58 1.35 2.00 148.15 20.52% 棋山镇 8.20 1.00 1.30 130.00 12.20% 小店镇 5.48 0.60 0.80 133.20 10.95% 阎庄镇 3.80 2.00 2.19 109.43 52.63% 安庄镇 3.20 0.48 1.06 220.83 15.00% 果庄乡 2.96 0.52 0.65 125.00 17.57% 寨里河镇 3.76 0.42 0.64 153.00 11.17% 桑园镇 5.29 0.57 0.69 121.53 10.78% 库山乡 2.96 0.08 0.19 234.00 2.70%

  第十条

 城镇体系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

 (一)城镇体系 X 县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三级:一级村镇,即综合性中心村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级村镇为县域中心镇——区位居中,对周边村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经济发展有潜力的村镇;三级村镇为县域其他乡镇。

 一级城镇:城阳街道办事处(即中心城区); 二级城镇:夏庄镇、龙山镇、招贤镇和东莞镇; 三级城镇:刘官庄镇、长岭镇、小店镇、峤山镇、洛河镇、棋山镇和安庄镇。

 规划 X 县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模式为:以 X 县县城为中心,形成“三轴一环”的空间结构。

 三轴:夏庄镇-长岭镇-龙山镇处于 XX 市域城镇发展次轴上;夏庄镇-刘官庄镇-中心城区-峤山镇-招贤镇-东莞镇处于 XX 市域城镇发展次轴上,同时是 X 县县域村镇的发展主轴;中心城区-洛河镇-棋山镇-东莞镇连成 X 县县域村镇发展的次轴。

 一环:以 X 县县城为中心,形成县城—刘官庄镇—长岭镇—峤山镇为卫星镇的放射型村镇密集群。

 (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 1、空间梯度特征明显

 X 县县域空间发展的梯度特征明显。县域自东南向北,在自然地形条件、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未来县域城镇空间发展指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这种空间差异性,分地区分类型,加以规划指引。

 2、“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城镇化"态势初显 中心城区加速集聚发展,县城—刘官庄镇—长岭镇—峤山镇的卫星镇的放射型村镇密集群初步形成。也是组织县域城镇关系的最重要的空间节点。镇空间网络联系增强,从单中心走向"区域城市化"。从县城沿沭河向东向南, 城镇空间连绵的态势明显;县城-店子集镇—陵阳镇之间连绵发展的趋势初现; 城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正在增强。

 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定位与目标 第十一条

 城镇发展定位

 根据 XX 省的宏观要求,结合 X 县自身的发展优势基础,X 县县域总体发展定位为——

 “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战略支点” 建设先进制造业、临港产业基地;打造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构建以莒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十二条

 城镇化发展指导思想

 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总体思路,坚持城镇带动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十三条

 城镇化发展目标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和特殊性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强城镇化管理,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从宏观政策环境看,城镇化将是各级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人口城镇化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逐步解决。

 《X 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速度指标要求和质量指标要求。

 2、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X 县县域人口和城镇化存在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低; 2010 年县域总人口为 107.31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 30%,城镇人口为 32 万人左右。

 (2)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小于土地城镇化速度;

 由于各乡镇的社区建设等原因,各乡镇先建社区、后逐步拆迁置换村庄土地等原因,导致村镇建设用地在短期内增加,人均建设用地还不够集约。

 (3)城镇化速度加速,但城镇化质量不高;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之一。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其人口增长的速度既与历史基础有关,又受到未来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牵动。

 因此,采用趋势外推法、线性回归法、联合国法三种方法来综合预测旗域人口城镇化水平。

 (1)趋势外推法

 (2)线性回归法 线性回归法假定城镇化水平在规划期内平稳提高,与根据历史数据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推算不同,线性回归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模拟了最符合过去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发展趋势的线性模型,据此推算规划期内的人口发展趋势。

 (3)联合国法 联合国法是联合国用来预测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两个年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以此向外推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联合国法的测算公式为:

 (2)1 (2)ln( )/(1)1 (1)PUPUURGD nPUPU

  (1)

 *( ) (1)(1 ( ) 1 (1)URGD tPU t PUePU t PU )

 (2)

 t-距离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年数

 图 图 3 3- - 1 表征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诺瑟姆曲线

 公式中 URGD--城乡人口增长率差;PU(1)为前一个代表年份的城镇化率,PU(2)为后一个代表年份的城镇化率,n 为两个代表年份间的年数。

 综合三种定量分析和考虑 X 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吸引的定性分析,初步确定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如下:

 2015 年县域总人口为 114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 55%,城镇人口为 64 万人左右。

 2020 年县域总人口为 116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 62%,城镇人口为 72 万人左右。

 (二)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至 2015 年,县域总人口为 114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 55%,城镇人口为 64 万人左右。

 规划至 2020 年,县域总人口为 116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 62%,城镇人口为 82 万人左右。

 第四章

 产业与就业发展规划 第十四条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业优势明显 到 2010 年底,X 县生产总值达到 195.51 亿元,年均增长 15.7%;人均生产总值 17367元,是 2005 年的 2.2 倍。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发展速度高幅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坚实。

 X 县总的经济发展水平在 XX 各区县中处于中等水平,但农业在全市地位显著,2009 年农业增加值占全市%,处于全市第一,粮食产量在鲁南临港产业带中也是最高的。

 2、产业结构:工业占据主体,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型

 X 县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27∶41∶32 调整为 2010 年的 18∶47∶35;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支撑。“十一五”期间,工业保持年均 22.1%高速增长,高出 GDP 增速 7个百分点,是带动经济发展核心动力。

 图 图 4 4- -X 1

 X 县 县 2000- -0 2010 年 年 P GDP 增长情况

  图 图 4 4- -X 2 X 县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周边城市的比较

 3、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X 县的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总产保持在 48 万吨以上。特色农业加快向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 40.5 万亩,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13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571 家。肉蛋奶总产 17.9 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达到 3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绿色、有机及有机转换产品达到 63 个,“X 县大姜”被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工业化水平:工业化初期、原料加工类基础工业占据主导 X 县 2010 年实现人均 GDP 为 17367 元,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据主导,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的阶段,结合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经验,工业发展仍然是 X 县未来经济的核心动力。

 基础工业占据主导。2009 年建材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塑料制造业、化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73.7%。

 其中水泥建材、化工两大产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 1、在 XX 中经济地位偏低 X 县人口和土地面积大,经济地位低,2009 年 X 县占 XXGDP 总量的 19.3%;人口占 XX的 39.3%,经济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2、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工业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占据主动,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产业比重较高,“假蓝色、真黑色”,例如:水泥产业,立窑所占的比重仍然比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塑料产业,自主创新不够,规模偏小。

 3、临港产业竞争激烈 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处于起步阶段。XXX 县、五莲县、临沂的莒南、沂水、沂南等区县作为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的组成部分,区位条件相近、资源条件相似。目前各区县的产业园区布局较为分散,规格不高,且主导产业存在同构现象,以莒南和 X 县之间产业竞争尤为激烈。

 表 表 4 4- - 1 鲁南临港各区县的产业园区发展定位

 园区 发展定位 X 县 X 县工业园 以食品、纺织、造纸、建材、机械、化工为主导

 刘家官庄工业园 塑料产业 招贤产业区 农用车制造及其配件、汽车配件 夏庄临港工业产业区 化工、机械建材、物流 五莲 五莲临海工业区 农用车、四轮卡车、电动车、农业装备制造 五莲工业园

 建材、农用车制造及其配件、纺织、出口贸易加工等产业

 莒南 莒南临海配套产业园

 食品、建材、化工 莒南工业园

 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服装、五金为主导产业

  图 图 4 4- -X 5 X 县 县 0 2010 年经济指标

 111.8195.586.831.44.5174.839.3%19.1%13.9%8.1%48.5%36.0%050100150200250人口(万人)GDP(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人均GDP(亿元)一产(亿元)0%10%20%30%40%50%60%莒县2010年指标 占全市比重 图 图 4 4- -X 3 X 县 县 1990- -0 2010 年间的一产、二产、三产结构

  图 图 4 4- -X 6 2009X 县年工业增加值

  4、中心城区凝聚力有待提升 X 县县城目前有常住人口 24.9 万人,对于一个户籍人口基数为 107.31 万的人口大县而言,集聚度明显不足。X 县房地产近 5 年的开发量均保持在 20 万平方米左右,开发量不大,且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这些数据说明,X 县县城需要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来集聚人气。

  第十五条

 产业发展目标和策略

 (一)产业发展目标 构建以先进制造为支柱产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现代农业为基础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业发展总体策略 1、日莒一体、陆海联动

 围绕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 XXX 县产业陆海联动发展。在 XX 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依托 X 县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寻找产业合作的机会。

 表 表 4 4 -X 2 XX 和 和 X X 县产业合作方向

 XX 发展重点 X 县产业机会 钢铁产业

  ------ 化工产业

 化工下游的精细化工 汽车发动机和修造船等装备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 信息技术产业

  -----

 浆纸及纸制品产业

 承接 XX 纸制品产业转移 木材加工产业

 建成以出口为主导的 XX 建材中心 粮油食品加工

 X 县工业园食品产业 港口物流业

 陆港联动物流基地

 物流配送中心 国际商贸业

 商贸 滨海旅游业等

 莒文化旅游区、莒温泉度假、莒农业观光 2、北依青岛、面向日韩 借助青岛,主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构建蓝色经济区日韩产业承接园。直接联动青岛,主动对接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产业外溢。

 表 表 4 4 - 3

 青岛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外溢重点

 领域 青岛发展重点 产业外溢重点 制造业 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

 家电 化工 纺织服装 食品饮料 汽车 战略新兴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现代服务业 服务外包、商贸流通、会展、现代物流、旅游、总部经济 服务外包 旅游 会展 3、蓝色主导、产业升级 围绕蓝色经济区总体发展要求,大力促进 X 县产业全面升级:包括工业升级为蓝色先进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升级为现代服务业;传统农业升级为现代农业。

 413.797.6158.697.568.863.478.9%55.4%47.8%34.9%59.4%41.3%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全市 东港区 岚山区 开发区 莒县 五莲县0%10%20%30%40%50%60%70%80%90%2009年工业增加值 工业比重

 图 图 4 4- - 7 2005- -0 2010 年 年 X X 县 县城的房地产开发量和销售量

 表 表 4 4 -X 4

 X 县五大主导产业

 五大主导产业 转型升级方向 食品产业 突出食品安全,突出特色专营,突出精深加工 化工产业 发展精细化工,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生物化工产业集群 建材产业 优化生产布局,做大企业规模;发展新型建材、实施清洁生产 机械产业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培育高品质铸造、基础装备制造、五金磨具制造等优势产品 塑料产业 限制抵挡普通塑料薄膜生产,推动塑料产业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转变

  第十六条

 具体产业门类的发展策略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各类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符合生态要求的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的现代农业。

 (1)保障并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重视农业技术服务基地的建设,并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2)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城市规划区内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观光农业,以基本农田保护为基础,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依托北部山林、水库资源,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特色农业。

 (3)推进各乡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将建设,包括东莞、库山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棋山的畜牧业养殖基地;洛河、果庄、招贤、桑园的烟叶生产基地、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峤山的大姜生产基地;夏庄的茶叶生产基地;浮来的以特色水果和高档次设施农业为基础的集试验示范、科教科普、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采摘品尝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

 (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策略 先进制造业包括:

 1、强化主导产业:食品、化工、建材、机械、塑料

 2、升级传统产业:服装、橡胶、造纸、建筑

 3、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平台是县工业园、XX 海右经济开发区和刘官庄、龙山、浮来、招贤等乡镇产业集聚区。

 县工业园应突出建设的高标准(入驻门槛高、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土地利用效率高、有利于产业链形成),打造以先进制造、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生态友好型和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园区。

 XX 海右经济开发区应着力培植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结构,重点发展化工、仓储物流、机械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配套和关联企业的发展,构建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应加快开发区的软硬环境建设,构筑有吸引力和运行良好的产业平台,形成以石化、物流、机械等产业为主要特色的临港产业区。

 (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X 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是:发掘文化和自然契合度高的地方特色资源;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地方特色产业;建设山水古都、田园城市。

 基于以上策略,有以下具体两项工作要做,包括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对于提升 X 县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有重要意义。

 1、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为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于 2009年 12 月制订并颁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 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活动,2010 年 10 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 12 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3 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XX 省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曲阜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等列入立项名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与设立,以考古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播共享为宗旨,以引导公众走近遗址、热爱遗址为目标,探索遗址公园建设与考古遗址保护建设的关系,对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照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X 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具备一定的申报条件。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议 X 县先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是制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遗址公园规划。拟申报遗址公园范围为:涵盖陵阳河遗址、杭头遗址、城阳王刘章墓、大朱家村遗址等省级文保单位及众多县级文保单位的县城以东地区。

 2、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为加强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维护生态平衡,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部于2005 年印发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申报活动,截至目前,评选公布六批共 37 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XX 省共有 8 处被批准命名。

 表 表 4 4 -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命名的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名单

 颁布批次 名单 数量 第一批 (2005 年 2 月)

 XX 荣成市桑沟湾(20850 亩)

 1 第二批 (2005 年 6 月)

 北京海淀区翠湖(10000 亩)、唐山市南湖(27000 亩)、无锡市长广溪(3900亩)、常熟市尚湖(34500 亩)、绍兴市镜湖(19200 亩)、XX 省东营市明月湖(1063.5 亩)、泰安市东平县稻屯洼(37000 亩)、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535200 亩)、淮北市南湖(3150 亩)

 9 第三批 (2007 年 2 月)

 江苏常熟市沙家浜(2500.5 亩),浙江临海市三江(11640 亩),宁夏银川市宝湖(1293 亩),河南三门峡市天鹅湖(8595 亩),黑龙江讷河市雨亭(682.5 亩),河北保定市涞源县拒马源(90000 亩),XX 临沂市滨河(85500亩),XX 海阳市小孩儿口(10380 亩),XX 安丘市大汶河(30000 亩),XX 沾化县徒骇河(4800 亩),安徽淮南市十涧湖(10845 亩),湖北武汉市金银湖(1155 亩)

 12 第四批 (2007 年 6 月)

 南京市绿水湾(22500 亩)、临沂市双月湖(1300 亩)、长治市长治(68790亩)、南阳市白河(36750 亩)

 4 第五批 (2008 年 7 月)

 吉林镇赉县南湖、江苏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江西新余市孔目江和广东湛江市绿塘河 4 第六批 (2009 年 12 月)

 浙江台州市鉴洋湖、河南平顶山市平西湖、河南平顶山市白鹭洲、贵州贵阳市花溪、甘肃张掖市城北、辽宁铁岭市莲花湖、黑龙江哈尔滨市群力 7 小计 37

 对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具备下列条件的湿地,可以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二)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三)占地 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四)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X 县基本具备申报条件。拟申报范围为:沭河城区段,即 206 国道沭河北桥以下、沭河与柳青河交汇处以上的河段。

 第十七条

 产业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进园区建设,提升集聚水平。不断增强县工业园区、临港工业配套基地载体功能,加强乡镇(街道)项目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聚集、辐射能力。整合园区土地资源,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二是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信息科技、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三是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突出推进集群内企业的配套协作,发展上下游关联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拓展,形成上下游衔接、生产配套、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

 (二)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企业成长梯队。

 实施强企培育计划,坚持抓大扶小,鼓励创业,逐步形成各类企业梯次发展、不断升级的格局。

 (三)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升级动力。

 一是推动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二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三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推行标准生产。依托产业集群,大力塑造行业、区域品牌,不断增加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数量。

 (四)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一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二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分类提出不同产业限期淘汰的工艺、技术、装备,分解落实责任。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组织开发一批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财政税收扶持激励长效机制。二是强化人才保障。三是健全投融资体系。四是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企业通过改建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等途径进行技术改造;依靠存量调整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用地需求,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淘汰落后等腾出的土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第十八条

 就业发展规划

 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提供合格技术工人,促进实现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五章 城乡人口分区规划 第十九条

 人口层次的界定与人口规模

 (一)X 县人口可划分为如下 3 个层次:

 1、县域人口 县域人口指 X 县全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人口,即全县总人口。由 X 县管辖的 19 个建制镇和 1 个街道办事处的人口构成。2013 年 X 县县域陆地面积为 1855 平方公里,2004 年全县总人口为 110.2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9.2 万人。

 2、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即县中心区与镇区总人口,是衡量一个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2003年,X 县按驻地人口统计的城镇人口为 19.2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17.4%。

 3、城区人口(城市人口)

 城区人口即城市建成区人口,也称城市人口,包括城区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X 县城区人口即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居住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构成。其对应的总人口即城区人口。

 (二)

 人口预测原则

 1、考虑产业布局所带来的人口增长;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人口承载力; 3、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政府宏观调控可能与市场运作的灵活性,对人口预测保留一定的弹性。

 第二十条

 现状人口分析

 近年来,X 县域总人口增长缓慢,县域人口由 1994 年底的 107.7 万人增长到 2004 年的105.2 万人,十年总共增长 2.5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4.0‟。

 2004 年底,全县人口 105.2 万人。当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22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1.8‟。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总人口中,农业人口 84.2 万人,占总人口的 75.8%;非农业人口 26.8 万人,占总人口的 24.2%。其中县驻地非农业人口 14.68 万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 52.3%,表明县域内非农业人口主要集聚在县驻地。

 表 表 5 5- -X 1

 X 县人口自然增长情况( 1998 - 2004 )(单位:‟)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98 12.9 5.8 7.1 1999 11.2 5.1 6.1 2000 11.8 6.8 5.0 2001 11.6 5.7 5.9 2002 10.74 5.78 4.96 2003 10.17 5.99 4.18 2004 11.23 5.13 6.10 平均 11.4 5.8 5.6

  机械增长情况分析

 1994 年至 2003 年 8 年的变化趋势表明,全市迁出人口数明显多于迁入人口数,全市的人口机械增长呈负增长趋势。

 表 表 5 5- -X 2

 X 县县域人口变动统计表

  年份 自然变动 迁入人口 迁出人口 总人口 出生 死亡 省内 省外 省内 省外 1996 年 12468 6359 10169 2299 12586 2573 1040056 1997 年 13150 6177 7960 1594 10150 2081 1044119 1998 年 13994 6272 7152 1600 9497 1662 1041090 1999 年 12311 5629 6805 1080 9175 1563 1045609 2000 年 12926 7416 7148 1097 10022 1814 1047941 2001 年 12715 6209 5738 860 8943 2113 105046 2002 年 11800 6356 5624 831 9779 2250 1049777 2003 年 11186 6588 5234 1097 9132 2210 1049088 2004 年 12363 5654 5210 1121 9267 2443 1051200 注:据 X 县统计局<<1996-2004 年 X 县统计年鉴>>。

  图 5-1

 X 县县域人口变动曲线图

 根据 X 县县域人口迁出、迁入变化曲线可以看到,迁出的人口大于迁入的人口,说明 X县村镇的吸引力不足;迁出的人口较多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外出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但完成学业后回本县就业的人数较少;二是由于本县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出生总人口死亡总人口省内迁入人口省外迁入人口省内迁出人口省外迁出人口总人口

 的劳动就业岗位不足,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表 表 5 5- -X 3

 X 县各建制镇现状基本情况一览表

 乡镇 总户数(户)

 户籍总人口(人)

 土地面积(km2)

 城阳街道办事处(县城区)

 61960 146800 76.74 夏庄镇 23006 64148 116.62 招贤镇 21374 67969 107.16 洛河镇 14513 39833 72.5 东莞镇 11698 36900 105.09 龙山镇 15511 46772 108.79 长岭镇 14334 38000 57.33 店子集镇 13052 39641 56.82 果庄乡 10519 29631 64.84 峤山镇 18460 56046 96.61 库山乡 10164 29631 106.9 陵阳镇 14730 40434 54.03 刘官庄镇 22045 65825 81.04 棋山镇 25603 82000 198.74 小店镇 20091 54820 118.88 阎庄镇 13341 38000 50.16 寨里河镇 12729 37603 71.88 安庄镇 10473 31963 81.63 桑园镇 18098 52863 126.7 浮来山镇 17565 53116 65.99

  第二十一条

 县域人口发展预测

 1、综合递增率法:

  Pn 为预测期末总人口数, Po 为基期总人口数, r 为综合递增率, t 为预测年限。

 以历年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预测,根据历年人口发展特征,确定参数 r 值 0.35%,,以2004 年末人口为基点,即 Po=105.2 万人 近期:P2015=P2004(1+r)11

 =110.20x (1+0.35%) 11 ≈114.52 万人 远期:P2020=P2015(1+r)5

 =114.52x (1+0.35%) 5 ≈116.53 万人 远景:P2030=P20l5(1 十 r)10 =116.53x(1+0.35%) 10 ≈120.67(万人) 2、自然增长率预测方法:

 +Rxt 其中 Pn 为预测期末总人口数, Po 为基期总人口数, r 为平均自然增长率, t 为预测年限, R 为平均净迁入人口。

 结合 X 县历年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并考虑全省、XX 市实际情况,确定:r 值 2005-2015年为 5‟, 2015-2020 年为 4.8‟,以 2004 年末人口为基点,即 Po=110.2 万。近年来 X 县人口净迁入数曾一度为负值,故我们确定 R 为 2005-2015 年,为-2000 人; 2015-2030年,为-1500 人。

 近期:P2015=P2004(1+0.5%)11 -0.20*11=110.20(万人)x (1+0.5%) 11

 -0.2*11≈114.21(万人)

 远期:P2020=P20l5(1+0.48%)5 -0.15*15=114.21(万人)x(1+0.48%) 5 -0.15*15≈116.46(万人) 远景:P2030=P2020(1+0.48%)10 -0.15*15=116.46(万人)x(1+0.48%) 10 -0.15*15≈120.7(万人) 规划通过综合递增率法、自然增长率法、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对 X 县县域人口进行了预测,综合递增率法假定人口以一种比较稳定的速度增长,自然增长率法着重考虑了计划生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结合 X 县近几年人口变化的趋势来看,X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步入低速稳定的增长阶段。随着 X 县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其对人口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X 县 2015 年县域计算人口总数为 114.5 万人,2020 年县域计算人口总数为116.5 万人,至远景 2030 年的县域计算人口总数为 120.7 万人。

 0 (1) tnP P r  0 (1) tnP P r  

 表 表 5 5- - 4

 规划期内县域各镇总人口预测结果单位(万人) 城镇名称 2004 年 2015 年 2020 年 2030 年 总人口 城镇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县城区 30.88 18 32.8 23 34 34 36 36 夏庄镇 6.41 1.38 6.8 1.5 6.9 2.5 7.14 4.2 招贤镇 6.8 1.6 7.15 2 7.2 3.3 7.4 4.9 东莞镇 (东莞镇+库山乡)

 6.65 0.93 8.5 2.1 8.6 3.4 8.74 5.2 龙山镇 4.68 0.65 6.5 1.8 6.6 2.3 6.75 3.8 刘官庄镇 6.58 1.35 7.2 2 7.3 2.9 7.5 4.2 洛河镇 3.98 0.38 4.2 1.3 4.28 2 4.33 3 长岭镇 (长岭镇+寨里河镇)

 7.56 0.85 8.3 2.5 8.36 3.4 8.45 4.88 峤山镇 (峤山镇+桑园镇)

 10.89 1.21 1127 2.5 11.35 3.2 11.65 5.7 棋山镇 8.2 1 8.25 1.5 8.3 2.7 8.6 4.2 小店镇 5.48 0.6 6.8 1.4 6.9 2.0 7.06 2.6 安庄镇 (安庄镇+果庄乡)

 6.26 1 6.75 2.1 6.8 2.8 6.98 4.2

 第二十二条

 城乡人口分区

  规划根据人口发展功能区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划定人口重点集聚区、人口适度集聚区、人口控制优化区和人口适度外迁区。

 规划划定城区与中心镇区为人口重点集聚区,各个乡镇中心社区及周边为人口适度集聚区,基层村庄为人口控制优化区,现状规模小,建筑质量差的撤并村庄为人口适度外迁区。

  表- -5 5- -X 5

  X 县人口集聚点 一览表

 建制镇 规划农村中心居民点数量(个)

 规划中心居民点总人口(万人)

 规划居民点 平均人口(人)

 城阳街道办事处(规划区外)

 4 1.58 3950

 夏庄镇 9 3.58 3978

 招贤镇 9 2.72 3022

 洛河镇 8 2.11 2638

 东莞镇 6 1.63 2717

 龙山镇 7 1.71 2443

 长岭镇 7 2.29 3271

 店子集镇 6 1.48 2467

 果庄乡 5 1.14 2280

 峤山镇 9 1.92 2133

 库山乡 7 1.77 2529

 陵阳镇 7 1.94 2771

 刘官庄镇 8 2.85 3563

 棋山镇 11 2.60 2364

 小店镇 10 2.69 2690

 阎庄镇 7 2.57 3671

 寨里河镇 5 1.57 3140

 安庄镇 8 1.80 2250

 桑园镇 8 2.63 3288

 浮来山镇 8 3.78 4725

  第六章 县域城镇空间布局 第二十三条

 战略依据

 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托加入WTO 的历史机遇,高举开放兴县大旗,着力实施产业带动、城市驱动、旅游推动、交通拉动战略,认真打好民族牌、边界牌、生态牌,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农村村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十四条

 规划目标

 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次村庄布点规划力求能够有效地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推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为下一步各村详细规划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十五条

 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完善“一心四点”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一心:即县城中心城区;四点:即夏庄、龙山、招贤和东莞四个中心城镇。充分发挥综合性中心城镇的吸引辐射作用,强化中心城镇的分工协作职能,重点发展综合性中心城镇。

 1、中心聚集,南北伸展。

 加强中心城市(县城)建设,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使之成为鲁东南沿海富有特色、环境优美、物质文化生活高度发达的开放型中等城市。

 以县城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中心辐射作用,在空间上南北伸展,带动东西两翼,协调

 发展。

 2、点轴开发,分片均衡。

 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 X 县的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村镇发展。扶植重点村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3、深入改革,优化中心镇布局。

 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与确保中心镇的建设。在中心镇的选定与建设过程中,根据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一般建制镇进行合理重组。

 4、有效整合村镇资源,提高村镇发展质量。

 重视城镇的内涵发展,加强城镇在一定区域内的交通、流通、工业、信息、科技咨询、教育、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社会保障等多功能中心作用。坚持“...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县城 文本
上一篇: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制度
下一篇:哈尔滨市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备案管理办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