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初中生命科学考试学业考试复习纲要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20-11-19 点击:

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学业统考复习纲要 主题一  人体 1.1 人体的结构层次 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几种组织”实验,知道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知道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有一定形态特征,并能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3.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初步学会对器官进行分类,知道系统的概念,感受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4.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感悟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与整体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G物镜的放大倍数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细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区别)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神经组织: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 器官:由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P11 胃的结构 系统:多个器官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

人体的整体性 1.2  人体的内环境 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学会“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等生理数据”实验,经历基本的生理测量过程,感悟测量在研究人体中的重要价值。学会比较正常与病理状态时的数据。

3.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初步学会解读血液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5.理解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认识自身的生理状况。

人体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P21 内环境组成 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

血液的组成: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 白细胞:功能:免疫防御 血细胞:血小板:功能:止血,使血液凝固 红细胞: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看懂血液常规报告: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
有炎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值)
血栓(凝血时间小于2分钟)
缺乏凝血因子或肝脏疾病(凝血时间长于5分钟)
人体内环境的特点:相对稳定性 血液循环系统: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毛细血管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呼吸系统:维持内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消化系统: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小分子的营养物质 吸收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血液循环系统 全身组织细胞 大分子 被消化成的小分子 消化场所 主要的吸收场所 糖类 葡萄糖 口腔、小肠 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胃、小肠 小肠 脂肪 甘油、脂肪酸 小肠 小肠 泌尿系统: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及pH的相对稳定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的结构: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滤过(保留大分子物质在血浆内)
肾小囊 肾小管 重吸收(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多数水分、其它少量无机盐,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存与生理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直接环境;
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场所,它必须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细胞正常生存与活动所必需的理化条件。

1.3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2.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3.通过对膝跳反射等实验及相关生活现象的分析,理解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体验神经调节的意义。

4.知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并能用反射弧结构知识描述膝跳反射等常见反射现象。

5.能以膝跳反射等实验为例,感受观察自身非条件反射的基本方法,理解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6.知道人体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能以甲状腺为例感受激素的调节作用,体验激素调节的意义。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整合调控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脑神经、脊神经)(传递信息)
脑的组成:
大脑: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间脑: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脑干:延髓(重要生命中枢,参与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又称活命中枢)、脑桥、中脑 小脑:调节身体随意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细胞 脊髓 主要功能:反射、传导 相关定义帮助记忆,但不要求掌握:
u 轴突或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面的髓鞘一起——神经纤维 u 神经纤维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神经末稍。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分 u 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把神经纤维比作电线,在好几根的电线外面再包裹着一层塑料皮,这样构成的电线束就好比是神经。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就是总的塑料皮)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后天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形成的。如谈虎色变,小狗做算术,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激素的定义——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知道就好不要求死背)
腺体类别 有无分泌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实例 内分泌腺 无 经血液循环输送 性腺、垂体等 外分泌腺 有 经分泌导管排出 汗腺、肝脏唾液腺等 主要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的作用 P48 重点背粗体标出的腺体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作用 激素分泌不当引起的病症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调节人体骨的生长。

侏儒症(幼年不足)
巨人症(幼年过多)
肢端肥大症(成年过多)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和骨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得兴奋性 呆小症(幼年不足)
甲亢(成年过多)
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成年过少)
胰岛素 胰岛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储存于肝和肌肉;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储存于脂肪组织),使血糖浓度下降 糖尿病(血糖高)
胰高血糖素 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使血糖浓度升高。

低血糖(血糖低)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 调节糖代谢和水、盐的平衡 各种促激素和生长素 垂体 促进各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 1.4  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1.知道性状的概念,知道人体一些相对性状的实例,感受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2.知道遗传的概念,体验遗传现象对生物的意义。

3.知道女性和男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知道人体性别的决定,感受基本的分析方法。

4.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知道变异的概念,知道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体验变异现象对生物的意义。

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中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双、单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能、不能卷舌 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染色体——化学组成:DNA、蛋白质;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 人体细胞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 女性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即(22AA+GG)
男性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即(22AA+GY)
生殖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女性:卵子= 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 (22A+G)
男性:精子= 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 (22A+G)或(22A+Y)
男女性别的决定 P59 男性 女性 亲代 22AA+GY 22AA+GG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 22A+G 22A+Y 22A+G 受精卵 22AA+GG 22AA+GY 有丝分裂 22AA+GG 22AA+GY 子代 女性 50% 男性 50% 1 :1 基因是控制、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亲代基因  →遗传→  子代基因  →表现→  性状 为什么同一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呢?基因在体细胞中两两成对存在,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性状 耳垂分离 耳垂紧贴 基因 EE、Ee ee 变异的定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

遗传的变异:生殖细胞基因发生变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色盲、血友病、白化病 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晒黑的肤色 主题二  健康 2.1  健康与保健 1.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有关案例体验健康的新概念,知道健康概念的发展,并关注自我健康意识和行为。

2.理解营养、运动、生活规律等方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感悟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3.理解青春期应注意的健康问题,并懂得落实到自己的行为。

4.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计划,并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5.学会做“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健康的概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青春期 以第二性征的发育为标志 形态发育:身高体重 功能发育:肌肉功能、心肺功能 性发育:性器官的形态、功能发育 心理特征: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  生命自我管理——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计划和管理 重要观念——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 2.2  常见病及其预防 1.知道常见病的危害及其预防,结合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实例感受常见病与人的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关系,关注其危害及预防措施。

2.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结合乙型肝炎、艾滋病和结核病等实例,认识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感悟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3.知道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知道自身预防接种疫苗的情况,体验预防接种对于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及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

传染病 定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

病毒(无细胞结构,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体病毒)、 病原体 细菌(无细胞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伤寒细菌、喉痛细菌)、 真菌(有细胞核,如引起体癣的真菌)、 寄生虫(蛔虫、虱子、猪肉绦虫)等 乙型肝炎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结核病 病原体 乙肝病毒 HIV病毒 结核杆菌 传染源 肝炎病人 艾滋病人的血液、 肺结核病人的痰液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洁身自爱、拒绝毒品、 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格检查 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源管理:对传染源病人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水环境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健康教育 人体的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巨噬细胞等以及炎症介质组成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出生后产生的;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我们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3  医药常识与医疗技术 1.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用药知识,学会安全使用常用药物,感悟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2.经历配置家庭药箱的基本过程,学会配置适合自己家庭成员需要的家庭药箱。

3.知道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初步学会止血和简易包扎、心肺复苏、中毒急救等救护措施,体验急救技术的重要。

4.知道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体验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有关祖国医学的历史人物,知道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及其主要的治疗作用,感受中医中药对世界医药事业的贡献。

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学会看药品说明书P96 家庭医药箱内的物品:医用器具(体温表、血压计、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等;
外用药、内服药。(定期清理清理药箱:3-6个月清理一次,处理过期药物。)
药物的贮藏:根据不同药物对光、热、水分、空气等要求贮藏。内服药、外用药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棕色玻璃品存放药物,拧紧盖,置于蔽光、干燥的阴凉处。

受温度影响的药物,存放在冰箱冷藏室里。酒精、碘酒等制剂,密闭保存。药物的备量:不宜过多,三五日剂量 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成就 秦汉 黄帝内经 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和生理,介绍了疾病有关的知识。

汉代 神农本草经 记载了365种药物 唐朝 孙思邈 千金药方 创立了脏病、腑病分类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收录了所有诸家本草所记载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丰富的药物学经验,对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本的急救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外伤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比例:1:15 煤气中毒后的急救方法:先开窗通风再急救或送医 主题三  生物的主要类群   3.1  植物 1.学会“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实验,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认识不同植物叶的结构功能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初步学会观察不同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

3.以一些食用植物或校园植物等为例,理解植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感悟植物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

植物的基本类群 主要类群 结构特征 生殖方式 例子 藻类植物 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没有根茎叶分化 孢子繁殖 衣藻、水绵 苔藓植物 无真正的茎、叶,无维管组织,水生向陆生过渡 孢子繁殖 地钱、葫芦藓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出现维管组织 孢子繁殖 卷柏、蕨 种子 植物 裸子植物 结构复杂而完善,分布最广泛。大多数是绿色开花植物 种子繁殖 罗汉松、银杉 被子植物 月季、小麦 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以营养为主要功能)花、果实、种子为繁殖器官(以繁殖为主要功能)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主要在叶内)吸收日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植物蒸腾的主要器官。

叶的结构 读图P9 表皮:包在叶的最外层,上、下表皮,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之间有气孔:可打开合关闭,由2个保卫细胞构成,每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气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叶肉 栅栏组织:靠近叶上表皮,由排列整齐、圆柱形的细胞组成,呈栅栏状,故称。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由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细胞构成,形似海绵状,故称。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叶内的维管束,贯穿叶肉组织。担负着向叶片疏导水分、养分、支持叶片的作用。

实验与实践: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 P9 花的结构 P11读图 3.2  动物 1.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蝗虫等)”的实验,感受其结构功能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感受其结构功能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3.以一些常见动物、经济动物和有害动物等为例,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体验动物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

4.学会“探究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的实验,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类别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幼体 成体 代表动物 鲫鱼、黄鱼、带鱼 蝌蚪 青蛙,大鲵 鳄鱼、蛇、壁虎 鸽子、鸵鸟、黄鹂、鹰 鲸、猩猩、鸭嘴兽、袋鼠、虎 生活环境 终生营水生生活 水生 陆生或水生 陆地 飞翔 广泛 皮肤 被鳞片,分泌粘液保护身体 光滑 皮肤裸露,富有黏液腺,分泌黏液, 干燥,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骨板 被有羽毛 体表被毛 呼吸器官 鳃 鳃 肺、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 肺 肺呼吸,气囊辅助肺进行 双重呼吸 P28 肺 运动 鳍 尾 附肢(前肢、后肢)
四肢 前肢成翼 四肢 体温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生殖发育 多数为卵生,如:鲨鱼、鲫鱼;
少数为卵胎生如:柳条鱼 卵生 卵生或卵胎生,(产羊膜卵)P27 卵生,产羊膜卵 胎生 与人类关系 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供观赏;
供科学研究;
重要的工业原料 青蛙、蟾蜍能消灭害虫 制中药 许多爬行动物或其产物可作为药用 益:捕食害虫和鼠类 羽毛制成羽绒衣物、用 具及装饰物;
家禽的肉和蛋可供食用;
观赏或作宠物饲养 益:家畜既帮人干活、其肉又可食用;
有些会产生中药;
毛皮珍贵;
供人们观赏或进行科学研究 害:啄食稻谷或植物的果实;
疾病传播的媒介 害:鼠类 类别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代表动物 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疟原虫 水螅、水母 涡虫、绦虫、 血吸虫 蛔虫、蛲虫、 丝虫、钩虫等 蚯蚓、水蛭、 沙蚕 鹦鹉螺、蜗牛、 河蚌乌贼 蜘蛛、蝗虫、蝴蝶、蜜蜂 海星、海胆等 营养方式、生活环境 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营水生活 营水生、营陆地、营寄生生活 多数营寄生生活 (数量最多种类最多) 生活在海水中 特点 单细胞 辐射对称 有消化腔 有口无肛门 左右/两侧对称 有口无肛门 左右/两侧对称 有口有肛门 身体分节 有口有肛门 有口有肛门 有分节的附肢 有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头 胸 腹三部分 3对足 2对翅] 幼:左右/两侧对称 成:辐射对称 有内骨骼 3.3  微生物 1.初步学会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感受青霉和酵母菌等的基本形态结构。

2.知道我们身边的微生物的常见类群,经历探究实验,认识微生物无处不在,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感悟认识微生物对于推动人类进步的关系。

真菌       霉菌和酵母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病毒       噬菌体、肝炎病毒、艾滋病毒 结构类型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营养方式 真菌 有 有 有 有 腐生或寄生 细菌(单细胞)
有 有 有 没有成形 腐生或寄生 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 寄生 酵母菌 读图P47 霉菌 蘑菇 形态 无色、卵形的单细胞个体 菌丝组成,多细胞个体 像一把张开的伞 结构 细胞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无叶绿体(叶绿素)
细胞中有细胞核;
无叶绿体(叶绿素)
菌丝:气生菌丝:直立菌丝,顶端有孢子 营养菌丝:分解、吸取有机物 地上部分:菌盖 由菌丝组成 菌柄 地下部分:伸展在土壤中的菌丝 营养方式 腐生(发酵)
腐生 腐生 生殖方式 成熟的:出芽生殖 发育到一定阶段: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与人类的关系 食品业和酿造业应用 酿酒、提取药物、制作副食品 使人畜农作物患病、食品、纺织品霉变 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食用,有些有毒。

与自然的关系 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结构类型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其他结构 单细胞藻类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叶绿素 原生动物 没有 有 有 有 有叶绿素 真菌 有 有 有 有 没有叶绿素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
绝大多数为异养——腐生、寄生、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或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如:大豆根部的根瘤菌、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3.4  生物的分类 1.知道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体验生物分类方法对人类更好地认识生物的重要意义。

2.理解检索表并学会使用,学会利用简易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经历生物分类的基本过程。

  物种的命名 双名法 :瑞典生物学家林耐首创 用斜体拉丁文书写——属名 + 种名 + 名人姓氏 P61 物种的等级分类法 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科学家将生物划分为7个最基本的阶元,自高至低为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生物间差异越小,即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亦然 分类的最低阶元是种(或分类的基本单位)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而不是一个生物。

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以交配,产生的后代具有生殖能力。

主题四  生态系统  4.1  生物与环境 1.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知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生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自然界得以维持相对稳定性。

3.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并懂得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4.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功能,感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5.知道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关注上海地区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1.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阳光是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  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3.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数量、生长和发育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普遍性   鱼适应在水中生存、鸟适应在天    空中飞翔 2.特殊性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3.相对性   爱“打扮”的雷鸟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种内竞争 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相互间形成一些特殊作用的关系。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运用 1. 种群——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结合J型个体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 P78读图 3.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能指导人类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治有害生物,以及控制草原的放牧量、池塘的养殖量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矿物质等
     生物成分: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按营养方式分:
             生产者: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物,能利用太阳的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只能通过吃植物或其它动物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获得能量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食物链以及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 1. 能量流动 l 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 l 能量的来源——阳光 l 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l 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被固定和贮存在有机物中大部分被生物利用;
同时也有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维持体温的形式散失。

l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的;
逐级减少 2. 物质循环 l 以碳循环为例。读图P87 l 在生物环境之间的碳循环多数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3. 信息传递 l 物理信息——声音、色彩 l 化学信息——特殊化学物质和气味 l 行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信号通讯 地球上的主要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淡水、海洋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湿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誉为地球之肾,净化水质,蓄水防涝,防止环境趋于干旱。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多。誉为地球之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稳定全球生态环境。

4.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知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2.运用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学会设计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模拟生态系统,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体验人类自身行为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4.知道外来种的危害性,感受外来种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5.知道生物检疫的必要性,体验严格实施生物检疫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阶段性:从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到成熟 相对性:生物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功能也是相对稳定的 动态性:生物群落的数量及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源于它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有自然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外来物种来到当地,因为它们缺乏天敌,适应能力强,会破坏食物链、食物网,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要加强生物检疫 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不能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4.3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保 1.知道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感受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

2.知道人类自身活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体验人类自身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与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3.知道上海市的大气和水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措施,感受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学会水质的简易测定方法,理解不同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

5.知道城市绿化的好处,体验上海城市绿化的发展变化。

6.知道居室污染的主要来源,理解居室污染的危害,感悟防治居室污染的重要性。

7.知道现代生物技术在城市环保中的应用,体验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8.知道创建生态型城市的可行措施,体验自身行为与创建生态型城市的关系。

城市生态系统 1、 组成:城市人类 + 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2、 核心:人类(城市生态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3、 特点:不完整性;
依赖性;
不稳定性 读图P114 城市绿化 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美化生活 判断城市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面积人均占有水平。

城市环境保护 近年来上海治理环境的举措及效果 P117 城市垃圾的处理 1) 分类——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其中,生活、商业垃圾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可变废为宝 2) 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途径:分类处理、回收利用、余留物焚烧、 炉渣综合利用、填埋 P118读图 思考与讨论:乱扔废电池危害:有害的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这种污染是长期的 垃圾分类收集的好处:有利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节约资源、减少处理成本 3) 城市垃圾处理过程:P118 4) 上海垃圾处理主要目标:
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城市居室环境 居室环境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类 来源 污染物 危害 化学性污染 (最普遍、最严重)
涂料、油漆、木地板、家具、煤气热水器、空调、杀虫喷雾、吸烟、厨房油烟 甲醛、苯、二甲苯、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尼古丁、苯并芘 刺激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患癌症、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 物理性污染 电器设备 噪声、电磁波污染、天然花岗岩、大理石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生物性污染 人体、动物、土壤、植物、蟑螂、螨虫、宠物 霉菌、细菌、病毒、寄生虫 引起呼吸系统、皮肤疾病 防治居室环境污染 1、 国家防治措施——制定相关法律 2、 家庭防治措施——装修完毕后,室内环境监测;
入住后,加强通风换气;
厨房内使用强制向外排风装置;
避免室内吸烟;
家用电器工作时,避免长期处于电磁波环境中;
摆放绿化 环保任务: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有毒化学品的伤害;
不使人受到被污染的空气、水等的刺激和伤害;
保持生态稳定和保护自然资源

推荐访问: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试(沪科版会考) 初中学业考试总复习作业本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 2016年《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核 2018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及测 上海js考试复习资料 2017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社会试卷 2016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最后冲刺卷
上一篇:专升本个人申请审批表
下一篇:卫生行政执法建议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