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如何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摘要】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命题。为此高校应该做到:增强守土意识,明确工作底线;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工作成效;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工作内容;拓展教育途径,创新工作方法;重视队伍建设,提供工作保证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

  XX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这样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可见此命题对于现实之重要性。我们在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前提下,更要认真思考与分析当前高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背景,许多专家学者只从一个或数个角度来认识影响高校意识形态的现实背景,显然有失偏颇,应该充分分析全球、全国及高校自身视野下的影响,多层面多视角全面审视现实背景,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反复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

  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16号文件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XX年5月29日,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放眼全球,在国际视野下审视分析其带来的挑战与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但由此产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念,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产生了强烈冲击,突破了其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界限,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群体

  网络背景下的挑战。青年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兴趣都很强。而网络交流的自由性和平等性使网上各种思潮泛滥,导致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识上的淡化与模糊,在指导思想、不同意识形态的界限、个人利益等问题上认识不清,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全面“西化”“分化”图谋背景下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强大,对我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我国在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主权上干涉、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意识形态上遏制,他们把高校作为渗透的重点目标,竭力与我国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压力有增无减,日趋激烈

  国内视野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这就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与时代同脉搏,与社会共命运,其对社会的引领、示范、服务作用,使得我们在分析高校意识形态背景时,要跳出高校围墙,把它置于大社会的视野下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下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高校办学性质与本质的客观要求,面对各种挑战,高校必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作用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校是人才、知识密集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和前沿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变化,深刻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措施,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参透力,才能培养出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人才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影响。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或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来自全球多元文化的影响。高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前沿,这些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

  高校自身视野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把目光收回到高校自身的内部环境上,要联系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大局、着眼于学校党建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来分析高校的意识形态现实背景

  高校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下的影响。近年来,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成绩喜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一些现象与问题却不容忽视,如一些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功利化,偏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与价值目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及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所谓“客观”、“超越”,直接或间接地疏远政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党建思政工作科学化背景下的影响。高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高党建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今天,这方面的工作对照人才培养目标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个别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没有充分体现,一些党员的先锋意识与宗旨意识较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整体上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薄弱环节

  高校如何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主导权

  增强守土意识,明确工作底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到校园与社会稳定,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守土意识。同时,还应该明确我们的工作底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的冲突一般不会采取激烈的方式进行,决不会重复过去的错误,不会再采用政治运动的方式,但这种冲突还是客观存在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这个底线一是不许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大方向,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二是不许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的价值概括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毁灭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三是不要指望能够控制中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都不允许它按照西方设计的方式建设现代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工作底线下,高校应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处理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时,把稳定工作抓紧抓细抓好

  重视队伍建设,提供工作保证。高校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效率高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这是做好工作的人员保证和组织保证。广义上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包括全体教职员工,他们都负有这方面的义务和责任;狭义上则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人员配备,按要求配齐特别是一线的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做到“善打仗、打硬仗、打赢仗”;三是要建立考评机制,重点建立选拔任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长效机制;四是要从物质精神上关心队伍成长,使这支逐步队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副教授)

推荐访问:高校意识形态 主导权 意识形态 把握
上一篇:加强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思考
下一篇:某县招商引资工作难点问题及对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