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19-04-18 点击:

  【摘要】目的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收集整理文献等相关资料。结果药物、输液操作、输液材料、患者等多方面因素可导致输液反应。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有利于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液反应;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079-0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输液过程中常伴随发生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因此静脉输液也隐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212005例,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有671例。男273例,女398例,年龄从17岁至87岁,平均(57±10.5)。
  1.2 方法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药物过敏史等。
  
  2 结果
  
  本文就我院门诊2005年1月θ一2009年11月输液临床观察情况(表一)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输液反应是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通常认为有药物、输液操作、输液材料、患者等多方面因素引起。(表二)
  
  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具体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处理。
  
  3 原因分析
  
  3.1 药物方面
  3.1.1 热源是细菌、霉菌及病毒产生的致热源,微量既能引起升温动物体温升高。如果大量热源进入人体超过人体的耐受量就会产生寒战、高热可达40℃到41℃,出冷汗、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头疼、腰部及四肢关节痛等输液反应症状,严重者还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酶放置超过24小时;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另外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还有输液技术欠佳与以上热原累加,微粒累加,配液输液环境污染,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及输液气候与环境,患者疾病,年龄,个体差异等情况都容易产生输液反应。
  3.1.2 过敏反应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为多见,常在静脉输液后10分钟至1小时左右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此时应注意休克发生。
  3.1.3 微粒是输液的液体及药物在生产应用与处理过程中所污染的各种微小颗粒及杂质。多为直径在50μm以下时肉眼难以看见的物质。常见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黏土、玻璃屑、真菌、真菌芽孢和结晶体等。输液用具不洁及变质过期、药物配伍错误、输液速度过快,注射器和输液器的质量、护理操作人员的安瓿开启、配加药液等操作过程均可产生微粒。
  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反应如肉芽肿、静脉炎、肺栓塞等的重要原因。大量微粒进入人体就会造成血管栓塞发生静脉炎,当微粒进入肺内可因微粒刺激引起巨噬细胞增值形成肺内肉芽肿。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异物。由于微粒碰撞作用,影响体内抗凝血系统。而影响血小板减少,少量的不溶性微粒会引起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总之,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具有浅化、持久、较大的危害。
  3.1.4 文献表明:注射剂的pH值、温度、渗透压值不当也会引起输液反应。其pH值、温度及渗透压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虽然人体有一定调节功能,但相差太大易致血管疼痛产生静脉炎。
  3.2 输液操作方面在输液准备时,所用针头大小,进针方法、进针次数不当,可产生微粒,诱发不良反应。另外在输液操作中操作不当,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输液量过大、过快,致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输入气泡过多而致气血栓,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恶化,也可引发内毒素阈值低的体弱和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3.3 患者因素方面根据调查表明:由于患者的疾病、年龄和个体差异等获得健康知识不同,年龄越高、职业与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他们的健康知识、行为获得相对较少,健康意识淡漠。这些患者输液比较心急,认为补液越快越好,对护士调节的滴速不满意,擅自调节滴速于健康不顾;还有一些患者由于消化系统疾病、高热等造成食欲减退,常常在空腹的情况下输液,部分危重患者、炎症性发热性疾病、虚弱患者、高敏体质、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细菌内毒素敏感性高的患者,也有诱发输液不良反应的可能。
  4 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虽然比较常见,但严重的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而我们应该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4.1 加强医护人员岗前培训,提高防范意识所有医护及相关人员均需具备相应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资格,对输液相关知识及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症状、处理方法熟悉了解。增强无菌概念,加强岗前培训,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用一灭菌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杜绝注射器及输液器的重复使用。输液前检查口罩、帽子是否按要求佩戴。配药前认真清洁双手至肘部;配药前认真查看药品有无变质失效,液体瓶盖有无活动,瓶身有无裂缝,瓶内有无渣滓和絮状物等。输液时将查对牌挂在与其对应的座位上,每次更换液体均要严格核对,查对输液瓶贴与患者姓名、药物等;达到强化查对和便于查找药物的目的。
  4.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几种药物混合在同一组液体中,并注意药物稀释的浓度,稀释后有无混浊,结晶等;在输液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执行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的用药知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按时给药、观察疗效,并及时向医生提供依据。液体启封后应该尽量一次用完,未用完的液体超过4小时后不能再继续使用。
  4.3 健康宣教健康教育贯穿于就医的全过程本组资料表明。由于患者因素造成输液不良反应比例较大,占66.92%,所以在患者就医的每一环节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提供健康知识。输液室护士针对输液患者提供一些基本常识,告知患者空腹输液不利于健康等。它是护理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执行护士操作完毕,根据患者情况、药物等调节输液滴速,并把调节器放在茂菲氏管滴管下lem处,同时嘱咐患者不能将擅自自行调节滴速,避免滴速过快,引起肺水肿等不适。必要时告知其危害性。在临床上,只有将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提高。采取以上措施后,输液不良反应逐年减少。
  4.4 对症护理对于本院所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轻者应立即减慢滴速或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注意保暖。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立即通知医生,恶寒者给保暖,高热者给物理降温、吸氧,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药物,尽早尽快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准备好抢救需要的药品;如果患者出现烦躁,神志不清时应加强防护,以免出现其他以外伤害。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应认真向病员及家属解释,消除顾虑,安抚情绪,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让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
  在护理工作中应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思想: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应立即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采取准确和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危险。

推荐访问:预防措施 输液 原因 分析
上一篇: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随着年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保健指导】
下一篇:[古代医学名著中的气功(七)] 练气功走火入魔的症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