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

  XX 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 2017- - 2020

 年 )

 XX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 XX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i

 目 录 第 第 1 1 章

 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 ..........

 1 1

 1.1

 智慧城市的提出背景

 ................................ .........

 1 1

 1.2

 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 .........

 3 3

 1.2.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 3 1.2.2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 4 1.2.3 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分析 ...................................... 6 1.3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 .........

 7 7

 1.3.1 政府数据资源融合与开放将有实质进展 ........................ 7 1.3.2 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为智慧城市带来新机会 .............. 8 1.3.3 互联网应用将全面渗入智慧城市 .............................. 9 1.3.4 窄带物联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 11 1.3.5 PPP 模式在智慧城市领域广泛运用 ............................ 11 1.3.6 特色小镇将为智慧城市产业起到带头作用 ..................... 13 第 第 2 2 章

 XX 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及意义

 .............................

 15

 2.1

 XX 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

 ................................ ....

 15

 2.1.1 国家的信息化政策为XX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 15 2.1.2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为XX市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新空间 ......... 15 2.1.3 良好的城市发展规划为XX市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 17 2.1.4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为XX市开创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 18 2.2

 XX 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 ....

 19

 2.2.1 促进政通人和,共建实力XX ................................. 19 2.2.2 完善创新体系,激发活力XX ................................. 20 2.2.3 优化区域环境,共创魅力XX ................................. 20 2.2.4 重塑生态文明,创建生态XX ................................. 21 2.2.5 夯实民本民生,建设幸福XX ................................. 21 第 第 3 3 章

 XX 市城市智慧化发展分析

 ................................ ...

 23

 3.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

 23

 3.1.1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 23 3.1.2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 23 3.1.3 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 24 3.1.4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 24 3.1.5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 25 3.1.6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 26 3.2

 智慧城市发展优势

 ................................ ..........

 26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ii

  3.2.1 区位环境优势明显 ......................................... 26 3.2.2 基础设施发展较快 ......................................... 27 3.2.3 民生服务特色显著 ......................................... 28 3.2.4 城市管理成效突出 ......................................... 28 3.2.5 产业转型加速转型 ......................................... 29 3.3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 ......

 30

 3.3.1 信息孤岛阻碍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 30 3.3.2 部门信息化投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 30 3.3.3 信息化项目运营维护缺乏长效机制 ........................... 31 3.3.4 企业和市民对新技术应用诉求增多 ........................... 31 3.3.5 城市居民生活普惠化需求不断丰富 ........................... 32 3.3.6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仍存在矛盾 ........................... 32 第 第 4 4 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

 33

 4.1

 指导思想

 ................................ ..................

 33

 4.2

 发展原则

 ................................ ..................

 33

 4.3

 发展目标

 ................................ ..................

 34

 第 第 5 5 章

 总体框架

 ................................ .................

 36

 5.1

 概念设计

 ................................ ..................

 36

 5.1.1 基础设施是支柱 ........................................... 37 5.1.2 运营监管是中轴 ........................................... 38 5.1.3 产业发展是根本 ........................................... 38 5.1.4 公众生活是目的 ........................................... 39 5.2

 总体架构

 ................................ ..................

 39

 5.2.1 业务结构 ................................................. 42 5.2.2 信息架构 ................................................. 43 5.2.3 绩效架构 ................................................. 47 5.2.4 组织架构 ................................................. 49 5.3

 标准规范

 ................................ ..................

 51

 5.3.1 统一接口 ................................................. 51 5.3.2 规范体系 ................................................. 51 5.3.3 标准体系 ................................................. 52 第 第 6 6 章

 主要任务

 ................................ .................

 54

 6.1

 夯实智慧城市发展基础

 ................................ ......

 54

 6.1.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54 6.1.2 打造窄带物联网新示范 ..................................... 56 6.1.3 集约建设运营管理中心 ..................................... 57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iii

 6.1.4 完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 58 6.1.5 提升决策支持管理能力 ..................................... 59 6.2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 ....

 61

 6.2.1 构建智慧住建体系 ......................................... 61 6.2.2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63 6.2.3 创建平安生活环境 ......................................... 67 6.2.4 强化环境保护能力 ......................................... 71 6.2.5 创新食药监管手段 ......................................... 73 6.3

 保障公众服务普惠均等

 ................................ ......

 75

 6.3.1 开展线上党群服务 ......................................... 75 6.3.2 构建智慧医疗体系 ......................................... 75 6.3.3 推进智慧养老体系 ......................................... 77 6.3.4 完善智慧社区体系 ......................................... 78 6.3.5 推广智慧教育体系 ......................................... 79 6.3.6 打造智慧交通体系 ......................................... 82 6.3.7 建设一卡通流通体系 ....................................... 84 6.4

 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 ......

 85

 6.4.1 建立窄带物联网发展新业态 ................................. 85 6.4.2 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 ................................... 85 6.4.3 推动智慧旅游全域化提升 ................................... 89 6.4.4 促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发展 ................................. 92 6.4.5 加快现代物流体系构建 ..................................... 93 第 第 7 7 章

 实施步骤

 ................................ .................

 95

 7.1

 夯实基础阶段

 ................................ ..............

 95

 7.2

 整合提升阶段

 ................................ ..............

 95

 7.3

 深化应用成效阶段

 ................................ ..........

 95

 第 第 8 8 章

 保障机制

 ................................ .................

 97

 8.1

 组织保障

 ................................ ..................

 97

 8.2

 政策保障

 ................................ ..................

 98

 8.3

 制度保障

 ................................ ..................

 98

 8.4

 资金保障

 ................................ ..................

 99

 8.5

 人才保障

 ................................ .................

 100

 8.6

 运营保障

 ................................ .................

 100

 8.7

 安全保障

 ................................ .................

 101

 8.8

 规范保障

 ................................ .................

 101

 第 第 9 9 章

 投融资和建设运营模式

 ................................ ....

 102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iv

  9.1

 投资估算

 ................................ .................

 102

 9.2

 投资建设优先顺序建议

 ................................ .....

 102

 9.2.1 结构性项目优先原则 ...................................... 102 9.2.2 带动型项目优先原则 ...................................... 103 9.2.3 有依托项目优先原则 ...................................... 103 9.2.4 投资资金意愿性原则 ...................................... 104 9.2.5 服务类项目优先原则 ...................................... 104 9.2.6 成熟型项目优先原则 ...................................... 104 9.3

 建设运营模式规划思路

 ................................ .....

 104

 9.3.1 启动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入信息化项目库的程序 .......... 106 9.3.2 项目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程序 .............................. 106 9.3.3 选择合作伙伴 ............................................ 107 9.3.4 筹组项目公司 ............................................ 107 9.3.5 签订合作合同 ............................................ 108 9.3.6 建立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 .................................. 108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

  第1章 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1.1 智慧城市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道路。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镇化建设重点在中小城市,重视生活方式城镇化,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要求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不协调的弊端逐渐显现。此外,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对传统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需求。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要与信息化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以两者深度融合为主线,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融合新型工业化、集约化,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到中央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出台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

 2012 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2013 年 8 月 14 日国务 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2014 年 1 月 15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12 个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信息消费提出新的需求。2014 年 3 月 16 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节中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2

  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2014 年 8 月,住建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 2014 年试点申报工作 的通知》,启动 2014 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2014 年 8 月 27 日, 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0 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5 年 1 月 10 日,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为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 年 5 月 7 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关于推进数字城市 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有关工作的通知。2015 年 7 月 1 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截止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15 年 4 月 7 日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 2014 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 300 个。2016 年正式发布的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自此,新型智慧城市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 100 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2016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标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正式启动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关于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3

  智慧城市的政策部署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将出现井喷式发展。

 1.2 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有关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还是限于智能城市、信息城市的范畴,对于智慧城市所应具备的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定义和内涵缺乏理性认识基础,对于如何设计智慧城市仍停留在技术依赖的片面层次,迫切需要更系统的研究来明确智慧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并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1.2.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从全球布局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点状分布。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用 IBM 的新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智慧的为市民服务,满足市民的需求。欧盟则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近期, 欧盟委员会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 2020 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瑞典通过使用 RFID 以及激光等高新技术,采集、分析车辆位置信息,实现为城区同行车辆提供回避拥堵路线的服务,降低了交通拥堵。此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开展了广泛的智慧城市实践探索。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综合看来,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建设,如韩国松岛新城。该新城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4

  依照绿色生态城市进行设计,并基于电子信息平台打造了较为完整的服务系统。二是城市形态仿生,如葡萄牙的 PlanIT Valley。该新城以“大脑”“肾脏”“眼睛”“胃部”等几部分来统领整个城市结构,以 生物有机体的方式来组织城市结构。

 1.2.2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后,在 IT 厂商和城市管理者的共同推动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迅速。2015 年,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 2014 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北京市门 头沟区、XX市等 84 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 2014 年 度新增试点。

 2016

 年,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 期间我国将大力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相关工作。

 至今为止,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宁波、无锡、佛山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为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参照和指导。2015 年 4 月 13 日,上海市政府与腾讯在沪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上海“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截止 2015 年底,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大数据应用进入实质性建设 阶段,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初显。佛山更是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发展模式,2015 年上半年,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办事处试行“智慧城市管理系统”。2015 年,无锡入选全球四个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智慧无锡的建设规划,致力于解决数据的汇聚、融通和应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5

  用,努力把无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宁波市则坚持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统筹推进,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智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在我国建设风生水起, 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 2016 年初,全国已有 597 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2016 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 部委将共推 100 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 2-3 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 10 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些城市围绕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而更多的城市则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6

  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尚处于起步时期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的机制体系和运营模式。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政府治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和差异,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存在。因此,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条件,只能支持先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城市开展先行先试,示范带动,逐步扩散。

 1.2.3 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分析

 从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看,重硬轻软的现象依然存在, 只考量设备的数量而忽视了填充的内容,没有在建设之初就考虑信息共享互通的问题。事实上,智慧城市的核心不是技术的挑战,而是针对现有管理体制的挑战,或者说是对社会管理、政府治理体制的挑战, 推进这些数据融合意味着权利和责任的重新洗牌。

 智慧城市不能形成“智慧孤岛”,迫切需要一个跨区域、跨行业、 跨部门的互动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应用和快速规范发展, 将智慧城市中政府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社会民生信息化、企业经济信息化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对利益壁垒的打破应逐步推进,先在城市内部推进,再在城市之间推进。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机构或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牵头理顺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对部门信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7

  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并为各部门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

 第三,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了解各部门和各类群体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利用信息平台,通过分类、归并和汇总等操作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深度集成,并采取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系列模式分析等手段实现信息和数据挖掘和应用,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和依据。

 第四,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提供安全保障,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管理、数据灾备、数据监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1.3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1.3.1 政府数据资源融合与开放将有实质进展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源授权有需要的部门无偿使用,共享部门应按授权范围合理使用信息资源。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要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将企业信用、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8

  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1.3.2 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为智慧城市带来新机会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兴热点技术的核心和代表。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必然向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和深化。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低成本、高质量的云服务将逐步推广和覆盖,各类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公共云服务来享受智慧城市的便利服务。同时,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放和利用,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纬度,无数据不智慧,成为共识。大数据将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帮助城市管理从“粗放型治理”转向“精细化治理”。随着云技术的逐步成熟, 各地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均加入了云计算的概念,通过数据中心的云化建设,更大化地提升数据中心海量数据的支撑能力。除此之外, 一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成员均开始在大数据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将智慧城市平台作为大数据获取的来源。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 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和商业变现的成功案例明显增多。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结合,技术的持续进步将有助于城市各项活动的不断改造与持续优化,从而推动智慧城市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9

  的建设不断发展。智慧城市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交融协作,从而实现有效的市政服务和管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质量的提升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

 除了云计算、大数据等常规技术热点外,信息安全在被不断提及。随着信息安全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这也意味着信息安全风险也越集中, 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的应用和技术趋势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成效将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体现。而信息安全作为辅助支撑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如何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更加关注信息安全。政府方面应该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企业方面应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

 1.3.3 互联网应用将全面渗入智慧城市

 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国家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越来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0

  越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行政、社交、文化传播、教育、医疗、交通、卫生等众多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

 当前,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以物联网、互联网等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将渗入到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建设当中,将带来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系列变革。一是政府公共服务转变模式,将在市场推动下出现大量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并孵化出新的商业模式。二是原有的生活类服务行业,开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O2O 模式为基础,提供全渠道一体的服务。三是催生了一批新兴互联网产业,工业咨询、软件服务、外包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兴起。

 同时,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持续稳健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 移动互联网产业出现了飞速的发展。一是移动互联网从使用人群、使用时长、消费额度等方面的增速已经超越 PC 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催生新的应用模式。三是移动互联网细分市场继续发力,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四是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造就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多个层面,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厂商共同合 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衍变。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1

 1.3.4 窄带物联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2017 年 1 月 17 日,《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正式印发,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增强窄带物联网接入支撑能力,实现窄带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重点行业等规模应用,研究设立窄带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典型应用与创新给予适当支持,探索业务模式,推动产业链成熟。

 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大系统,涵盖了更透切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连,更深入的智能。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城市数据的采集, 从而实现城市系统间的整合。以 LORA 与 NB-IoT 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无线传输技术的日益成熟,使物联网的应用具备了“远距离通信”、“低速率数据传输”、“功耗低”、“收费低”等特点,是万物互联网络的重要突破性技术。该技术未来可应用于智能抄表、智能井盖、智能路灯、物流监控、环保监控、安防监控、车联网等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广泛覆盖的信息感知网络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网络覆盖城市基础设施的时间、空间、对象等各个维度,能够采集不同属性、不同形式、不同密度的信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信息采集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

 1.3.5 PPP 模式在智慧城市领域广泛运用

 2014 年 9 月,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 年 12 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同日发布 3 份 PPP 文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2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2014 版)》,为 PPP 项目落地奠定基础。2014 年 12 月财政部对外公布了总投资规模约 1800 亿元的 30 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涉及供水、供暖、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2015 年底,中国各地已经推出了 6650 个 PPP 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 8.7 万亿元。

 从地方来看,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发展 PPP 项目计划。2015 年吕梁市离石区“智慧离石”项目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专业公司运营的 PPP 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12 亿元, 政府投资 1.6 亿元,募集社会资金 10.4 亿元。2015 年 4 月金华市人民政府在金华正式签订成立智慧城市PPP 合资公司协议,这是自2015 年 1 月 30 日签订金华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后的又一重大关键进展。安徽池州项目是唯一一个同时被财政部和住建部列为试点的污水处理类 PPP 示范项目。该项目于 2015 年 1 月 1 日正式运营,在财政部首批 30 个 PPP 示范项目中第一个签约运营,同时也是财政部六个 PPP 经典案例之一。江苏省 2015 年第二批 PPP 入库名单公布,总投资金额 1021 亿;2015 年底,内蒙古推出 52 个 PPP 项目,总投资达 311 亿元。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出台了系列规范文件,启动 PPP 立法工作, 遴选一批项目试点,积极推动 PPP 模式应用推广。国家发改委积极筹备建设PPP 项目库,先后发布两批总计 2531 个 PPP 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 4.23 万亿元。截止 2016 年 7 月底,已有 619 个项目签 约,总投资 10019.1 亿元。

 从地方来看,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发展 PPP 项目计划。2015 年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3

  吕梁市离石区“智慧离石”项目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专业公司运营的 PPP 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12 亿元, 政府投资 1.6 亿元,募集社会资金 10.4 亿元。2015 年 4 月金华市人民政府在金华正式签订成立智慧城市PPP 合资公司协议,这是自2015 年 1 月 30 日签订金华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后的又一重大关键进展。安徽池州项目是唯一一个同时被财政部和住建部列为试点的污水处理类 PPP 示范项目。该项目于 2015 年 1 月 1 日正式运营,在财政部首批 30 个 PPP 示范项目中第一个签约运营,同时也是财政部六个 PPP 经典案例之一。江苏省 2015 年第二批 PPP 入库名单公布,总投资金额 1021 亿;2015 年底,内蒙古推出 52 个 PPP 项目,总投资达 311 亿元。可见,PPP 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和运营领域逐步运用并日趋完善。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政府若既抓管理又管运营,将极易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而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可既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又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事实已经证明,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更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

 1.3.6 特色小镇将为 智慧 城市产业起到带头作用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同时,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全国各地也在如火如荼展开,2016 年 7 月 21 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 2020 年争取培育 1000 个左右各具特色、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4

  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 发展”。这是“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意味着建设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未来有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丁兰作为杭州市唯一一个镇级“智慧城市”试点和“美丽杭州示范区·智慧江干”的先行试点,2015 年 6 月 3 日,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形成一条充满智慧的创新之路——坚持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社区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以“龙头产业为主、环境生态为基、创业创新为重、文化景区为衬”的特色小镇。如同丁兰智慧小镇这般,集聚智慧资源,一方面在未来小镇产业发展的模式方面会有更接地气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对于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5

 第2章 XX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及意义 2.1 XX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

 新常态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国家及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推智慧城市的发展,XX市智慧城市建设顺应国家信息化政策,满足智慧产业升级需求,有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2.1.1 国家的信息化政策为XX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有关宽带网络、信息消费、电子商务、信息惠民、智慧城市、“互联网 + ”、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显加强了新常态下促进四化融合、加快创新发展的工作力度。智慧城市是汇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服务的综合载体,满足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诉求。XX市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后,大力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成为XX市深化信息化应用、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有助于XX市集成落实国家相关发展政策,打造智慧城市示范样板城市。

 2.1.2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为XX市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新空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山东省以经济全球化视野和区域一体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6

  化的眼光,立足于统筹与整合,深入推进“一圈一带”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与周边省市共同发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作为山东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强省主导区、生态文明和谐区,对XX市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创新现有产业发展模式、延伸工业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构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新的需求,使XX市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承接地。同时,济莱协作区的建设,为XX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工业、全域化旅游,围绕核心企业, 聚集一批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部门,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带来了重大机遇。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7

 2.1.3 良好的城市发展规划为XX市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近年来,XX市政府基于《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XX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 年)》等政策文件,按照“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作主线,突出“奋起赶超、科学跨越”主题,坚定不移地推动转调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奋力开创了建设实力XX、活力XX、魅力XX、生态XX、幸福XX等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区、全国钢铁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XX 科学发展新跨越创造了新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XX市将继续深化

 “全域XX”的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定位,提升发展水平,搭建

 “一主两副一区”发展新格局,打造产业培育、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实现由钢铁工业城市向综合中心城市的转变,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特色产业基地,努力向中等规模的名城强市目标迈进。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8

  2.1.4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为XX市开创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济莱协作区等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XX市在“十三五”期间,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主体功能区相结合,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信息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内部功能高效互补、专业深化分工、制度创新协同,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高度畅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城市竞争力,使资源整合利用、业务更加协同,政府决策更加智慧,给城市运行和发展带来深刻变革。同时,进一步加强产城融合,建立跨区域、跨城市的信息化协调发展机制成为区域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XX市需要发挥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完成从数字化向智慧化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19

  的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升城市区域协同能力。

 2.2 XX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实施技术先进、制度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推动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镇规划、建设相统一,是实现城市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法制化、响应高效化、效益最优化的必然选择。XX市当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建设智慧XX,促进经济良性增长,提升区域功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XX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趋势。

 2.2.1 促进政通人和,共建实力XX

 建设智慧XX,可以为调控城市运行、预测城市发展方向、监管城市秩序提供革命性的手段,有力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为重大项目或工程的选址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准确的综合信息服务, 为市政公用、房地产经营和建筑施工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与各专业结合的、图数结合的专业信息服务;可以用信息技术装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提高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为城市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及时和充分的科学依据,使政府的管理和为社会服务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可让城市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机关能有效实时的了解城市中各方面所发生的各类事件,可实时的实现信息的交互、决策和处理,为构建城市和谐、平安起到较大的作用;可为城市管理、规划等的决策者提供充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优化方案,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可充分协调区域内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决策执行部门间的关系,减少因沟通不畅、标准规范以及接口不统一而造成经济浪费。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20

 2.2.2 完善创新体系,激发活力XX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 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智慧XX的建设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可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此外,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XX市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知识与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更智慧、更健康、更高效。

 2.2.3 优化区域环境,共创魅力XX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瓶颈制约的“成长 烦恼”,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需 要创新性地引入新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XX市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创新驱动更趋明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提高。智慧XX的建设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系统性工程建设、

 莱芜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21

  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日益优化城市管理、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压力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2.2.4 重塑生态文明,创建生态XX

 物联网技术在国土、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 能够使城市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得以监测和管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智慧XX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

推荐访问:智慧 规划 方案
上一篇:基层工会组建工作流程
下一篇:第八单元古代文化常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