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工匠精神内涵,使之成为一种信仰] 不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20-03-28 点击:

  把握工匠精神内涵  使之成为一种信仰

 中国道家学派的标志性人物庄子在他的《庖丁解牛》一文中提到“技进乎道”,“技”所蕴含的内容除了包括高超的技艺之外,还有对所做事情心无旁骛的专注。这也就是今天社会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提琴制作大师郑荃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是:玩好一门手艺,首先要身经百战,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其次,必须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瑕疵;必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做好一件乐器没有捷径,必须心无旁骛,老实本份。作为一个乐器制作人,不能想发大财,生活上要得过且过;凭良心做事,不糊弄别人,也不糊弄自己。

 提琴制作师、四川音乐学院何夕瑞教授认为:工匠精神是人们重新尊重文明历史。产业革命以后削弱了工匠的地位,人们对量的需求超过了质,重提工匠精神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进一步对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工匠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人群,他们是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存在。工匠精神是对年轻人励志的需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任何一个成功的工匠肯定是热爱他的行当的。”

 提琴制作师田郦说:匠人,顾名思义,就是为技艺而生的一类人,而技艺本身就是匠人生命意义的体现。技艺的水准便是匠人生命意义的水准。精神,它是超然于物质的,或者说,它表达了一种对于技艺的非功利追求。同时,精神是技艺或者艺术的主宰,而匠人则是以实物这种特殊方式呈现其背后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句崇高的话语,因为它是生命价值与精神理念的合二为一,其终极体现即是对于作品超然于物质的追求,从而造就值得传世的良品。

 制琴大师曹树堃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细节,一种坚持精神。坚持是一个工匠的精神追求,一个终生的追求,甚至是几代人的追求。曹树

 堃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工作、生活的态度;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犹如一种信仰。

 钢琴调律师、韶关学院教授姜力认为:工匠精神的确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习性往往会带进人的各种活动中,比如德国人的生活态度是出了名的严谨、踏实、执着、有条理计划性,这种生活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工作的思维与劳动过程,因此在提倡从业者工匠精神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国民素质的教育和提高,这有助于提高从业者自律、自强、爱岗敬业的水准。

 提倡工匠精神同时 重视工匠缺失现状

 熊立群是扬州第一批师从上海制筝大师徐振高的徒弟之一。在乐器行业拼搏的多年,他深知工匠精神的缺失对于一个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他认为提倡工匠精神,也要重视工匠。“去年在乐器协会开会,在发言中我提出一定要重视工匠。我呼吁乐器协会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设置这样的奖项,对业内的比较优秀的工匠挑选提拔,选出来进行表彰,让他们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和认可,这是极其重要的,提高工匠在社会中的地位。如果没有这些措施的话,我们这个行业就得不到尊重。”

 他提出了一个乐器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工匠的缺失。“为什么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技术人才缺乏很多,甚至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因为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手工业工作。乐器行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行业。工匠在乐器行业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家人心都比较浮躁。都愿意找一些比较轻快的工作,而忽略了工匠的工作,如果整个社会对工匠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何谈工匠精神?现在政府提出工匠精神,虽然是亡羊补牢,但为时不晚。社会更多的人重视工匠精神,这样一来,我们这个行业、这个国家,就有希望了。”

 著名琴弓制作家马荣弟说:当今乐器制作界,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从事手工制作行业的导向在明显淡化。很多年轻人对动手的事情不感兴趣。

 “当年我们没有资料、图纸、实物,没有很好的技术指导,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凭借对提琴的一腔热爱,想出一切办法,去钻研。现在许多的年轻人没有像我们当初那样,对事业投入那么大的热情。”

  

 钢琴调律师、韶关学院教授姜力也表示:近些年很多年轻人轻视乐器制作的工作,给乐器制造企业带来了一些难题,从目前大环境看,“我国制造业高级工的技工人数非常缺乏,7000万的产业工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技工,其中初级工占到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仅占到5%,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工业强国的瓶颈。”(赵郁,北京晚报2016.3)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他们除了进行结构性调整与产品升级,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培养方案,用来激励乐器制造业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税及职工劳保等待遇方面也有相应的调整。姜力教授认为,对这些年轻制作者实施的思想教育、专业培训、扶持激励以及提高待遇的系列措施还是比较实际的。 

 熊立群希望乐器行业乘着这股春风,开展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制定各个门类乐器的职称评定,比如说民族乐器制作师的评定,要有国家承认的职称,填补乐器行业没有职称的空白,

 把这些职称评定列入到国家的职业序列当中。就像钢琴调律那样,获得真正意义的职称,把工匠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乐器制作名家金海鸥说:我国有着阶级意识构建的精神枷锁,谓之:士农工商。并非今天的年轻人看不起匠人,在中国历史上对工匠的记载并不多,除了《考工记》外,很少有专门书籍。

 “国人对探索的精神并不浓,甚至是有些保守,很多匠人获得了技巧后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部分保留,并不完全传承。”他说,相比西方有专利,我们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公开的同时保证自己的知识产权,待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完全公开供人学习。“我国在此方面并不成熟,导致匠人们无法真正的维护自己的技术和产权,只能通过神秘化、模糊化的方式做自我保护。若是我国对专利的保护能够更加坚固,匠人们也愿意看到自己的手艺后继有人。”

 工匠精神严重缺失  导致创新能力低下

 “工匠精神的缺失,就是创新热情和能力的缺失,就是浮躁,就是守旧,就是失去了民族自立的精神,必然会导致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低质产品就难以满足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大众。”姜力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清楚地看到,众多国内消费者到国外抢购洋货,还有不少争相拼档次的音乐学院在大量购置国外名牌乐器,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例子,我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却拱手让给了外国,这些事例严重地伤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民族自信心。

 金海鸥说,乐器匠人不是建造师,只需树立固定模式即可。如果只是每日朝九晚五完成一天的任务,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机械工作,复制着祖辈父辈的产品和工艺,不做任何突破性努力,或者单一复原和坚守过去的形制,被外形的制式困顿,这样固守成规只会将音乐推向一个低迷的结果,最终走向消沉。

 著名琴弓制作家马荣弟称:当今的年轻人把制作乐器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认为有一份收入就可以了,缺乏追求极致的精神。“我们一天24小时都在考虑,仔细研究,总想让出自手中的乐器更加完美。”马荣弟说:以前的传承模式是徒弟跟师傅一点点学,现在很多院校开了提琴制作系,但有一个很大问题,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师傅、高级技师,甚至大师由于受到很多限制,不能进入到学校体制内,不能成为院校教师。一些学校几十年来每年招收几个学生,但是一届届毕业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很少从事制作师、修理师这项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钢琴调律师付晓东认为,工匠精神体现的是生产者在技艺和工艺流程上的精益求精,将手中的乐器打造成精致的艺术品,而不仅是乐器;是对乐器、人生、事业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

 提倡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满足大众对品质和个性表达的追求,低价、低质的产品长期占领市场,不利于行业进步和技术创新。

 培育工匠精神土壤 追求大国工匠目标

 姜力教授作为高级调律师,接触过许多国外的钢琴。他感触颇深地说:提起德国及日本制造业,大家自然会把他们和严谨、执着、热情、踏实、开放、创新、专注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企业帝国,国外的一些百年老店就是例证,例如超过200年的企业德国有837家,日本有3146家,法国有196家,荷兰有222家。所以说工匠精神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我国乐器制造业来说,只有发扬工匠的精耕细作、敬业爱岗和锐意创新精神,转变企业管理的生产和思维模式,提升制造水平,才能够提升乐器制作企业的地位及产品质量,才能创造出与世界乐器争雄的优质品牌,才能使企业百年不衰。

 姜力认为,提倡工匠精神,意在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达到这个高度必须要大力加强从业者的锐意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创造能力必须有一种热情的敬业的精神为前提,企业有了敬业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提升从业者的创造积极性。

 著名乐器制作名家金海鸥当年成功复制了曾侯乙编钟,从此在乐器界和音乐考古界名声大振。后来,金海鸥又主制出被有关机构评定为国宝级艺术珍品的“中华和钟”。 

 金海鸥认为,在宏观概念上,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将时间与生命奉献给某一个固定的工作,作品达到几乎完美的结果。但是,大部分的工匠只是把产品做到了比其他匠人的产品优秀,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大国工匠的精神境界。所谓大国工匠,是达成一定的标准与他人无法超越的成就,在某个方面达到了极致,并且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能引领某个领域带着国家标志走向世界的便是大国工匠精神。“乐器在某方面也需要创新和勇于突破的精神,我们要清楚的是我们每个举动都在改变这个世界,这个心态的效果才是大国工匠的概念。‘每做一件作品,都会改变这个领域’,将这种想法留给制作者、学习者,他们就会有不断的新意产生。比如手机,最终功能都是打电话,但是人们却愿意去更新,因为手机不断的在创新,出现更吸引人的功能满足时代需求。”

 旅美提琴制作大师曹树堃认为,乐器制作人要有一颗匠人之心。“工匠一般分为工匠和巨匠。比如说我们做小提琴的,成为一个工匠不难,但是要把提琴制作到最高境界,要成为一个巨匠,就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积淀。”他希望“巨匠”能成为提琴制作人追求的目标。

 姜力坦言:乐器制作行业提倡工匠精神,必须有培育工匠的环境,这是一个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系列工程,第一,从大环境入手,搞好文化建设,加强从业者素质的培养;第二,要借鉴国外经验,改变人们对升学和谋职的传统认识,办好乐器职业技术教育,鼓励更多的人到职业学校学习;第三,重视中小学动手能力的实践教育,提高他们对制作工艺的爱好;第四,以各种奖励、鼓励手段激发从业者工作热情,逐步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让他们安心踏实地植根于各专业领域和基层;第五,提高他们社会上的职业声望,有更高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第六,营造好的社会和企业的文化环境,形成鄙视浮躁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逐步让从业者在乐器制作行业中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能

 打造出誉满世界的中国品牌。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再铸华夏璀璨“匠心”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代能工巧匠为华夏文明留下了大量精神的、物质的文化遗产。大到雄伟的万里长城、都江堰、故宫,小到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百种乐器以及唐圆宋扁的古琴等,无不体现出先人的工匠精神和充满智慧的“匠心”。

 在采访中,许多乐器界的知名人士都表达了重建大国工匠精神、再铸华夏璀璨“匠心”的决心,同时也客观地审视了我们与西方之间的差距。 

 提琴制作师谭建华表示:提倡工匠精神不单是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工匠自身对专业的重视态度。历代能工巧匠为华夏文明留下了精神、物质的文化遗产,其实祖先们也未必专意为后辈留下什么,是他们对专业的认真,也是他们对自己技能的尊重。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浮躁、急功近利是工匠的大忌,沉稳、精益求精是工匠应有的态度。

  

 金海鸥说:西方乐器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钢琴、小提琴的结构、接弦模式等等环节与时代并不脱离,而中国匠人较为保守不敢突破,文人们也没有将精力付诸于乐器研究与制作,乐器制作一直停留在民间的工艺技术上,所以至今仍和西方乐器有着一定的差距。

 我们要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优化古代最优秀的乐器,将时代文明与历史文明完美的融合后,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展现它真正的天籁之音。传承与发展结合的乐器会富有东方特色的音色和生命力,中国音乐和乐器的发展也能踏上新的高峰,并在世界的乐器顶尖领域有一席之地。

 高级钢琴调律师姜力认为,乐器制造企业从业人员要创造出可以世代相传的精美乐器,除了提高创新思维外,还要加强内功的修炼,克服浮躁情绪和个人杂念,爱岗敬业坚持不懈,把好质量效率关,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追求精益求精、极致完美工艺的层面上下功夫,将乐器做出境界、做成精品。

 已故的全国劳动模范、制琴大师朱明江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经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二十余个奖项,其中获得过两枚金牌。如果他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把提琴视为一件无可挑剔的艺术品来制作,他就不会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工匠精神说白了,是一个人对自己职业的由衷的热爱,是梁惠王目睹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技术的惊叹。

 工匠精神是诗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是旅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持。

 琴弓制作师马荣弟说:“工匠精神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味。一件精良乐器的诞生,没有千百次的磨练是不可能的。提琴制作没有量化的标准,只是匠人在内心设定的标准,这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乐器制作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乐器永远在下一个’。”马荣弟说,永远追求,永不满足,跨越乐器制作的最高境界,你的乐器才会越做越好。真正的大师、巨匠就会在这一小部分人中产生。一位艺术学者说过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无论是未来的传统手工艺还是来自于传统的现代手工艺,在这个资讯与技术都如此发达的时代,手艺的发展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格局。在如今‘匠人’‘匠心’被广泛提及、真正的工匠精神缺失的大环境下,如何让‘职业匠人’寻找到他们的匠人的灵魂……”

 谭建华、金海鸥以及许多接受采访的乐器人都表示:做一个有一定思想的工匠,不断追求才会不断发展。乐器的精良与否能直接决定音乐的质量,这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金海鸥表示:乐器匠人不是普通的有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精神的工匠,而是怀有大国工匠的精神,怀着对科学钻研的态度和理性,对未来有着长远眼光和信心去制作乐器的人。当那些结合历史与时代文明的、他人无法模仿超越的作品推出去,就能成为东方乐器的代表,也有机会进入世界乐器前列。谭建华说:只要我们把精良品质的乐器献给社会,乐器制作人的社会地位就会提升,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乐器制作人除了提高制作技艺,还要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的积累可以拓宽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好作品是作者内涵的表现。”

 后记

 结束本文的时候,忽然看到吴昊阳写的一篇关于工匠精神的文章,其中“提倡工匠精神值得肯定,但不能丢掉:工程师素养、科学家品质、艺术家情怀”这段文字感觉非常好。同时他认为:“工匠这个词作为职业称谓的意义会消失。同时,由操作工仅通过生产实践晋级成为高级技师甚至工艺总工的途径也越来越难。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极其关键和必要的。未来工艺高度集成的自动化制造设备将彻底取代工人和工匠。”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匠的职业称谓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变革正在逐渐消失,但工匠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依旧值得提倡,并且不会泯灭。

推荐访问:工匠 使之 成为一种
上一篇: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初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浅谈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