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太极拳变成柔软体操:太极拳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进入21世纪之后,太极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质疑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说“现在的太极拳只不过是太极操”、“是徒有其表的太极拳”等,他们还发出了“太极拳内功心法已经失传”“寻四两拨千斤之杨式太极之真功夫,可谓难上加难。”确实,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绝大多数是“太极操”,因此,许多人炼了多年太极拳,连身体的基本健康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延年益寿了。
   其实,并不是太极拳不好,而是自古以来,太极拳就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只传授太极拳的肢体动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极操”,这条脉络在各派各系太极拳中都普遍存在,当年,杨式太极拳呈前启后的代表人物是杨澄甫,他在广泛传授太极拳之前,他父亲杨健侯就告戒他只能传架子不能传内功心法,于是,他定型的杨式太极拳就成为现在为人们广为熟知的太极拳―――并最终成为国家体委编创24式简化太极拳的蓝本。有人认为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架子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全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不了解当年杨露蝉三下陈家沟学拳的艰辛历程―――辛辛苦苦学来的“太极拳门里的”的内容哪能轻易向外传授呢―――这就涉及了太极拳另一条发展脉络:内功心法的传承体系。据笔者所知,这一传承体系是杨露蝉�杨健侯�杨澄甫�汪永泉�魏树人等。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操”,主要是太极拳阳面的东西―――关注动作变化的要邻或着是听着音乐锻炼的肢体动作,这些动作看起来如行云流水,比较潇洒,几分钟就可以打一遍,但是,却不能比较快的改变自身的健康水平,初学者甚至会累得腰酸背疼。真正的太极拳必须包括阴面的东西―――以神意气为内涵的内功心法,这些内功心法好像看不到摸不着,但却与肢体动作的变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太极拳,从而使练习者很快获得祛病强身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当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老师把自己早年跟杨健侯学练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讲述出来的时候,许多曾跟他学练十几年太极拳的徒弟都很吃惊,这套老六路,其动作名称和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一样或相似,但却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的内涵―――云手里包含着“三个开合”、揽雀尾里蕴藏着“三捋”、单鞭里埋伏着“滚错折磨”等,如果却少了这些内功心法,“三道气圈”、“身如钟鼎”、“开合相寓”、“意在先”、“气催形”等太极拳精要没有了载体,就只有阳面肢体的“空描”而没有了阴面的内涵,这样,就会成为独脚太极拳,就只能是体操了。
   杨健侯秘传的太极拳,有别于杨澄甫南下所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更强调内功心法的运用。那么,什么是内功心法呢?神意气是构成内功心法的三要素。主要是通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训练、积储而成内功。太极拳内功蕴藏在拳架之中,主导、催促着形体产生与内功变化相关的动静、开合的运动姿势。这是太极拳阴(内功)阳(拳架)相生,内外相合之基本规律的体现。
   是的,真正的太极拳自然、柔和、优美,以每个姿势练得是否舒适为检验标准;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点;在开始、运行、起止、变化的过程中,以身形的神意气所引起的太极变化,不断的沟通天地精华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经络气血、皮肉筋脉骨;涵盖太极拳、太极功、太极道等不同层次的内容,完美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昧;让学练者始终学得奥妙无穷,乐趣无穷,从而活得潇洒、活得健康、活得长寿。
   太极内功心法的实质就是让它来营养自身,不让精气神消耗得太多,这样,人的寿命就会超过普通人所奢望寿命的上线。此外,真正的太极拳还要体了中华道统文化的鲜明特点。这个鲜明特点就是:真正的太极拳是承始承终的,是值得一生追求的。所谓的承始承终,就是初学者和深入练习者通过相同内容的训练可获得不同层次的收获―――初学者很快获得强身健体的效应;练习日久者,可获得更深刻的内向性体验;深入研究和体验者,可获得更和谐更健康更美好的身心素质的改变。
   太极拳如果没有了这些内容,就只能是柔软体操了。为了不把太极拳当成柔软的体操,让我们都来学一学杨健侯秘传的杨式太极拳吧。

推荐访问:柔软体操 太极拳 别让
上一篇:我的养生保健医生和益友 益友
下一篇:“爱肝”三步曲_张贤亮爱三部曲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