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岗位

来源:高一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1 -

 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稳定性: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4、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起来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5、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6、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7、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8、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4、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

 15、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填空)

 16、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18、观察力:指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

 1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20、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活动。

 2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2、直觉行动思维(0~3岁):就是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23、具体形象思维(3~6、7岁):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24、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

 25、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2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时而产生的体验。(填空)

 27、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8、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9、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个性的核心。

 30、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

 1、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2、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3、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4、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5、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7、环境刺激的数量、质量、强度能发展孩子的脑功能。

 8、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10、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在幼儿的活动中进行研究。

 11、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13、幼儿期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14、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15、幼儿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判断)

 16、词义扩张表现为对一个词的理解失之过宽,例如狗这个来只所有四条腿的小动物。词义缩小表现为对一个词的理解失之过窄,仅把词理解为最初与此结合的那个具体事物,例如狗这个词只专指自己家养的那条狗。(判断)

 17、语句功能的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判断)

 18、整个幼儿期,在有明确目的的讲述中,含有3个词以下和16个词以上的句子,均很少出现。

 19、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的形式,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才随之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

 20、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点是发音隐蔽、语句简略。

 21、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个体本身的状态。

 23、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4、幼儿注意品质表现在注意稳定性的增长,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分配的增强和注意转移的发展。

 2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6、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就是为了防止幼儿产生注意力分散。

 27、幼儿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

 28、幼儿辨别声音的听觉分为纯音听觉和语音听觉。

 29、整个学前期,幼儿的视觉敏度不断增长。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视敏度在不断发展,所以给幼儿看读物,应该是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

 30、幼儿最容易掌握的名称是红,其次是黄、绿。

 31、幼儿掌握综合辨色能力的特点是先会配对,再会指认,再到笼统命名,进而到精确命名。

 32、幼儿辨认形状时配对最容易,指认次之,命名最难。

 33、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因而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34、幼儿经常把鞋子穿反,这是由于方位知觉尚未发展好。

 35、不同方位辨别的难易次序是:上与下,后与前,左与右。

 36、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是时空关系混淆。

 37、?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38、感觉对比有两种,一是先后(相继)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39、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40、幼儿园里常用的观察方法:顺序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分解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追踪观察法。

 41、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2、记忆量的发展可以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去衡量。

 43、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4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出著名的“遗忘曲线”,从中发现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45、儿童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和记忆正确性的发展等。

 46、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时才可观察到。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影响。

 47、有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识记的动机水平及对识记对象的熟悉、理解和感兴趣。

 48、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49、幼儿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50、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的效果。

 51、幼儿对熟悉物体的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的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

 52、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

 53、说谎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而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

 54、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是有层次、有规律的,呈现出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55、直觉行动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直接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实际动作。

 56、幼儿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你把玩具(布娃娃)拿走了,他的“过家家”游戏也会因此而停止,是直觉行动思维的表现。

 57、问幼儿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都是白的,长的。”反映了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

 58、皮亚杰理论中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称之为“前运算阶段。”

 59、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60、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第二阶段:幼儿园中班儿童,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

 61、幼儿作比较时,先学会找事物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才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62、儿童分类可分为:不能分类;依感知特点分类;依生活情境分类;依功用分类和依概念分类。

 63、对于语寓言、比喻词、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幼儿往往不能理解。幼儿还往往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因为不理解,所以不喜欢。

 64、友谊感、集体荣誉感、愉快、自豪或委屈、同情、惊奇是幼儿情绪体验丰富的表现。

 65、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常常会看见一个小朋友哭,很快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小朋友笑,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说明了幼儿容易受感染和暗示。

 66、幼儿情绪稳定性逐步提高。首先表现为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

 67、情绪不断社会化表现在: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68、进入幼儿期,引起情绪的动因逐步由生理需要过渡到社会需要为主。

 69、高级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70、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71、快乐、兴趣是儿童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72、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是生理习惯的问题、与权威矛盾的问题、与人的关系问题。

 73、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74、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75、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76、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77、托马斯等人根据气质的维度,把儿童划分成3种类型,平易型、行为缓慢型、难对付型。

 78、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

 79、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独立性不断发展、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自制力不断发展。

 80、幼儿经常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表现了性格的好奇心。

 82、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2、心理学上能力通常又分为: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

 83、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增长不是等速的,而是有变化的。

 84、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发展趋势。

 85、大多数儿童智力处于中等或中等上下的水平。

 86、儿童智力分布基本上呈常态分配(正态分配)。

 87、四级智力残废(轻度智力残废)。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

 判断:

 1、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2、遗传因素会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遗传会影响幼儿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性格的发展。

 3、只要提供环境刺激就能发展脑功能吗?(×)环境刺激的数量、质量、强度能发展孩子的脑功能。

 4、形成儿童年龄特征可变性是指发展速度因社会教育发展而有所变化。(√)形成儿童年龄特征可变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发展是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而社会教育条件又是不断变化的。

 5、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范围是0-6岁,幼儿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3-6岁。

 6、纵向研究的优点是,能系统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缺点是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大;研究过程中主试和被试难以保持长期稳定;对被试反复测试,可能影响其发展和情绪,从而影响某些数据的确切性。

 7、横向研究的缺点是,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对大量的被试进行研究,较快地得出研究结果,叫节省人力物力,也容易避免外来因素的影响。缺点是并不能反映个体在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8、幼儿的自言自语就是在玩的时候说的话。(×)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时都会自言自语。

 9、注意的分散就是指注意的稳定性不好。(×)注意分散主要是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的,不是孩子的原因。

 10、注意的转移是主动地的,有目的地改变主意对象;注意分散是被动的,由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活动离开应该注意的对象。

 11、观察就是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12、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还涉及了触觉、动脑思考等。

 13、姚平子幼儿观察图片的实验反映了幼儿观察的细致性,不是概括性。

 14、情感对儿童行为的调节有一定影响。(×)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影响。

 15、在识记活动中多种感官对识记效果有促进作用。(√)实验证明,在记忆活动中,多种感觉道的参与对识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16、直觉行动思维是主要表现在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7、“铁钉”举例反映了孩子是从事物的表面联系的而不是从事物的本质联系的。

 18、理解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理解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过程。

 19、儿童的理智感表现为提出问题。(×)还有探索行为。

 20、在高级情感的发展过程中,幼儿已经形成了道德感。只是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感。

 21、幼儿兴趣的特点是具有个别差异。(×)特点还有年龄差异、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兴趣肤浅且容易变。

 22、引起学前儿童痛苦的原因主要是与亲人的分离。(×)分离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而不是主要的引起痛苦的原因。

 23、面对惧怕或幼儿的惊慌失措,成年人只能叫他们不要怕。(×)成年人应该向幼儿说明引起惧怕的对象和原因,通过解释来帮助幼儿克服恐惧,要鼓励他们独立地应付这种情景,对惧怕进行抵制而不是退缩。

 24、愤怒只是为了争抢某个玩具或用品引起的。(×)受到侮辱、挫折或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都可能引起愤怒,长时期持续的痛苦也会激起愤怒。

 25、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促进气质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要识别幼儿的气质类型。(×)促进气质发展的是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26、儿好奇心主要表现在会不断提出问题。(×)还有探索行为。

 27、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28、能力和知识技能关系密切。因为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简答:

 1、如何理解幼儿心理发展这一问题?

 一般认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2、为什么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3、简述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客观性原则 ?第一,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在幼儿的活动中进行研究;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4、为什么幼儿在同时做两件事上常常顾此失彼?

 幼儿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所以注意力分配水平低,在要求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或几种对象协同活动时,常常顾此失彼。

 5、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知觉对象的条件)

 (1)客观方法。a、对象与背景的差别b、对象的活动性c、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和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2)主观方面。知觉的目的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知觉者的情绪好坏等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

 6、幼儿观察力的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

 (3)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

 (4)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

 (5)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7、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1)保护幼儿的感官?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4)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6)开展各种游戏,促进幼儿的观察力。

 8、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的原因。

 ?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

 第二,主要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达、不善于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不能通过对事物意义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来识记。

 9、为什么幼儿较多地运用形象记忆?

 (1)跟幼儿思维特点有关,幼儿主要是形象思维。

 (2)幼儿语词水平较低。

 10、为什么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

 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水平较低有关。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11、如何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

 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回忆。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而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为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12、为什么说直觉行动思维对小年龄儿童来讲很重要?

 直觉行动思维使儿童能对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概括,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协调了幼儿的动作,为今后发展到反映事物间复杂关系的思维打下了基础。

 13、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的特点。

 (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2)有惊人的坚持力

 (3)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4)富有钻研精神

 (5)富于想象

 14、情绪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克服不良情绪)

 (1)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

 (2)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组织作用包括两种功能:组织功能和破坏功能。一般的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起破坏作用。?

 (3)?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性格特征,如活泼、开朗、忧郁、粗暴等都和情绪密切相关。情绪在人际关系中也起重要作用。?

 (4)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心里健康,也影响幼儿的生理健康。

 15、为什么说快乐对儿童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的社会性刺激,是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儿童早期的微笑给成人带来快乐,这就自己增加了生存的机会。其次,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快乐中包含着力量、魄力和信心的体验。因此快乐也是一种动机力量。第三,快乐使儿童感到轻松自如,有益身体健康。儿童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形成儿童乐观、开朗的性格。第四,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项活动,是幼儿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16、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情绪?

 一、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二、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

 三、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

 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17、为什么要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不良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幼儿情绪发展不良。幼儿在生活中都有可能发生冲突、受到挫折,从而表现不良情绪反应。为避免幼儿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困扰,成人有时也应该给幼儿适当发泄情绪的机会。

 18、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②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9、针对幼儿依从性评价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在幼儿评价标准尚未形成时,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其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有引导的作用,要以培养幼儿自信为出发点,因为教师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

 20、父母的教养方式怎样影响幼儿发展?

 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动作、智能、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幼儿发展产生全面障碍性影响,严厉型有利于幼儿的动作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关爱型有利于智力发展,理智型对幼儿发展有广泛促进性影响。

 21、为什么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在集体环境中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集体意志与要求制约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集体生活环境也有利于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性格特征。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老师、伙伴对幼儿的态度,都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

 22、为什么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幼儿性格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特别是父母对幼儿教养的态度、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方式等等都会在幼儿的性格形成上打下最初的、深刻的烙印,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发展,为此必须重视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

 论述:

 1、如何培养幼儿言语能力?

 (1)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经验、情感、愿望等需要说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积极起来,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的习得言语。

 (2)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幼儿正确地发音,要从幼儿准确地听音入手,因为听得准是说得准的前提。丰富幼儿词汇。使幼儿说话完整、连贯。

 (3)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成人说话时发音是否正确,词汇是否丰富,语法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有条理,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

 (4)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

 2、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a、重视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b、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c、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2)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a、帮组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b、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c、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

 (3)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恰当的引导幼儿两种注意的相互转换来维持注意,使幼儿能轻松、愉快的参加活动,顺利的完成教育任务是很必要的。

 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和组织作用,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幼儿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受直接兴趣和情绪状态所制约。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幼儿注意容易集中,而且维持的时间也长。培养幼儿有广泛的兴趣可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例子:幼儿对“蚕”很有兴趣,因此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去观察吃桑叶的动作和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

 凡是和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不仅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同时知识经验丰富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幼儿注意范围的大小。?

 (3)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幼儿注意的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在游戏结束时对所担任角色给予评价。也可经常安排些有趣的桌上游戏,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克服兴奋、好动。例子:可以对好动,注意不能稳定的幼儿,给他们在游戏中安排合适的角色(如交通警、医生等)并进一步根据角色提出任务、要求。?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举例:我会做(桌上游戏)材料:每人一张印好游戏的图纸。要求参加游戏的幼儿用铅笔依照图样把每格内的点子连起来。连点时不能选错点,也不能画漏和画错。

 4、选择两个感知觉规律联系实际,谈谈他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1)?适应是指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的现象。?

 视觉适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和触觉的适应现象也很明显,单痛觉的适应现象不明显。根据感受性的适应规律,带幼儿由亮处进入较暗的场所,或u暗处进入亮处时,要注意视觉适应现象,以免因眼睛看不清而发生意外事故。让幼儿闻某种气味也不要闻太久,以免因适应而分辨不出。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有两种。一是先后(相继)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同时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提高幼儿的感受性具有实际意义。考虑到颜色的对比,可以使环境中的美术?装饰相互存托,考虑到明度对比,又可以使演示场所利用一定的照明、遮光设备等,使儿童看的更清楚。不过,不同分析器的活动也会相互影响,因此在幼儿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当很大。

 5、根据幼儿记忆力的特点,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根据幼儿记忆保持时间较短,记忆的正确性差、容易发生遗忘的特点,帮助幼儿进行复习十分重要。?

 (2)给幼儿记忆的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幼儿的记忆以不随意的形象记忆为主。?

 (3)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幼儿对记忆材料理解的越深,记得就越快,保持时间也越长。?

 (4)让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实验证明,在记忆活动中,多种感觉道的参与对识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尽力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都投入记忆活动,在识记过程中既听又看,还能动手操作等,就容易记得既完整、正确,又牢固。?

 (5)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6、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1)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当幼儿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兴趣强烈,自信心足时,记忆的效果就能提高。孩子能背出规定识记材料的一部分,就应该表扬,而不要强调为什么另一部分记不起来。

 (2)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成人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药经常向幼儿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提出识记的要求。教师可以经常问幼儿:“看看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什么东西变了?”,同时多用言语指导。

 (3)培养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和指导幼儿寓“记”于“思”,力求使幼儿弄懂所学的知识。

 (4)让幼儿学会运用多种识记方法和策略。a、归类法,把衬衫、长裤、短裙归为衣服类。b、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c、联想法,“1”像铅笔,“2”像鸭子。d、协同识记法,记住水果时,用眼耳鼻手等感官看、摸、闻、尝、听。

 (5)开展促进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游戏。谁不见了:让一个幼儿先离开房间,然后让另一个幼儿躲起来,再让离开的幼儿进来,要求其在10秒内说出谁不见了。

 7、怎样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1)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积极地向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直接感知与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

 (2)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形象性,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并且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讲授。

 (3)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材、教法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幼儿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8、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创造思维的特点:(1)脆弱性、不稳定性。(2)流畅性强,灵活性不够。(3)幼儿的创造性有性别差异和个别差异。?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有以下建议:?(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幼儿期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要造成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气氛。例如,不要轻易指责幼儿好动、好问的行为,不要对幼儿做出许多限制。(2)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人可以用不同寻常的方法训练幼儿的感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例如,“假如你会飞,你会怎么样?”“水有什么用处?”(3)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成人要给幼儿创造游戏的各种条件。美术、音乐、文学等活动本身都是创造性活动,因此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9、如何培养幼儿的能力?

 (1)提供丰富多采的环境刺激。环境刺激的数量、质量和强度决定着幼儿脑功能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必须向幼儿提供丰富多采的环境刺激。

 (2)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3)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奋斗精神对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品质),有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

推荐访问: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心理学 岗位
上一篇:浅谈工程施工单位基层党建工作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开学典礼讲话稿:吹响前进号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