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泓公司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环评项目说明书

来源:高一 发布时间:2020-07-30 点击:

 目 目

 录 1 前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任务由来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特点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总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 编制目的及评价原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 编制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3 评价因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4 评价标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5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6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7 滨淮镇民营创业园相关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 建设项目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 工程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公用工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4 污染源强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评价区域环境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 自然环境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 社会环境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5 区域污染源调查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错误!未 未 定义书签。

 6.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3 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5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7 环境影响预测小结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 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5 地下水防治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6 环保措施及环保投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 环境风险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1 风险评价目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2 评价技术路线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3 风 风 险识别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4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5 源项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6 风险后果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7 风险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8 风险管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9 风险评价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 社会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 社会人文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3 社会风险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10 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1 清洁生产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2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案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3 循环经济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总量控制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1 总量控制目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2 总量控制因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3 排污总量及申报指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4 总量获得途径及平衡方案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产业政策相符性和选址论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1 产业政策相符性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2 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3 环境可行性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4 公众参与意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5 小结...................................................................................................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1 经济损益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2 社会损益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3 环境损益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4 结论...................................................................................................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 公众参与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1 调查目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4 公众参与“ 四性” 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 环境监控及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1 环境管理规划和组织机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2 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3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4“ 三同时” 验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 结论和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1 结论...................................................................................................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2 建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清单: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滨海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滨发改审[2015]264 号); 附件 3:用地协议; 附件 4:监测报告; 附件 5:危废处置协议; 附件 6:污水处理协议; 附件 7:标准确认函; 附件 8:滨淮镇人民政府关于本项目规划符合性的说明; 附件 9:全本公示截图; 附件 10:声明确认单; 附件 11:滨淮镇人民政府预审意见; 附件 12:专家签到表; 附件 13:会议纪要; 附件 14:专家个人意见; 附件 15:会议纪要及专家个人意见修改说明; 附件 16: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件 17:总量申请表。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钢结构(构件)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具有其他建筑材料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首选建筑材料。我国在建筑钢结构发展上起步较晚,目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江苏峡栋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钢结构(构件)生产企业,拟投资 4000 万元于滨海县滨淮镇民营创业园开展“年产 10 万吨钢结构(构件)建设项目”,项目目前已取得滨海县发改委的备案通知书——滨发改审[2015]264号,同意本项目的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江苏峡栋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 1980 号)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踏勘,初步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组织实施了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提交给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1.2 项 项 目特点 本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主要特点有: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本项目行业类别属于[C3311] 金属结构制造,涉及喷漆工序; 2、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因此本次评价重点对其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3、 本次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分析各产污环节,本报告重点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及其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价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为:

 1、本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2、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3、废气、废水、噪声、固废处理措施经济可行性,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4、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问题。

 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评价的工作过程及程序见下图 1.4-1。

 有重大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 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报告书编制专家评审报告书修改环保管理部门审批公众参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图 图 1.4-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1.5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选址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划要求;建设项目满足清洁生产要求;各项污染治理得当,经有效处理后可保证污染物稳定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对外环境影响不大,不会降低区域功能类别,并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经采取有效的事故防范,减缓措施,项目环境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项目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风险低。因此,从环保的角度看,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2 总则 2.1 编制目的及评价原则 2.1.1 编制目的 通过对项目拟建地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了解拟建地周围主要污染源排放现状、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项目工艺过程及污染源的分析,制定污染防治措施,评述其可行性,确定项目主要污染因子及排放量,并预测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核实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析其取得排污指标途径,从总量控制角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通过综合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提供决策依据。

 2.2.2 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⑴依法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⑵早期介入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工艺路线的环境可行性。

 ⑶完整性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⑷广泛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2.2 编制依据 2.2.1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九号公布,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主席令[2002]77 号)(2016修订版)(2016 年 9 月 1 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2000]32 号令,2015 年8 月 29 日修订,2016 年 1 月 1 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2008]87 号令,2008 年 6月 1 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1996]77 号令,1997年 3 月 1 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 年 4 月 24 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 12 月 25 日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2008 年,2009 年 1 月 1 日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201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 年 6 月 1 日施行);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 253 号); (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591 号,2011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13)《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防治规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30 号); (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版)(2016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发改委第 9 号令)及(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1 号,2013 年 5 月 1 日施行); (16)《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 (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 (18)《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19)《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 年 5 月 23 日); (20)《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 号,2007.5.23》; (21)《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 (2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印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3 年 11 月 14 日); (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0号); (25)《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 3 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 年第 36 号); (26)《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27)《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 号); (2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项目责任追究的通知》(环办函[2015]389 号); (29)《挥发性有机物(VOC S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年第 31 号,2013-05-24 日实施); (30)《关于用于原始用途的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险废物的包装物、容器是否属于危险废物问题的复函》(环函[2014]126 号); (31)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 号);

 (32)《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 号); (33)《关于加强地方环保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9 号); (34)《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 号); (3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项目责任追究的通知》(环办函[2015]389 号); (3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 号; (37)《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部令[35]号,自 201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2.2.2 地方法规及政策依据 (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省人大常委会 1997 年 7 月 31 日); (2)《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的通知》(苏环管[2002]46 号); (3)《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苏政办发[2013]9 号); (4)《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 号); (5)《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和规范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1997]122 号); (6)《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省政府[1993]38 号令); (7)《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8 年 9 月); (8)《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 号); (9)《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 号),2006.7.3; (10)《关于明确苏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苏环管[2005]262号文,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经贸委); (11)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06]92 号,2006.7); (12)《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 号); (13)

 《省环保厅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苏环办[2012]255 号); (14)

 《关于印发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工作规程的通知》(苏环办[2013]365 号); (15)《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苏环办[2012]302 号); (16)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2012.2.1; (17)《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制度的通知》(苏环办[2011]173 号); (18)《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号); (19)《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43 号); (20)《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1]71 号); (21)《江苏省大气颗粒污染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第 91号令,2013 年 5 月 10 日经省人民政府第 7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 2013 年 8月 1 日起施行); (2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准入审核的通知》(苏环办[2014]148 号); (23)《关于落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苏环办[2014]104 号); (24)《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通知》(苏环办[2014]128 号); (25)《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 号); (2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通知》(苏政办[2014]78 号); (27)《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

 4 号); (28)《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 2 号),2015 年 2 月 1 日; (29)《江苏省 2014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苏大气办[2014]6 号,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2014 年 6 月); (30)《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和《江苏省禁止用地目录(2013 年本)》; (31)《关于我省环评现状监测有关情况的说明》(江苏省环保厅,2015 年2 月 17 日); (32)《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盐政发[2014]137 号); (33)《关于贯彻落实环保部、省环保厅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相关要求的通知》(盐环办[2012]246 号); (34)《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防护距离设置、事故池设置、固废处置有关要求的通知》(盐环办[2012]3 号文)。

 2.2.3 技术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012 年 1 月 1 日);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4 年 4 月 1 日实施);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2009 年 12 月 23 日);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2009 年 4 月 1 日);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2016 年 1 月 7日);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HJ/T169-2004,2004年 12 月 11 日)。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2011.12.1); (9)《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江苏省环保厅 2005 年 5 月);

 (10)《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关于循环经济内容的编制要求(试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4 年 3 月); (11)《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苏环办[2013]283 号)。

 2.2.4 相关规划 (1)《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 年 4 月; (2)滨海县滨淮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2.5 项目 文件和资料 (1)《企业投资备案通知书》(滨发改审[2015]264 号); (2)委托书; (3)企业提供的其它资料。

 2.3 评价因子 2.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本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下表 2.3.1-1。

 表 表 2.3.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工程 阶段 工程作用因素 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 水文 水质 土壤 声环境 空气 环境 陆生 生态 景观 文物 环境 卫生 人群健康 就业机会 科技与经济发展 侵蚀 污染 施工期 基础开挖 × × × × × × × × × ○ × × × 汽车运输 × × × × × × × × × ○ × × × 施工机械运转 × × × × × × × × × × × × × 施工机械维修 × × × × × × × × × × × × × 建筑剩余固体废物 × × × × × × × × × × × × ×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 × × × × × × × × × × ×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 × × × × × × × × × × × × 营运期 污水排放 × △ × × × × × × × × × × × 废气排放 × × × × × △ × × × × △ × × 固体废物排放 × × × × × × × × × × × × × 生产废液排放 × × × × × × × × × × × × × 设备运转产生噪声 × × × × △ × × × × × × × × 有毒有害物管理与使用 × × × × × × × × × × ◎ × × 风险事故 × × × × × × × × × ◎ × × 总体影响 × △ × × △ △ × × × ○ △ ★ ★ 图例:×——无影响、△——轻微影响、○——较大影响、◎——可能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2.3.2 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本项目评价因子见下表 2.3.2-1。

 表 表 2.3.2-1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 PM 10 、SO 2 、NO 2 、甲苯、二甲苯 颗粒物(PM 10 )、VOCs、甲苯、二甲苯 颗粒物(PM 10 )、VOCs、甲苯、二甲苯 地表水 pH、COD、BOD 5 、SS、氨氮、总磷、石油类 COD、SS、氨氮 COD、SS、氨氮 地下水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 / /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 固体废物 / / / 2.4 评价标准 2.4.1 环境质量标准 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SO 2 、NO 2 和 PM 10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甲苯参照执行《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CH245-71)中的相关标准;二甲苯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相关标准;VOCs 参照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限值要求。

 具体情况详见表 2.4.1-1。

 表 表 2.4.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物质名称 浓度限值

 mg/m 3

 标准来源 小时 日平均 年平均 PM 10

 / 0.15 0.0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SO 2

 0.5 0.15 0.06 NO 2

 0.2 0.08 0.04 甲苯 0.6 0.6 / 《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CH245-71)

 二甲苯 0.3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VOCs 0.60(8小时)

 /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附近地表水体南干渠、北八滩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其中 SS 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的四级标准。主要指标见表 2.4.1-2。

 表 表 2.4.1-2

 地表水水质标准

  单位 mg/L,pH 无量纲 序号 项目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1 pH 6~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2 COD ≤30 3 LAS ≤0.3 4 氨氮 ≤1.5 5 总磷 ≤0.3 6 石油类 ≤0.5 7 SS ≤60 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四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3 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 2.4.1-3。

 表 表 2.4.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执行范围 标准 间 昼间 dB(A) 间 夜间 dB(A) (GB3096-2008)中 3 类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 65 55 4、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指标见表 2.4.1-4。

 表 表 2.4.1-4

  地下水质量分级指标(单位 mg/L ,pH 值除外)

 Ⅲ类 类 pH 6.5~8.5 总硬度(以 CaCO 3 计)

 ≤450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亚硝酸盐 ≤0.02 硫酸盐 ≤250 氨氮 ≤0.2 项目 标准值 值 类别

 高锰酸盐指数 ≤3.0 2.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漆雾、甲苯、二甲苯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二级标准;VOCs 参照执行《天津市-工业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表 2 限值要求。具体标准值详见表 2.4-3。

 表 表 2.4-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序号 号 污染物 排气筒 ( (m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 3 )

 )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

 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mg/m 3 )

 )

 采用标准 1 颗粒物 15 120 3.5 1.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二级排放标准 2 甲苯 15 40 3.1 2.4 3 二甲苯 15 70 1.0 1.2 4 VOCs 15 60 1.5 2.0 《天津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254-2014)表 2 中表面涂装行业标准 餐饮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小型标准,标准值详见表 2.4-4。

 表 表 2.4-4

 食堂油烟排放标准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标准来源 基准灶头数 ≥1,<3 ≥3,<6 ≥6 《饮食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483-2001)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 3 ) 2.0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60 75 85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水为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滨淮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接管标准执行滨淮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最终排入北八滩渠,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其修改单中一级 A 标准。具体标准详见表 2.4.2-5。

 表 表 2.4.-5

 滨淮镇 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及排放标准 污染物指标 COD BOD 5

 SS NH 3 -N 接管标准 (mg/L) 350 180 250 40 排放标准 (mg/L) 50 10 10 5

 3、噪声排放标准 本项目购买现有的生产厂房,无土建施工期,运营期项目四周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3 类标准,具体见表2.4.2-6。

 表 表 2.4.2-6

 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标准值 标准来源 昼间 夜间 3 类 65 5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4、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的规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的规定。

 2.5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2.5.1 评价工作等级 1、大气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本次评价工作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

 其中P i 定义为:

 P i =(C i /C 0i )×100% 式中:P i -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 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 3 ; C 0i -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 。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如表 2.5.1-1 所示。

 表 表 2.5.1-1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80%,且 D 10% ≥5km 二级 其他

 三级 Pmax<10%或 D 10% <污染源距场界最近距离 项目废气污染物下风向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及 D 10 % 预测结果见下表2.5.1-2。

 表 表 2.5.1-2

 废气污染物下风向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及 D 10 %

 评价因子 最大地面浓度 C i ( (mg/m 3 )

 )

 最大地面浓度 占标率(% )

 D 10% ( (m )

 有组织 1#排气筒 颗粒物 0.004367 0.970444 / 2#排气筒 颗粒物 0.000535 0.118978 / VOCs 0.002823 0.4705 / 其中 甲苯 0.000307 0.0511 / 二甲苯 0.001095 0.365 / 无组织 生产车间 颗粒物 0.001384 0.307556 / 颗粒物 0.001943 0.431778 / VOCs 0.01011 1.685 / 其中 甲苯 0.001088 0.181333 / 二甲苯 0.003886 1.29533 / 根据导则规定,项目污染物数大于 1,取 P 值中最大的(P max )和其对应的D 10 % 作为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 P 值中最大的为无组织排放的 VOCs, Pmax=1.685%<10%,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见表 2.5.1-1),确定本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为: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 2.4m 3 /d(720m 3 /a)。主要污染物为 pH、COD、NH 3 -N、SS 等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中等;项目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滨淮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所排废水在滨淮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容量范围内。

 3、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的规定,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二、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 A 确定的本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

 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见表 2.5.1-2。

 表 表 2.5.1-2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 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根据表 2.5.1-2,本项目周边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无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判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详见表 2.5-3。

 表 表 2.5.1-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级

 项目类别 环境敏感程度 Ⅰ类项目 Ⅱ类项目 Ⅲ类项目 敏感 一 一 二 较敏感 一 二 三 不敏感 二 三 三 4、噪声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厂址位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3 类区域,项目营运期的噪声声级增加很小(≤3dB(A)),受影响区内人口增加不大;根据《环境影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中规定,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5、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章节重大危险源判别结果,判定项目不属于重大危险源,项目使用贮存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判别参数的规定,按表 2.5.1-4 划分评价工作级别,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为二级。

 表 表 2.5.1-4

 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 剧毒危险性 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 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2.5.2 评价时段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

 2.5.3 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和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现状情况,结合当前环保管理的有关要求,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如下:

 (1)突出工程分析,搞清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点、排放规律及排放量,为影响评价打好基础,为搞好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还要搞好工程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的排放总量。

 (2)从经济、技术、环境三个方面,对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对策建议。

 2.6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2.6.1 评价范围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 2.6.1-1。

 表 表 2.6.1-1

  本项目评价范围一览表 评价项目 评价范围 大气 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半径 2.5km 的区域 地表水 污水排口入北八滩渠上游 0.5km 至下游 1.5km,共 2km 范围 噪声 建设项目厂界外 1m 到 200m 范围 地下水 项目所在区域≤6km 2 的范围 风险评价 为以厂址为中心,向外延伸 3km 2.6.2 环境敏感区 本项目位于滨海县滨淮镇民营创业园。根据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的调查,项目周围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详见表 2.6.2-1 及图 2.6.2-1。

 表 表 2.6.2-1

 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素 环境敏感区 名称 方位 距离(m )

 规模 环境功能 环 境 空 气 双舍村 NW 500 10 户/30 人 环境空气二类区 群心村 SE 2100 80 户/250 人 长兴村 S 1300 100 户/300 人 双树村 SW 1000 60 户/180 人 树西村 SW 1800 60 户/180 人 公裕村 N 1900 10 户/30 人 双河村 NE 2500 60 户/180 人 水环境 北八滩渠 S 7000 中河 地表水Ⅳ类水体 声环境 厂界周围 E、W S、N 1 / 声环境 3类区

 2.7 区域规划 2.7.1 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

 一、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高度重视滨海与江苏沿海地区、苏北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滨海城乡之间统筹发展的关系,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城乡建设空间增长态势,确定县域城乡空间结构,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与策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2、交通引导,集聚发展 积极响应外部交通条件的重大变化,构建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滨海由单一交通通道地区向复合交通节点城市的转变...

推荐访问:技术有限公司 说明书 环评
上一篇:对于学生会团委工作计划集锦2020
下一篇: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中期策略:上半年固废环卫一枝独秀,关注高景气度智慧水务及乏燃料市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