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小中风”避开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能活多久

来源:五年级 发布时间:2019-08-10 点击:

  疏忽大意 后患无穷      同学老李系资深记者,几十年如一日地采风笔耕,身体一直很健康。可一年前体检发现,他的血压、血脂都偏高。因没感到什么不舒服,他用药断断续续。新年后他曾多次发生双眼一过性视物模糊和肢体有麻木感,但片刻即逝。最近他还在夜间晕倒过一次。所幸的是,这些不适匆匆而过,未留下“痕迹”。他问我这是什么现象?我说极可能是小中风。他却不以为然,说我是危言耸听。事隔不久,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他突然晕倒,入院后医生诊断为脑梗死,命是保住了,却落个偏瘫。
  中风来势如此凶猛,人们似乎只能“坐以待毙”,其实不然!中风发作前往往会出现许多蛛丝马迹,我的那位老同学在年前发作的那几次短暂的视觉障碍和肢体麻木就是中风警报。医学上将反复发作,出现短暂的运动或感觉障碍,或出现眩晕,或发生言语障碍,每次发作仅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发作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的疾病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又称小中风。小中风发生后,如果能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免于演变成完全性中风的。
  那么小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呢?现代研究认为,这种病的形成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小板聚集物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阻塞所致,因此医学上又称其为“微栓塞”。而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多种因素,会对其起到加速作用。应该提醒中老年人,遇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必须迅速去医院诊治,以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及时防治 化险为夷
  
  病情一旦进入完全性中风,治疗就比较困难。小中风看起来病在脑内,而根在颈部,80%以上的病灶分布在颈内动脉系统。药物治疗并不明显,所幸,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施行颈动脉硬化斑块切除术,不但可治好小中风,而且可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可使该病1年复发率由5%~20%下降至2%。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采取血管内支架动脉形成术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重点还是应放在预防上。很多研究表明,中风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
  据报道,完全性中风的患者大多数都有小中风病史。小中风患者在初次发生后4个月内将有20%左右发生大中风。未经治疗的小中风,将有1/3发生大中风,且其中约一半在一年以内发生。可见小中风绝不是光打雷不下雨,而常是暴风骤雨的前奏,不可掉以轻心。
  70%~90%的中风是因高血压所致。高血压又能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发展,甚至形成微动脉瘤,进一步构成中风的基础。因此控制高血压应列为预防中风的首要任务。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它能导致动脉壁的变化和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且患糖尿病时血液黏稠度、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着功能、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功能以及红细胞的凝集都有所增高,因而务必及时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否则极有可能引发中风。
  高血脂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会促发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液流变学变化,也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而,平时饮食应多加控制,必要时可服用降脂药。
  吸烟、酗酒是不良嗜好,尤其是老年人可引发中风,应予以控制或戒除。
  面对小中风,一是既不要无所谓,也不要草木皆兵,心态要平和。二是预防重于治疗。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烟忌酒,饮食低盐低脂少糖,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若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就应积极治疗,堵住病源,疏通血脉,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现在治疗小中风的药物众多,良莠皆有,可由医生选而择之。对小中风患者个人来说,重点是未雨绸缪,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前干预,可阻止向中风转化,从而避开脑梗死。

推荐访问:中风 避开 识别 脑梗死
上一篇:[爱的小橘子]小橘子全彩本子百度云
下一篇:[食物钟 你了解吗]食物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