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层架式双孢蘑菇秋季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二年级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双孢菇从播种、覆土到采收,大体需要40天的时间。秋季产菇的高峰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此时气温适宜,双孢菇生长速度快,出菇密度大,潮次周期短,产量集中。一般可采3~5潮菇,尤其是第一潮至第三潮菇,产量较为集中,�占双孢菇总产量的60%,这段时间内产的菇称秋菇。秋菇期间,由于培养料营养丰富,双孢菇对水分、空气需求量大,只有正确处理好温度、湿度、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多出菇,出好菇。
  1 水分管理
  秋菇前期,一般每潮菇喷1次出菇重水。当每潮菇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喷一次重水,喷水量为1-2kg/m2,喷完水后,以土层吸足水分又不漏到土层下的培养料面为准,且粗土层含水量应保持在22%左右。当每潮菇采收到80%左右时停止喷水,清理菇床。每次采菇前后不要喷水,以免影响双孢菇质量和下一潮菇的形成。喷水应在温度18℃以下进行,一般在早、晚喷水,禁止打关门水。
  秋菇后期,因气温逐渐下降,出菇量逐渐减少,密度降低,潮次亦不明显,因而喷水量相应减少,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每次喷水0.5kg/m2,使细土湿度较前期略干些,既要保持细土潮湿,又要保持细土松、软。
  总之,喷水前后要及时检查土粒的干湿度,以便根据土层的干湿情况合理调节喷水量。喷水时力求均匀,最好呈雾状,喷头朝上或稍向上倾斜,防止水流直接喷到幼菇上。根据蘑菇的不同生长阶段,见干见湿,干湿循环,干处多喷,湿处少喷或不喷,做到薄水养菇,重水打出菇,促使均匀出菇,蘑菇生长肥硕。
  2 湿度调节
  双孢菇出土后,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80%~90%。空气湿度过小,子实体生长慢,菌盖无光泽,颜色暗,单菇重量轻,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菇棚湿度过大,则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容易出现红根和锈斑等现象,也易发生致病虫害。
  因此。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秋菇前期,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双孢菇生长快,需水量大,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要大一些,从小菇出土后直到成熟,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90%,以保证子实体迅速生长所需的大量水分。每天应在地面、走道、墙壁、草帘上喷水2~3次,也可利用阴雨潮湿天气增加通风,加强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每潮菇高峰期采收过后,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要适当降低,不再向空中和地面喷水,并适当增大通风量,以促进菌丝的生长,提高结菇能力。
  3 通风换气和温度控制
  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呼吸作用比菌丝体生长阶段更为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多,需氧量大。因此,出菇后,菇棚内必须经常注意通风换气。
  秋菇前期气温高,子实体呼吸旺盛,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当菇棚内温度在18℃以上时,注意通风。通风应在夜间和雨天进行,不提高菇棚内的温度,也不降低菇棚内的空气湿度。无风的天气。南北窗可全部打开;有风的天气,只开背风窗。为解决通风与保湿的矛盾,门窗要挂草帘,并在草帘上喷水,这样进行通风时,能保持菇房内湿度,还可避免热风直接吹到菇床上,防止因双孢菇发黄而影响质量。
  秋菇后期,气温下降,双孢菇减少,此时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热量也相应降低。为保证子实体生长,应适当减少通风次数,注意保温保湿。当气温降到12℃以下时,通风应放在中午进行,以便提高菇棚内温度。
  4 清理菇床和补土
  秋菇期间,每次采菇后,及时将遗留在床面上干瘪、变黄的老根和死菇、断菇、球菇进行清除,以免留其在菇床上腐烂,引起其他杂菌的侵染和病害虫的滋生。每次采菇后,及时给留下的小穴补上细土。

推荐访问:架式 栽培技术 蘑菇 高产
上一篇:[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下一篇:[岩体隧道不同施工断面的形状优化及其三维数值分析] 隧道断面形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