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口蹄疫病防制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20-08-30 点击:

 Word资料

 规模猪场口蹄疫病发生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口蹄疫(FMD)作为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呈较大规模的发生,甚至一些管理较为正规的规模化猪场也在所难免,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一、 口蹄疫病毒的特殊性分析

 1、口蹄疫病毒(FMDV)具有多型性

 (1)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FMDV有7个无交互免疫性的血清型,每一血清型又有许多不同数目的亚型(亚型总数已有100多个),同一血清型之间只有部分交互免疫性。

 因免疫注射密度达不到要求、兽医防疫措施跟不上,以及疫苗保护率较低等原因,造成了一些规模猪场年年注射,年年不能控制,长此下去就给口蹄疫病毒及猪只机体造成了强大的免疫压力,促使其不得不改变本身结构,以适应猪只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久而久之,这些病毒就渐渐变异成一种新的毒株,导致其亚型或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与毒力发生变异,从而使得现行所用疫苗的保护率降低。

 上述变异的结果,使目前一些规模化猪场的免疫效果令人捉摸不定。

 2、FMDV对外界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

  大量研究表明,FMDV对温度、酸碱度、光辐射及干燥等有很强抵抗力

 (1)当温度低于-20℃时,FMDV十分稳定,可保存数年之久,在4--7℃时也可存活数周,26℃时也可生存3周,就是在37℃非常炎热的条件下也可存活2周;

 (2)FMDV在4℃、PH为7.0—7.6时十分稳定,当pH小于4.0和大于9时,可被迅速灭活;

 (3)紫外线(波长256nm)可使FMDV迅速灭活

 (4)干燥不能杀灭FMDV,而被其污染了的垫草则可传播疾病。但在自然条件下,FMD多因高温及强烈的阳光照射而失活。夏季酷热、光照强烈,口蹄疫病发生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5)而秋末到春初这段时间的气温较低,阴冷潮湿,光照不足,因而形成了FMD在冬春季节呈大暴发的流行态势。

 3、FMDV可在不同动物之间传播

 据研究,FMD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多达30余种动物的共患病

 (1)例如在牛和猪之间传播

 (2)作为猪场管理者,人也可感染并传播本病

 (3)猪场的野生动物如鼠、犬、猫及鸟类也可通过不同方式传播本病。

 (4)由于猪、牛对FMDV具有同源性,因而有时在流行过程中,FMD强烈感染猪而牛不发病

  4、猪对FMD十分敏感,在所有易感动物中,猪对本病很敏感

 (1)猪感染本病的门户为消化道、呼吸道和伤口

 (2)FMDV随风传播距离可达50-100KM,因而气源性传播是FMD的重要传播途径。对猪而言,气源性感染所需病毒量仅为通过口腔感染所需病毒量的千分之一。

 (3)因此有人认为被感染猪群的第一个病例很可能是由气源性感染所致,以后的感染可通过口腔或其他途径传播。

 5、处于潜伏期的FMD感染猪是传染源

 猪自然感染FMD后的潜伏期,有人认为一般为18--20h,也有人认为约1--2天或是3--5天。这种处于潜伏期的猪在水泡出现前24~48h即可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向外排毒。

 6、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猪的排毒量很大,24h自呼出气体就可向外排出大量病毒

 (1)其中病猪口、蹄部水泡皮排毒量最多。据测算,1g蹄水泡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2)猪感染FMDV后,多在24h后到临床症状期长达8天的时间内出现高病毒血症,排毒持续期大多在4--5天以上。

  7、猪的FMDV持续感染

 病猪痊愈康复后,FMDV能在猪体内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1)FMDV具有普遍的健康带毒或感染后带毒

 (2)还有人注意到,从非疫区内收购的猪只,在长途运输途中或抵达目的地之后,因环境突然变化,导致猪只体质虚弱,致使其免疫力下降而发生了FMD,表明了猪只确实存在长期隐性带毒的现象。

 二、 口蹄疫病在规模猪场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分析

 1、规模化猪场目前的布局及相关的饲养管理措施不利于口蹄疫病的防制

 (1).猪场的布局不合理

 有相当多规模化猪场的各类猪舍,集中建在十多亩甚至近百亩地的范围内,有的场四周用围墙与外界隔离。

 在这个范围内饲养着种猪、仔猪、育肥猪等各类不同类型的猪只,即使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了免疫,但在种猪群中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胎次不同、所处的生理状况、健康状况不同,其免疫力也是高低参差不齐,其中哺乳仔猪和断奶保育猪因母源抗体的数量及其持续时间十分有限,主动免疫尚未建立,对口蹄疫最为敏感。

 场内的人与人之间、舍与舍之间、粪道与料道之间均无法做到有效隔离。

 一旦有一头猪或一个猪舍发生口蹄疫病,全场的猪只在所难免。

 (2).对猪只实行高密度饲养,有利于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一些规模化猪场为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现有猪舍的利用率,采取在不增加圈舍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每栏猪饲养头数的办法来增加出栏量

 这种不考虑猪只生存环境而进行高密度饲养的措施,可使口蹄疫这种高度接触性疾病的传播更为迅速。

 对人均养猪头数在35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而言,饲养人员也很难及时发现群体中的早期病猪,因口蹄疫感染猪具有潜伏期排毒的特殊性,一旦发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猪只时,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3).冬、春季节采用塑料大棚密封保暖的做法,有利于口蹄疫病的传播

 一些规模化猪场的每栋生长、育肥舍内都饲养着数百头甚至上千头的猪只。在冬、春季节大多采用塑料大棚密封保暖,为防寒保暖不注意进行通风换气工作,这就为口蹄疫病毒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和舍内空气的流动而迅速扩展。

 只要有一头病猪进入猪舍,就极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同舍甚至全部猪只被感染而发病。

 (4).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不利于防制口蹄疫病。

 对一些规模化猪场而言,其生产工艺流程与传统养猪业不同

 猪群必须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线上按一定节律流动,即母猪在产房分娩哺乳后就要在产仔车间→待等配车间→妊娠车间→产仔车间循环流动。商品猪则依照生产流程由产房一保育舍一(生长)育肥舍一出售等环节不断流动、不断混群。生产流程也多以“生产周”为单位实行转栏和混群。

 一旦FMD进入上述生产线中,特别是进入产仔和保育车间后,FMD在整个猪场内的同时发生则是不可避免的。

 2、人员串舍易引起口蹄疫的传播

 分析一些猪场发生口蹄疫病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疫情观念淡薄,防范意识差

 (1).有时饲养员出于好奇和热心而到其他猪舍查看或帮忙,便随着衣、物、鞋,甚至手把病原体带入。

 (2).邻近猪场的人员或其他人员来访也往往会带来新的疾病

 (3).必须指出的是猪场职工在家里养猪、狗、牛、猫和其他家畜时,可从家中将病原体带入猪场。

 (4).猪场的技术员由于在检查病变和排泄物时,手和衣服常常会被污染而造成疾病传播,他们也经常告诫其他人员遵守防疫制度,忽视了对自身的约束,甚至可以随意地进出猪舍,而不知不觉地散播着病原体。

 (5).兽医在诊疗病猪时使用的器械如温度计和打针时的针头如果不注意消毒和更换,也是传播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6)、猪场管理人员巡不见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成为了流动的传染源(给猪只看病时更是如此)。

 3、免疫效果不理想,导致猪只对口蹄疫病的抵抗力差

  (1).贮运和保管不当,造成疫苗失效,是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口蹄疫疫苗要求2~8℃条件下保存,购回疫苗后则置于室温下放置。在春、夏、秋三季气温在20~35℃的情况下,疫苗会很快失效。

 疫苗购回后直接置于0℃以下的冰柜中保存,使疫苗因受冻完全破乳而失效。

 猪场因条件所限也很少进行疫苗效价检测。

 使用了油佐剂分层破乳的疫苗。

 使用了上述几种疫苗后,都会形成猪群形式上已经免疫而实际为无效免疫的假象。一旦遭遇强毒侵袭,便会造成疫情暴发。

 (2).免疫过程中一些不规范操作,是造成猪群免疫不彻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使用针头短或虽有足够长的针头而进针角度不当时,会造成疫苗注入脂肪层。

 在进行免疫注射时,会随针头的拔出而溢出部分疫苗,导致抗原不能足量进入机体。

 采用“飞针”注苗,因不能将疫苗足量注入有效部位而导致免疫失败。

 (3).未按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对猪只实施免疫,导致抗体水平较低

 口蹄疫灭活苗的有效抗原量很有限,接种一次后,机体免疫应答不强,导致抗体水平较低,抗感染力弱,如果间隔30--40天进行第二次接种,则抗体水平会迅速上升,若多次接种,每次间隔3~4个月,则抗体水平会更高且维持时间长。

 有些猪场在对实施口蹄疫免疫时,仅采取猪只断奶后10天或50-70日龄和出栏前一个月各免疫一次的办法。因两次免疫时间间隔过长,且第一次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偏低,无法保证猪只在第二次免疫前能有效抵抗强毒的侵袭,结果导致了多数猪场的猪只在50kg左右发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许多猪场已深受其害。

 (4).疫苗保护率低,抵抗不住自然强毒的感染

 现行使用的口蹄疫苗是很有限量保护的疫苗,抗病力低,然而一头口蹄疫病猪排出的毒量却远远超过了疫苗的保护量。

 猪只抵御自然流行毒的最低中和抗体滴度为1:128,若注射的疫苗量不足或注射技术不对而达不到此标准,就很难抵御自然流行毒的攻击。

 口蹄疫苗的保护率最多能达到80%左右,而对一些猪场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的结果表明,多数猪场的疫苗保护率仅在60%左右或更低,只有少数可达到80%以上,这种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4、不当的消毒措施导致灭源不彻底,甚至无效消毒

 (1).选用消毒药物不当,达不到针对性消毒之目的仅用石灰对场地和圈舍进行消毒。

 个别使用对口蹄疫病毒基本无效的药物如来苏儿消毒。

 也有部分猪场在过往车辆的消毒池中添加福尔马林消毒药物,在天气热一点的情况下,其有效成分(甲醛)快速挥发,在较短的即已失去消毒效力。来自疫区的污染车辆就会轻易界强毒带进猪场。

 (2).药配伍失当。

 部分猪场为了提高消毒效力,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以上的酸碱消毒药,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降低消毒效力,如先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后,又使用强力消等酸性药物。这样,因酸碱中和而变成无效消毒。

 (3).消毒前未将有机物清除干净,降低了消毒效果。

 (4)、没有足量使用消毒药液。

 猪舍消毒时,每平方米的药液喷洒量与消毒效果关系密切。不湿润物体本身,消毒药就不能与细菌或病毒直接接触,因而,消毒药就不能发挥作用,无论喷洒多少次也是无效的,因此保证足够的药量是消毒猪舍、器具等共遵守的原则。

 (5)、未做到充分浸泡。

 从喷洒药液到干燥是药液发挥效力的过程,这个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些猪场常因存栏量大,圈舍紧张常常是刚刚消过毒就马上进猪,直接导致消毒灭源不彻底,消毒效果不佳。

 上述做法均不同程度地违犯了兽医卫生防疫规定,导致了在生猪市场完全放开、猪只大量频繁流动的情况下,虽然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但其猪只不断发病的例子并不少见,从而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三、综合防制对策

 规模化猪场因猪群数量多,饲养密度较高而导致了大量粪便污水产生,易使猪舍小气候及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一旦爆发疫病,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故长期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尤为重要。

 1、按照防疫技术要求严格门卫制度

 (1)、外来人员和车辆来场一律在生活区接洽,不准进入生产区;

 (2)、场内职工出场后回场者要在生活区停留48h,经严格消毒、更衣方能回生产区。

 (3)、猪场应谢绝参观。

 (4)、已出场的猪不准拉回,场里应定期宰杀健康猪供职工食用,不准从场外买肉或食本场的病死猪。

 (5)、场内不准饲养猪以外的其它畜禽;

 (6)、猪场确需从外引种时,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观察一个月以上,经血清学检测确认健康、无病并经过预防注射后方能转入生产区。

 2、认真做好口蹄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要严把口蹄疫疫苗的购进、冷贮、运输和存贮等重要环节,有条件者,可进行疫苗效价检测,以确保疫苗质量。

 (2)、兽医人员在实施免疫注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负责,选用针头型号合理,进针深度、角度适当,疫苗注射足量、到位,做到头头注射,个个免疫。

 (3)、应根据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制定出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目前,我省各供港猪场参考使用的口蹄疫高效浓缩苗的免疫程序如下:

 ①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母猪)每年接种三次,每次间隔4个月,耳后肌肉注射2ml/头。

 ②种母猪:断奶后配种前接种2ml/头,分娩前一个月再次接种3ml/头。③断奶仔猪:断奶后10天首免,耳后肌肉注射2ml/头。

 ④生长猪:70日龄二免,耳后肌肉注射3ml/头。

 ⑤肉猪:出栏前30天三免,耳后肌肉注射4ml/头。

 (4)、应做好经常性抗体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3、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消毒灭源

 疫苗注射只是控制和预防口蹄疫的多项措施之一,其保护率不是100%,因此,认真做好口蹄疫的消毒灭源工作非常重要:

 (1)、进场消毒程序:

 ①进生活区的消毒:在猪场正门的出入口处,要建消毒房,内设紫外线灯管、消毒盆和消毒池。进场人员必须在此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之后用二氧化氯消毒液洗手,然后再从消毒池中趟过进入生活区。有条件的猪场可进行喷雾消毒。

 ②进生产区的消毒:生产区大门的出入口处也要设消毒房,其消毒设备及有关程序与上雷同。最好能采用先洗澡消毒、换生产区内的衣服和鞋后,再入生产区。

 (2)、生产区内的消毒程序:

 ①猪舍门口消毒池的消毒液和猪舍走道的封锁消毒,选用3%苛性钠溶液。

 ②关于猪舍消毒:最好对各类猪舍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转出后至下批猪转入该舍前,应将前批猪留下的粪尿、剩料、垫草、饮水、污物等,全部整理干净,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地面、猪床、走道、饲糟、圈栏、用具、下水道等处,待晾干后再用高压消毒机用强力消毒灵进行严格的消毒,5—7天后方可转进下批猪只。对受污染严重的产房和保育舍,还要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按比例混合后密闭薰蒸48小时。

 ③关于场区的消毒:整个场区每半个月要用3%的苛性钠溶液消毒一次,不留死角;各栋舍内走道每5—7天用3%的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必要时可增加消毒次数或用对猪只无害的消毒药物载猪消毒。

 ④关于处理病死猪场地的消毒;猪场一经发现口蹄疫病死猪,要对其和同群猪作扑杀处理。对病猪走过或停留的地方,应清除粪便和垃圾,再用3%苛性钠溶液按每平方米1升的用量进行彻底消毒。

 4、对冬、春季节采取密封保暖的猪场,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以免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损害猪只健康,诱发疫病发生。同时,也可在大通间的猪舍内安装喷雾消毒设备,定时喷雾消毒,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源微生物。

推荐访问:口蹄疫 口蹄疫 猪场 规模
上一篇:在2020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讲话
下一篇:学校二季度安全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