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20-08-24 点击: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夺取营口新型工业化建设新胜利

 ——市经委(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经合办)工作总结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

 2008年“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入中期阶段。一年来,工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为目标,以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动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与销售收入双双跨越千亿元新台阶,站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起点;工业运行质量持续提升,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达产,成为新的增长点,生产要素的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保持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工业发展的新亮点与新突破

 1、规模工业产值总量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25.1亿元,同比增长32.8%;完成工业增加值418.8亿元,同比增长26.9%。总量列全省第5位,增幅列全省第三位。销售收入完成1204.3亿元,增长38.6%。工业总产值与销售收入双双跃上1000亿元的新台阶,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经济效益指标表明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5.93亿元,同比下降82.9%,完成利税总额41.05亿元,同比下降41.9%。这正是今年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着力解决的。

 规模企业户数继续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66户,总量列全省第四位。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22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5户;实现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9户,同比增加2户。实现利润超100万元企业403户,同比增加101户;超1000万元55户,同比增加20户;超5000万元9户,同比增加3户;超亿元6户,同比增加3户。

 各种所有制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3.9%;集体企业完成17.3亿元,增长22.2%;股份制企业完成203.3亿元,增长25.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117.8亿元,增长34.8%;股份制企业完成的增加值占全市的52.3%。

 全口径民营经济完成企业增加值491.36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企业总产值2061.26亿元,同比增长20.9%。总量均列全省第五位。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12.41亿元,同比增长10.5%,总量列全省第二位。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373.06亿元,同比增长27.6%,列全省第四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6.5%,同比增长35.8%,列全省第三位。

 2、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组织落实并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2项,为全年目标的112%,其中,有81个项目被省经委列入《2008年辽宁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年目标的162%,总量列全省第一位。

 全市开发国内先进水平、年可创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 384种,实现新产品产值110亿元,分别为全年目标的102%和100%,同比增长27%和30%。已经省中小企业厅批准,完成镁质材料、汽保设备两个省级共用技术平台的认定。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经省经委认定,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

 3、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共新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8项,完成年工作目标的104.5%,其中,5000万元-1亿元项目30项,亿元以上项目46项。鞍钢鲅鱼圈新厂、中冶京诚中试基地、富士康电子科技园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五矿营口中板公司宽厚板项目进展顺利,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建设进入实质阶段,围绕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项目陆续跟进,现代临港经济产业格局初步确立,产业结构呈现质的转变。按照“一带、三区、两基地”总体规划,随着鞍钢鲅鱼圈新厂、中冶京诚中试基地项目、五矿营口中板公司、富士康电子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和竣工投产,以这些超大规模项目为核心的冶金、石化、装备制造新型工业体系框架正在形成。我市钢铁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钢铁生产为重要特征的新兴沿海工业城市的标志鲜明凸现。

 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同比增长32.5%,为年工作目标的106.6%。

 5、内联引资到位额突破200亿元。积极组织“走出去”与“请进来”招商活动,洽谈各类项目500多个。

 全市共组织外出招商团组118个,接待来营考察团组104个。全市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联引资项目226项,实际到位额22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总量列全省第四位。其中,省政府考核的引进省外资金到位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内联项目有44个,金额为75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完成工业利用外资28326.9万美元,同比增长163%。

 6、结构调整和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新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31项,为年工作目标的109.2%,其中,5000万元-1亿元项目22项;亿元以上项目15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75.7%,完成全年目标。上报6个争取省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项目,可争取贴息资金1000余万元。

 组织实施工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0项,其中年内可建设完成项目15项,完成投资12亿元。为企业争取国家、省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扶持资金3440万元。

 7、电力生产能力超过100亿千瓦时,支撑大工业发展能力增强。全市发电量11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61%;全市用电量完成10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其中,工业用电量86.5亿千瓦时,增长9.51%,占社会用电量82.1%。发电量超过本地区用电量7.32亿千瓦时,成为电能输出贡献地区。

 8、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发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作用,按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群体集聚—投资聚合,不断完善壮大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投资的大气候已经形成,显示出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和号召力。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0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

 二、努力构造服务体系,为优化企业生态环境多做实事

 今年我们从强化服务入手,着力为企业做好十个方面的实事,全委上下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积极兑现所作出的承诺。

 1、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经过反复论证,起草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将印发。经过充分调研,为市政府起草了《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了系统、有力的保证制度。

 2、开展“包扶百户重点企业,争取亿元支持资金”活动。针对确定的100个重点包扶项目,分别深入企业,从立项、融资、建设到项目政策指导、项目包装和协调争取资金支持等全程跟踪服务。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支持重点,千方百计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我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项目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项目贴息等,资金总额达到628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项目共获得国家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资金、国家“以奖代补”节能专项资金4548万元。特别是我市的3个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刚刚启动的国家新增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争取到政策资金1908万元。

 争取国家、省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资金,获得创业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扶持资金190万元。

 加大省技改贴息工作力度,已上报6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中,4项已被列入省技改贴息项目计划,可获得省技改贴息资金716万元。

 争取到省级技术中心建设专项8项,获专项拨款550万元,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贴息项目9个,获政策贴息215万元。项目总数和获得资金总额列沈阳、大连市之后,居全省第三位。

 3、协调推进“帮助百户企业,保贷融资10亿元”服务活动。完善工作体系,实行各方联动。一是运用鼓励政策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设。今年我市新增2户该类公司,保贷能力有所增强。二是搞好项目包装,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共向域内银行推介优质项目100多个,为中小企业放贷4.2亿元,其中,我委担保公司累计保贷额1亿多元。三是加强对外联络协作,争取外埠银行进入开展业务。与上海浦发行大连分行达成10亿元放贷额度,并协助其筛选68个客户,现已完成贷款5.63亿元;与广东发展银行沈阳分行、中信银行鞍山分行开展合作,组织企业参加银企对接洽谈会,积极开展金融新品种的推广工作,使中小企业融资逐步形成网络和体系,域外银行在我市的信贷规模超过10亿元。

 4、启动“一体化”企业服务中心开展综合服务工作。通过组建机构,配备人员,在工业大厦内设立并全面启动创业指导、网络服务、融资担保、政策咨询、人力资源、项目申报指导等六个综合服务部和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更直接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日常服务活动。

 5、实施“千户企业入网,万户企业登陆”工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以我委开办的中国中小企业营口网站为平台,支持各市(县)区完成了网站分站建设。免费为企业建立动态门户站,免费为企业提供已开设的30多个栏目的信息服务,免费为千户企业提供应用管理软件等。目前,已完成入网企业1100户,方便了企业促销和交流。通过“大连海外学子第八届创业周营口行——家缘营口”活动,加拿大海外学子杨浩然先生带领自己创办的高科技信息企业,来营口创业,与我委的中小企业网站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营口购物网”、“营口谷歌网”,通过这个网络平台的巨大搜索引擎,把我市的企业信息推向世界,提升了营口中小企业网的服务功能。

 6、实施“百户企业进馆、千种产品汇聚”工作,搭建产业和产品交流平台。工业展览中心开馆以来,已接待各级各界参观团体70多个、3200多人次,在宣传营口工业、重点企业发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我市对外交流、了解市情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工业展览中心已被确定为市党政干部教育基地。

 7、办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利用占地16万方平米的营洗大院创办了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经验收确定为省级创业基地,获得国家补助资金350万元,进行了公用设施和部分厂房改造修缮,设立了服务机构,现已吸纳38户企业入驻。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信贷担保扶持资金190万元,加强了相关方面工作。

 8、强化维权机构职能。发挥设在我委的市减负办和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的职能作用,通过确定“百户维权投诉监测点企业”、85户省级“减轻企业负担监督成员单位”和“保护企业利益联系卡”等措施,受理和承担企业投诉工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9、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活动。建立完善了2400平方米的企业培训中心,整合了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开办工业政策运用普及型辅导和出口应对措施、金融政策和信贷新品种利用、财税政策辅导,以及创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10、组织开展经济技术交流活动,搭建内外协作和互动发展平台。重新归类梳理了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相关配套项目和深加工项目目录,在“长三角”、“珠三角”招商活动中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四次参加省政府组团的赴“长三角”、“珠三角”三次大型内联招商活动,共洽谈重点项目84项,协议投资额939.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三、以增强行政效能为保证,着力抓好机关建设

 我们首先从加强内部建设入手,用更高的标准和更实的举措来增强经委机关的服务效能,着重从三个方面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一是着重提高组织领导力。通过组织实施《市经委2008年定点联系县区责任制和100个重点项目包扶责任制》,开展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围绕各类项目随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措施,带动全员服务效能的提高。

 二是着重提高服务创新力。围绕新形势、新变化,我们从现实应急问题入手,重点在解决中小企业创业难、融资难等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抓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和域内资源的利用;一方面以开放、引进、联合等手段,来弥补我市金融投放的不足,支持了一批企业滚动发展。同时,积极搞好相关扶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着重提高机关执行力。通过用正反事例点评和季度最佳实事评选等活动,树立服务新风,使全机关提高协调型与实战型结合、推进型与服务型结合、应对型与突破型结合等复合能力,做到不论企业提出的要求,还是我们发现的问题,该办的事马上就办,能办的事积极给办,难办的事想法去办,用真诚贴心的热情服务去融合企业,助推企业发展。

 四、2009年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措施

 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市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依港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对我国的影响,国务院及时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方针,十项重大政策措施、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将有力地拉动内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工业经济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2009年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不低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水平,不低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和市委、市政府“树信心,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变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和改善环境,积极主动抓好中央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发展优势,全力以赴推进总量扩张、质量提升、项目建设、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稳定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完善工业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继续保持工业发展速度的全省领先水平,以优异的发展新成就向国庆60周年大庆献礼。

  2009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施“32752”

 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

 2—新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200项;

 7—新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70项;

 5—新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50项;

 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户。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增长33%;实现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25%以上。

 重点工作

 1、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重点,推进实施“32752”工程,为全市“5227”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二是围绕结构调整和提高水平能力,充分发挥各项支持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全市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20项,完成技改投资78亿元,增长20%。三是切实用好省技术改造财政资金和市技改财政配套资金,提高贴息项目全过程管理水平,促进工业企业加大投入,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年实施工业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20项,争取进入省级重点创新项目力争保持上年水平,完成重点技术攻关项目30项。五是加大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和技术中心建设,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晋升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4户,进一步壮大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队伍,形成产业创新集群式发展。开发国内先进水平、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460种,增长20%;实现重点新产品产值136亿元,增长24%。六是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水平。继续实施以科技和质量为内在支撑的名牌战略,鼓励支持企业特别是竞争领域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争创品牌,通过品牌的诚信力、影响力开拓市场,赢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七是抓住时机开展海外并购工作,确保列入全省计划的4个并购项目的完成,引导和推介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海外并购行动计划。

 2、全面加强工业调控,确保全市工业经济稳健运行

 一是组织开展面向工业企业的“抓百户、带千户、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从市领导到市(县)区主要领导层层落实领导包扶责任制,帮助企业除干扰、减压力、解难题,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平稳运行。二是加强工业经济重要生产要素组织协调,解决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支撑问题,为工业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保障。着重提高土地、矿山和水利资源利用效率和供给能力,着重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吸纳、培训、转移和应用能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及时协调电力供求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生产生活电力供应,保证工业经济的顺畅发展。三是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全市工业运行安全和公共安全应急需要。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沿海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一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物流发展,推动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统筹工业与生产型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快沿海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园区吸纳和承载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组合,以大经济板块的规划开发为主干,带动全市各区域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基地和各类园区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鼓励各市(县)区跨区域摆放项目,实行产业归类集中发展,共享产业基地和园区资源。四是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制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4、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完善节能工作新机制。加强项目审批的能耗评估工作,建立用能准入机制,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做好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和重点企业的能源审计、节能目标的跟踪考核工作。二是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资源节约工作,实施工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25项,创综合利用产值50亿元;其他循环经济项目5项。加快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搞好工业项目建设的规划布局,使资源利用相关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与资源连紧密结合,提高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加强减排工作。按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在发展中落实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工业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的办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充实后续项目资源

 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引进促提高,形成内力拉动和外力驱动机制。坚持外引内联并重,“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的原则,开展“走出百团招商,请进千人考察”活动。招商引资要上规模、上水平,实施产业招商、集群招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的项目体系建设。做好“长三角”、“珠三角”引进项目的跟踪和组团式投资群的联络工作,用“同乡会”模式营造区域性小气候。全年完成内联引资实际到位额260亿元,同比增长20%。加强政策利用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争取利用国家政策资金再取得新突破,促进项目的快速生成。

 6、围绕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集聚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一是加速构建现代化的冶金产业集群。围绕鞍钢营口精品钢项目、五矿营口中板公司的宽厚板项目等,做大冶金工业总量,并延伸其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成为新兴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二是加速构建体系完备的石化产业集群。重点围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两大主攻方向,着重实施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码头和仓储、加工区建设,推进与中海油、中石油等大企业合作,发展石油仓储、运输、加工、炼化产业链,带动相关企业入区发展,打造新兴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三是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中冶京诚等大型重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数控机床、特种汽车、汽车零部件、印刷设备、汽保设备、起重设备、工业锅炉及压力容器、大型管件等十大系列生产,逐步确立中小型船舶修造、重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汽保设备、大型管件制造等区域性生产基地的地位。四是改善提升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巩固发展美质材料产业基地。着力推进镁合金、镁化工等非耐材产品和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深加工比重。五是巩固提高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立足于资源整合、产品档次的提升和上下游产品的本地链接,提高行业的创效能力,形成区域分工明确、产业体系完善、领先辽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六是积极推进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将其做为后续发展的产业予以培植,促其做大总量,提高水平。2009年,六大产业集群中要有4个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

 7、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一是加快职工安置步伐,通过资产变现、保险挂帐和系统打捆、职工垫付等措施加快在职职工安置、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养老保险接续和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鼓励域内外企业参与我市企业重组改造。三是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加强上市辅导和推荐工作,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8、不断充实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增长、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实,千方百计为企业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造性的运用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加强银企对接。着手组织银企项目对接,加强融资担保工作,推进与广发行、浦发行、中信银行的紧密合作,组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等活动,达成各10亿元、共计30亿元的域外融资引进协议。积极开展融资担保工作,发展壮大营口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四是继续推进六大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深化环境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为企业渡难关、求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友好又快发展良好态势。

推荐访问: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迎难而上 坚定 信心
上一篇:坚持群众路不动摇主动沟通不动摇
下一篇:坚定信仰信念保持党员本色党课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