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拓展:走进语文之美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语文,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最卓越的智慧,它可以呈现博大宏阔的自然画面,展示动人心弦的社会场景,表现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传递纯洁质朴的人间真情,揭示意味深长的人伦事理。因而,语文确实是一种美,一种与民族同在的美、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这种美是最悠远的美、最绵长的美、最富魅力的美、最耐人寻味的美。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不应纯粹从工具视角教学语言文字,还应成为引导审美的过程,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之美,让他们感受美的情境,领略美的意蕴,受到美的熏陶。
  【片段一】诵读文本,揣摩语言美(《五彩池》吴红华)
  (出示语段: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这段话,边读边揣摩词句,看能发现什么?
  (生自由读)
  生:我发现它连用几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句来描写水池。
  师:很好!下面请先分别读读每个比喻句,再连起来读读几个比喻句合成的排比句,看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继续自由读)
  生:我从第一个比喻句体会到了每个彩池边缘都有一圈漂亮的颜色,很美。
  生:我从后面几个小比喻句体会到了每一个彩池都有各自的形状,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师:是的,每个彩池都有个性。你能读出个性鲜明的感觉吗?(生读)
  生:几个小比喻句从整体上说明形状很多很多。一眼望去,是琳琅满目的感觉。
  生:从句尾的省略号,我能体会到彩池数不胜数,形状也应有尽有。
  师:很好!谁能读一读,把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的感觉读出来?(生读)
  师:如果你是游人,望着这么美、这么多形状各异的五彩池,感觉怎样?不同游人有不同的感觉,请大家边自由朗读边品味,用不同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等会儿我们进行朗读交流,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之后,交流)
  生:(高声起始,渐读渐低、渐慢)理由:因为乍一见彩池时十分新奇、十分兴奋,情不自禁地要释放激动之情,自然要用高声朗读来表现,而后来静下心来,细细观赏,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投入,渐渐地陶醉了,当然要慢慢降低声调、放慢语速了。
  生:(低声起始,渐读渐高、渐快)理由:因为刚看时只见到眼前的一个、两个彩池,稍稍有点惊奇,后来随着视线推移、视野放大,渐看渐多,以至于满山遍野的彩池,而且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情绪越来越兴奋,越来越高涨,难免情不自禁起来,所以节奏逐渐加快,音调逐步升高。
  ……
  【赏析】语文之美,能知觉到的首先是言语形式之美,比如有的音韵优美、节奏明快,有的词汇丰富、语言鲜活,有的修辞独特、句式别致。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形式之美。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特级教师吴红华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发现语段运用的连续比喻及其所构成的排比句,感知语言的整齐美,然后引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推进朗读品味,在读中揣摩情境,传达情感,感受池多、池奇、池美以及观池时惊奇、沉醉的情感变化,效果极好。由此可见,审美阅读需在诵读中实现,教者应该指导学生有梯度、有层次、有变化地诵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不同方式的诵读,理顺文本、知觉文本、体味文本、把玩文本,直观地感受和鉴赏言语作品的形式之美,进而去触摸言语作品的内涵之美。
  【片段二】拓展背景,领略文化美(《长城》王崧舟)
  【导入】
  师:(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
  生(齐):万里长城。
  师:一起去看――
  生(齐):万里长城。
  师:一起去游――
  生(齐):万里长城。
  师: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
  生(齐):万里长城。
  师: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呢?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建筑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掌声)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语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它是最具鲜明文化“禀性”的学科,是最能表达人类文化特征的学科,在这一点上,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同日而语的。从微观上看,教科书中每一篇选文,都不只是规范语言的范例,更是一种文化“颗粒”,里面蕴含缩微的文化图景。如何借助这些“颗粒”展示相应的文化图景呢?上述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的两个细节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是导课谈话,一个是讲读后的小结。前者引用世界著名国家领导人对中国长城的盛赞,后者一组排比句,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竭尽铺陈渲染之能事。置身课堂,听着这番激情飞扬的话语,我们为之震撼:长城不只是中国的骄傲,也令世界自豪;不只是一个建筑,还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不只是一种景观,更是民族的品格、国家的脊梁!这就是长城蕴含的文化。王老师的课例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尤其是要以教者渊博的学识、厚实的生活、丰富的见闻融入文本、融入课堂,以生动的背景材料、富于激情的语言,展开壮美的文化画卷,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染,汲取文化的养分。(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推荐访问:诵读 之美 语文 拓展
上一篇:【“多病同调”中医调理多种疾病】调理脾胃的中药方
下一篇:【加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反思】幼儿园美术教育反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