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空港区2020-2020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12-18 点击:

 广东省揭阳市空港区 2019-2020 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1. 竞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经常会被裁判判罚为奔跑,其主要依据是( ) A. 双脚交替前伸 B. 双脚瞬间同时离地 C. 单脚瞬间离地 D. 脚跟瞬间离地 2. 飞行动物省力的运动方式是()

 A. 鼓翼飞行 B. 滑翔 C. 拍打翅膀 D. 以上三种都是 3. 与骨长长有关的结构是(

 )

 A. 骺端软骨层 B. 成骨细胞 C. 骨髓 D. 骨密质 4. 下列有关骨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幼年时,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B. 成年人的骨松质内,始终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C.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骨的红骨髓逐渐变为黄骨髓 D. 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终生具有红骨髓 5.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 蜻蜓点水 B. 蟾蜍冬眠 C. 蜘蛛结网 D. 小羊呼吸 6. 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

 )

 A. 骨 B. 骨骼 C. 骨骼肌 D. 关节 7. 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

 A. 捕食行为 B. 学习行为 C. 防御行为 D. 社群行为 8. “鸠占鹊巢”说明“鸠”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没有经历(

 )

 A. 求偶 B. 交配 C. 产卵 D. 筑巢 9. 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污染 B. 大气污染 C. 人类偷猎 D. 温室效应 10. 如图,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5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草 C.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 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11. 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2.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A. 环境污染 B. 滥砍乱伐 C. 生物进化 D. 滥捕乱杀 13. 下列不是绿色植物生活必须的条件是()

 A. 水

 B. 无机盐

 C. 土壤 14. 禽流感由 H7N9 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B. 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C. 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D. 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15. 苹果很甜,是因为其果肉细胞内含糖量高,这些糖分主要存在于(

 )

 A. 细胞质内 B. 细胞核内 C. 叶绿体中 D. 液泡中 16. 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A. 阳光→草→兔→狼 B. 草→昆虫→青蛙→蛇→鹰 C.

 鹰→蛇→蛙→昆虫→草 D. 草→蝗虫→细菌、真菌 17.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B. 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 D. 细菌和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18.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 B. 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C.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血液中获得氧气和养料 D. 男孩青春期喉结开始突出与雄性激素分泌有关 19.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07 年我国美国白蛾的发生面积达 120万公顷。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它的发育过程属于(

 )

 A. 变态发育 B. 不完全变态 C. 完全变态 D. 胎生哺乳 20. 以红果毛皮桃为接穗,以黄果毛皮桃为砧木,接穗上结出的毛皮桃皮色是……………(

 )

 A. 红果皮

 B. 黄果皮

 C. 半边红果皮,半边黄果皮

  D. 不一定 21.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A. A B. B 22. 能够采蜜的蜜蜂,所处的发育时期是:

 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23. 下列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

 A. 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 B. 晒黑的皮肤 C. 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D. 有充足光照的小麦穗较大且产量高 24. 通过以下植物器官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马铃薯的茎 B. 玉米的种子 C. 椒草的叶 D. 番薯的根 25. 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过程中完成的. A. 胚胎发育 B. 卵细胞形成 C. 受精作用 D. 精子形成 26. 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乙表示蛹期,则表示蝗虫发育过程的是(

 )

 A. 丁→甲→乙→丙 B. 丙→丁→甲→乙 C. 甲→丙→丁 D. 丁→甲→丙 27. 下列是与遗传相关的知识,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都为 23 对 B. 蛋白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基因是与遗传特征相关的 DNA 片段 D. 染色体是由 DNA 和基因组成的 28. 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4 条,则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

 A. 24 对,24对 B. 24 条,24条 C. 12 对,12对 D. 12 条,12条 29.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为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桥梁”的是(

 )

 A. 受精卵 B. 卵巢细胞 C. 睾丸细胞 D. 生殖细胞 30. 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

 A. 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 遗传的特性 C. 变异的特性 D. 自然选择的特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4.0 分)

 31. 宋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指______性青蛙的鸣声,属于______行为. 32. 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多这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在自然界中,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__者。

 (3)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排出了废物,可见,动物具______作用。

 33. 细菌是靠______进行生殖的。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来繁殖后代。

 34.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性生殖不经过______的结合,由__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则经过______的结合,由______发育成新个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0 分)

 35. 观察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②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该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2)请写出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并说明这种血细胞能够运输氧气的原理:______。

 (3)若某人的 N中出现部分蛋白质和较多红细胞,则说明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若此人 N中经常有葡萄糖出现,请说出对该症状的一般治疗方法,以及对此人提出他在生活中的一条合理建议:______。

 36. 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你和你的同龄人都在(或即将)步入哪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分别列出父亲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及你在母亲体内发育的场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南山村的小明学习了遗传的知识后,对村里 3个患有白化病家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如表),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A、a 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家庭序号

  父亲

  母亲

  第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

  1 号

  正常

  正常

  白化病

  ?

  2 号

  正常

  白化病

  白化病

  ?

  3 号

  白化病

  白化病

  白化病

  ?

  (1)根据 1号家庭可以判断白化病是_________性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如果 1号家庭生了第二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患有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2)2 号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3 号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3)依据国家的政策3个家庭都可以生第二个孩子,如果3个家庭再生第二个孩子,则_________号家庭生育出正常后代的可能性最大。

 (4)政府对小明的家乡开展“送药送医下乡”活动,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请找出下列不能通过药物治疗的遗传病,并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

 ①苯丙酮尿症②红绿色盲③地方性甲状腺肿④佝偻病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38. 为探究蚂蚁是否靠气味进行通讯,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 A、B、C 三个小岛。A、B 岛与 A、C 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饥饿的蚂蚁放在 A岛处,B 岛放食物,C 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步骤二后,桥①和桥②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蚂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步骤__________后,蚂蚁大多爬向 C 岛。

 (4)步骤三中,能直接用手直接移动桥吗?请判断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桥①和桥②的长短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奔跑掌握情况,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奔跑的时候,人的双脚会有同时离开地面的情况,但是行走时,双脚则不会同时离开,这就是二者的区别,也是竞走时判断运动员是否犯规的依据。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

 故选 B。

 2.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熟知鸟类的飞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滑翔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A.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靠双翼快速有力地扇击获得较大的升力和冲力,鼓翼飞行在鸟类中最为常见,故 A不符合题意; B.滑翔是从高处向前下方的飘行,可以是在鼓翼获得足够的高度和推力后进行,并显示出不同幅度的波浪形飞行路线,同时滑翔也是鸟类着陆前的必要飞行方式,飞行时双翼上下运动,动作十分巧妙,能用最小的能量达到最大的速度,滑翔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故 B 符合题意; C.拍打翅膀不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故 C 不符合题意; D.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只有滑翔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答案:A

 解析:解: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

 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可见 A正确。

  故选:A。

 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

 理解和掌握骨的结构和生长是关键。

 4. 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选项 A、B、C 是正确的,而选项 D中人的骨髓腔中并不终生具有红骨髓,因为成年后红骨髓转化成了黄骨髓,故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骨髓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

 做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区别红骨髓与黄骨髓的位置与功能;二是看清题意是选不正确的,切忌马虎。

 5.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了动物的行为。明确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动物的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小羊呼吸是动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动物的行为,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6. 答案:D

 解析: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骼肌的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D。

 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接(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据此解答。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 答案:B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繁殖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由于人的大脑发达,思维敏捷,学习行为的本领比较强,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

  故选:B。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而人的大脑发达,学习行为越复杂。

 8. 答案:D

 解析:解: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构筑巢穴。接着,雌鸟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的卵。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孵化出后,一些晚成雏尚未充分发育,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所以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所以从生殖特点来说,“鸠占鹊巢”典故说明的是鸠不会筑巢。

 故选:D。

 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筑巢、交配、求偶、产卵、育雏、孵卵六个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繁殖行为。

 9. 答案:C

 解析: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因此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疯狂捕杀。

  故选:C。

 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及其保护。

 10.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

 A.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6条食物链,而不是共有 5 条食物链,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禾谷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而不是植物草,B 错误;

  C.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不仅缺少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C 错误;

 D.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 D。

  11. 答案:B

 解析:解:“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①先天性行为,是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2.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掌握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下列各项中,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的一项是动物的争斗行为。

 A.环境污染,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故 A不合题意; B.滥砍乱伐,会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C 合题意。

 D.滥捕乱杀,会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故 D不合题意; 故选 C。

 13.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生活必须的条件。掌握绿色植物需要的基本条件,明确土壤不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土壤只是陆生生物(如绿色植物)的立足点,因此不是生物生存必须的基本条件。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14. 答案:B

 解析:解:A、流感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A错误;

  B、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C 错误;

  D、病毒很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 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 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 18-22 纳米。因此,观察时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错误。

  故选:B。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15. 答案:D

 解析:解:苹果是由细胞构成的,在苹果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因为在苹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故吃苹果时会感到很甜。

 故选:D。

 1、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

 2、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食物链的写法有关知识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不符合题意;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昆虫、青蛙、蛇、鹰它们五者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C.食物链写反了,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 D.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7.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菌真菌的分布、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细菌真菌的结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真菌的分布、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细菌真菌的结构。

 A.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A正确;

 B.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B 正确; C.每个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C 正确;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有成形的细胞核,C 错误。

 故选 D。

 18. 答案:B

 解析:解:A、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正确。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错误。

 C、胚胎发育时,胎儿所需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胎盘排出,正确。

 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长喉结、胡须;女孩骨盆变大、乳房发育等。正确。

 故选:B。

 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青春期的主要特征和人的发育过程。

 19. 答案:C

 解析:解: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例如蝗虫、蟋蟀就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例如蜜蜂、菜粉蝶就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因此它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发育类型及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对比掌握。

 20. 答案:A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嫁接后的性状表现,可从嫁接的概念入手。嫁接就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所以嫁接以后接穗上结出的果实和原来的接穗一样,和砧木的果实特点没有关系。以红果毛皮桃为接穗,以黄果毛皮桃为砧木,接穗上结出的毛皮桃皮色是红果皮。

 故选 A。

  21. 答案:B

 解析:略 22.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了蜜蜂的发育过程。了解蜜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例如蜜蜂、菜粉蝶、家蚕就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同时蜜蜂的成虫时期以植物的花蜜为食,所以蜜蜂采蜜时所处的发育时期是成虫期。

  故选 D。

  23. 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解答时可以从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方面来切入。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晒黑的皮肤、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有充足光照的小麦穗较大且产量高的性状,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故 A符合题意。

 故选 A。

  24. 答案:B

 解析:解:A、马铃薯的茎发芽生根,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是无性生殖,A错误。

  B、玉米用种子繁殖,经过了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 正确。

  C、用椒草的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营养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方式叫无性生殖,C 错误。

  D、番薯的根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然后长出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D错误。

  故选:B。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25. 答案:C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 XX,那么,她生的就是女孩。如果母亲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 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 XY,那么,她生的就是男孩。因此人的性别决定是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完成的。

  故选:C

 人的体细胞内的 23 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6. 答案:D

 解析:解:图中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图中如果乙表示蛹期,则表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丁受精卵→甲幼虫→乙蛹→丙成虫。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 3 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则表示蝗虫发育过程的是丁→甲→丙。

  故选:D。

 (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 3 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7. 答案:C

 解析:解:A、人的体细胞中都含有 23 对染色体,人的生殖细胞中都含有 23 条染色体,错误; B、染色体是由 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 C、基因是与遗传特征相关的 DNA 片段,正确; D、染色体是由 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 DNA分子上的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错误;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 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由一个 DNA分子组成,一个 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

 28. 答案:D

 解析:解: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4 条,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比体细胞少一半,即为12 条。

  故选:D。

 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明确: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比体细胞少一半。

 29. 答案:D

 解析: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

  故选:D。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30. 答案:B

 解析: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性状的现象叫遗传,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如:“龙生龙,凤生凤”,因而使生物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

  故选:B。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31. 答案:雄;繁殖

 解析:

 此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繁殖的特点。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指雄性青蛙的鸣声,属于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雄;繁殖 32. 答案:生态平衡;消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1)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3)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生态平衡;

 (2)消费; (3)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从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切入。

 明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即能正确答题。

 33. 答案:分裂

  孢子

 解析:解: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等,其中霉菌和蘑菇菌等大多是由大量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上面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可以发育成新个体,所以多细胞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故答案为:分裂;孢子。

 细菌的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一些附属结构如鞭毛和荚膜等,

  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等,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以及生殖方式应重点掌握。

 34. 答案:两性生殖细胞

  母体

  两性生殖细胞

  受精卵

 解析:解: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如:玉米种子繁殖等;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如马铃薯用块茎繁殖等,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故答案为:两性生殖细胞;母体;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 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可根据两者的概念来解答。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性生殖是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是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35. 答案:呼吸运动;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肾小球;注射胰岛素;减少糖分的摄入,少食多餐

 解析:解:(1)图示中②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这是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完成吸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这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图示中③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最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低,这时发生了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因此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2)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3)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N就是尿液。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可以虑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正常的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部分蛋白质和较多的红细胞,则说明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在肾小球。

 此人 N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有可能患有糖尿病,一般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病人应注意减少糖分的摄入,少食多餐。

 故答案为:

 (1)呼吸运动; (2)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3)肾小球;注射胰岛素;减少糖分的摄入,少食多餐 此题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可知:在图示中①是在消化系统中食物的营养成分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代表消化吸收过程;图示中②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图示中④是血液循环;图示中⑦是组织细胞;⑤是血液进入肾单位,⑥肾单位形成尿液 N。

 此题类似中考题,综合性较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好这几部分的知识,并注意归纳概括,多做有关此类型的模式图题,提高自己的识图分析能力。

 36. 答案:青春期;睾丸;子宫

 解析:

 本题考查青春期以及生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以及胚胎的发育过程。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是一生中身体、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父亲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还能够分泌雄性激素。人体受精卵后期为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是胎盘。因此,作为一名初一学生,我们与同龄人都在(或即将)步入青春期。父亲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及我在母亲体内发育的场所是睾丸和子宫。

 37. 答案:(1)隐;25% (2)Aa;aa (3)1 (4)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显性和隐性判定,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遗传病的常见类型,解题关键是理解基因显性和隐性判定,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遗传病的常见类型。

 (1)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 1 号家庭父母亲均正常,孩子患病,可以判断白化病是隐性致病基因导致的隐性遗传病,基因组成为 aa,则父母基因组成均为 Aa。如果 1号家庭生了第二个孩子,父亲提供 a 的可能性是 50%,母亲提供 a 的可能性是 50%,则第二个孩子患有白化病 aa 的概率为 25%。

 (2)2 号家庭父亲正常,则基因组成可能是 AA或 Aa,但是他的孩子是白患病患者 aa,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则 2 号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Aa;3 号家庭父亲为白化病患者,基因组成是 aa。

 (3)依据国家的政策 3个家庭都可以生第二个孩子,如果 3 个家庭再生第二个孩子,则 1 号家庭生育出正常后代的可能性最大为 75%;2 号生育出正常后代的可能性为 50%;3 号生育出正常后代的可能性为 0。

 (4)属于遗传病的是①苯丙酮尿症和②红绿色盲;③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中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④佝偻病是缺钙或者缺维生素 D导致的,③④不属于遗传病。

 故答案为:

 (1)隐;25%; (2)Aa;aa; (3)1; (4)①②。

 38. 答案:(1)使蚂蚁主动觅食 (2)气味 (3)三 (4)不能,手上的气味会干扰蚂蚁的通讯 (5)控制单一变量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蚂蚁的行为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1)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

 (2)据图可见: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气味的有无。

 (3)完成步骤三,根据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了 C 岛。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4)在实验中不能直接用手来对换小木条,移动“桥”,因为手上的气味会粘到“桥”上,影响实验结果。

 (5)桥①和桥②的长短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故答案为:

 (1)使蚂蚁主动觅食 (2)气味 (3)三 (4)不能,手上的气味会干扰蚂蚁的通讯 (5)控制单一变量

推荐访问:揭阳市 广东省 港区
上一篇:五年级作文读《小黄鹂鸟》有感,450字
下一篇:六年级作文书信地球,伟大母亲,550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