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沥青及煤焦油改质沥青综述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09-15 点击:

  煤沥青及煤焦油改质沥青综述王东(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浸渍剂

 煤沥青及煤焦油改质沥青综述

 王

 东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浸渍剂沥青装置 , 山西 交城

 030500 )

 摘 要 :介绍了煤沥青的性能 、用途以及有广泛用途的煤焦油改质沥青的优异特性 ,改质机理和生产工艺 ; 分析了目前国内煤

 焦油改质沥青工艺存在的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

 关键词 :煤沥青 ;煤焦油沥青 ;改质

 An O verv iew of C oa l Ta r Ba sed P itch an d M od if ied C oa l Ta r P itch

 W AN G D ong

 ( The P lan t of Imp regnan t P itch, Shanxi Hongte Coa l Chem ica l Co. , L td. , Shanxi J iaocheng 030500 , Ch ina)

 A b stra c t: The p e rfo rm ance and u sage of coa l - ta r a sp ha lt we re in troduced. M eanwh ile, it wa s a ssum ed the exce llen t

 cha rac te ristic s, m echan ism and techno logy of the mod ified coa l ta r p itch. The ana lysis of the p rob lem s existed in the p roce ss of p roduc tion we re in te rp re ted, and then the co rre spond ing advice s we re p ropo sed.

 Key word s: coa l - a sp ha lt; coa l - ta r a sp ha lt; mod ified

 煤沥青是煤焦油沥青的简称 ,是煤焦油蒸馏后的残渣 ,为煤

 焦油加工过程中的大宗产品 [ 1 ] ,是制取各种碳素材料不可替代 的原料 。中国是煤沥青生产和应用的大国 ,目前煤沥青的产量 已达 200万 t,占煤焦油总量的 50 %以上 [ 2 ] 。目前 ,煤沥青主要 用于制造冶金业中碳素电极的粘结剂 ,高附加值的碳材料和针 状焦 ,以及防水和建筑材料 ,其中以粘结剂的应用最为广泛 [ 3 ] 。

 但是 ,未经改质 的 煤 焦 油 沥 青 , 其 软 化 点 低 , 挥 发 份 高 , 结 焦 值 低 。所生产的电极制品比电阻大 ,抗氧化和热稳定性差 ,机械强 度低 。因此 ,煤焦油沥青要经过改质 , 改善其理化性 质后 , 才能 满足电极生产的质量要求 。

 同时 ,国外焦化行业由于受环保的限制而呈现萎缩 ,导致改 质沥青出口的增加 ,而国内冶金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改质沥青的 用量 。因此改质沥青产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及较高的利

 润 ,近年来国内各大焦化厂相继增建了改质沥青生产装置 ,使产 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影响 。

 ( 2)喹啉不溶物 (α树脂 ) (Q I)

 喹啉不溶物是沥青中不溶于喹啉的残留物 。其平均相对分 子质量为 1800~2600 , C /H 原子比大于 1167。沥青的结焦值随 Q I的增加而增加 。沥青中含有一定量的 Q I有利于提高炭制品

 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 ,对炭制品焙烧中的膨胀有一定限制作用 。

 但沥青的 Q I过高 ,会致使沥青的流动性降低 ; Q I过低 ,会导致电 极用沥青中糊料偏析分层 。

 1 煤沥青概述

 1. 1 煤沥青的性质 [ 4 ]

 煤沥青是 5000多种三环以上多环 芳香族化合物和少量与 炭黑相似的高分子物质构成的多相体系和高碳物料 ,含碳 92 %

 ~94 % ,含氢仅 4% ~5 % [ 3 ]左右 ,是制取各种碳素材料不可替代 的原料 。由于煤沥青组成复杂 、分子量大 , 常用正己 烷 、甲苯和 喹啉溶剂对煤沥青进行分级 ,如图 1所示 。

 具体分析如下 :

 ( 1 )甲苯不溶物 ( T I)

 T I是沥青中不溶于甲苯的残留物 。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0~1800 , C /H 原子比为 1153 左右 ,外观为黑棕色粉末 ,具有 稳定的组分 。该组分具有热可塑性 ,并参与生成焦炭网格 ,其结 焦值可达 90 % ~95 % ,对骨料焦结起重要作用 。沥青的结焦值 随着 T I的增加而增加 。

 T I对炭制品机械强度 、密度和导电率有

 图 1 煤沥青溶剂分离族组成分析过程图

 Figure 1 Separation of coal tar solvent ethnic composition analysis p rocess map

 ( 3)β树脂 (甲苯不溶但喹啉可溶 )

 β树脂是煤沥青中不溶于甲苯而溶于喹啉的组分 ,其值等于

 T I与 Q I之差 ,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致为 1000 ~1800, C /H 原 子比为 1125~210 ,β树 脂 是 中 、高 分 子 量 的 稠 环 芳 烃 , 黏 结 性 好 、结焦性好 ,所生成的焦结构成纤维状 ,具有较好的 易石墨化

 性能 ,所得的炭制品电阻系数小 ,机械强度高 。

 ( 4)γ树脂

 γ树脂是甲苯可溶物 ,其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200 ~1000 , C /H 原子比为 0156 ~1125 , 呈带黏性的深黄色 半流体 。γ树脂

 2010年 38卷第 5期广州化工·69·括管式炉法和釜式法 ) 、真空闪蒸法等 。在煤沥青中的2010年 38卷第 5期

 广州化工

 ·69·

 括管式炉法和釜式法 ) 、真空闪蒸法等 。

 在煤沥青中的功能是降低沥青的黏度 ,使沥青易于被炭质骨料

 吸附 ,增加糊料的塑性 ,有利于成型 ,但过量的 γ树脂会降低沥 青的结焦值 ,从而影响焙烧品的密度和机械强度 。

 1 12 煤沥青的应用 [ 5 - 7 ]

 煤沥青没有确定的熔点 ,只有从固态转化为过渡态的温度 范围 ,通常用软化点代表 。根据软化点的高低 ,煤焦油沥青分为 低温沥青 (软沥青 ) 、中温沥青 (普通沥青 ) 、高温沥青 (软沥青 ) 。

 因其软化点和物化性质不同 ,用途各异 ,具体介绍如下 :

 ( 1 )作电极粘结剂

 作电极粘结剂的沥青一般是中温沥青 , 它在电极成型过程 中使分解的碳质原料形成塑性糊 ,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工程结构 材料 ,沥青在焙烧过程中发生焦化 ,将原来分散的碳质原料粘结 成碳素的整体 ,并具有所要求的结构强度 。

 ( 2 )型煤粘结剂

 用 20 % ~30 %的煤焦油高沸点馏分稀释中温沥青所得的软 沥青就可作为型煤的粘结剂 。但是 ,软沥青价格高 ,作为配型煤

 技术的基本粘结剂 ,具有价格高的缺点 ,而且软沥青是一种贵重 的沥青资源 ,可 以 广 泛 用 于 生 产 沥 青 焦 、针 状 焦 等 高 附 加 值 产 品 。现在国外已开发出石油改质粘结剂 (A SP)来代替软沥青 。

 ( 3 )生产沥青焦 沥青焦主要为电解法炼铝的阴极以及炼钢用的石墨电极制

 备 。为改善焦炉沥青焦工艺恶劣操作条件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国外开始发展煤沥青延迟焦的生产工艺 ,宝钢焦化厂最早引进 该工艺生产高质量沥青焦 。目前国内一些装置通过改进该工艺 技术生产针状焦取得了巨大成功 。

 ( 4 )制造沥青清漆

 沥青清漆是焦油沥青溶液 。为了增加漆面光泽 , 在熬制油 时增加一些松香或松节油 ,同时为改进塑性 ,还加入了填料 。这 种沥青清漆宜于在室外做钢结构 、混凝土及砌体的防水层和保

 护层 ,并能在室外常温下涂刷及喷漆 。

 ( 5 )其它用途

 煤焦油沥青还可增加塑性 、制备沥青 碳纤维 、用 于铺路 、制 造防水剂 、炭黑 、沥青炸药等 。

 表 1

 改质沥青技术性能

 指标名称

 一级

 二级

 软化点 / ℃

 甲苯不溶物 ( T I) / % 喹啉不溶物 (Q I) / % β树脂 / %

 结焦值 / %

 灰分 / %

 水分 / %

 100 ~115

 28 ~34

 8 ~14

 ≥18

 ≥54

 ≤013

 ≤5

 100 ~120

 ≥26

 6 ~15

 ≥16

 ≥50

 ≤013

 ≤5

 氧化法原理 :氧化法制取改质沥青是借助于空气 中的氧气

 在一定温度 (不低于 250 ℃)下使沥青中低分子芳烃聚合 ,使分子 量增大 。

 常压热聚合法原理 :沥青在热聚合过程中 ,由于其中芳香族 的碳氢化合物分子不断受热分解和脱氢 ,以及脱侧链 (如烷基 )

 引起缩聚 ,使得原料沥青中的 β树脂的一部分转化为 α树脂 ,增 加了决定粘结剂粘结性的组分 。总括起来分析 , 沥青 经过热聚 合过程 ,其内含组分是在向改善 、提高粘结剂性能的方向转化 ; 从改质机理来看 ,整个反应的过程是受芳香族化合物的聚合和 热裂解程度控制着 。

 近几年 ,国内各厂均成功地生产了优质的改质沥青 ,其中大 部分都是采用热聚合法 。热聚合法又分为管式炉加热工艺和釜

 式加热工艺 ,国 内 各 厂 普 遍 采 用 釜 式 加 热 工 艺 , 认 为 该 工 艺 成 熟 ,投资省 ,操作简单 。

 图 2为两釜串联生产改质沥青工艺流程图 :

 改质沥青 [ 8 - 10 ]

 改质沥青又称石墨电极沥青 、电极粘结沥青 ( HQ P) 以及高 质量沥青 ,多用作电炉炼钢的超高或高功率电极 ,电解铝的阳极 糊以及碳素制品的粘结剂 。

 2 11 改质沥青特性

 改质沥青具有 较 高 的 苯 不 溶 物 ( B I) , 一 定 的 喹 啉 不 溶 物 (Q I) ,较低的挥发分含量及较高的树脂含量等 ,因此使用改质沥 青作粘结剂原料 ,生产出的炭素制品具有电阻小 、导 电性好 、电 容密度大 、耗电低 ,强度高 、不掉渣 、寿命长 、热膨胀小等优点 。

 它具有以下的优异特性 : ①用作炭石墨制品的粘结剂 ,能显 著改善产品质量 ,增加体积密度与机械强度 ; ②铝用阳极糊 。若 用改质沥青代替中温沥青 ,不但能降低单耗 ,而且能改善侧插槽 铝厂的环境卫生 ; ③解决了中温沥青的夏季储运中因温度而引

 起的软化 ,从而造成对运输工具如车箱 ,船舱等的污 染 ; ④开发 高 、精 、尖的炭石墨制品 ,提供较佳原料 。

 通常用于评价改质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 [ 11 ]如表 1所示 。

 2 12 沥青改质机理及生产工艺 [ 1 2 - 1 3 ]

 前已述及 ,煤焦油沥青中的主要组分有 α组分 、β组分 、γ组 分 ,也即 α树脂 、β树脂 、γ树脂 。

 国内外目前生产改质沥青工艺主要有氧化法 、热聚合法 (包

 2

 图 2 改质沥青工艺流程图

 F igu re 2 Mod ified P itch F low Cha rt

 改质沥青工艺又分为间歇聚合制造工艺和连续聚合制造工

 艺 。

 ( 1)间歇聚合生产改质沥青 中温煤焦油沥青分别装入聚合反应 釜 , 以煤气为 燃料在加

 热炉内燃烧 ,加热反应釜内的沥青 。同时 ,用聚合釜内搅拌器进 行搅拌 ,以保持釜内沥青受热均匀 。聚合热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

 反应生产气体从釜顶逸出 ,经冷却后 ,分离出闪蒸油作为副产品 (可作为优质炭黑生产原料 ) 。待反应结束后将产品送往造粒装 置 ,得到粒状固体改质沥青产品 。

 ( 2)连续聚合生产改质沥青

 如图 2所示 ,连续制造工艺必须由 2~3台反应釜串联组成 , 每台反应釜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处在不同的操作温度下 , 但温度范围在 370℃~400℃之间 ,操作压力还是常压 。其它步

 广州化工2010年 38卷第 5期·70·骤与间歇反应类似 。2 13

 广州化工

 2010年 38卷第 5期

 ·70·

 骤与间歇反应类似 。

 2 1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1 4 - 1 6 ]

 国内生产改质沥青有单釜 , 2釜 , 3釜 , 4釜串联或 2釜 , 3釜 ,

 4釜并联工艺 。通过各厂的生产实践及各厂的特殊情况发现 ,以 上几种工艺均有采用 ,如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在改质沥青项目 建设中考察了 2釜串联工艺和 3釜串联工艺 ,最后决定采用 4釜 串联工艺流程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两反应釜串联常压 热聚合工艺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选择 2 釜串联连续 式生产方式 ;国内也有一些焦化厂如新疆八钢煤焦化分公司因

 成本原因受投资限制 ,而采用单釜流程生产改质沥青 。虽然以 上各种生产方式都已投产成功 ,但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 ,它 们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

 ( 1 ) 产品质 量 波 动 较 大 , 不 易 控 制 , 大 部 分 只 能 达 到 二 级 品 。

 ( 2 ) 沥青液下泵寿命短 ,原因是沥青 温度高 , 轴 易变形 , 轴 套易磨损 。

 ( 3 ) 釜间沥青流动不畅 ,管道堵塞严 重 , 沥青软 化点高 , 高 温易结焦 ,低温易凝固 ,管道保温不好及液位差小是造成管道堵 塞的原因 。

 改质沥青生产各有特点 ,能否正常生产完全取决于能否正 确掌握设备和工艺特性 。各厂经过多年的生产 ,不断总结经验 , 找到了改质沥青生产中常见事故的原因 ,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

 的方法 ,使改质沥青质量和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大大降低了生 产成本 ,延长了生产周期 ,使设备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例 如有些厂采用电保温自动调节管道温度 ,解决了管道保温不好 的缺点 ,并减少蒸汽消耗 ,减少管线堵塞次数 , 增加效益 。许多 厂家目前都采用 D SC系统集中控制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事故 的发生 。另外 ,单釜流程生产的改质沥青中甲苯不溶物和喹啉 不溶物均不稳定 ,软化点波动范围也较大 。昆明长胜能源开发

 燃料油厂对煤焦油减压间歇单釜式改质沥青生产技术进行多年 研究并成功应用 ,降低了操作温度 ,增大了蒸馏塔各馏分段回流 比 ,简化了操作 ,延缓了釜内结焦现象 ,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且 符合标准要求 。但对于处理量较大的 ,为防止物料在反应釜中 停留时间过短 ,最好采用多釜连续生产方式 。

 粘结剂和沥青焦的使用大大增加 ,另外 ,目前我国对钢铁及铝产

 品结构有所调整 ,高功率及超高功率电极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 对改性沥青的需求也会增加 。

 现在对煤沥青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课题 , 是 现代煤化工 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可以预见 ,随着煤沥青科 学研究的不 断深入 ,煤沥青的利用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

 参考文献

 韩梅 ,曾雅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 2000 ( 1 ) : 10 - 11.

 刘春法 ,杜勇 ,单长春. 宝钢煤焦油沥青的结构和性能浅析. 上海化 工 , 2008 , 33 ( 1 ) : 14 - 16.

 李好管 ,朱凌浩 。煤沥青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应用 [ J ]. 煤炭转化 ,

 2000 , 23 ( 4 ) : 31 - 36.

 张家埭. 碳材料工程基础 [ M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2: 46 -

 47.

 彭亚伟 ,毕雅梅. 煤焦油沥青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 企业家天际 ,

 2007 , 8: 255 - 256.

 高建业 ,煤焦油沥青应用简介.

 王永林 , 李 好 管. 煤 焦 油 沥 青 深 加 工 利 用 综 述. 煤 化 工 , 2000 , 94 ( 1 ) : 13 - 17.

 SA TO T, AD SCH IR I T, ARA I K, R EM PEL G L , N G F T T. Up grad ing of a sp halt w ith and w ithou t p a rtia l oxida tion in sup e rc ritica l wa te r [ J ]. Fue l, 2003 , 82 ( 10 ) : 1231 - 1239.

 A lva rez, R. e t a l. effec t of p itch cha rac teristic s on p la stic p hase fo rm a2

 tion du ring coa l cok ing. Fuel and Ene rgy, 1997 ( 2 ) : 857 - 860.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Szym an sk i G S, R ych lick i G, Te rzyk A P. Ca talytic Conve rsion of E tha2

 no l on Ca rbon Cata lysts [ J ]. Carbon, 1994 , 32 ( 2 ) : 265 - 266.

 [ 11 ] 张德祥主编. 煤化工工艺学 [M ]. 北京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1999: 452

 - 460.

 [ 12 ] 程兆源 ,彭霓如 ,金海霞 ,等. 2 釜串联连续式改质沥青的生产 [ J ].

 燃料与化工 , 2005 , 36 ( 6 ) : 47 - 49.

 [ 13 ] 何庆香 ,范海彪 ,王全旺. 4 釜串联改质沥青技术的应用 [ J ]. 燃料与 化工 , 2003 , 34 ( 5 ) : 266 - 268.

 [ 14 ] 梁轶. 改质沥青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J ]. 河南化工 , 2002 ,

 ( 3 ) : 45 - 46.

 [ 15 ] 刘春法 ,杜勇 ,单长春. 宝钢煤焦油沥青的结构和性能分析 [ J ]. 上 海化工 , 2008 ( 1 ) : 14 - 16.

 [ 16 ] 马进育. 改善改质沥青反应釜结焦的措施 [ J ]. 燃料与化工 , 2008

 ( 6 ) : 51 - 52.

 3 结

 语

 煤焦油沥青有着广阔的前景 [ 5 ] ,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 ,电极

 (上接第 41 页 )

 [ 29 ] M. B and in i, M. B enaglia, R. Sin isi, S. Tomm asi, A. Um an i - Ron2

 ch i. O rg. L e tt. , 2007 , 9: 2151 - 2153.

 [ 30 ] R. Kowa lczyk, ×. Sido row icz. J. Ska rz′ew sk i, Te trahed ron: A symm e2

 try, 2008 , 19: 2310 - 2315.

 [ 32 ] K. Tanaka, S. H ach iken. Te trahed ron L e tt. , 2008 , 49: 2533 - 2536. [ 33 ] H. Y. Kim , K. O h. O rg. L e tt. , 2009 ( 11 ) : 5682 - 5685.

 [ 34 ] H. M aheswa ran, K. L. P ra san th, G. G. Krishna, K. R avikum a r, B.

 Sridha r, M. L. Kan tam. Chem. Comm un. , 2006: 4066 - 4068.

 [ 35 ] M. Zielińska - B ? a jet, J. Ska rz′ew sk i. Te trahed ron: A symm e try, 2009 ,

 20: 1992 - 1998.

 [ 31 ] R. Kowalczyk, J. Skarz′ew sk i.

 2467 - 2473.

 Te trahed ron: A symm e try, 2009 , 20:

推荐访问:石油沥青质 沥青 煤焦油 综述
上一篇:合集党员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体会感悟
下一篇:支部书记专题辅导报告——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