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抓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09-12 点击:

 扎实抓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湖州市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四区一市”奋斗目标,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三个最大限度”总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根本目的,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保发展。一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二是加快推进统筹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全面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特别是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先行区的目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促进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共同繁荣。三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重视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以更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解决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着力富民惠民安民。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富民、惠民、安民,加快推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围绕“富民”,着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居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让更多群众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把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使企业职工劳动报酬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二是围绕“惠民”,着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认真抓好“惠民利民”十大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减轻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负担。加大向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倾斜,进一步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特别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围绕“安民”,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力度,积极构建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建立健全大防控机制,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以防得住、控得严、打得狠为目标,努力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尤其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同时从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置预案、舆情导控、保障建设和联动协作等方面入手,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把维护群众权益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满足群众多元利益需求为目标,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商协调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切实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主动搭建多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努力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畅通、接收更有效、回应更及时、行为更有序。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着力在健全机制、创新手段、规范行为上下功夫,加大信访问题化解力度,着力推动“事要解决”。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健全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和预警机制,努力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充实调处机构、完善调处网络、健全调处机制,不断提高调处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或决策调整,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评估社会效益和稳定风险,努力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

  四、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更多的人财物投向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广大群众的坚强堡垒。扩大党在“两新”组织中的组织与工作覆盖,引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的作用。二是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完善基层综治平台,深化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村(居)、企业、学校综治工作站室规范化建设,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健全机制,努力形成基层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的大平台。完善便民服务平台,以推行“扁平化服务”为方向,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构建以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多渠道多样化的便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综合信息平台,依靠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进部门之间网络互联、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综合化、动态化、精细化。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基层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基层一线干部,特别是突出抓好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一支业务熟悉、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建机制、强基础、保平安、促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秉公执法、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政法干部队伍

  五、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主动顺应社会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抓好虚拟社会管理这个热点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这个难点。一是切实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动态管理体系。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把公共服务对象由户籍人口逐步向常住人口扩展,更好地落实流动人口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新要求。重视特殊人群的教育和关爱,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闲散人员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帮扶,切实抓好精神病人、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治疗、教育和管理,绝不能漏管失控。二是切实加强信息网络和新兴媒体管理。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一方面,加强信息网络和新兴媒体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互联网综合管理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着力提高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网络主流文化阵地建设,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进一步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新风。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和监测机制,通过创设网络问政平台,推广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等有效做法,搭建党委、政府与公众的网络互动平台

  六、着力健全社会规范体系。以强化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为基础,加快在各个领域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一是强化思想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新时代湖州精神,进一步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二是强化法制规范。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深入推进“法治湖州”建设,努力使社会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强化全民自觉守法,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三是强化诚信规范。深入推进“诚信湖州”建设,强化社会公众诚信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记录平台和诚信行为规范,加快形成社会诚信规范和约束体系。加快建设“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推荐访问:抓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 各项工作 抓好 扎实
上一篇: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汇编
下一篇: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