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论文学生社团校园文化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论文

 1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互关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工作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社团为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如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

  1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互关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工作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

 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创建的方向标

 历来,我国都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就从战略的高度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全局性地位,这就为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一切校园文化活动都要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意识形态服务,都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够创建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校园文化,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根红苗正,又红又专的人才.

 1.2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介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高校要依托广阔的校园,开展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科、科技、体育、艺术、娱乐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真正把德、智、体、美等结合起来,把校园活动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体现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这样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学会如何待人接物等处事原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2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途径单一,流于形而上的灌输,难以真正触动大学生的灵魂深处等,这严重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也必然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效度.

 2.1重“物质”,轻“内涵”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高富帅”、“白富美”、“高大全”、“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时髦语,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的一些微妙变化.自高考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对于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追求“高大全”--各个高校纷纷举债大兴“土木”,高楼大夏犹如雨后春笋般,造成大量教育资源流失的“黑洞”,谓之高;各个高校盲目“占地为王”,不断追求“航母型”的大学,造就了中国特色的“大学城”,甚至鬼城,谓之大;为了建立综合型大学,有些学校自身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的资质和能力,不管有没有相应的师资队伍,纷纷力争增设学科专业,谓之全,这样可能会导致拔苗助长,不利于其发展.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对大学的内涵做了精辟的诠释.是的,大学不是因为高楼林立而被称为大学,而是因为有大师的存在,赋予这所学校内在的精神,才被称为大学.今天,我们的高校该如何发展,该走向何方?应该从这里得到启迪.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教育领域里的“大革命”.这种高等教育的“扩招”或说“大跃进”所衍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导致很多学校重物质、轻精神、重建设,轻内涵,走着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无力于挖掘校园建设中的育人导向功能.

 2.2重“形式”,轻“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成为传承文化和传播明文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价值理念和群体意识,是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以及行为准则.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可有的高校却把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同于优美校园环境的打造和美化,把校园文化的开展等同于搞搞活动,搞花架子,一味地强调其娱乐性,而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没有很好使广大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2.3重“传承”,轻“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颖的传播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着自身的优势,具有独特的“魅力”.随着网络在高校校园中的普及,许多大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博以及E-mail等交流平台获取很多信息.网络既扩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又扩展了其94途径和方法,同时又被很多大学生所喜爱,使传统的信息源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这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困惑和无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早已习惯以往的教育方式,对网络文化载体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主动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想法,缺少利用网络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更难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没有处理好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的关系,削弱了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2.4重“共性”,轻“个性”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积淀和积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探索并加以总结而成的.它既具有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迁的共性.同时,又因其独有学校传统、历史渊源和所处的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抛弃了学校自身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发展趋势以及特色,盲目地向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和“借鉴”,一味地追求“大一统”,向“前”靠齐.结果,使得自己变得“面目全非”,捡到了“芝麻”丢了“西瓜”,无法体现个性化的特色.

 3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

 3.1高校要高度重视,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

 高校要树立校园文化共建共管的意识,学校党委要把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中,健全机制,成立机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人尽其责,把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创建“三级”的管理架构,即学校层面、各院系层面以及师生层面,发挥不同层面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形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合力

 3.2抓好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凸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主流的价值导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要“严审查,把好关”.其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形载体,凝聚了物质存在的内在精神和意义.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挖掘隐藏在大学物质文化中的显性教育因子和隐性教育因子,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使校园景点、主题雕塑、一花一木、池塘楼阁鳞次栉比,彰显高校的匠心独运,使校园环境更加优雅宜人,散发出大学精神的气息,给人以美感和享受,从中得到渲染、教育和启迪.再次,高校主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部门要加强对宣传栏、图书馆、校刊、广播、讲坛、论坛以及各种活动等的正确引导和管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大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真正做到赋硬件以生命,赋软件以灵魂.

 3.3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高校网络文化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直面社会现实的热点、难点和盲点问题,想生之所想,急生之所急,真正体现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其点击率,增大其教育效果,才能使学生能够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得到教育,从而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其校园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从而最终达到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目的.

 3.4保持校园文化的娱乐性,增强其的教育性

 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坚持“寓教于乐,娱乐寓教”的原则,既要强调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又不能忽视活动的教育性.如果只追求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可能会落入“庸俗”的口舌,甚至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但如果一味的追求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性而忽视其娱乐性、生动性,可能又难以吸引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鉴于此,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拿捏好两者的尺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否则校园文化活动难免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尴尬境地.

 3.5既要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又要彰显其个性

 各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要处理好扬与弃、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由于每个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以及综合实力等的不同,因此,学校在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时,应当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色.这种个性化特色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师生员工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软实力”和竞争优势.同时又要防止“闭关锁校”的倾向,又要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凡是好的,主动地拿来为我所用,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正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特色优势。

 作者:钟建勋 郑瑗贞 陈永华 单位:昭通学院

 

  一、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社团为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凝聚力的建立

 多个学生因为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参与到某一个学生社团后,因为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需求,有着同样的追求,在社团活动中就愿意接受教师和同学给予的建议。更多的时候会在为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因为相互间的信任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社团就像一股强大的磁场将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和教师凝聚在一起。

 2.有利于学校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进行

 学生社团的类型很多,不仅仅有我们日常认为的体育类,还有科技类、文学类,也包括了政治理论学习类。这种基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有自愿的参与者组织形式活泼的学生社团,让原来思想教育的说教形式转变成学生乐意宣传和参与其中。因此,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3.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高中学生参与到社团中,完全是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的,大家因为一个相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更容易释放自己。如我校的街舞社,不仅组织时尚类的活动,如快闪,同时也组织送文艺到敬老院活动,这些活动在一些媒体上都有报道。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文盐中、创新盐中”是盐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学校,创新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更应对其进行创新教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学生社团中都是依据其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从策划到实施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仅是指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通过一些科学、学术氛围的影响,形成了敢于挑战困难、投身科学的创新意识。在我校的科技类社团活动中,许多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爱上航模,并自发组织设计,在省比赛中收获颇多。

 5.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目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关心,高中生学生压力大,心理承受力有限,如果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很容易酿成大错。学生社团可以为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社团活动不仅能为学生高中生活注入生机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心灵的沟通平台。在社团活动中,有共同爱好和兴趣出发点的学生相聚在一起,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更容易,使他们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社团活动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尽情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参与活动。同时社团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融洽的交往过程中了解自己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结论与建议

 学生社团多样的组织形式、大规模的开展、人性化的管理、严格的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高中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可以强化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高中校园,学生社团对在校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社团活动中,学校管理者要及时发现学生社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能一味追求社团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社团的质量;二是不能一味注重娱乐性社团,也要关注思想性社团;三是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定期帮助和管理;四是健全学生社团的运行机制,及时解决活动经费来源。只有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社团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王雨丰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如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建设的重点,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立学院相关的校园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特别是师德师风教育,绩效考核制度等尚待完善;缺乏榜样教育,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工作者、师德师风十佳教师的典型,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的榜样却没有树立,忽视了对各方面先进典型的评选和宣传。

 2.校园文化建设底蕴不够深厚

 我国独立学院的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存在着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的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方面,校舍越建越豪华舒适,校园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设计越来越有创意,校园的美化和绿化也越来越优美。但是由于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建校时间比较短,存在着设备不足、校园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人文环境弱于自然环境等问题。而且,有些独立学院的社会定位、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不够明确,与一类院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很多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面没有落到实处。另外,校园精神缺乏凝练,其核心特色把握不够准确,校园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也不明显。

 3.校园“学风、教风、工作作风”三风建设有待加强

 在学风建设中,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较普通高等院校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影响到了学风建设。而且,独立学院学生仍不被很多企业所认可,这造成了学生出现丧失信心、心理压力较大等许多问题,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教风建设方面,教师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引领和主导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独立学院存在着教师结构不合理,能够肩负重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专职教师比例不当等现实问题,导致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导作用难以充分体现和发挥。而且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偏年轻化,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校园文化。在工作作风的建设中,由于许多独立学院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机关工作作风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职工对学院的归属感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部分职工对工作缺乏敬业的感情,对工作责任性不强,要求不高,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纪律差,上班迟到早退,无所事事,影响了教职工的形象。“三风”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4.独立学院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有待完善

 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有些独立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社会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教学环节,而是因教师、自然环境、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间断,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应当有专职教师加以有效的指导。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及完成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等,尚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辅导。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解决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困境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教育部、湖北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校园精神文明的主体是师生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建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倡导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才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建设良好学风。思想政治工作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把握。

 2.加强独立学院“三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抓好“三风”建设工作,“三风”即学生学风、教师教风、机关工作作风。通过“三风”建设来践行大学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加强学风建设。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用制度促进教风的转变。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增强机关管理人员为基层和师生员工服务的本领来改进机关作风。中共中央、教育部、湖北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教师的师德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教师所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对学校、对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影响力,传递正能量。因此,要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从而对学生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另外,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从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着手考虑,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存在价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和价值的竞争平台,体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而言,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实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寒暑假集中的、临时性的活动,应该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挂职锻炼、社区共建等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广义实践的意识,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学院各种学生组织有效运行。学生组织有效的工作对学校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及管理等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众多的社团及其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应积极创造、探索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拓展大学生社会参与的途径和内容。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三者的密切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途径、新模式,将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的新内涵。

 作者:刘国平 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社团 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上一篇:保学辍控方案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