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比金钱重要图片 [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19-08-10 点击: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来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老年是诗一般的岁月,是人生又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时段。但在赞美老年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老年期出现的健康问题。“健康无价,无病是福”这句话老年人最有体会,健康是无法用金钱买卖的。有些人有了钱却没有了健康;有些人身患绝症,无论花多少钱,也无法换回生命,所以―
  定期体检掌握生命指数说保健,先要说说身边的一些现象。首先是女性比男性长寿的现象。据南京市老龄委2005年统计,南京市有百岁以上寿星150人,其中男性28人,女性122人。其次是“弯扁担不断”现象。许多平时经常上医院的、长期病歪歪的人,反而活得很长。第三是英年早逝现象。许多原本体壮如牛的壮年汉子,却突发急病先去了。比如大家熟悉的相声演员侯跃文突发心肌梗死逝世,享年59岁;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也走了,年仅46岁。那么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女性长寿?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更关爱自己,有了不适就嚷嚷,就会去医院,这让她们避免了许多风险。我是内科医生,我发现平时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大约70%是女性。我曾参加了很多次健康咨询活动,前来咨询的人中也是女性居多。有统计表明,男性去看医生的次数约比女性低28%。而且,女患者能更好地遵从医嘱。
  为什么弯扁担不断?只有生过大病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慢性病的患者有非常强的自我保健意识。一有症状,就上医院,稍感不适,就会注意休息,所以,虽然体弱,却可以活到很大年龄!
  为什么那些平时身体很好的中年人反而早逝?关键是麻痹大意,仗着身体好,经常熬夜、应酬,结果过劳而死。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一句话:寿天休论命,修行本在人。换句话说,人的寿命长短,在于你本人是否有自我保健的意识!有了自我保健的意识,就有了养生保健的法宝!
  中国一本古老的医书《难经》上说过这样的话:“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另一本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的“未病”,是指疾病尚在初浅阶段,尚未形成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可能患有哪些疾病呢?这就需要定期体检。说到体检,有人会说,我身体很好,每天锻炼,不需要体检。我上半年诊治过2个肿瘤患者,都是看上去身体非常健壮的男性。一位是山东人,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也很好,但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了1年,结果发现患有肠癌,已经肝转移。一位是无锡人,身体也很好,爬山时年轻人都赶不上,但上腹部隐痛持续了大半年,结果发现是晚期胃癌。所以说,锻炼不能代替体检。
  事实上,许多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在开始时是有信号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可以避免发展;早期治疗,可以延长寿命。一般来说,肿瘤有如下几种常见的早期征象:
  1 无痛性肿块迅速增大。
  2 不明原因的消瘦、厌食。
  3 无诱因的腹部疼痛。
  4 无诱因的黑便或尿血。
  5 黑痣颜色改变或黑痣变大。
  6 老年人出现肠梗阻。
  7 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咯血及发热。
  8 规律性上腹痛突然变得无规律。
  以上就是癌症的八大信号,我们平时应该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这些“蛛丝马迹”,定期体检。癌症预后的好坏与能否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密切相关。体检还能发现除癌症外的许多疾病,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到医院做1次全身体检。
  
  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养生先养心,这是中国传统的养生理念。养心,就是调整心态,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态。《黄帝内经》中将养生与治理国家相比,说心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状态就是君主,君主开明则国家和谐。养生也是一样,心态好,就长寿;心态不好,就生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活了74岁,远远超过了李白和杜甫,尽管他体质很弱,但心态很好:乐观、自娱,对物质的追求看得很淡。有诗为证:“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2001年2月8日去世,终年103岁。其养生48字诀为:“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
  著名的佛学大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在92岁时作《宽心谣》一首: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当今社会,攀比是某些人生活的一种习惯,而比来比去,你不可能总是第一。有人说,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来比去,总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于是厌世、颓废、抑郁。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是人类的第二死因。据媒体报道,在我国,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中医有句话,“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很多疾病与心境有关,古人说:“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我非常欣赏下面几句话中说到的处理人间世事的六种态度: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人在当今社会生存,不相互比较是不可能的。但关键是如何比较,与什么比较?我说,对于在职的中青年人来说,不比财富,不比地位,要比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人格的修养。对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不比财富,不比身体,要比快乐,比谁活得自在。有人说:“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开心是味良药
  
  人在愉快时,机体分泌有益的激素、神经递质,有些酶的活性也增加。这些物质可以增加神经的兴奋性,调节脏器的功能,增强体质。所以说,开心也是药,那么,开心药在哪里?
  1 和睦为乐。一个和睦的家庭,是维持健康极其重要的条件。恩爱的夫妻生活,能带来许多乐趣,也是健康的重要支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詹姆斯・豪调查发现,缺乏伴侣的独居者,在10年左右死亡的可能性是其他同样健康的人的2倍。
  2 俏丽为乐。据调查。90%以上讲究穿着的老人,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关键是“我还年轻”的心态对健康有利。宋美龄享年106岁,她一生几乎每天都化妆, 而且对服饰尤其讲究,她最爱穿的就是旗袍。享年99岁高龄的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也很讲究穿着,就在他患膀胱癌住院期间,只要出病房,一头银发必梳理得一丝不乱,护士们都叫他“帅爷爷”。而每听到这句话,老人就特别开心。
  3 助人为乐。积极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比如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社会慈善活动,能让人开心。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克鲁斯等报告说,他们对全美884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那些认为对所充当的重要社会角色感到心满意足的老年人,一般寿命都比较长。
  4 交友为乐。老年人共同生活有利健康。从百岁老人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大多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关心他人,同时,也受到身边的人的关照。
  5 自娱为乐。唱歌、弹琴都是很好的娱乐方式。清晨的南京紫金山,到处是歌声。在歌声中,心灵能得到净化,尤其是当年的老歌,能给老人带来美好回忆,能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是特别好的“保健药”。
  6 说笑为乐。说俏皮话、笑话、家常话,说趣事、稀奇事、新鲜事,健脑又开心,可延缓衰老,防止痴呆。“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7 学习为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越低,文盲老人患病的危险是非文盲老人的1.7倍。不断学习可以让人产生“我的脑子还行,我还有用”的心理。所以,老年人每天应抄录5首唐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唱几首歌,朗读一段文章,将此作为健脑的功课。
  8 廉洁为乐。巴西医生马丁斯对多位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和廉洁的官员作了10年追踪随访发现:前者有60%的人患病或死亡,大部分死于癌症或心脏病;而后者仅有16%的人患病或死亡。从医学角度看,这些贪官污吏有强大的心理压力,恐惧后悔,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一旦劣迹败露,他们身体状况往往急转直下。
  
  乱用药猛于虎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近几年来,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竟是因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
  中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已经衰退,使用同样的药物,如果与20多岁的年轻人相比,50岁年龄段的人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7倍,60岁年龄段的人是年轻人的3.56倍,70岁年龄段的人达7.1倍。有人说,我服用中药,比较安全。这也不对。某些中药也有毒副作用。比如龙胆泻肝丸,是传统的泻火药,但现在发现它有肾毒性。许多人吃人参,求滋补。其实,人参适用于身体虚弱之人,但是也有副作用。那么,哪些人不适宜服用人参呢?一、满面红光之人;二、大腹便便之人;三、全身水肿之人;四、舌苔厚腻之人;五、无病健康之人。
  再说说补肾药。由于近年来广告的狂轰滥炸,补肾壮阳、温补肾虚的说法家喻户晓。其实,胡乱服用补药,不符合中医学的理念,是有害健康的。现在许多患者盲目服用冬虫夏草,不仅达不到效果,还破费甚巨,实在是不
  古代皇帝中,康熙是长寿的,但他从不服补药。据说,在他57岁时,颌下有几根白须,有大臣献上滋补肝肾的乌须丸,康熙说“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少食长寿,贪食折寿
  
  古人对于饮食最为关注。因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古代的医书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很多,我发现,许多地方都讲到两个字――“节食”。
  节食,不是不吃东西,而是调控饮食的质量与数量。
  古人说,夜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临床上发现,许多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死、脑溢血的发病与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
  那么,怎样才算不过量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标准:进食后不胀不闷不气短;晚上口不干不苦不黏,不打呼噜不流涎;白天头脑清醒,口气清新,没有疲惫感,工作效率高。
  不偏成。饮食偏咸不利健康。日本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地方是东北部秋田县和北海道,那里的人常吃咸鱼、咸菜,而冲绳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低,那里的人多吃新鲜蔬菜,吃新鲜鱼,而且口味偏淡。中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也就是盛满一啤酒瓶盖的量。我国人吃菜品种多,虽然单道菜肴不算咸,但品种吃多了,食盐总量就上去了。除严格控制烹饪食盐用量以外,对那些用盐加工的咸豆、咸肉、咸蛋、腐乳、酱等,均应少吃。
  不偏荤。洪昭光先生在谈及这个道理的时候,常常举例说,人有28~32颗牙齿,犬齿4颗,是吃肉用的,能撕能咬。门齿8颗,叫切牙,像刀,用来切蔬菜水果。人还有磨牙,就是臼齿,16颗,这臼齿像磨,用来磨五谷杂粮。也就是说,吃肉的牙少,吃菜和五谷杂粮的牙多。所以,人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现在有些人饮食结构欧美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过量,于是出现了无数肥胖儿、脂肪肝患者。尤其是许多30多岁的青年人已经挺起了啤酒肚,这是很危险的。
  要多吃蔬菜。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每人每日食用蔬菜400~800克,但是我国人的平均摄入量是276.2克,明显偏低。许多蔬菜不仅可口,而且有保健功效。如菊花脑、蒌蒿,无论凉拌爆炒,无不清香味美,可清热败毒。洋葱、大蒜开胃化浊、通便降脂,芹菜清热散风、通便降压,西红柿、胡萝卜等红黄色蔬菜,含有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这些都是适宜现代人的保健蔬菜。
  豆类也要多吃。大豆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其氨基酸配比合理,最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含有较高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保健功效卓著。
  我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皮肤干枯,形体消瘦,面如菜色,而鸡鸭鱼肉以及鸡蛋均不敢吃,怕得高血压、冠心病。其实,这是错误的。鸡蛋的蛋黄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不利于高胆固醇、高血脂的人食用,但没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应适量食用。每天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也十分必要。中国传统的红烧肉,也不必一概禁忌,关键要适量,不可多吃。那红烧肉、红烧蹄�,酱红油亮、味香浓郁,看上去晶莹透亮,咬一日满嘴流油,吃下肚通体舒畅,那种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而且,烹制红烧肉的红酱油也具有抗衰老作用。据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红酱油的抗细胞氧化作用比红酒高出10倍,比维生素c高出150倍!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大家熟悉的名言。但是,运动要适度。古代养生家提倡“小劳”。“劳”,就是运动。小劳,就是适度运动、量力而行的运动。美国医学家对北欧的一些滑雪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比赛后运动员唾液中的一种 免疫抗体含量立即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大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疲乏无力,稍受风寒就容易感冒,中医认为,这是“大汗伤气”。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不利于健康的。
  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较多:一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运动方式,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喜欢。二是游泳。游泳是非常好的运动,不会对机体产生伤害。三是步行。步行是最经济、最简单、最安全、最有效的运动方式。现在有不少的上班族,开始徒步上下班,这不仅可以健身,保持好身材,还能够愉悦身心、提神醒脑,使人工作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那么如何步行锻炼才比较科学呢?步行锻炼以每天快走2次,每次2000米为宜,速度以每分钟100步左右为宜,时间为30~45分钟。快步走贵在坚持,一般半年以上效果就出来了。由于中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都遵循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而应遵循一个“度”。走后不气喘,不心慌,不头晕,不大汗淋漓,浑身舒坦,第二天不觉得累,这就是适度。
  
  健康需要呵护
  
  前面介绍的那么多养生保健的方法,并不是人人适用,每个人必须有所选择。因为养生不等同于医疗,医疗是以病为中心,病同,则治疗原则基本一致;而养生是以人为中心,人不同,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就不同。
  什么才是适宜自己的养生
  第一,有利于舒适度的提高。也就是让人全身舒服,让人心理感受良好,让人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第二,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即通过养生保健的各种措施,使你的进食、排便、行动、睡眠、社交、学习等能力能得到提高或不致衰退。
  第三,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如使血压稳定,血糖血脂得到控制,肝肾功能正常等。
  各人有各人的养生法,一家有一家的保健经。养生保健不仅需要专家的指导,更需要自我的观察和总结。只要大家有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关注自己的健康,就一定能安享天年。
  
  人类的寿命有多长?
  
  1920年,西方学者认为65岁应是平均寿命的极限,但很快就突破了。1990年,有的学者认为平均寿命不可能突破85岁,但是,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在2000年已经达到84,62岁,估计完全有可能冲破。一个人要想活百岁,必须冲破两道关。第一道关,是在60~85岁的病死关。一般来说,如果重要脏器没有重大疾病,注意保健,是可以轻松过关的。第二道关,是在85~99岁的老死关。要过此关,关键是遗传基因的支持以及多年来的保健积累。所以,要长寿必须从现在做起。生命需要一生的精心呵护,健康需要不断储蓄。

推荐访问:储蓄 金钱 健康
上一篇:冬季洗澡要警惕“浴室综合征”:什么是4s综合征
下一篇:关注“老人斑”_老年斑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