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来源:加拿大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

 XX 市环境保护与生态 建设规划

 二○一一年五月

  I 目

 录 一、现状与挑战........................................................ 1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7 (三)“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7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 10 (二)基本原则 ..................................................... 11 (三)规划目标 ..................................................... 12 三、主要任务......................................................... 13 (一)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 13 (二)分区引导,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 18 (三)狠抓饮用水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确保环境安全 ................. 19 (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 22 (五)综合防治各类噪声,改善声环境质量 ........................... 24 (六)深化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 ................... 25 (七)强化固体废物管理,提高固体废物处置水平 ..................... 26 (八)积极防范环境风险事故,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 28 四、主要措施......................................................... 33 (一)完善环境法制和政策机制,强化环境管理 ....................... 33 (二)加强环保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 35 (三)健全投资体系,加大环保工程投入 ............................. 39 五、重点工程......................................................... 41 六、实施保障......................................................... 43 (一)加强组织领导 ............................................... 43 (二)分解落实任务 ............................................... 44 (三)加强监督检查 ............................................... 44

  II (四)强化评估考核 ............................................... 44 附表 1............................................................ 46 附表 2............................................................ 47 附表 3............................................................ 48 附表 4............................................................ 51 附表 5............................................................ 53 附表 6............................................................ 55 附表 8............................................................ 57 附表 9............................................................ 58

  1 一、现状与挑战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XX 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山水名城、和谐 XX”的总体目标,在国内生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始终坚持实施绿色 XX 战略,深入开展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及污染减排工程,大力推动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使 XX 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城乡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

 全面落实了 XX 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9 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全市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为 96.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 52.86%,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等于 100 的天数为362 天,占全年天数的 99.18%,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的水平;至 2010 年底,XX 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指标基本完成。

 1. 狠抓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减排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污染减排工作的统一部署,“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在组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与任务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的思路,落实了相关措施,并在 2008 年把减排工作与绩效考核、县域经济考核结合起来,加强了污染减排工作的监管,有效促进了污染减排工作。

  2 到 2009 年底,我市建成 11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 26万吨/日;完成了韶电、坪 B、华粤等 3 家电厂 1125MW 火电机组脱硫装置、XX 冶炼厂二系统机头脱硫装置、二系统烧结脱硫装置、韶钢集团公司 4#烧结机脱硫装置和 10 万吨/日综合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治理减排工程;关闭淘汰了 23 家(项)落后生产工艺的企业(生产线),淘汰粗钢铁产能 11.3 万吨、水泥 136 万吨。2009 年,我市 COD 和 SO 2 排放总量分别为 2.84 吨、5.94 万吨,预计“十一五”可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污染减排目标和任务。

 2. 扎实抓好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 1 )水环境综合整治

 浈江河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对浈江的综合整治是珠江流域 XX 市水环境整治的重点,通过贯彻落实《综合整治浈江河水污染问题议案实施方案》,分期分段对整个浈江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浈江河水质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提前变清。通过深入开展浈江沿岸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整治,XX 钛白粉厂和 XX 化工厂钛白粉车间停止排污,正在开展迁入浈江区茶山矿化工园基地的前期工作。南雄珠玑纸业有限公司完成重点污染治理,通过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始兴联兴造纸厂处理后的废水再经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保障造纸废水处理稳定达标。浈江流域的始兴县、南雄市于 2006 年先后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始兴、南雄在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下,积极开展红砂岭生态保护工程,累计投入 1256万元用于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市区东堤路第一期改造工程动迁工作已启动,已完成动迁 44 户,建筑面积 1939.80m2 。随着该工程的完成,将彻底解决东堤路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饮用水源得到有力保护。保障饮用水源水质的安全是珠江整治工作

  3 的重中之重。2005 年市政府印发了《加强武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议案实施方案》,并组织编制了《XX 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XX 市“三江六岸”整治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2006 年市政府颁布了《XX市区河段水环境保护规定》。对在饮用水源上游地区新建的项目严格把关,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污染项目;开展了查处饮用水源地污染企业专项行动,对位于市区武江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的 XX 省 309 厂实行限期治理,取缔关闭位于市区武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曾祥平电镀厂。在南水水库库湾 2009 年 2 月 5 日发生小面积污染事件(蓝藻生长)后,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及时取缔了部分库内网箱养殖,有效地控制了蓝藻的蔓延,在短时期内恢复了水质。在武江河沿岸的浈江区犁市镇、武江区重阳镇、乳源县桂头镇等地建设“沼气镇”示范工程,建造沼气池 5900 个。推广应用沼气池有效处理农村人、畜排泄物,沼渣、沼液等用于桑、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形成了生态农业的模式。按有关指标计算,3 个“沼气镇”示范工程每年可削减 COD 排放量 394 吨、减少山林砍伐面积 10 万亩。既削减了农村面源污染,又保护了武江河水源保护区的山林植被和水土,增加了水源地产水量,对确保武江河饮用水源地水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通过采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治理生活污染、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企业等有效措施,全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标准。市区武江河饮用水源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100%。

 (2 2 )矿山环境综合整治

 彻底清理大宝山地区民采民选活动。近年来XX市多次开展了打击、取缔大宝山地区非法民采民选专项行动,严格按照“一堵三不留”的高压政策,共出动 1300 人(次),取缔了 41 个水洗矿点,销毁了一批水

  4 洗矿机、发电机和鼓风机等开采设备,拆除厂房、工棚 27 间,彻底清理了非法民采民选,对废弃矿区治理并进行复绿。目前全面完成了大宝山矿 13 公里与 14 公里处的回填平整工作,并进行了植被复绿,目前树苗长势良好。为根本解决困扰新江上坝村农民饮用水、农田灌溉水长期受污染的问题,在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省、市政府和大宝山矿投入 1400多万元,兴建了新江上坝水库,并于 2005 年 12 月蓄水,解决了上坝村的农灌和饮水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大宝山矿区废水污染问题,2010 年 4月,XX 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委托了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了《XX 大宝山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2010-2020 年)》,规划建设尾矿库、拦泥坝工程,尾矿综合利用工程,尾矿库、拦泥坝渗滤水污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区域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工程等,该方案通过了专家组的论证,为大宝山矿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保障。

 3. 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 1 )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

 XX 地处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为确保环保责任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任务的完成,建立并实施了激励机制,将污水处理厂建设列入了行政效能监察,对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区)给予 100 万元和 80 万元的奖励,未完成的给予通报批评。乐昌市、始兴县和新丰县分别获得了奖励。目前已投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XX 市第一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XX 市第二污水处理厂(11 万吨/日)、乐昌市污水处理厂(1.25万吨/日)、南雄市污水处理厂(1.5 万吨/日)、始兴县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新丰县污水处理厂(1.5 万吨/日)、曲江区鑫田污水处理厂(3.25 万吨/日)、仁化县污水处理厂(1.0 万吨/日)、乳源县污水处理

  5 厂(1.5 万吨/日)、翁源县污水处理厂(1.5 万吨/日)、坪石污水处理厂(1.0 万吨/日)等 11 座。到目前为止,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 26 万吨/日。此外,韶钢污水处理厂(10 万吨/日)已投入运营。二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工程。2008 年 XX 市花拉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该垃圾处理场选址东郊花拉寨,建设规模为日处理能力 500 至 1400 吨,工程占地面积 55.26 万平方米,库区占地面积为 33.36 万平方米。

 (2 2 )加快推进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建设

 为了确保我省、XX 市环境安全,经省环保局批准,XX 绿鑫工业废物处理有限公司等 11 家公司申领了《XX 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目前,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是 XX 省环保重点工程之一,也是 XX 市“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 8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 1.8 亿元,园区控制规划用地 4030 亩,填埋场总库容 70 万立方米,主要服务区域为整个粤北地区。2007 年 11 月 30日,该项目承建单位 XX 绿然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东江环保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共同推进项目建设。至 2010 年初,中心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完成了一期地质勘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目前,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已有企业准备入园;二期可研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加紧编制环评报告,估计 2010 年底可以完成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4. 加快生态建设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到 2009 年,我市共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 25 个,总面积为 265174.2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14.4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个,省级自

  6 然保护区 14 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8 个;建立各级森林公园 10 个,总面积为 60656.9 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3.3%。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2.13 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 113.4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66.8%,林业绿化率 69.4%,活立木蓄积量 6512.53 万立方米,全市森林总生物量 7223.38 万吨,其中:商品林生物量 4739.94 万吨,生态公益林生物量 2483.43 万吨;现有森林植被总储量为 13878.99 亿兆焦;年累计吸收二氧化碳总量 1.32 亿吨,年释放氧气 0.96 亿吨,总储碳量 0.36 亿吨,北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年提供水量为 29.4 亿吨。

 近年来,XX 市以创建全国、省级生态示范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宏扬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生态示范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截止 2009年,全市建设沼气池农户达 17 万户,共有 2 个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4 个镇、1 个行政村、7 个自然村、4 个生态园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镇(村、园)”;24 个自然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村”。目前,环境保护部已批准 XX 市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深入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市级绿色学校 84所,省级绿色学校 33 所。已创建市级“绿色社区”4 个,省级绿色社区2 个。

 5. 重视环境规划,科学有序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十一五”期间,XX 市完成了《XX 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XX 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报告(2006-2020 年)》、《XX 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XX 市县级市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报告》等的编制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予以实施,充分发挥环保规划的调控作用。严格落实环保规划关于禁止开发区、

  7 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等生态分级管理要求,强化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又无污染物总量区域削减措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6.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XX 市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宣传媒体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向《珠江环境报》、《XX日报》、XX 广播电台、电视台投稿,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与此同时,还制作环保专题片,环保公益广告在新闻媒体播放;在报刊上开辟了《环保知识问答》专栏,公布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每日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在《环境》杂志上开辟 XX 环保专版;通过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各种环保信息,使环境保护家喻户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XX 市在经济发展、生产技术、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总体水平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历史遗留环境污染问题仍未解决,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农村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环境预警应急体系难以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三)“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

 (1)

 加大“双转移”力度,推动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中共XX 省委、XX 省人民政府 2010 年出台了《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

  8 意见》,指导意见指出,XX 应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适度工业化,支持 XX 做强钢铁、装备基础零部件等工业基地。XX 要以产业转移园区辐射带动县区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镇,更加注重山区劳动力转移,以开放促招商引资和内引外联,努力将 XX 建成粤北区域中心城市、XX 制造业基地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节能减排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3)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将继续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市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每年安排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清洁美等工程的建设。

 (4)“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打下的基础及我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今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2. “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需要破解。“十二五”期间是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污染转移的风险,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增加了我市的污染负荷,产业转移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将凸显。如何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转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我市发展的思路

  9 是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其次,粤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需要发展一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必将吸引人流、物流、交通流和服务业向 XX 市集聚。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日益加强,环境保护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在带来繁荣的同时,如何避免严重的污染和过高的资源环境压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破解的发展难题。

 (2)污染物减排任务艰巨。2009 年 XX 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2009 年的 14.4:40.8:44.8,比例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中“三高”农业、第二产业中高科技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金融信息和科技文化服务业比重都很低。XX 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主导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是 XX 市经济支柱行业,但同时这些行业均为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行业,而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比重小,新型主导产业群成长缓慢,致使全市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持续消耗大量资源,排放高强度的污染物为支撑。XX 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较小,“十二五”期间国家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的考核指标,必然导致 XX 市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日渐突出,同时带来的污染物减排压力不断增大。

 (3)农村环保工作压力加大。工作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一直在如何让城市重现蓝天,如何让江河恢复清流,如何治理工业企业和城市的排污,而农村环境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等构成了威胁。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种植、养殖废水

  10 排放污染水环境。而 XX 经济力量薄弱,难以保证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和农业的环境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环境质量构成压力。XX 虽然已启动了乡村清洁美工程,但同时也暴露了农村地区环保意识较低,环保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长效机制难建立等问题。

 (4)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XX 市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是 XX 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金属矿山集中地区,但是目前矿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中有些矿山长期非法民采和尾矿不合理的堆放,造成矿产资源无法综合开采利用、植被消失、生态毁坏等问题,同时还引发了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如大宝山地区矿山采选过程中,来自矿石、废石堆和尾矿坑中的硫化物矿物,经氧化后形成的大量酸性矿山废水引起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周围水体的酸化。污染治理、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推进跨越发展、区域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快粤北区域中心城市、XX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重点地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求发展,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严格保护生态屏障和水源安全,构建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资源利用为核心,以资源能

  11 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保障XX经济社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环境质量。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热点环境问题入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资源保护、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督管理,都必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主体功能区划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经济与环境发展战略。

 3. 坚持以推行清洁生产为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

 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 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建设生态文明。

 有序开发,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求发展。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适度工业化,突出发展生态、低碳经济,努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5. 多还旧帐,不欠新帐。

 全面实现总量控制要求和项目环保要求,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12 6 6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积极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健全环境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部门协作和联合执法,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

 (三)规划目标 1. 总体目标

 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得到明显提高;历史遗留矿山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单位 GDP 能耗明显下降,达到生态市的标准要求,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奠定基础。

 2. 主要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2)污染控制指标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5%;重点工业源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0%;

  13 (3)环境建设指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100%; (4)生态环境指标 森林覆盖率≥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 (5)环境管理指标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5%,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

 XX 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标见附表 1。

  三、主要任务 结合XX市的实际,“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加强落实的主要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分区引导,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狠抓饮用水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确保饮水安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防治各类噪声,改善声环境质量;深化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强化固体废物管理,提高固体废物处置水平;积极防范环境风险事故,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一)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1.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发展多种产业,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尤其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使城市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换。重点以韶钢、韶冶为龙头,以曲江为基地,支持韶钢改扩建、韶冶技改搬迁和其它冶金下游加工项目,发展一批钢铁、铅锌上下游加工企业。

  14 其次,利用山区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林业和旅游等特色产业。利用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旅游产品、休闲产业及宾馆、餐饮等与旅游相配套的产业。再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构建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重点利用煤电产业的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生产烧结砖等建筑材料,煤气化过程的副产品 CO 2 和充足的电力发展氯碱工业,能源工业脱硫废弃物生产石膏板材等。最后,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使 XX 成为粤北和珠三角地区的物流输送中心,成为连接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

 2.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采取政策和经济手段,树立环保示范企业,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带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完善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与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结合的双重机制。建立新建企业清洁生产准入制度,不得建设未达到清洁生产准入条件的企业。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重污染企业以及产生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到 2015 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率达到 20%以上。

 重点加快钢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电力生产、建材制造、矿产采选、纺织印染业等行业的生态化转型。

 钢铁制造: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优质薄型板材和特种钢材类产品。优化钢铁制造流程,发展综合节能技术。发展降低烧结机废气排放量与废气循环技术的资源化技术、粉尘回收技术、废钢加工处理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加强韶钢的技术改造,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所有新上和技改项目都必须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15 有色金属冶炼:支持 XX 冶炼厂的技改搬迁,实现产业升级。支持凡口矿、大宝山矿等有色金属矿山采用环保型采选新工艺。支持丹霞冶炼厂锌氧压浸出法回收镓锗新工艺技术改造项目,发展环保型新工艺。支持仁化县银海有色金属综合回收有限公司等地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回收铅、锌、铜、镓、锗、铟、金、银等金属,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支持 XX 市锦源实业有限公司、XX 西格玛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铟、锡氧化物纳米粉末及靶材生产项目,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铟产业基地。支持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铝箔、磁性材料、积层板、线路板、线路板、蓄电池、高能电池材料、锡制品、钨制品、合金车模等产业的发展,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形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支持仁化周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发展。

 电力生产:在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脱硫工程和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上大压小,全面推行低氮燃烧技术,新建电厂要预留烟气脱硝场地。加强对 XX 发电厂和 XX 市坪石发电厂(B 厂)的技术改造,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技改和扩建电厂要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建材制造:重点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深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和陶瓷废料等为原料的新型建材。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产品。禁止在城市市区、近郊区及风景名胜区新建、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重点发展翁源、新丰、乐昌、南雄和曲江水泥熟料基地。鼓励发展日产 4000 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禁止建设日产 2500 吨及以下规模的新型干法转窑水泥项目、任何规模的立窑水泥项目,逐步淘汰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生产线。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制推行清

  16 洁生产,新建水泥生产线要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支持发展散装水泥和混凝土搅拌企业;支持利用属非危险废物的工业固废(尾矿、冶炼废渣、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烟气脱硫产生的废石膏等)生产混凝土砌块、地砖、墙体材料等建筑材料。

 矿产采选:对选矿废水实施综合治理,实现主要矿区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在 80%以上,进一步减少新鲜水用量及废水输送量,降低电耗、材料消耗及污染处理消耗,在稳定现行铅、锌、铁等选矿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重金属回收率。鼓励矿山采用先进采选工艺,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纺织印染:推行生态纺织品,使用低污染、无污染的原辅材料,使用绿色环保染料和上染率高的染料,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或其它致癌染料和过敏性染料,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盐、游离甲醛等功能整理药剂和固色剂。淘汰用含氯有机载体作为分散染料载体的染色技术。开发和应用生物酶、无水或非水染整加工工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低温及低浴比染色工艺。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制推行清洁生产。

 造纸及纸制品:关闭设备和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大、难以达标排放的小纸厂。在浈江上游沿岸等选择性地设立造纸行业基地,其他地区不得新建、扩建纸浆生产项目。企业应对碱法蒸煮废液进行碱回收和木质素提取,采用无氯或少氯纸浆漂白新技术,发展机械浆或化机浆、回收废纸制浆、生化法制浆。提高中水回用率,鼓励采用高分子絮凝剂与生物法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废水。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新建项目要达到纸浆造纸行业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的要求。

  17 机械与环保设备制造:鼓励机械加工业采用节能、节材新工艺。支持发展污泥浓缩机、压滤机、刮泥机、格栅、脱水分离机、净水器、除尘器、垃圾压缩车、滤材滤芯等环保设备。支持发展水质分析仪、大气分析仪、BOD、COD 检测仪器等环保检测仪器。

 化工及环保药剂制造:支持硫酸、氯碱、钛白粉、油漆涂料、洗涤用品、林化产品等化工企业采用环保型生产工艺技术。鼓励发展污水处理剂、絮凝脱色剂、灭菌杀毒药剂等环保药剂、建设符合环保、安全要求的化工产业园区,引导化工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

 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发展废旧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回收利用业、工业废渣废水废料回收综合利用产业,在不造成新的污染前提下,尽量回收利用有用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严格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按照“三区”控制的环保要求和产业园区类型,分别制定产业控制名录,严格行业经济技术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有关规划、不符合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

 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包括对一些老的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和新的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合理控制工业园区占地规模,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少占耕地。科学编制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建设集中供能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合理制定产业准入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严格工业园区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推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积极开展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18 应根据山区优势、行业特色及资源条件,全面探索实践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

 积极推进现有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及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园区,以园区主导企业及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为骨干,鼓励园区及园区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标志认证,建设园区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及废弃物与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推进热冷电联供,鼓励发展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努力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通过发挥产业聚集和工业生态效应,推动工业园区逐步向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积极推进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建设,严格制定和执行园区准入制度,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试点企业。鼓励韶钢、韶冶、韶能和韶铸等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以单一大型企业为主的循环型生态产业园区。以其主导产业,分别引入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尤其是下游产业,发展园区经济,建立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分区引导,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 XX 市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

  19 到增产不增污。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要认真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

 (三)狠抓饮用水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确保环境安全 水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保障饮水安全是其中的首要任务。依法强化水污染防治,坚决取缔关闭威胁饮用水安全的污染企业,严肃查处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违法排污行为。

 1 1 .优化配置水资源,严格保护饮用水源

 (1)加快水环境功能调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调整 依据《XX 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和《XX 市县级市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结合 XX市水环境功能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新的水功能利用格局的分析,调整水环境功能区划与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合理优化 XX 市的水资源配置。

 加快对 XX 市区武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调整工作,解除市区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隐患,确保市民饮水安全。推进南水水库作为 XX 市区饮用水源地的调整工作,力争在 2015 年完成南水水库水源地对 XX 市区供水。

 (2)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

  20 依法征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土地,用于涵养水源。加强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管理,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法律法规禁止的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依法取缔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2012 年底前,完成二级保护区所有直接排污口取缔工作。2015 年,全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 100%达标率。

 加大对南水水库库区综合整治的投入,依法取缔库区内网箱养殖,恢复周边植被,确保南水水库水质稳定达标。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的全分析监测能力,加强湖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监测。加快备用水源和供水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推进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定期报告制度实施,定期发布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加强产业转移园的环境管理,严防产业转移对饮用水源带来的污染风险。

 2.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重点抓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其配套管网的完善,完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规模。加快推进中心镇和重点流域范围内的乡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到 2013 年,县城以上城区基本上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部分中心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15 年全市城镇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65%。

 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重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的建设,并以城镇污水集水管网的建设为重点。新建设区的集水管网布设,必须进行雨污分流;在旧城区,有条件的区域应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没有条件进行雨污分流的,要注意截污,并保持一倍以上的截

  21 流倍数。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区域,污水处理厂暂时不能建设的,应优先建设污水处理管网。

 3. 继续强化工业废水的治理

 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降低单位工业产值废水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建立区域性生态产业链,特别是重点支柱行业的生态产业链,降低水污染物的排放量。

 深化完善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对现有企业将重点抓好 22 家国控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全面达标工作,对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仍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实行挂牌督办、限期停产治理或关闭搬迁。实施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口在线监测,重点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装置,到 2015 年水污染重点源排放口在线监测率达到 100%,保证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

 4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重点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严格按照《XX 市生猪和家禽发展规划和布局(2008-2020)》划定的畜禽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进行环保审批,对选址严禁养殖区内畜禽养殖场不予审批。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控制畜禽养殖业适度发展的总规模,引导养殖业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面发展。

 走生态养殖道路,减少畜禽废水排放。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到 2015 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率达到 80%以上。污水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要限期整治。

  22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对化肥、农药施用的管理,推广高效缓释有机肥和低毒生物农药,降低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流失,利用水塘系统截污工程,使农田产生的污染物在小范围内得到循环利用,或利用湿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

 (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1. 巩固工业企业脱硫工作成果,推进氮氧化物污染防治

 巩固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全面达标工作成果,继续抓好大气污染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管理,深化完善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确保全部重点企业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的要求。

 巩固“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业企业烟气脱硫工作成果,全面完成现有燃煤火电厂脱硫工程,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之内,加强烟气脱硫的监测、监察和监督,继续加强电力行业脱硫工程建设,新建机组综合脱硫率应达到 85%以上。对已有的脱硫设施严密监控,督促其正常有效运行,严格火电厂烟气在线监控管理,使火电厂脱硫设施运行效率稳定达到 85%以上。

 大力加强工业企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研究制定全市工业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鼓励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财税政策。在电力行业全面推行低氮燃烧技术。新、扩、改建机组必须配套烟气脱硝设施。2014 年底前完成所有 12.5 万千瓦以上现役燃煤火电机组降氮脱硝改造,综合脱硝效率达到 70%以上,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

 2 2 、加大工业锅炉和窑炉的污染治理力度

 加大对冶金、建材、有色等非电力行业工业锅炉的整治力度。2012

  23 年底前,淘汰窑径 3.0 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窑径 2.5 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水泥湿法窑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的除外)、直径 3.0 米以下的水泥球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以及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力争在 2015 年底前淘汰所有 4t/h(含)以下和使用 8 年以上的 10t/h 以下燃煤、燃重油和燃木材工业锅炉(含生活锅炉与导热油炉)。使用不足 8 年的 10t/h 以下、全部 10t/h 及以上工业锅炉,应改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建设高效脱硫设施,达到《XX 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积极推进锅炉改燃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或热电联产等方式替代。锅炉总出力在 20t/h(含 20t/h)以上燃煤、燃油锅炉应安装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环保部门应对在线监测安装条件和运行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估。

 开展工业窑炉氮氧化物排放治理。冶金行业单台烧结面积 180m2以上的烧结机开展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建设,以规模大于 2000 吨熟料/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窑为改造重点,开展在水泥行业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建设。

 3 3 、提高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

 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全面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和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对不符合相应标准的汽车和摩托车,不予办理登记和转入手续。全面推广使用粤Ⅲ车用成品油,加速黄标车淘汰,限制摩托车总量。全面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力争在 2015 年底前完成所有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综合治理及验收。全面推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和管理工作。提高在用车辆改造和检测水平和力度,降低单车污染排放强度;全面开展机动车工况排气检测线建设,加强机动

  24 车排气污染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重点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督。建立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加大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力度,加速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打造方便、快捷、环保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

 (五)综合防治各类噪声,改善声环境质量 1 1 . 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不断完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城市组团的建设并逐步完善其功能,从而减少交通阻塞,降低道路噪声污染源。在规划中要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合理的防噪声距离,对城市各级道路设置防护绿地或严格按照“道路边线退让间距规定”进行建筑后退道路边线控制,减少道路交通对周边功能地块的噪声污染。建立城市主干道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内街、小巷摩托车噪音污染整治。穿越居民区的道路和环境敏感点路段必须采取降噪措施,如隔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措施,必要时在建筑物上安装隔声门窗降噪。

 2 2 . 强化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控制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工程的排污申报登记,认真开展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对在建施工工地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严格按章处罚,对有噪声污染的工地及时发现,坚决制止,从严处罚。

 3 3 . 重视工业和 社会生活 噪声污染控制

 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对工业企业、娱乐饮食服务业建设项目进行审批,监督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把验收关。清理、取缔无证经营的卡拉 OK 和饮食业户。禁止商铺使用产生噪声污染的音响

  25 设备招揽顾客,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噪声扰民的监管。对噪声投诉较多的工业企业和娱乐饮食服务业开展执法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各类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肉菜市场夜间卸货造成的噪声污染,要通过营业时段管制和设置专门的卸货停车区间进行卸货来进行控制。开展机动车检测站周边噪声的防治工作。

 (六)深化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 1. 加大力 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新途径、新方式,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示范,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协调、评估与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构建“以奖促治”的政策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农村生态文明。重点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及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庄综合整治投入,以“国家级生态示范村镇、XX 省生态示范镇”创建为平...

推荐访问:环境保护 建设规划 生态
上一篇:成都人事代理协议书(标准版)
下一篇: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