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手册医院感染识手册

来源:加拿大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19 点击:

  医院感染知识手册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答:洗 手

 2、何为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一般手卫生设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动水、洗手池、清洁剂、手消毒剂、水龙头开关、干手纸巾、干手机或毛巾。

 

 4、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答: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

 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5、 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②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6、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答: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7、WHO提出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是指什么?

 答:“5个重要时刻”是指: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8、手卫生能够代替带手套吗?

 答:手卫生不能代替带手套。

 9、什么是“咳嗽礼仪标准”?

 答:咳嗽或喷嚏时,用餐巾纸、手绢或双手捂住口、鼻,或用衣服袖管内侧遮掩住口鼻。咳嗽、喷嚏后立即洗手。使用过的餐巾纸应丢入垃圾箱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可能与他人合用交通工具、电梯以及办公场所时,建议戴口罩。大大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1)Ⅰ类切口预防使用不超过30%,一般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0、标准预防的概念?

 答:标准预防是指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又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还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别人,强调双向防护。

 21、空气传播

 答: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22、飞沫传播

 答: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23、接触传播

 答: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24、个人防护用品

 答: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25、外科口罩

 答: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26、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答: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

 ⑴手卫生

 ⑵戴手套

 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⑷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⑸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①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②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③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

 ⑹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⑺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⑻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③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④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27、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是?最常见隔离方法是?

 答: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有以下5种,以前三种最为常见。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介传播。

 最常见隔离方法是:接触隔离(蓝色标识)、飞沫隔离(粉色标识)、空气隔离(黄色标识)、

 28、《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

 答:2006年9月1日。

 29、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何时废止?

 答:2006年9月1日。

 30、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31、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答: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 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

 (3) 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

 32、医疗废物含义?

 答: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如何贮存?

 答: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34、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

 答1)保持镇静。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

 6)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7)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35、医疗废物分类

 答: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如下表

 类 别 特 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感

 染

 性

 废

 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

 理

 性

 废

 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损

 伤

 性

 废

 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药

 物

 性

 废

 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

 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36、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炭疽、朊毒体等)污染的器械应执行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流程。

 37、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答: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⑵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8、如果遇见HIV初筛(+)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

 答:应该马上上报防保科,如不能单间隔离的情况下应对病人进行床旁隔离,保护病人隐私,但应该让本科室医护人员知道,在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时注意自身防护,具体措施如下: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④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9、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二级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8%,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5%,医院感染现患率≤10%,现患调查实查率≥96%,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手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内镜的监测: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

 

推荐访问:医院感染知识试题库 感染 手册 医院
上一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题
下一篇:医院感染实用防控知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