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典型人物发掘与宣传,正文

来源:空姐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论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与宣传 汤雨彤

 摘

 要:近年来,公安机关坚持以高尚品格塑造人,以典型事迹鼓舞人,发掘并运用先进典型带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把强化典型宣传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公安机关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相对完善的发掘与宣传机制,对于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公安典型人物发掘和宣传中还存在形式主义严重、挖掘力度弱、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内容空洞以及商业化严重等问题。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扎根基层队伍、注重真实宣传、转变理念方式,创新扩大宣传、关注受众主体以及了解受众需求等途径来加强和改善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和宣传工作。

 关键词:公安机关;典型人物;发掘;宣传;新媒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公安工作的强度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公安工作压力也大大增加。每天,有无数公安民警奋斗在各个公安工作岗位,以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近年来公安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心系百姓,奋斗在公安一线。他们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化作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保卫人民幸福安康。为了祖国的安定繁荣,他们不惜流血甚至牺牲。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崇高信念,英雄气概,是所有中华儿女学习的典范。他们是新时代的脊梁,他们的伟大事迹应当被广大人民群众知晓,他们的英雄气概应当被公安干警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事迹将通过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等平台为人们学习和尊重。

 注重先进典型的培养,运用典型人物带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是塑造警察自身形象的独特手段,也是推动公安工作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安系统不乏挖掘典型人物的有效措施,各级公安机关能够坚持跳出传统思想框架,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利用典型人物的高尚品格、典型事迹来培育人、鼓舞人、教育人。加强典型人物的宣传也因此成为了建设公安队伍的重要途径以及鼓舞斗志的优良传统。通过各级公安机关及在职民警的不懈努力,注重先进典型的发掘与宣传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安队伍建设,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当前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与宣传,了解各个地区和各级公安机关在这方面的优良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将对公安队伍建设乃至整个公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与宣传概述

 (一)公安典型人物的概念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典型”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显而易见,典型人物即是指特定时间内,在某个领域或是某个行业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较于他人有更突出的表现或特征。生活中各类典型人物随处可见,他们是引领社会前行的力量,具有一定的价值理念导向作用,指引着客体在道德观念和精神层面进行塑造。

 [1]

 公安典型人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公安领域内表现优异的人,能代表广大公安干警形象和切身利益的人,他们具有公安干警的优良传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通常具有忠于祖国,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团结协作,作风端正等优良品质。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社会的道德风尚更需要这些伟大品质的指引,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中华民族气节更是中华之魂,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精神更能让每一个民警察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所表现的精神力量不仅影响着大众,还影响着自身,给予公安队伍一种正面引导。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和精神坐标,也是时代文化的缩影。挖掘典型、宣传典型,是公安机关弘扬正气、引领导向、凝神聚气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有效途径。

 (二)发掘与宣传公安典型人物的意义 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与宣传对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弘扬民族气节,改善警民关系,提高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弘扬和引导社会正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发掘和宣传公安典型人物有利于公安队伍建设 新时代,榜样给予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公安典型人物是所有公安干警学习的目标,工作的榜样。公安典型人物来源于人民警察群体,来源于实际工作生活。他们的先进事迹最能让广大公安民警切身体会,他们对于人民警察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更容易让人民警察产生职业认同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低到高,如阶梯一样排布。

 [2] 发掘和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一方面能够满足典型人物自身的自我实现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广大人民警察的自我实现需求,他们的精神力量将会指引人民警察去塑造正确的职业观念,让他们自发的向典型人物看齐,在工作中产生竞争力,从而提升公安业务专业素质,有效促进公安工作。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对百姓的无限热爱、崇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应当被每一位公安干警学习。作为公安干警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对民警具有强大的榜样作用和号召力。以公安典型人物事迹来激励广大人民警察在工作中争当先进,能指引新时代下的民警职业生涯规划。

 [3] 与此同时,公安机关领导者也可以从公安先进典型中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进行事迹总结,将他们的内在

 精神外化成一套有指导意义的方针,指引公安业务工作,以此改善公安机关的各项问题,推动公安队伍的建设进程,促使公安机关涌现出更多的典型人物,最终成为影响整个公安系统的风向标。

 2.发掘与宣传公安典型人物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作为传播警察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维系警民关系的重要依据。如今,警媒互动更为频繁密切,媒体作为 “助推器”维护了警察形象,作为“监视器”监督了警察权力,作为“放大器”放大了警务活动负面效应。

 [4]

 涉警事件一经曝光,媒体蜂拥而上,先声夺人。而部分媒体对于涉警事件的报道具有强烈主观色彩,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使警方陷于被动。近几年涉警案件中不断传出公安机关的负面新闻,严重损害警察权威,影响警察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公安机关常常被卷入负面舆论。议程设置理论提到,大众媒介提供信息并且安排相关的议题,引导人们更加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

 [5] 根据该理论,当公安典型人物的形象被成功树立时,人们对公安机关的关注度也会提升,再借助大众媒介及公安机关的宣传报道,人们过去的舆论认知偏见也将减弱,反而能够正确引导舆论走向,让受众感受到典型人物身上的伟大精神。这些先进典型人物体现了新时代下公安干警的新面貌,他们是人民的楷模,是时代的先驱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典范。发掘和宣传公安典型人物,能够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安机关良好形象,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相信公安机关的权威,增强警察的执法公信力,使警民一家亲成为现实。

 3.发掘与宣传公安典型人物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深厚底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公安典型人物具备的忠于祖国的品格是民族精神的高度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新时代下的公安典型人物,是全国各典型人物中的代表和典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所彰显的团结、和平、勤劳、勇敢的精神,也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掘新时代的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典型宣传,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熏陶,从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6] 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民,教育人民,影响人民,为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去指引群众,使人民群众具备民族自豪感,激励人民的斗志。这样的精神力量不仅能与民族精神力量相契合,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更是实现中华复兴梦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我国公安典型人物发掘与宣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伴随祖国的繁荣昌盛,广大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增长,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社会媒体和公安机关本身对于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都大大加强,但大多数都是快餐式的宣传方式,很难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形式主义严重,挖掘力度弱 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受荧幕角色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英雄情结,习惯把公安典型人物想象为荧屏上的英雄形象。很多媒体和公安机关在宣传公安典型人物时,难以避免过分夸大先进人物,会将其神化,力争把先进典型塑造成一个完美人物,毫无缺点,高高在上。这种雕像式的形式主义塑造模式仅仅靠空洞的说教和华丽的辞藻包装典型人物,难以挖掘真正的典型人物,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只能让人民群众觉得先进典型太过遥远,缺乏真实感,从而很难产生认同感。为了营造所谓的光环效果,千篇一律的都是至亲病重依然奋斗在前线,大禹治水式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或是长时间工作导致在岗位牺牲。公安机关对典型人物没有进行深入挖掘,缺乏深度思考,没有揭示出典型人物对于全社会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没有在行为、思想、人格和文化上的支撑的典型,必然缺乏应有的个性和影响力。社会媒体和公安机关强行回避和忽略典型人物的缺点,缺乏挖掘力度,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只会导致人民群众缺乏对这些雕像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而不是完美的视觉效果,一味的神化先进人物,只能不知不觉中拉远典型人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呼吁广大公安干警学习和继承公安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理想的初衷更是无法实现,更加不利于公安队伍的建设。

 (二)宣传形式单一,影响力不足 在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上,无论是社会媒体的自主报道还是公安机关的有序组织,深入了解之后似乎都以相同的形式进行宣传,大多都是发布会、电视报道、微博微信发文。而且每次报道的内容都近似相同,一味的去书写先进典型人物的丰功伟绩和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甚至连基本流程都可以归纳出,先是专家访谈,再开发布会,最后座谈会,再来一个总结会。

 [7] 宣传方式大多模式化,形式单一,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和真实性,人民的切身体会感几乎为零,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力不足。如今,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声,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早已不是简单的官方媒体发文能给予的,媒体及公安机关为了描写出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形式内容单一雷同,人民群众早已出现视觉疲劳,反而弱化了榜样在人民群众的地位。不可否认,传统的宣传模式在过去的时代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无论当下的宣传模式有

 多完美完善,终有一天将被时代淘汰,因此对于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应当敢于创新。总是套用一个模式的宣传形式,只会让人民群众产生厌倦感,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才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和公安干警了解公安典型人物的事迹,只有客观真实的报道每一个先进人物才能让人民群众有认同感,从而自发的向他们学习,真正让这些先进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作用。

 (三)宣传内容空洞,商业化严重 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典型人物推广,但由于宣传的频繁和时间的紧迫,导致媒体采访时间匆忙,对先进的典型人物尚未深入了解,就以空洞的内容匆匆报道,完全没有深层次地表现出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

 [8] 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相比以前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榜样的学习和崇拜感早已不如以往。这给宣传和发掘公安典型人物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两个方面:“社会因素”和“自身原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人们对先进典型事迹视而不见,缺乏了解兴趣,榜样意识淡薄,功利性越来越强,安于现状的人越来越多。而造成榜样意识淡薄的原因,还是宣传内容的浮夸导致,过于架空先进典型人物形象,公众只看到空洞的宣传内容,看不到典型人物为百姓做的实事。这样的脱离群众基础,不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和体会,使商业化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媒体和公安机关往往只报道一些惊险刺激的先进事迹,把典型人物的事迹描写得如同小说剧情一般,故事曲折离奇,高谈阔论。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一味追求关注度,缺乏对公安警察形象的塑造,很多所谓的公安典型人物宣传也只是利益化的商业炒作,并没有改善人民群众心中的警察形象,也未能给广大公安民警树立良好榜样,反而使宣传力度大大降低,宣传主体的权威性也受到了质疑。

 三、当前我国公安典型人物发掘与宣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与宣传和预期效果相差较大,而要想真正发挥典型人物的作用,必须探索当前问题的存在原因。

 (一)公安机关不够重视,缺乏发掘办法 要想从根源上改善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机制,离不开上级部门与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公安民警的数量是 200 多万人,作为和平年代最重要的公安机构,如此庞大的群体里,公安典型人物的储备数量也应是相当充沛,可以说每一个岗位都不缺乏公安典型人物。但是上级领导对公安典型人物发掘不够重视,对于榜样的树立意识不强,对于榜样的强大力量并不了解,缺乏先进的发掘办法。目前,各级公安

 机关普遍存在用“框架”去发掘典型人物的现象,即通过事先设定的“框架”,在公安队伍中寻找具有此类事迹的人。

 [9] 回顾近年来发掘的公安典型人物,发现都是前线业绩突出的公安干警,普通的人民警察越来越少,发掘公安典型人物刻板化,模式化,框架化。虽然前线的公安干警同群众接触的更多,获得先进事迹的机会也更容易,但是在其他岗位上也有很多先进典型人物涌现。只有让每一个部门和机关的民警都有机会去成为公安典型人物,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民警察的积极性。只有上级领导对公安典型人物足够重视,才能为公安典型人物的诞生和成长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调动足够的力量去弘扬和宣传公安典型人物的精神力量,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安典型人物,树立警察良好形象。有了上级领导和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之后,后续的宣传工作也将高效稳定的开展,会有更多的新闻媒体报道公安典型人物,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使后续的宣传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复杂舆论环境下公众期望过高,认同感偏小 公安典型人物宣传所面临的受众群体是多元而又复杂的,既有公安干警也有人民群众。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來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剧烈变革,网上信息思潮涌动、真伪难辨、参差不齐。复杂舆论环境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公安机关确定的典型人物无法得到所有公众的认同,只有符合受众群体价值取向的先进典型才能得到大范围的认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正是因为拥有着深层的社会心理安全需求,社会大众才会对公安民警有了极高的期望值。为了使自己身边的社会秩序安定,生命财产免受威胁,满足自身的社会心理安全需求,公众自然会对公安民警有着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因此身处在如今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如果公安民警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公众将会把公安机关推向负面舆论顶端,心理学所说的期望值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就自然出现了,同时这部分人对后来出现的典型人物的认同感也将降低。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偏见理论就可以充分的解释这个现象,该理论认为,公众习惯以个体特征推断群体特征,并将个体特征作为标签冠在群体上,例如若遇见个别执法失当的公安民警,社会舆论就会将所有警察都评价为“粗暴蛮横”。又因为公众本来对民警就有种深厚的信任与依赖,并且将其作为满足自身心理安全需求的着力点,所以这种“以点概全”的人际认知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

 [10] 这些都会使公众对典型人物产生认同感更加困难,有损典型人物的影响力,有损广大人民群众和公安干警提高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氛围。典型人物无法发挥预期应有的作用,很难再引起持续性的轰动效应,影响力大大降低。

 (三)宣传碎片化,受众话语权削弱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之间对内容的快速切换已经是快捷自如。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受众有了更加多维的选择,这也就导致了宣传媒介及其平台信息“碎片化”的特征,难免附带商业化色彩。当今社会,“碎片化”的传播趋势已成主流。典型人物宣传的传播媒介往往可以借助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言简意赅的片段传播典型人物的事迹,从而可以丰富典型宣传的语言,打破公文式典型宣传的模板,方便百姓在闲暇之余接受典型人物事迹的熏陶。比如有些微博大 V 通过不超过 140 字的微博文字发声,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很快就能吸引网民的眼球,引发一系列的转发、评论,这往往会对典型人物宣传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这正是碎片化媒介的优势。

 [11]但是由于“碎片化”宣传过分的简短快速,无法保证宣传效果,无法实现典型人物宣传的预期目的。不容忽视的是,这种碎片化的宣传方式,有时会让受众有种被动感,被动地接收消息并被动地参与互动,受众话语权降低。因此受众在面对形式一致,内容单一的新闻报道时,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会有着“与己无关”的消极想法。如果是这样的形式,将使我们的典型人物宣传效果低于预期。

 [12]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削弱受众们的话语权,那么我们原先试行的利用碎片媒介宣传的优势将会消失,典型宣传的影响力也会大大降低。

 四、完善我国公安典型人物发掘与宣传工作的对策 宣传公安典型人物,能够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深化与加强警民之间的联系,弘扬社会正气,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但如何完善我国公安典型人物发掘与宣传工作确是各公安机关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在新时代发掘与宣传公安典型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加强和完善。

 (一)扎根基层队伍,注重真实宣传 研究发现,我国公安宣传工作一直过分追求完美,试图给公众树立一个尽善尽美的英雄形象。殊不知这样的夸张做法不但不能使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先进典型人物的精神力量,而且拉远了人民群众和先进人物的距离。各机关在宣传公安典型人物的时候,不可只宣传亮点,忽略人物的真实性和公众的切身体会感,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典型人物来自普通人,试图恢复人物的真实色彩,通过普通人的身份塑造,描述他的突出特征。一切遵循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公安典型人物宣传。同时,组织领导要善于扎根基层,挖掘基层的典型人物。这将增加人们的亲切感,让他们认为媒体宣传报道的典型人物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社区民警,这将使群众自发地支持公安工作。从基层中发掘典型再以此激励基层民警,这样能够做到“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真正

 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

 如在“新时代好民警”马金涛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中,机关领导没有过分的去夸大他的事迹和精神力量,而是实事求是讲述他用热血铸就忠诚,用生命保卫平安的英雄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位来宾都感受到了马金涛的精神力量和使命担当,以进一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18 年 12 月 20 日,马金涛在“扫黑除恶”的行动中光荣牺牲。在去抓捕嫌疑犯时,马金涛置生死与不顾,独自一人同多名歹徒搏斗,不幸被犯罪嫌疑人用利器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后牺牲。在发布会上,马金涛的妻子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最生动的事例讲述了自己的丈夫扎根于基层的无怨无悔,以及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一方平安的先进事迹。马金涛的各位同事也从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中讲起他的先进事迹,在生活中照顾着每一位同事,通过这样的小事让大家了解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感受到了当代人民警察为百姓造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安典型人物宣传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13] 利用事迹中的真情实意来打动人心,这样就事论事,在基层队伍中发掘公安典型人物,注重真实宣传,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和理解到英雄的故事,才不会让人民群众认为英雄距离自己很遥远,才能让人们群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转变理念方式,创新扩大宣传 宣传先进人物也应当追寻时代的步伐。不同的时代,我们需要不同的宣传方式。90年代通过报纸书刊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21 世纪初我们通过电视宣传先进典型人物,而处在新媒体时代的我们自然应当运用新的方法去发掘和宣传公安典型人物。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和公安干警了解到这些公安典型人物所具备的精神,才能让更多的人把这些先进人物当做榜样,向其靠齐。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各种 APP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基于互联网,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迅速发展。公安典型人物的发掘与宣传工作作为公安队伍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和谐警民的重要保障,其在新媒体时代下也遇到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传统的宣传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公安机关应当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转变典型人物的宣传理念,创新内容和方式,提高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质量和水平。

 具体而言,一要创新运用宣传载体。开展宣传工作时,力争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手抓”。被传统媒体报道的典型人物,要及时同步到新媒体平台上,从而在发生重大舆情时,可以及时通过典型人物事迹维护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掌控舆论导向。二要制定新颖的宣传方案。除了常规性地宣传公安典型人物在破案、帮扶救助、重大行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可在节假日、大型活动等特殊节点发掘主动宣传的契机,如制定“安保背后的故事”、“节日的风景”“路边的坚守”等主题宣传方案,利用新媒体的创新

 宣传方式宣传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并结合短视频、照片、博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用这样的方式让群众更加支持公安、了解公安、信任公安。

 [14] 三要充分利用官方媒体,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注重与网民交流互动,进一步扩展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主的典型人物宣传模式。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新的特点,公安机关宣传工作者要秉承平等开放的观念来宣传典型人物,使得媒体积极配合公安工作。公安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甚至可以达成定期宣传典型人物的合作,开展投票活动,积极鼓励网民参加。发挥好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补作用,为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创新应用。

 [15]

 (三)关注受众主体,了解受众需求 受众是典型人物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安典型人物不应该脱离人民大众,如今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呈现多样性,公众面对如此海量庞杂的信息,选择范围更广,对传播信息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难发现,公众浏览的新闻大多具有流行性趣味色彩,而传统的公安典型宣传作为一种主旋律色彩浓厚的官方报道,内容严瑾,文风严肃,言语官方,缺乏趣味性,势必难以提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因此,宣传报道应当改进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紧紧把握和了解公众和公安干警的心理需求,选择最能代表人民意志和公安形象的先进代表,采用寓教于乐且人民群众最能接受的宣传方式。

 通过过去的成功经验总结发现,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给公众留下深刻记忆,不只是报道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能引起人民的共鸣。不管是公安民警还是人民群众,作为受众主体,他们关注的话题,往往是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小事,例如先进人物是如何将理想变为现实,是如何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全身心投入工作,在面对挫折时是如何不放弃不懈怠,而不是过分神化先进典型,忽视受众主体的关注点。保持典型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透明性,让人民群众和公安干警明白典型人物不是距离我们遥不可及的存在,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各机关的任务,更是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良好的警察形象,指引和引导人们信任中国公安,鼓舞在职公安民警向他们学习。在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工作中,一旦确定了典型人物,就要坚持对典型人物的跟踪报道和培养,这样不仅能使受众群体持续了解典型人物的工作生活,更能规范公安典型人物的自身发展,避免他们因为过度宣传而骄傲自满。总而言之,对于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需要关注受众群体,把握受众倾向,了解受众需求,以公众喜爱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因此媒体和公安机关都应当认识到,生活点滴最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强烈反响。加强对典型人物的跟踪报道,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和公安干警的受众需求,多去宣传典型人物的生活点滴,才能反映典型人物的人性光

 辉,增强宣传报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结语 时代孕育典型,典型反映时代。发掘与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是公安机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工作任务。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公安典型人物作为全体公安干警学习的榜样,他们能激励人民警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能够培养公安干警崇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以此促进公安队伍的高效建设。同时,公安典型人物能够为全社会注入正能量,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在公安负面新闻出现时扭转舆论走向,树立警察权威,增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当前,发掘和宣传好公安典型人物面临了新任务和新挫折,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公安典型人物的宣传和发掘工作,努力改进当前存在的不足,完善策略方法,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应有的作用,让典型人物作为中国公安的排头兵,为社会打造一个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公安部队。

  参考文献:

 [1]黄勇.关于选树宣传典型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8.(4).31. [2]李梦洁,路秋铭,张航,马玉琴.论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意义和现代企业价值[J].中国化工贸易.2018.(5).34. [3]常乐.浅谈公安新闻宣传中的典型宣传[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23. [4]孙洪波.全媒体时代警媒关系研究[J].净月学刊.2016.(3).124. [5]李博.浅析议程设置理论中受众的反作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6).137. [6]申志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典型宣传工作研究[J].智库时代.2018.(3).17. [7]贺铁光.新媒体时代的公安宣传[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7.158. [8]付晓东.论企业报典型人物宣传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8.(5).155 [9]刘爽.公安机关在培养树立典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7.(1).55. [10]褚亚玲.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147. [11]胡启明.[J].中国报业.2012.(12).26. [12]刘晖.典型宣传在新闻报道中的亮色分析[J].中国报业.2018.(10).64. [13]彭瑜.新舆论环境下典型宣传要三个“两手抓”[J].新闻研究导刊.2018.(1).164. [14]宋秀江.庄河市公安局执法风险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39.

 [15]乔春华.改进公安英模、功模宣传工作的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6).84

 致

 谢

 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在江苏警官学院四年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与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选择了警校使我放弃了许多自由,可是也让我在一次次历练中收获到了不一样的青春。

 正如梅汝琦所言:“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我很庆幸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在为我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如一盏明灯指引了我人生前进的方向。在此衷心感谢李甜甜老师对我的论文指导。在大二时李甜甜老师就教过我们《警察政治学》这门课程。李老师丰富的知识理论和亲切温和的授课风格让我对警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次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李老师从选题到拟大纲、文章的遣词造句、逻辑关系的理清等方面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此外,我还要感谢家人和同学对我的支持,让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

 有了心灵的归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这句我很喜欢的诗句作为结尾。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推荐访问:发掘 典型 公安
上一篇: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执法执勤车辆采购公开招标采购公告3699
下一篇:寒假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财政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税务学院学习资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