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

来源:空姐招聘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

 【摘要】:第一章主要就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进行概述:包括对文化寻根的大致过程进行梳理(“寻根热”产生的背景、寻根作家的理论倡导及评论界的态度、“寻根热”落潮的原因分析);对寻根小说的风格特点、分类及意义进行总结;对80年代寻根小说的文本意义进行回眸式解读。第二章主要对90年代以来的“后寻根文学”进行概论:包括对“后寻根文学”的界定、分类及特点概述;对“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进行关联性解读(主要以李锐、张承志、第三代西北小说家为例)。“后寻根”不是一种创作方法,也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分析评论作品的思路或姿态。所谓“后寻根文学”就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的一些文化意味很浓、具有传统美学神韵又不乏现代意识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沿着文化寻根意识继续前行,尤其是以现代眼光关注传统文化、以民间立场还原民间的一大批作品。“后寻根文学”应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本论文主要涉及小说与散文。“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章主要对“后寻根文学”与民间文化的关系进行文本细读(包括“后寻根文学”对民俗文化、神秘文化、民间诙谐文化、民间戏曲的借鉴)。第四章主要就贾平凹、莫言、韩少功三位作家进行寻根脉络下的个案研究。从贾平凹、莫言、韩少功等人的创作经历中,可以看到文化寻根脉络的不断延续。“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一样,包含了风格多样、个性迥异的作家与作品,并且在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东方思维方式和古典美学神韵的追求上,它们有着一致的内在联系。“寻根”与“后寻根”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的回退”,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寻根”与“后寻根”的文化意识构成了新时期以来文学的一条重要文脉。【关键词】:寻根文学后寻根文学文化意识民间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42

 【目录】:内容摘要6-7ABSTRACT7-10绪论10-18一、研究缘起、思路及意义10-12二、”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研究现状综述12-18第一章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概述18-55第一节文化寻根的大致过程18-35一、”寻根热”产生的原因19-21二、寻根作家的理论倡导及评论界的态度21-29三、”寻根热”落潮的原因分析29-35第二节寻根小说的风格特点、分类及意义35-44第三节回眸80年代寻根小说的文本意义44-55一、寻根小说的民间精神与知识者趣味44-50二、寻根小说的”寻找”意识50-55第二章90年代以来”后寻根文学”概论55-94第一节”后寻根文学”的界定、分类与特点55-76一、从”寻根文学”的影响谈”后寻根文学”的界定55-60二、后寻根小说的分类60-70三、”后寻根文学”与民间立场、民间叙事及民间文化的关系70-76第二节”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的关联性解读76-94一、李锐:从”寻根”走向”后寻根”76-83二、张承志:从文化寻根到回归宗教83-89三、第三代西北小说家与寻根小说的关联性解读89-94第三章”后寻根文学”对民间文化的借鉴94-125第一节”后寻根文学”与民俗文化94-99第二节”后寻根文学”与神秘文化99-106第三节”后寻根文学”与民间诙谐文化106-115第四节”后寻根文学”对民间戏曲的借鉴115-125第四章文化寻根脉络下的作家个案分析125-168第一节民间情怀与文人意识:贾平凹的寻根历程125-140一、民间审美趣味与现代文人心态的融合:主要以三类人物形象为例125-132二、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132-140(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对现实生活的实录133-134(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写意式的民间想像134-136(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虚实结合的”红楼笔法”136-140第二节原始生命力与自由精神的追寻:莫言的寻根实践140-153一、原始生命力与自由精神的颂赞142-146二、自由精神的自我实践:狂欢化写作146-153第三节现代理性与传统意识:韩少功的寻根之旅153-168一、”后寻根文学”的代表作:《马桥词典》155-160二、”后寻根文学”中的”象典”:《暗示》160-164三、文化寻根的继续:《山南水北》164-168结语168-171附录171-172附主要参考文献172-182后记182-183

推荐访问:寻根探源话佛教 寻根 文学
上一篇:后勤副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下一篇:上海市某小学水痘爆发疫情处理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