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审视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审视摘 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演变,而且可以为党和国家建设提供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保障。文章分析了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意识形态; 教育; 功能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08中图分类号: D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30-03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和新的要求,指明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需要高度关注的不当思潮及其衍生的各种活动,要求各级组织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明确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历来都是意识形态斗争和争夺的主要战场,是各个方面尤其是一些外部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重点,尤其是针对高校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新型网络资讯系统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型网络媒体技术的投入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各种势力争夺和笼络高校学生的方式和手段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和发展。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高校,必须要有完备和可行的准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干,发挥意识形态的干预和调节功能,努力做好疏导和转化工作,要做到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宣传和散播正能量,引导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和辨析能力,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抵制错误和消极思想的影响。一、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潮的理论依据”[2]。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外交政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功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国家本身教育自己成员的办法是: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使个人和整体的生活打成一片,把整体在每个人的意识中得到反映。”[3]在这里,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是合二为一的。意识形态作为理论化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对理想社会模式的信仰,是在以社会发展的利益为基础的水平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导向功能。高校是塑造广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们学习知识文化的同时,更要让他们产生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产生深刻的强烈的认同感,树立坚定的信仰,成为党和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意识形态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触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冲撞着价值多元的内心诉求,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当前,世俗的、自我的、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人的理性追求,它使一些大学生沉迷于感官享受,消磨了向上的生活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高校作为大学生群体聚集的场所,肩负着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流是以崇尚精神为追求指向,弘扬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鼓舞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演变高校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必须对西方集权主义的文化渗透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唤醒大众的政治觉悟,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素养,为广大学生筑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线。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管理者,他们的政治取向和价值观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走向。3.为党和国家的建设提供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保障在高校中确立意识形态教育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发挥意识形态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形成,更有利于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高校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保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三、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外因1.西方国家文化思潮的冲击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促使西方国家把自身的价值观念作为衡量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价值标准。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对于个性解放,多元化的价值观的确立都产生了新的思潮。推行“私有制的合理性”,提倡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宣传抽象的所谓“自由”、“平等”、“人道”、“博爱”,为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西方国家推行的西方价值观、政治理念和文化一面为我们打开一个了解学习西方先进人文历史和科学精神的窗口。使我们开阔视野加深认识,从而借鉴和发展我们自己,另一面也隐蔽地渗透着非意识形态化和反意识形态的偏差和错误思想,打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幌子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将意识形态的重点转移到我国青年学生,用各种手段实施“西化”。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热情有余也需要理性的引导和思考,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也极易引发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做出错误的价值取向判断。特别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更易于受中间势力的诱导,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用主义为中心。2.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4]较于传统媒体,其实时化的传播速度、移动性的接收方式和个性化的传播行为更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带来了冲击,换句话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被其他形式媒体的意识形态内容给弱化了,进而使得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新媒体的诞生使学生从网上获知问题的答案和解答技巧看起来更为便利。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首先,博客、微信等新的个性化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对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媒体的无地域化和无国化,使得学生在面对着诸如QQ、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网络平台充斥的大量信息,易受到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认知能力差的大学生可能存在非意识形态化的偏差。再次,人们过多关注在新媒体的娱乐性上,相对弱化了意识形态教育,忽视了文化的社会效应,也就产生了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能,也使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认知感和责任感。四、积极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提高抵制各种思潮的政治鉴别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耳、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5]高校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要转化成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提升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鉴别力和抵制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2.创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当下的社会环境,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被认可的生活方式,冲击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追求。“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决策,是顺应我国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选择,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更是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6]“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7]。要注重校园新闻媒介平台的建设,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大学生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活动的载体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艺术情操和意志品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型转变,使大学生能在网络上开展思想交流,实现网络和现实的和谐互动,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3.坚持全员育人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引导作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该是人文的、丰富的和实践的,而非科学化的、单调的和知性的,是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和实际行动,而非静态的毫无生命力的机械存在,是与生活合为一体而非与生活相隔离的另外一个世界[8]。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的作用,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灵活互动的复合型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任务,要突出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方向,要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引领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法制观教育。要强化学生对国内、国际热点话题的引导和教育,要把课本知识与国内外形势、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实际相结合起来,用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良师益友,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者。要有效地实现这种“引领”,辅导员就必须切实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契机,把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广大学生之中;要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条件;要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品牌创建活动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参考文献[1][5]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2] 张雷声.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37-4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4] 李国亮.对新媒体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3-15.[6] 鲁炜.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N].人民日报,2013-09-17.[7]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善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J].求是,2014(17):40-41.[8]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0.[责任编辑:庞 达]8

推荐访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 审视 高校
上一篇:某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下一篇:2013年幼儿园地震应急预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