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季节防中暑 盛夏防中暑教案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19-09-05 点击:

  三伏天,人们感觉热、憋闷,很多人都有晕乎乎的症状。医生提醒,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小心中暑。   中暑原因有三种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肌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中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病人初始感觉头痛、头晕和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第二种是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和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是头部,所以最初只是头部温度增高,继而开始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等症状,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第三种叫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并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导致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中暑症状有轻有重
  中暑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出现“先兆中暑”现象,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和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盐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且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温冷、脉搏细弱、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则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有些人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乃是重度中暑症状。此前,患者曾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表现,重度中暑后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八种人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以下八种人更容易中暑。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而易中暑。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时间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房间里,就容易中暑。
  3.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加之皮下脂肪较多,造成对散热不利。
  4.心血管病患者在炎热天气中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其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导致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热量已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所以也要注意中暑的发生。
  6.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肌体产热加速;加之炎症还能使肌体释放出一些不良物质,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故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还容易反复腹泻而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8.常服用抗组胺药、抗胆碱药和安眠药的人,会因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也容易中暑。
  中暑后如何处理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和干燥的地方,如走廊和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及时更换,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以尽快散热。
  3.迅速冷却体温,使其降至38℃以下。可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或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亦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后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继续解暑。
  5.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往医院,以得到医务人员的紧急救治。
  中医消暑小秘方
  生脉饮 党参3钱,麦门冬3钱,五味子10颗,水煎代茶频饮,可预防中暑,解除疲劳,并适用于头昏有气无力,口干尿少,气虚脉弱之症,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敛汗之功效。
  乌梅汤 乌梅1两,山楂5钱,陈皮5分,桂花1钱,放入2 000毫升水煮开,加适量冰糖,可促进食欲、解热除烦。
  一些能帮助预防中暑的食物,也是炎夏消暑的良好选择,如西瓜、绿豆等。西瓜号称天生白虎汤,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祛暑;而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
  轻度中暑还可以用刮痧与穴位按摩方法来减轻不适症状,刮痧时可用一般的刮痧板或光滑平整的陶瓷汤匙边缘,先抹些润滑油,在颈项后侧及肩部朝同一个方向刮皮肤,刮至皮肤充血潮红或成紫红色,以出现条条痧痕或紫红斑为度。
  穴位按摩则可按压风池穴或抓提肩井穴,风池穴在双手掌心,肩井穴在肩部肌肉最高处,反复按压和抓提这两个穴位,可以减缓中暑后颈项紧绷、头晕头重的不适症状。

推荐访问:中暑 盛夏 季节
上一篇:形形色色的尿结石|
下一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